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這樣,文遠、伯平(高順的字)、稚叔(張楊的字)留下助我。奉先迴並州後,優先挑選你要帶走之兵。糧草方麵,我護民軍可以暫時給你調撥半年的用度。
“不過,我要提醒奉先,沿途不得入城擾民。即便是入城購買物品,也最好先派人通報城守。
“另外,我這次調撥給你半年糧草,日後,隻能是你們自行解決了。”
話說得很明白。
我們好聚好散,我還會給你們調撥半年的糧草。之後,就再也不管了。
蔡成不管,誰也說不出來什麽。呂布帶走的人,再也不是朝廷兵馬了,自然輪不到蔡成來操心他們的糧草。
正好張遼、高順和張楊都不願意和呂布一起走。
他們是朝廷的兵馬,追隨丁原算怎麽迴事呢?
畢竟之前,丁原隻在並州做了一年的刺史,還沒有和手下將領培養出太多的感情。
還有一個關鍵,除高順七百陷陣營外,他們都沒有自己的兵馬。
要說並州雖然直麵羌胡、匈奴和烏桓三方,還真是鍛煉出一批能征善戰的將領。
如果不是呂布反骨太重,蔡成真有點舍不得放走這些將領。
關張二人的事情,也提醒了蔡成。不能光看“東漢末年名將”的名聲,軍隊的將領和治理地方的官僚集團,還是需要自己一手培養,這樣用起來放心。
至於呂布返迴並州後,還要帶走哪些下一級的將領,就看個人意願了。
比如說郝萌,如果他願意跟呂布走,蔡成也不會留。
如果郝萌要走,必定會帶走他的表侄郝昭。正史上就是這樣記載的。
走就走吧。等護民軍開始安內之時,這些人還是會重新歸順護民軍的。
蔡成有這樣的自信。
之所以不讓張遼、高順和張楊三人,跟隨呂布等人一起迴並州,是因為擔心他們因為兵馬的歸屬而起衝突。
並州那幾千兵馬,哪怕呂布全部帶走,蔡成也不心疼。
這方麵,蔡成也專門叮囑了率軍進駐並州的太史慈和樊北,人盡管讓呂布挑選,軍械庫的兵械;如果呂布想要,那就給他;隻是這半年的糧草,可不是按護民軍的標準,隻能是按並州原本的標準。
總之,安安穩穩地把呂布送走,這樣並州就清淨了,也利於在並州推行新農體係。
至於高順心心念念自己的陷陣營,蔡成告訴他,願意和呂布走的人,高順無須掛念;願意留下來等高順返迴的人,才是真正對高順忠心之人,日後當重用。
當然,蔡成還告訴高順,等他熟悉了護民軍的訓練方式後,會讓他帶一個陷陣團,至少一千人以上的陷陣團。
蔡成決定,任何一個非自己培養的軍官,哪怕在史料上再有名望,最高隻能從團長做起。
如果名望不大者,則必須從大隊長或營長做起。
他們真有能力,且認可護民軍的宗旨,大不了把他們的職務提升得快一點。
理念。
這是最近蔡成一直念叨的一個詞。
與護民軍理念不合,不能遵守護民軍的軍紀軍規,再有名聲,蔡成也不能要。
送走了呂布等人,也安置好了張遼、高順和張楊三人,蔡成迴到房間。
他長長地抻了個懶腰,笑嗬嗬的和蔡琰三女和管篤說道:“可算忙完這一茬了。你們說說看,晚上我們吃什麽?”
蔡琰眼睛一亮。
她想起在青州吃的炒菜、燒菜,就直流口水。
可自從離開青州,就一直沒消停下來,吃的都是行軍幹糧。
她馬上說道:“我想吃公子親自做的炒菜和燒菜。”
“嗯嗯嗯,”管篤在一旁連忙點頭。“我也想吃。”
自從跟著於禁,他就沒吃過一頓好吃的。
蔡成哈哈大笑,剛剛說了個“好”字,就聽到外麵的傳令兵大聲叫道:“大帥,有人求見。”
蔡琰的小嘴馬上就噘起來了。
看來,今天晚上的美食又沒有了。
管篤看出了蔡琰的失落,馬上輕聲說道:“我來做,你們幫我打下手,好不好?”
沒等蔡琰開口,輕風、細雨馬上拍掌叫好。
誰來求見蔡成?
這個人叫田豫,字國讓,文武雙全,乃是魏之名士。
正史中,他先投靠公孫瓚,並寄托於劉備麾下。
劉備流亡徐州後,雖然陶謙上表劉備任豫州刺史(這也是劉備被稱為“劉豫州”的由來),這時,田豫以母親年邁為由,辭別劉備,讓劉備泣曰“恨不能與君共創大業”。
迴到幽州,田豫被公孫瓚委任為守東州縣令。
公孫瓚兵敗後,鮮於輔代行太守之事,任命他為太守府長史。
在鮮於輔不知何去何從之時,他建議鮮於輔投效曹操。
之後,無論是鮮於輔還是他自己,都得到了曹操的重用,田豫也成為曹魏鎮守北方的大將,並讓鮮卑不敢寸進。
自從差點錯失太史慈後,蔡成就準備了一份各州郡名士的名單。
青州的管寧、管輅、滿寵……
冀州的沮授、田豐、趙雲、顏良、文醜、張合、高覽……
幽州的鮮於輔、鮮於銀兄弟倆,以及田豫、閻柔……
並州的呂布、張遼、張楊、高順、郭淮、郝昭……
這些名單不僅他自己隨身攜帶,而且青州牧府高官,也是人手一份。
用蔡成的話來說,這些都是他師傅發現的人才,要盡可能網羅到青州麾下。
本來,蔡成就打算忙完護民軍的事情後,就去尋田豫,誰知道,他自己找來了。
至於鮮於輔、鮮於銀兄弟兩人,不需要去找。
鮮於輔本來就冀州別駕,劉虞就任後,鮮於輔、鮮於銀已經歸於麾下。
想到此處,蔡成突然想到,這個時間,閻柔不正在烏桓族中嗎?
他沒急著去會客室見田豫,而是先讓傳令兵馬上傳信,在烏桓族人中,尋找閻柔。
閻柔和田豫,都是日後應對鮮卑的人才。
田豫當然是來投效的。
他今年十七歲,風華正茂,而且還是漁陽本地人,漁陽雍奴。
本來,他想委托張舉之族為他舉孝廉,可還沒等田家開口,張家已經沒了。
“不過,我要提醒奉先,沿途不得入城擾民。即便是入城購買物品,也最好先派人通報城守。
“另外,我這次調撥給你半年糧草,日後,隻能是你們自行解決了。”
話說得很明白。
我們好聚好散,我還會給你們調撥半年的糧草。之後,就再也不管了。
蔡成不管,誰也說不出來什麽。呂布帶走的人,再也不是朝廷兵馬了,自然輪不到蔡成來操心他們的糧草。
正好張遼、高順和張楊都不願意和呂布一起走。
他們是朝廷的兵馬,追隨丁原算怎麽迴事呢?
畢竟之前,丁原隻在並州做了一年的刺史,還沒有和手下將領培養出太多的感情。
還有一個關鍵,除高順七百陷陣營外,他們都沒有自己的兵馬。
要說並州雖然直麵羌胡、匈奴和烏桓三方,還真是鍛煉出一批能征善戰的將領。
如果不是呂布反骨太重,蔡成真有點舍不得放走這些將領。
關張二人的事情,也提醒了蔡成。不能光看“東漢末年名將”的名聲,軍隊的將領和治理地方的官僚集團,還是需要自己一手培養,這樣用起來放心。
至於呂布返迴並州後,還要帶走哪些下一級的將領,就看個人意願了。
比如說郝萌,如果他願意跟呂布走,蔡成也不會留。
如果郝萌要走,必定會帶走他的表侄郝昭。正史上就是這樣記載的。
走就走吧。等護民軍開始安內之時,這些人還是會重新歸順護民軍的。
蔡成有這樣的自信。
之所以不讓張遼、高順和張楊三人,跟隨呂布等人一起迴並州,是因為擔心他們因為兵馬的歸屬而起衝突。
並州那幾千兵馬,哪怕呂布全部帶走,蔡成也不心疼。
這方麵,蔡成也專門叮囑了率軍進駐並州的太史慈和樊北,人盡管讓呂布挑選,軍械庫的兵械;如果呂布想要,那就給他;隻是這半年的糧草,可不是按護民軍的標準,隻能是按並州原本的標準。
總之,安安穩穩地把呂布送走,這樣並州就清淨了,也利於在並州推行新農體係。
至於高順心心念念自己的陷陣營,蔡成告訴他,願意和呂布走的人,高順無須掛念;願意留下來等高順返迴的人,才是真正對高順忠心之人,日後當重用。
當然,蔡成還告訴高順,等他熟悉了護民軍的訓練方式後,會讓他帶一個陷陣團,至少一千人以上的陷陣團。
蔡成決定,任何一個非自己培養的軍官,哪怕在史料上再有名望,最高隻能從團長做起。
如果名望不大者,則必須從大隊長或營長做起。
他們真有能力,且認可護民軍的宗旨,大不了把他們的職務提升得快一點。
理念。
這是最近蔡成一直念叨的一個詞。
與護民軍理念不合,不能遵守護民軍的軍紀軍規,再有名聲,蔡成也不能要。
送走了呂布等人,也安置好了張遼、高順和張楊三人,蔡成迴到房間。
他長長地抻了個懶腰,笑嗬嗬的和蔡琰三女和管篤說道:“可算忙完這一茬了。你們說說看,晚上我們吃什麽?”
蔡琰眼睛一亮。
她想起在青州吃的炒菜、燒菜,就直流口水。
可自從離開青州,就一直沒消停下來,吃的都是行軍幹糧。
她馬上說道:“我想吃公子親自做的炒菜和燒菜。”
“嗯嗯嗯,”管篤在一旁連忙點頭。“我也想吃。”
自從跟著於禁,他就沒吃過一頓好吃的。
蔡成哈哈大笑,剛剛說了個“好”字,就聽到外麵的傳令兵大聲叫道:“大帥,有人求見。”
蔡琰的小嘴馬上就噘起來了。
看來,今天晚上的美食又沒有了。
管篤看出了蔡琰的失落,馬上輕聲說道:“我來做,你們幫我打下手,好不好?”
沒等蔡琰開口,輕風、細雨馬上拍掌叫好。
誰來求見蔡成?
這個人叫田豫,字國讓,文武雙全,乃是魏之名士。
正史中,他先投靠公孫瓚,並寄托於劉備麾下。
劉備流亡徐州後,雖然陶謙上表劉備任豫州刺史(這也是劉備被稱為“劉豫州”的由來),這時,田豫以母親年邁為由,辭別劉備,讓劉備泣曰“恨不能與君共創大業”。
迴到幽州,田豫被公孫瓚委任為守東州縣令。
公孫瓚兵敗後,鮮於輔代行太守之事,任命他為太守府長史。
在鮮於輔不知何去何從之時,他建議鮮於輔投效曹操。
之後,無論是鮮於輔還是他自己,都得到了曹操的重用,田豫也成為曹魏鎮守北方的大將,並讓鮮卑不敢寸進。
自從差點錯失太史慈後,蔡成就準備了一份各州郡名士的名單。
青州的管寧、管輅、滿寵……
冀州的沮授、田豐、趙雲、顏良、文醜、張合、高覽……
幽州的鮮於輔、鮮於銀兄弟倆,以及田豫、閻柔……
並州的呂布、張遼、張楊、高順、郭淮、郝昭……
這些名單不僅他自己隨身攜帶,而且青州牧府高官,也是人手一份。
用蔡成的話來說,這些都是他師傅發現的人才,要盡可能網羅到青州麾下。
本來,蔡成就打算忙完護民軍的事情後,就去尋田豫,誰知道,他自己找來了。
至於鮮於輔、鮮於銀兄弟兩人,不需要去找。
鮮於輔本來就冀州別駕,劉虞就任後,鮮於輔、鮮於銀已經歸於麾下。
想到此處,蔡成突然想到,這個時間,閻柔不正在烏桓族中嗎?
他沒急著去會客室見田豫,而是先讓傳令兵馬上傳信,在烏桓族人中,尋找閻柔。
閻柔和田豫,都是日後應對鮮卑的人才。
田豫當然是來投效的。
他今年十七歲,風華正茂,而且還是漁陽本地人,漁陽雍奴。
本來,他想委托張舉之族為他舉孝廉,可還沒等田家開口,張家已經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