他一直在猜測,在鮑信、張楊和太史慈三將中,誰會繼續提出問題。
反正這些將領中,隻有這三人出身世家。
不,世家出身的還有一個管篤。隻不過管篤可不會看重世家大族的利益。
管氏早已經投靠成公子,而他自己,則更是對蔡成頂禮膜拜。
“稚叔請講。”蔡成客氣地說道。
“為何先帝讓青州節製四州兵馬,而不擔心青州有反心?世家大族與新農體係的矛盾,真的無法化解嗎?”
蔡成微微一笑。
這估計是並州三將最後的問題了。
當然,冀州兩將,張合和高覽,內心中恐怕也有如此一問。
他看了一下眾將,其實是想看看張合、高覽兩人的神情。
然後他拿起行軍水囊喝了兩口,抬起頭來,正想開口。
誰知道,他認為不會開口的管篤,已經搶先開口了。
“先帝是賭青州不會反。他非常清楚,新農體係對大漢的好處。他肯定也通過探報,在護民軍的入軍誓詞中,有‘匡扶大漢’在內。
“他賭贏了,大漢延續。他賭輸了,天下大亂,大漢必傾。
“其實,大漢本來就已經天下大亂。幾年過去了,黃巾餘黨仍在,涼州叛亂未平。
“他把青州的蔡州牧調往京都任大司農,說是位列九卿,實則誰都知道就是人質,並以此來牽製青州不反。
“公孫瓚被困管子城後,朝廷再無兵馬平定幽州之叛。無奈之下,才調護民軍出動。這也是看在有蔡州牧這一人質在手。
“有這一人質,他就不擔心青州會反。否則我家主公會留下千古罵名。
“看到了新農體係在青州試行成功,且於大漢極利。同時北方邊患嚴重,朝廷又無法給護民軍提供糧餉,僅僅靠青州,支撐不了多久。
“所以先帝下旨在冀、幽、並三州推行新農體係,意為保證護民軍的糧餉供給。
“而冀州世家大族眾多,如果不讓我家主公節製兵馬,恐冀州又亂。
“讓我家主公節製幽、並兩州的兵馬,則是想把青州護民軍牽製在幽、並兩州,反正幽、並兩州也沒有什麽兵馬,戍邊隻能依靠護民軍。
“至於第二個問題,其實世家大族和新農體係,並不是無法化解的矛盾。
“看青州就知道了,凡是支持新農體係的世家大族,家道沒有任何衰落,反而越來越好。
“但其他州的世家大族,並不相信我家主公以及新農體係,能夠兼顧所有人,讓所有人都能越過越好。
“他們之所以不擇手段,大肆兼並土地,一是因為土地乃生存之根本,當然也是這些世家大族的生存根本,二則是看到朝廷遇災不賑,必然國庫凋敝,手中有更多的田地,則能保家族平安。
“最關鍵的是,他們手中的田地,是他們的既得利益。誰見過用既得利益,去交換看不見摸不著的利益?
“一切都出於人的貪婪本性。
“這世上,除我家主公外,還有幾人能天下為公?”
一番迴答,也是一番分析,絲絲入扣,也振聾發聵。
原來蔡州牧此時在京都為質。
難怪先帝放心調動青州兵馬。
蔡立在京都為質一事,冀州兩將、並州三將還真不知道。
他們的地位太低了,距離九卿太遠,哪裏會知道朝堂之事?
對於世家大族對土地的執著,甚至不擇手段地兼並土地,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世家大族更無法壓製自己的私心與貪婪,讓出自己的既得利益,去擁抱新農體係。
這就是現實。
然而,冀州並州將領不知管篤內向的性格,青州將領知道呀。
這小子今天怎麽開竅了?
竟然會當著這麽多人,其中還有一點都不熟悉的冀州和並州將領,他竟然會開口說話,而且還是長篇大論?
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嗎?
怪異,太怪異了!
就連蔡成都驚訝管篤今天的表現。
他注意到管篤開始時還說得有點打結,後麵就越說越順,而且臉也不紅了。
突然,蔡成明白了,這小子是看中副總參謀長的職位了。
哈哈,看來我的誘惑生效了,管篤開始主動放開自己了。
蔡成這邊驚喜不已,眾將那邊可就開鍋了。
青州軍的將領怪異地看管篤,口中還在不斷打趣。
“小篤子主動開口了?”
“小篤子不臉紅了?”
“小篤子這是吃什麽了,竟然敢在這麽多人麵前開口說話?……”
而冀州將領和並州將領,則是震驚地望著管篤和蔡琰兩人,目光不斷在兩人身上轉來轉去。
怎麽大帥身邊都是逆天之才?
這個管篤,不是大帥的書記員嗎?
昭姬小姐有才華,理所當然,否則才冠天下的大帥,如何能看得上?
可這個小小的書記員,怎麽也如此睿智,不僅迴答了張楊的兩個問題,還分析得頭頭是道,讓人信服。
突然,鮑信叫了一聲“不好”。
大家驚異地望向鮑信,可很快,太史慈和張楊的麵色也沉了下來。
蔡成看到大家的臉色,隨之想到,還是鮑信、太史慈和張楊反應更快。
看到眾將疑惑的目光,鮑信開口解釋道:
“士族集團支持誰繼位,誰就肯定能繼位。一旦新帝登基後,朝堂之上的士族集團,必然會重掌權柄。青州危矣!”鮑信語氣沉重,麵露厲色。
鮑信如此一說,大家也都反應了過來。
立新帝,決定於士族集團幫內侍還是幫外戚。
但無論其幫哪一方,士族集團都有擁立之功,在朝堂之上,都會重掌權柄。
士族集團一旦掌權,他們第一件事要做什麽?
想都不用想,自然是針對青州。
如果青州取消新農體係,或許雙方還能有和平可談;
如果青州堅持新農體係,他們可就不是口誅筆伐了,必然是讓新帝宣布青州反叛。
如此,他們就可以糾集其他十二州的世家大族,出錢出糧,討伐青州。
青州當前為了在冀、幽、並三州推行新農體係,已經掏空了家底。真出現這種局麵,青州不僅是獨木難支,必然是直接崩潰。
反正這些將領中,隻有這三人出身世家。
不,世家出身的還有一個管篤。隻不過管篤可不會看重世家大族的利益。
管氏早已經投靠成公子,而他自己,則更是對蔡成頂禮膜拜。
“稚叔請講。”蔡成客氣地說道。
“為何先帝讓青州節製四州兵馬,而不擔心青州有反心?世家大族與新農體係的矛盾,真的無法化解嗎?”
蔡成微微一笑。
這估計是並州三將最後的問題了。
當然,冀州兩將,張合和高覽,內心中恐怕也有如此一問。
他看了一下眾將,其實是想看看張合、高覽兩人的神情。
然後他拿起行軍水囊喝了兩口,抬起頭來,正想開口。
誰知道,他認為不會開口的管篤,已經搶先開口了。
“先帝是賭青州不會反。他非常清楚,新農體係對大漢的好處。他肯定也通過探報,在護民軍的入軍誓詞中,有‘匡扶大漢’在內。
“他賭贏了,大漢延續。他賭輸了,天下大亂,大漢必傾。
“其實,大漢本來就已經天下大亂。幾年過去了,黃巾餘黨仍在,涼州叛亂未平。
“他把青州的蔡州牧調往京都任大司農,說是位列九卿,實則誰都知道就是人質,並以此來牽製青州不反。
“公孫瓚被困管子城後,朝廷再無兵馬平定幽州之叛。無奈之下,才調護民軍出動。這也是看在有蔡州牧這一人質在手。
“有這一人質,他就不擔心青州會反。否則我家主公會留下千古罵名。
“看到了新農體係在青州試行成功,且於大漢極利。同時北方邊患嚴重,朝廷又無法給護民軍提供糧餉,僅僅靠青州,支撐不了多久。
“所以先帝下旨在冀、幽、並三州推行新農體係,意為保證護民軍的糧餉供給。
“而冀州世家大族眾多,如果不讓我家主公節製兵馬,恐冀州又亂。
“讓我家主公節製幽、並兩州的兵馬,則是想把青州護民軍牽製在幽、並兩州,反正幽、並兩州也沒有什麽兵馬,戍邊隻能依靠護民軍。
“至於第二個問題,其實世家大族和新農體係,並不是無法化解的矛盾。
“看青州就知道了,凡是支持新農體係的世家大族,家道沒有任何衰落,反而越來越好。
“但其他州的世家大族,並不相信我家主公以及新農體係,能夠兼顧所有人,讓所有人都能越過越好。
“他們之所以不擇手段,大肆兼並土地,一是因為土地乃生存之根本,當然也是這些世家大族的生存根本,二則是看到朝廷遇災不賑,必然國庫凋敝,手中有更多的田地,則能保家族平安。
“最關鍵的是,他們手中的田地,是他們的既得利益。誰見過用既得利益,去交換看不見摸不著的利益?
“一切都出於人的貪婪本性。
“這世上,除我家主公外,還有幾人能天下為公?”
一番迴答,也是一番分析,絲絲入扣,也振聾發聵。
原來蔡州牧此時在京都為質。
難怪先帝放心調動青州兵馬。
蔡立在京都為質一事,冀州兩將、並州三將還真不知道。
他們的地位太低了,距離九卿太遠,哪裏會知道朝堂之事?
對於世家大族對土地的執著,甚至不擇手段地兼並土地,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世家大族更無法壓製自己的私心與貪婪,讓出自己的既得利益,去擁抱新農體係。
這就是現實。
然而,冀州並州將領不知管篤內向的性格,青州將領知道呀。
這小子今天怎麽開竅了?
竟然會當著這麽多人,其中還有一點都不熟悉的冀州和並州將領,他竟然會開口說話,而且還是長篇大論?
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嗎?
怪異,太怪異了!
就連蔡成都驚訝管篤今天的表現。
他注意到管篤開始時還說得有點打結,後麵就越說越順,而且臉也不紅了。
突然,蔡成明白了,這小子是看中副總參謀長的職位了。
哈哈,看來我的誘惑生效了,管篤開始主動放開自己了。
蔡成這邊驚喜不已,眾將那邊可就開鍋了。
青州軍的將領怪異地看管篤,口中還在不斷打趣。
“小篤子主動開口了?”
“小篤子不臉紅了?”
“小篤子這是吃什麽了,竟然敢在這麽多人麵前開口說話?……”
而冀州將領和並州將領,則是震驚地望著管篤和蔡琰兩人,目光不斷在兩人身上轉來轉去。
怎麽大帥身邊都是逆天之才?
這個管篤,不是大帥的書記員嗎?
昭姬小姐有才華,理所當然,否則才冠天下的大帥,如何能看得上?
可這個小小的書記員,怎麽也如此睿智,不僅迴答了張楊的兩個問題,還分析得頭頭是道,讓人信服。
突然,鮑信叫了一聲“不好”。
大家驚異地望向鮑信,可很快,太史慈和張楊的麵色也沉了下來。
蔡成看到大家的臉色,隨之想到,還是鮑信、太史慈和張楊反應更快。
看到眾將疑惑的目光,鮑信開口解釋道:
“士族集團支持誰繼位,誰就肯定能繼位。一旦新帝登基後,朝堂之上的士族集團,必然會重掌權柄。青州危矣!”鮑信語氣沉重,麵露厲色。
鮑信如此一說,大家也都反應了過來。
立新帝,決定於士族集團幫內侍還是幫外戚。
但無論其幫哪一方,士族集團都有擁立之功,在朝堂之上,都會重掌權柄。
士族集團一旦掌權,他們第一件事要做什麽?
想都不用想,自然是針對青州。
如果青州取消新農體係,或許雙方還能有和平可談;
如果青州堅持新農體係,他們可就不是口誅筆伐了,必然是讓新帝宣布青州反叛。
如此,他們就可以糾集其他十二州的世家大族,出錢出糧,討伐青州。
青州當前為了在冀、幽、並三州推行新農體係,已經掏空了家底。真出現這種局麵,青州不僅是獨木難支,必然是直接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