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尉?哈哈哈哈——”管亥又是一陣大笑。“行,你來我手下,我給你做個都尉。”
“去惡,不要逗他們了。”蔡成打斷了管亥的取笑。
“我沒逗他們,我是真喜歡這兩個憨漢子。”管亥叫道。
“該幹什麽幹什麽去,忘了剛剛的命令了?”蔡成把臉一沉。
“走了,走了,執行大帥的命令。你們沒看呂中早就走了?”於禁帶頭站了起來。
大家想到各自的命令,也都跟著站了起來。
出營帳門前,管亥還大叫著:“大帥,這兩人給我留著,我喜歡他們!”
蔡成問兩人為何要求加入護民軍。
文醜“騰”地站了起來。
“主公,我是來打烏桓賊子的。我聽說烏桓賊子進了冀州,而且還奔我的家鄉來了。我就聚集數百鄉勇,想和烏桓賊子打上一場。
“誰知道,烏桓賊子竟然奔平原國來了。我緊追慢趕,趕到了,發現已經被你們全殲了。
“我問那些士卒,才知道你們是青州護民軍。我喜歡‘護民’這個稱唿,就帶著手下的鄉勇,想加入護民軍。”
蔡成又看向顏良。
“我乃琅琊臨沂人,原來是琅琊相蕭建的手下。
“中平二年,蕭建讓我們奔襲北海國,破壞北海農耕。我不幹,就逃到了兗州,後來又去了冀州,就躲在鄴城。
“前日聽得烏桓賊子犯我河間國,我就號召了一批鄉勇,想去河間國殺烏桓賊子。可我們走了三天,就看到數萬烏桓賊子,在距離我們十裏外的地方,一直向南。
“我們一直追到這裏,才算是追上。隻不過都被護民軍給殲滅了。”
蔡成一陣苦笑。
“文恆,你既然是琅琊臨沂人,你不知道琅琊田已劃歸青州了嗎?”
“啊?已歸青州?我在鄴城,一直給人做門額,從來不敢打聽琅琊國之事。那蕭建呢?”
“蕭建被我護民軍生擒,押入京都後,被腰斬於市。”
“主公,你的意思是說,琅琊國也像青州一樣,過上了好日子?”
“當然啦。哈哈,我正好要迴臨淄,你跟我去臨淄,然後迴家看看,如何?”
“多謝主公!”顏良單膝跪地。
“主公,我也要去臨淄看看。聽說,青州富的不得了,不知道能富成什麽樣。”
“好。你們兩人先跟著我去臨淄。是真是假,你們看過就知道了。至於你們帶來的鄉勇,讓他們都返迴家園。馬上冀州也要富起來了。”
“主公……”文醜欲言又止。
“有話直說。”
“主公,我們帶來的人,身上都沒幹糧了。”文醜很是尷尬。
寸功未立,就先開口向主公要東西,實在有點張不開口。
“沒事。讓他們在軍營中領些幹糧便是。”
這邊,蔡成因為收了顏良、文醜興高采烈。
那邊,蔡立因為蔡成上表,如坐針氈。
朝堂之上,趙忠正在給大家讀蔡成的上表。
上表中就四個意思:
一、他一定會解管子城之圍;
二、他認為此次出擊,不僅僅要平叛,而應該一舉蕩平烏桓和南匈奴,讓大漢再無邊患。
三、要實現消除大漢邊患,必須由冀、幽、並三州,每年向青州護民軍提供三十萬兵馬的補給。如果不在冀、幽、並三州實施“新農體係”,三州將無力提供。
四、護民軍消除邊患後,會繼續為大漢開疆拓土。關鍵是打通朝廷與西域長史府的聯係,並保證聯係順暢。
為了在三州推行“新農體係”,蔡成請封劉岱劉公山為並州刺史,封劉虞劉伯安為幽州刺史(因為聽說劉虞在北方的威望比較高),賈琮在冀州刺史的位置上不變。
蔡成保證,三州推行“新農體係”後,不僅足以向護民軍提供糧餉補給,還能夠保證三州百姓自給自足,都吃上飽飯。
太狂了,無與倫比的狂妄!
竟然說要“永遠消除邊患”。
誰不知道中原農耕民族和草原遊牧民族,已經打幾千年了?
要是能消除,早就消除了。
現在“新農體係”還有青州試行,沒出結果就在其他州推廣,出了事情怎麽辦?
青州哪兒來的三十萬兵馬?
青州有三十萬兵馬,早應該請旨平叛涼州和幽州了,為什麽至今才說?
青州突然冒出來三十萬兵馬,是不是有什麽狼子野心?
聽到朝堂上吵吵嚷嚷的聲音,蔡立汗都快冒出來了。
這是他第一次感覺到朝堂之上群臣洶洶。
個個都是擺出恨不得把青州一口吞下的氣勢,讓人覺得,目前涼州和幽州叛亂都不重要了,隻有青州才是心腹之患。
群臣吵吵嚷嚷,劉宏好整以暇坐在龍椅之上,麵無表情。
群臣突然感覺到,光自己叫喚沒用,還是得陛下發話嘛。
吵嚷聲戛然而止,然後群臣就那麽眼巴巴地看著劉宏。
劉宏撇了撇嘴。
“青州牧就在朝堂之上,你們有什麽問題,不會問他嗎?”
哈哈,好一招禍水東引。
蔡立就怕這個。
他剛剛幾次想借尿遁,離開朝堂,結果被周邊幾個大臣盯著,沒法走。
現在,陛下終於還是把他推出來,做擋箭牌了。
蔡立苦笑一聲,緩緩站了起來,衝著朝堂上的同僚拱手為禮,意思是,你們想問什麽就問吧。
看到蔡立站起來,群臣突然啞火了。
別看蔡立在朝堂上勢單力孤,可他後麵可是有三十萬青州精兵。
三年前,青州隻有不到三萬兵馬,現在突然冒出來三十萬,不用想就知道,這是三年時間訓練出來的。
真要是把蔡立怎麽著……
群臣突然不敢想下去了。
可陛下都發話了,不問也不行呀。
之前個個氣勢洶洶,麵對蔡立卻問都不敢問,是看陛下好欺負還是怎麽的?
“咳咳咳……”袁隗輕咳幾聲,示意大家都不要衝動。
“各位同僚,稍安勿躁。我想不僅各位同僚對青州疑問重重,就連陛下也對青州為什麽有三十萬兵馬好奇。那就由我來向大司農提出問題,由大司農向陛下和我等解惑。如果我詢問的不周全,各位後麵再來補充,是否可以?”
“去惡,不要逗他們了。”蔡成打斷了管亥的取笑。
“我沒逗他們,我是真喜歡這兩個憨漢子。”管亥叫道。
“該幹什麽幹什麽去,忘了剛剛的命令了?”蔡成把臉一沉。
“走了,走了,執行大帥的命令。你們沒看呂中早就走了?”於禁帶頭站了起來。
大家想到各自的命令,也都跟著站了起來。
出營帳門前,管亥還大叫著:“大帥,這兩人給我留著,我喜歡他們!”
蔡成問兩人為何要求加入護民軍。
文醜“騰”地站了起來。
“主公,我是來打烏桓賊子的。我聽說烏桓賊子進了冀州,而且還奔我的家鄉來了。我就聚集數百鄉勇,想和烏桓賊子打上一場。
“誰知道,烏桓賊子竟然奔平原國來了。我緊追慢趕,趕到了,發現已經被你們全殲了。
“我問那些士卒,才知道你們是青州護民軍。我喜歡‘護民’這個稱唿,就帶著手下的鄉勇,想加入護民軍。”
蔡成又看向顏良。
“我乃琅琊臨沂人,原來是琅琊相蕭建的手下。
“中平二年,蕭建讓我們奔襲北海國,破壞北海農耕。我不幹,就逃到了兗州,後來又去了冀州,就躲在鄴城。
“前日聽得烏桓賊子犯我河間國,我就號召了一批鄉勇,想去河間國殺烏桓賊子。可我們走了三天,就看到數萬烏桓賊子,在距離我們十裏外的地方,一直向南。
“我們一直追到這裏,才算是追上。隻不過都被護民軍給殲滅了。”
蔡成一陣苦笑。
“文恆,你既然是琅琊臨沂人,你不知道琅琊田已劃歸青州了嗎?”
“啊?已歸青州?我在鄴城,一直給人做門額,從來不敢打聽琅琊國之事。那蕭建呢?”
“蕭建被我護民軍生擒,押入京都後,被腰斬於市。”
“主公,你的意思是說,琅琊國也像青州一樣,過上了好日子?”
“當然啦。哈哈,我正好要迴臨淄,你跟我去臨淄,然後迴家看看,如何?”
“多謝主公!”顏良單膝跪地。
“主公,我也要去臨淄看看。聽說,青州富的不得了,不知道能富成什麽樣。”
“好。你們兩人先跟著我去臨淄。是真是假,你們看過就知道了。至於你們帶來的鄉勇,讓他們都返迴家園。馬上冀州也要富起來了。”
“主公……”文醜欲言又止。
“有話直說。”
“主公,我們帶來的人,身上都沒幹糧了。”文醜很是尷尬。
寸功未立,就先開口向主公要東西,實在有點張不開口。
“沒事。讓他們在軍營中領些幹糧便是。”
這邊,蔡成因為收了顏良、文醜興高采烈。
那邊,蔡立因為蔡成上表,如坐針氈。
朝堂之上,趙忠正在給大家讀蔡成的上表。
上表中就四個意思:
一、他一定會解管子城之圍;
二、他認為此次出擊,不僅僅要平叛,而應該一舉蕩平烏桓和南匈奴,讓大漢再無邊患。
三、要實現消除大漢邊患,必須由冀、幽、並三州,每年向青州護民軍提供三十萬兵馬的補給。如果不在冀、幽、並三州實施“新農體係”,三州將無力提供。
四、護民軍消除邊患後,會繼續為大漢開疆拓土。關鍵是打通朝廷與西域長史府的聯係,並保證聯係順暢。
為了在三州推行“新農體係”,蔡成請封劉岱劉公山為並州刺史,封劉虞劉伯安為幽州刺史(因為聽說劉虞在北方的威望比較高),賈琮在冀州刺史的位置上不變。
蔡成保證,三州推行“新農體係”後,不僅足以向護民軍提供糧餉補給,還能夠保證三州百姓自給自足,都吃上飽飯。
太狂了,無與倫比的狂妄!
竟然說要“永遠消除邊患”。
誰不知道中原農耕民族和草原遊牧民族,已經打幾千年了?
要是能消除,早就消除了。
現在“新農體係”還有青州試行,沒出結果就在其他州推廣,出了事情怎麽辦?
青州哪兒來的三十萬兵馬?
青州有三十萬兵馬,早應該請旨平叛涼州和幽州了,為什麽至今才說?
青州突然冒出來三十萬兵馬,是不是有什麽狼子野心?
聽到朝堂上吵吵嚷嚷的聲音,蔡立汗都快冒出來了。
這是他第一次感覺到朝堂之上群臣洶洶。
個個都是擺出恨不得把青州一口吞下的氣勢,讓人覺得,目前涼州和幽州叛亂都不重要了,隻有青州才是心腹之患。
群臣吵吵嚷嚷,劉宏好整以暇坐在龍椅之上,麵無表情。
群臣突然感覺到,光自己叫喚沒用,還是得陛下發話嘛。
吵嚷聲戛然而止,然後群臣就那麽眼巴巴地看著劉宏。
劉宏撇了撇嘴。
“青州牧就在朝堂之上,你們有什麽問題,不會問他嗎?”
哈哈,好一招禍水東引。
蔡立就怕這個。
他剛剛幾次想借尿遁,離開朝堂,結果被周邊幾個大臣盯著,沒法走。
現在,陛下終於還是把他推出來,做擋箭牌了。
蔡立苦笑一聲,緩緩站了起來,衝著朝堂上的同僚拱手為禮,意思是,你們想問什麽就問吧。
看到蔡立站起來,群臣突然啞火了。
別看蔡立在朝堂上勢單力孤,可他後麵可是有三十萬青州精兵。
三年前,青州隻有不到三萬兵馬,現在突然冒出來三十萬,不用想就知道,這是三年時間訓練出來的。
真要是把蔡立怎麽著……
群臣突然不敢想下去了。
可陛下都發話了,不問也不行呀。
之前個個氣勢洶洶,麵對蔡立卻問都不敢問,是看陛下好欺負還是怎麽的?
“咳咳咳……”袁隗輕咳幾聲,示意大家都不要衝動。
“各位同僚,稍安勿躁。我想不僅各位同僚對青州疑問重重,就連陛下也對青州為什麽有三十萬兵馬好奇。那就由我來向大司農提出問題,由大司農向陛下和我等解惑。如果我詢問的不周全,各位後麵再來補充,是否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