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傳送的軍令,為何要寫下來?


    這是蔡成的規定:所有軍令,必須有據可查。


    看到蔡成忙完,管篤才輕聲問蔡成:“主公,這樣大的動作,會不會被朝廷疑為造反?”


    “哈哈,你是想問我為何要有如此大的動作吧?”蔡成一眼就看穿了管篤的心思。


    管篤臉羞得通紅,點頭承認。


    “一會等我給將軍們講解時,你們就知道了。”


    “對了,效起,你什麽時候說話不臉紅了,我就讓你當護民軍副總參謀長,如何?”


    “那……”管篤的臉還是紅了。“那誰給主公記錄呢?昭姬他們肯定不能一直跟著你行軍吧?太辛苦了。”


    “我們怎麽就不能一直跟著公子行軍了?”蔡琰當仁不讓。


    想搶我們的活計,門都沒有。


    “哈哈,昭姬,你和輕風、細雨二人,也會有新的任務啊。”


    “啊?什麽任務?”


    “你們抽兩人負責修護民軍的軍史,閑時,還可以整理前史,或者修大漢史。等你熟悉了修史之後,我還會專門給你配一些人,全都由你負責。”


    “可小女之父就是修史的,哪裏用得到我?”


    “我打算讓你父親負責修前史,你負責修從光武帝開始的漢史。修史包括很多的內容,比如說軍事史、民史、製度史、皇史、發明史……,太多了。你有興趣嗎?”


    “小女當然有興趣了。小時候,我就喜歡幫家父修史。可現在天下動蕩,公子為什麽會關心修史呢?”


    “修史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你應該讀過《春秋》吧?春秋就是一部史書。可你讀時,就能夠發現,中間的空缺很大,很多事情也記得輕描淡寫,還沒有來龍去脈。


    “我們現在看《春秋》,就會對當時的很多事情起因、發展、變化、結果不甚了了。


    “如果我們現在不重視修史,我們的後人看我們這段曆史,同樣也會存在大量的疑問。”


    “對呀對呀。”蔡琰小腦袋直點。“我看史書,不僅晦澀難懂,而且還有很多歧義。如果不是先生講解,根本就看不懂。”


    說著,她還看了一眼管篤。“不過現在雖然沒有先生,可有效起哥哥給我們講解。”


    管篤內心暗誹。“我敢不給你講解嗎?天天纏著我,以後還會成為我的主母。”


    蔡成笑著說:“那昭姬這是答應了?”


    “可誰給你記錄呢?”蔡琰可不想放棄給蔡成記錄的事情。


    “讓小亮子給我記錄不就行了?”


    “才不行呢!他才八歲,很多字都沒認全,一定記不好的。”蔡琰馬上否決。


    然後蔡琰眼珠一轉,笑著說道:“我可以繼續記錄呀。護民軍的軍史,就先讓輕風負責好了,光武以來的漢史,就我和細雨兩人負責。公子看如何?”


    “哈哈哈哈,給我做記錄、擬軍令這麽累的事,竟然你們還都搶著做。行,就按你說的辦。”


    說笑間,將軍們陸陸續續也到來了。


    來得最早的,當然是張合、高覽、顏良、文醜、張遼、高順、張楊等人。他們本來就一直跟著蔡成行軍,喊一嗓子就能聽到。


    蔡成把劉宏駕崩的傳訊,遞給了他們,讓他們傳看,然後讓他們一邊分析朝堂之上的局勢變幻,一邊等其他將領的到來。


    最後到來的,自然是管亥、太史慈率領的騎兵騎兵將領。


    他們進入並州後,已經轉向前往大城,現在卻被蔡成叫來這裏,開露天的軍事會議。


    便攜桌凳不夠,很多將領幹脆就搬來一些大石頭,隨意地坐在上麵。


    不過,當所有將領都看完劉宏駕崩的消息後,大家的麵色陰晴不定。


    “大帥,皇權更替,天下必不安穩。不知大帥有何應對之策?”


    最先開口的是張楊。


    蔡成欣慰地看了張楊一眼。


    能想到皇權更替,天下必有亂,很是不錯。


    “大家說說,朝堂會有哪些變化?天下會有何亂?我們當如何應對?”


    蔡成沒有迴答張楊,而是把問題拋給大家。


    在座的,多是戰將,幾乎沒有謀士。蔡成這麽問,直接把大家給問住了。


    最終,還是太史慈說道:“如果新君順利登基,天下未必會亂。之後有些波折是免不了的。”


    “不,我倒是覺得,天下必亂。”鮑信接口說道。


    “哦?允誠有何高見?”太史慈虛心請教。


    自從太史慈發現凡是主公找來的將領,個個都有一把刷子之後,就變得很虛心了。


    “天下成事,皆看勢。勢走何向,決定後續的發展。當前天下之勢為何?”鮑信的語氣有些沉重。


    他並沒有等大家迴答,而是自顧自地說了下去。


    “朝廷疲弱已非一日。傷寒大疫至今,朝廷對各地災難無力賑濟,才導致黃巾之亂。


    “黃巾之後,已是天下大亂。各地舉事,此起彼伏。先是交州駐軍嘩變,再是涼州羌亂,又有張舉張純妄想替漢,各州的黃巾餘黨至今未除,朝廷兵馬從西北到東北,疲於奔命……


    “上述種種,都說明當今朝廷,已經無法掌控天下之勢。”


    鮑信說的這些,大家都知道。隻不過,聽他這麽一說,發現大漢朝廷對天下已經失去掌控之力了。


    鮑信繼續說道:“天下洶洶之時,朝堂之上卻是明爭暗鬥,不亦樂乎。”


    朝堂之上的消息,在座的,大概除蔡成之外,就隻有鮑信能窺之一二了。


    鮑信本是大將軍何進的屬下,自然對朝堂之局勢,略知一二。


    大家全神貫注聽鮑信繼續分析。


    “朝堂之三,三黨之爭日甚。重臣代表的是士族利益,陛下無奈,隻好依靠外戚內侍。


    “誰知道外戚未能成勢,內侍反倒掌控大局。十常侍近年來,更是無所忌憚。


    “反觀士族集團,卻一直忍氣吞聲,不參與內侍與外戚的爭鬥,看起來仿佛是一股清流。


    “然而,兗徐犯青州後,我徹夜反思,才發現朝堂之上那些士族代表,也就是那些重臣,是在韜光養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塑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山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山老僧並收藏三塑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