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朱棣的失落
大明:朱雄英最強三代目 作者:再見是藍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兒允熥,參見皇爺爺。”
朱允熥作為鐵路的總工程師,自然是要親眼看到火車開出去的,所以他一直在這個地方等著。
“不錯!允熥也不錯。”
朱元璋看朱允熥,那是越看越順眼:“不愧是咱的孫子,能夠打造出如此利器!”
“孫兒謝過爺爺。”
朱允熥終歸還是個孩子,聽到老朱的誇獎,不免得有些臉紅。
他知道,這一切都是朱雄英的指導有功,都是得益於朱雄英的那些教材。
不過他答應過朱雄英不說出來,那就隻能憋在心中。
“好了,寒暄的事情,就等到列車上再說吧。”
朱雄英走上前來,問道朱允熥:“允熥,列車的水燒了嗎?”
“已經燒好了,隨時可以出發。”朱允熥畢恭畢敬地迴了一句。
“好,大明第一條鐵路,金北鐵路正式開通。”
朱雄英說道:“日後這列車,就叫做金陵號吧!”
老朱在一旁滿臉懵逼:???
取名這種東西,不應該是咱來的麽?
你一個皇太孫,怎麽越俎代庖了?
不過老朱倒覺得沒什麽,他隻是覺得這名字,朱雄英早就取好了。
若是知道朱雄英也是臨時起意,恐怕老朱可不會這麽輕易放過朱雄英。
很快,朱雄英與朱元璋都登上了列車的中間車廂。
靠近火車車頭的那個車廂,實在是太吵了,中間的車廂會稍微好一些。
除了朱元璋與朱雄英之外,還有李公公,以及包括毛驤在內的六個錦衣衛侍衛,全都上了火車車廂。
不過車廂確實一個隔斷。
整個車廂被隔斷成了兩個房間,朱雄英與朱元璋一人一個。
其他車廂之中,還有上百個錦衣衛。
這些錦衣衛的手中,一人帶著一把火槍。
除此之外,還有兩千的禁衛軍,同樣登上了火車的其他車廂。
沒過多久,列車發出了一聲巨響。
“汙~!”
列車緩緩啟動,速度越來越快,一直朝著北平的方向駛去。
與此同時,北平城,燕王府。
這裏是燕王朱棣的封地,也是他的府邸。
燕王府大堂內,朱棣正在堂中來迴踱步,他在等一個人。
他的智囊——道衍和尚!
沒過多久,道衍從門外匆匆地走了進來,絲毫沒有了之前的淡定。
“道衍師傅,如何?”
“父皇說要削減咱十萬的兵馬,此事當真?”朱棣立刻迎了上去,開口問道。
削兵十萬,如果這個消息是真的話,那朱棣確實慌了,這說明老朱不相信他了啊!
道衍的臉色並不好看,而是緩緩地反問道:“殿下,您可知道今日錦衣衛督造的那個車站嗎?”
錦衣衛督造,科學部背書,大明銀行給錢造的東西,朱棣不可能不知道。
“知道,那是何物?”
朱棣一臉不解,這跟那傳聞之中的消息有什麽關係?
“我打聽到的消息,說是前兩日,有一個什麽車,快速地從金陵城來了,然後星夜又迴去了。”
“想來,這是皇太孫殿下新發明的東西。”
道衍淡淡地說道:“燕王殿下,咱們可以先行假設,假設消息是真的,陛下當真想要削鎮守北境的重兵,如此一來,陛下不怕草原人進犯嗎?”
道衍不愧是道衍,這個人的智商極高。
“若是削減北境的重兵,草原人必將反撲。”
朱棣呢喃道:“道衍師傅的意思是,這個神秘的車站,才是父皇下定決心削兵的關鍵?”
說實話,朱棣的心情很忐忑。
他根本沒想到,北境竟然會被父皇削兵十萬。
北境的四十萬重兵,雖說朱棣手底下現在隻有十萬的兵馬。
但是坐鎮北平的,有一部分兵在朱棣的嶽父徐達手中。
徐達走了之後,這部分兵可不就在朱棣手中麽?
鎮守北境的兵,大多數都是徐達的部下,日後就能夠為為他所用!
無論怎麽看,北境削兵十萬,都是對朱棣的一種打壓。
道衍點了點頭,歎了口氣迴道:“這皇太孫殿下,果真是出乎貧僧的意料啊!”
若是讓陛下削了北境十萬兵馬,大明北境的兵力將會陷入空虛,不過,這倒也是燕王殿下的機會。
道衍沒辦法改變這種局麵,隻能變著法子安慰朱棣了。
“還請道衍師父指教!”朱棣對道衍很是尊敬,當即請教道。
“燕王殿下手中有將近八萬兵馬。”
道衍微笑著說道:“若是能夠說服陛下,不削殿下手中的兵,而是從鎮守北邊重鎮的兵力裏麵抽調。”
“這樣一來,抽調之後北境的兵隻有二十萬,但是殿下手中有八萬。”
“削兵,卻是在變相增強,殿下對北境的控製力。”
按照比例來算,確實是如此的。
如今大明在北境屯兵四十萬,包括了朱棣手中的八萬,算下來朱棣掌控著四分之一左右的兵力。
若是削兵隻削別人手中的兵馬,那朱棣的兵,就占了北境兵馬三分之一!
看似是打壓,實際上會抬高朱棣的地位。
不得不說,道衍打的一手好算盤。
朱棣聽了之後,眼前一亮,但是很快這眼中的亮光,又消失殆盡。
“此事...恐怕有些困難。”
朱棣歎了口氣,輕聲說道:“父皇若是鐵了心的,要削減北境的兵馬,恐怕我手中的兵也是難逃一劫。”
朱元璋又不是傻子,他的手段,讓朱棣想起來都是心驚膽戰。
任誰想,都不可能把北境百分之五十的兵力,全部放在一個藩王的手中。
即便是朱棣,即便朱元璋十分喜歡朱棣,那也不行!
這是國之根基,大明的未來,老朱不可能這麽做的。
“雖有些難,但殿下還需要爭取才是。”道衍這老忽悠給朱棣鼓了鼓氣。
“多謝道衍師父教誨!”
朱棣對道衍道了聲謝,便靜靜等待削兵十萬的聖旨到來。
隻不過,他等到的不是削兵十萬的聖旨,而是老朱本人的到來!
此刻,金陵到北平的鐵路上,一輛蒸汽火車正在飛速行駛。
因為這蒸汽機跟所有的列車配件,都是朱雄英的鋼鐵廠製造出來的,不管是模具還是打造工藝,都遠遠超出了這個時代,所以動力是沒的說的。
再加上這一趟的列車,本身就沒有滿載,所以速度也是十分飛快,能夠達到將近六十公裏每個小時。
朱允熥作為鐵路的總工程師,自然是要親眼看到火車開出去的,所以他一直在這個地方等著。
“不錯!允熥也不錯。”
朱元璋看朱允熥,那是越看越順眼:“不愧是咱的孫子,能夠打造出如此利器!”
“孫兒謝過爺爺。”
朱允熥終歸還是個孩子,聽到老朱的誇獎,不免得有些臉紅。
他知道,這一切都是朱雄英的指導有功,都是得益於朱雄英的那些教材。
不過他答應過朱雄英不說出來,那就隻能憋在心中。
“好了,寒暄的事情,就等到列車上再說吧。”
朱雄英走上前來,問道朱允熥:“允熥,列車的水燒了嗎?”
“已經燒好了,隨時可以出發。”朱允熥畢恭畢敬地迴了一句。
“好,大明第一條鐵路,金北鐵路正式開通。”
朱雄英說道:“日後這列車,就叫做金陵號吧!”
老朱在一旁滿臉懵逼:???
取名這種東西,不應該是咱來的麽?
你一個皇太孫,怎麽越俎代庖了?
不過老朱倒覺得沒什麽,他隻是覺得這名字,朱雄英早就取好了。
若是知道朱雄英也是臨時起意,恐怕老朱可不會這麽輕易放過朱雄英。
很快,朱雄英與朱元璋都登上了列車的中間車廂。
靠近火車車頭的那個車廂,實在是太吵了,中間的車廂會稍微好一些。
除了朱元璋與朱雄英之外,還有李公公,以及包括毛驤在內的六個錦衣衛侍衛,全都上了火車車廂。
不過車廂確實一個隔斷。
整個車廂被隔斷成了兩個房間,朱雄英與朱元璋一人一個。
其他車廂之中,還有上百個錦衣衛。
這些錦衣衛的手中,一人帶著一把火槍。
除此之外,還有兩千的禁衛軍,同樣登上了火車的其他車廂。
沒過多久,列車發出了一聲巨響。
“汙~!”
列車緩緩啟動,速度越來越快,一直朝著北平的方向駛去。
與此同時,北平城,燕王府。
這裏是燕王朱棣的封地,也是他的府邸。
燕王府大堂內,朱棣正在堂中來迴踱步,他在等一個人。
他的智囊——道衍和尚!
沒過多久,道衍從門外匆匆地走了進來,絲毫沒有了之前的淡定。
“道衍師傅,如何?”
“父皇說要削減咱十萬的兵馬,此事當真?”朱棣立刻迎了上去,開口問道。
削兵十萬,如果這個消息是真的話,那朱棣確實慌了,這說明老朱不相信他了啊!
道衍的臉色並不好看,而是緩緩地反問道:“殿下,您可知道今日錦衣衛督造的那個車站嗎?”
錦衣衛督造,科學部背書,大明銀行給錢造的東西,朱棣不可能不知道。
“知道,那是何物?”
朱棣一臉不解,這跟那傳聞之中的消息有什麽關係?
“我打聽到的消息,說是前兩日,有一個什麽車,快速地從金陵城來了,然後星夜又迴去了。”
“想來,這是皇太孫殿下新發明的東西。”
道衍淡淡地說道:“燕王殿下,咱們可以先行假設,假設消息是真的,陛下當真想要削鎮守北境的重兵,如此一來,陛下不怕草原人進犯嗎?”
道衍不愧是道衍,這個人的智商極高。
“若是削減北境的重兵,草原人必將反撲。”
朱棣呢喃道:“道衍師傅的意思是,這個神秘的車站,才是父皇下定決心削兵的關鍵?”
說實話,朱棣的心情很忐忑。
他根本沒想到,北境竟然會被父皇削兵十萬。
北境的四十萬重兵,雖說朱棣手底下現在隻有十萬的兵馬。
但是坐鎮北平的,有一部分兵在朱棣的嶽父徐達手中。
徐達走了之後,這部分兵可不就在朱棣手中麽?
鎮守北境的兵,大多數都是徐達的部下,日後就能夠為為他所用!
無論怎麽看,北境削兵十萬,都是對朱棣的一種打壓。
道衍點了點頭,歎了口氣迴道:“這皇太孫殿下,果真是出乎貧僧的意料啊!”
若是讓陛下削了北境十萬兵馬,大明北境的兵力將會陷入空虛,不過,這倒也是燕王殿下的機會。
道衍沒辦法改變這種局麵,隻能變著法子安慰朱棣了。
“還請道衍師父指教!”朱棣對道衍很是尊敬,當即請教道。
“燕王殿下手中有將近八萬兵馬。”
道衍微笑著說道:“若是能夠說服陛下,不削殿下手中的兵,而是從鎮守北邊重鎮的兵力裏麵抽調。”
“這樣一來,抽調之後北境的兵隻有二十萬,但是殿下手中有八萬。”
“削兵,卻是在變相增強,殿下對北境的控製力。”
按照比例來算,確實是如此的。
如今大明在北境屯兵四十萬,包括了朱棣手中的八萬,算下來朱棣掌控著四分之一左右的兵力。
若是削兵隻削別人手中的兵馬,那朱棣的兵,就占了北境兵馬三分之一!
看似是打壓,實際上會抬高朱棣的地位。
不得不說,道衍打的一手好算盤。
朱棣聽了之後,眼前一亮,但是很快這眼中的亮光,又消失殆盡。
“此事...恐怕有些困難。”
朱棣歎了口氣,輕聲說道:“父皇若是鐵了心的,要削減北境的兵馬,恐怕我手中的兵也是難逃一劫。”
朱元璋又不是傻子,他的手段,讓朱棣想起來都是心驚膽戰。
任誰想,都不可能把北境百分之五十的兵力,全部放在一個藩王的手中。
即便是朱棣,即便朱元璋十分喜歡朱棣,那也不行!
這是國之根基,大明的未來,老朱不可能這麽做的。
“雖有些難,但殿下還需要爭取才是。”道衍這老忽悠給朱棣鼓了鼓氣。
“多謝道衍師父教誨!”
朱棣對道衍道了聲謝,便靜靜等待削兵十萬的聖旨到來。
隻不過,他等到的不是削兵十萬的聖旨,而是老朱本人的到來!
此刻,金陵到北平的鐵路上,一輛蒸汽火車正在飛速行駛。
因為這蒸汽機跟所有的列車配件,都是朱雄英的鋼鐵廠製造出來的,不管是模具還是打造工藝,都遠遠超出了這個時代,所以動力是沒的說的。
再加上這一趟的列車,本身就沒有滿載,所以速度也是十分飛快,能夠達到將近六十公裏每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