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攻打邯鄲
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作者: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紹撤兵時,派王門、何茂兩人率三千軍隊駐守於此。兩人一直忐忑不安,駐守了幾天後,得到斥候的迴報,敵軍四五千兵力,已到達邯鄲城下。
兩人反而鬆了口氣,敵軍隻有四五千兵力,應該是沒辦法攻下有三千兵力的邯鄲城了。畢竟,邯鄲城也是城防極高,還是拱衛鄴城的重要屏障,在冀州的地位僅將於鄴城。
次日,陳炎率軍列陣,準備攻城。他既然來了,也要擺出攻城的姿勢來。
典韋率領的青州軍,士氣高昂,如潮水般逼近邯鄲城。城頭之上,王門指揮的袁軍嚴陣以待,弓箭手們屏息凝神。
青州軍進入射程,袁軍的弓箭射了過來,卻為盾牌所阻。
與此同時,青州軍的弓兵在刀盾兵的掩護下,開始有組織地向城頭進行反擊,雙方對射了起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軍的弓兵都逐漸顯露出疲憊之色。青州軍的箭矢逐漸稀疏,而袁軍的攻擊也顯得力不從心。典韋明白弓兵拉弓拉累了,隻好下令撤兵。
整個過程,青州軍除了射箭之外,並沒有動用其他攻城器械,連雲梯都沒用上,這攻城也夠敷衍的。
陳炎突發奇想:“我軍攻邯鄲,敵軍必不敢出城一戰,不如,我軍引誘敵軍射箭。”
郭嘉不解:“這是為何?”
“引誘敵軍射箭,收其箭矢,為我所用,也省得自己鑄造。我看敵軍一天起碼也射了數千支箭了吧?”
“可敵軍箭矢射中盾牌,容易損壞。”郭嘉想了想,又說:“不過,州牧所言倒也有些道理,反正我軍無意攻城,不如引誘敵軍射箭,收集箭矢,至於損壞嘛……”他一時也想不出辦法。
“收集稻草,縛於盾牌上,箭射上去,有稻草緩衝,力道變小,未必會損壞,屆時就可以收集了。”
“隻是,敵軍士兵看到這個稻草盾,隻怕不會射箭吧!”
陳炎搖搖頭:“敵軍明知如此,但箭不得不射,總不能讓我軍靠近城牆,萬一我軍真的攀爬城牆攻城呢?”
“州牧說得是。邯鄲內儲存的箭矢隻怕不少。”郭嘉笑了笑,他雖有謀略,但陳炎的鬼主意多,例如煤石炭、製造口罩等奇思怪想,陳炎信手拈來,他就想不出來。
說幹就幹,陳炎讓典韋過來,一番交代,士兵很快就製造出稻草盾,其實就是在盾牌上綁了厚度約一尺厚幹燥的稻草。
次日,青州軍再次列陣,典盾指揮著五百士兵,手持稻草盾,結成盾牌陣,慢慢推進。
城頭上,王門一看,傻眼了。
“陳炎這是幹嘛?”
何茂也不理解,心裏一陣沒好氣:“管他幹嘛?敵軍過來,幾輪箭矢阻止他們便是,昨日敵軍就沒得逞。”
“好吧!弓箭手準備……放箭!”
袁軍幾百個弓兵依次排開,弓箭射出,嗖嗖嗖地,躲過去,有不少直接插在了稻草裏。袁軍連續射了四五輪弓箭,青州軍盾牌陣的每個盾牌都插著兩三支箭。
後方的陳炎和郭嘉看到了,樂了哈哈大笑。
王門和何茂也是麵麵相覷,兩人畢竟也不傻,很快就明白陳炎的企圖。
“敵軍就這麽任由我軍放箭,卻不推進,這……”
“陳炎這不是明擺著,想引誘我軍射箭嗎?想收集我軍的弓箭,真是可惡。傳令,停止放箭。”王門連忙下令停止攻擊。
這時,青州軍後方的戰鼓擂了起來,鼓聲大作。青州軍盾牌陣往前推進了十步左右。
王門又連忙下令:“放箭。”
袁軍又射了幾輪弓箭,青州軍又停止推進。雙方反反複複,青州軍推進到三十內步,這距離近過頭了,典韋連忙下令後退二十步。這操作把城頭上的王門和何茂搞得無語,長這麽大了,從來沒見過這種事。
後來,陳炎下令退兵,將盾牌上地的箭矢和地上的都收集起來,發現差不多有兩千多支,也算是小有收獲。
次日,典韋再次讓士兵帶著稻草盾列陣,往前推進。王門知道了陳炎的企圖,也不輕易射箭。後來,典韋又下令士兵推動雲梯,靠近城牆,引得袁軍一陣猛射。雖然袁軍是對著雲梯射的,但準頭不行,雲梯又在陣中,仍舊有不少弓箭射在稻草盾上。
王門和何茂氣得不行了,真想率軍殺出去,但袁紹早有交代,隻能堅守,不能出戰。兩人一想,不過損失些箭矢而已,總比把城丟了強,於是斷了外出交戰的念頭。
青州軍反複折騰了十幾天時間,慢慢地也收集到了上萬支箭矢。
……
趙雲和張合率軍西進,攻打巨鹿郡治所廮陶,沿途攻略各縣,兩天後到達廮陶時,巨鹿太守獻城而降。隨後,大軍北上,又過了兩天時間,攻占了常山國治所元氏,常山各縣紛紛投降,除了真定。
大軍再往東北進軍,攻占了中山國治所盧奴,又掃平各縣。大軍隻是稍稍休息一天時間,繼續往北,四天後逼近河間易縣。
在易城裏,袁熙和牽招正在焦急地等待著袁紹的處置,卻不知道冀州北部諸郡國已落入陳炎之手。
兩人戰敗迴來後,按牽招的意思,這戰敗之事應該如實匯報袁紹,但袁熙擔心袁紹會治他的罪,一直猶猶豫豫,磨蹭了十幾天時間,才寫信匯報戰事。當然,他還是給戰報潤了潤色,以減輕自己的罪責。
此刻,兩人正在校場上訓練士兵,希望能夠振奮士氣。
一個士兵氣喘如牛地跑來:“報……報二公子,牽將軍。”
“什麽事?”
“敵軍數千大軍,已兵臨城南門,即將攻城。”
“什麽?”袁熙嚇得踉蹌一下,差點摔倒。
牽招還能保持冷靜:“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小的不知,還請二公子和將軍去城頭上看一下。”
兩人連忙來到城頭上,往下看去。
青州軍兩名主將趙雲和張合在士兵的掩護下,正看著城頭上。
“哪位是袁熙?”
“我乃大將軍次子袁熙,你是哪位?”
兩人反而鬆了口氣,敵軍隻有四五千兵力,應該是沒辦法攻下有三千兵力的邯鄲城了。畢竟,邯鄲城也是城防極高,還是拱衛鄴城的重要屏障,在冀州的地位僅將於鄴城。
次日,陳炎率軍列陣,準備攻城。他既然來了,也要擺出攻城的姿勢來。
典韋率領的青州軍,士氣高昂,如潮水般逼近邯鄲城。城頭之上,王門指揮的袁軍嚴陣以待,弓箭手們屏息凝神。
青州軍進入射程,袁軍的弓箭射了過來,卻為盾牌所阻。
與此同時,青州軍的弓兵在刀盾兵的掩護下,開始有組織地向城頭進行反擊,雙方對射了起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軍的弓兵都逐漸顯露出疲憊之色。青州軍的箭矢逐漸稀疏,而袁軍的攻擊也顯得力不從心。典韋明白弓兵拉弓拉累了,隻好下令撤兵。
整個過程,青州軍除了射箭之外,並沒有動用其他攻城器械,連雲梯都沒用上,這攻城也夠敷衍的。
陳炎突發奇想:“我軍攻邯鄲,敵軍必不敢出城一戰,不如,我軍引誘敵軍射箭。”
郭嘉不解:“這是為何?”
“引誘敵軍射箭,收其箭矢,為我所用,也省得自己鑄造。我看敵軍一天起碼也射了數千支箭了吧?”
“可敵軍箭矢射中盾牌,容易損壞。”郭嘉想了想,又說:“不過,州牧所言倒也有些道理,反正我軍無意攻城,不如引誘敵軍射箭,收集箭矢,至於損壞嘛……”他一時也想不出辦法。
“收集稻草,縛於盾牌上,箭射上去,有稻草緩衝,力道變小,未必會損壞,屆時就可以收集了。”
“隻是,敵軍士兵看到這個稻草盾,隻怕不會射箭吧!”
陳炎搖搖頭:“敵軍明知如此,但箭不得不射,總不能讓我軍靠近城牆,萬一我軍真的攀爬城牆攻城呢?”
“州牧說得是。邯鄲內儲存的箭矢隻怕不少。”郭嘉笑了笑,他雖有謀略,但陳炎的鬼主意多,例如煤石炭、製造口罩等奇思怪想,陳炎信手拈來,他就想不出來。
說幹就幹,陳炎讓典韋過來,一番交代,士兵很快就製造出稻草盾,其實就是在盾牌上綁了厚度約一尺厚幹燥的稻草。
次日,青州軍再次列陣,典盾指揮著五百士兵,手持稻草盾,結成盾牌陣,慢慢推進。
城頭上,王門一看,傻眼了。
“陳炎這是幹嘛?”
何茂也不理解,心裏一陣沒好氣:“管他幹嘛?敵軍過來,幾輪箭矢阻止他們便是,昨日敵軍就沒得逞。”
“好吧!弓箭手準備……放箭!”
袁軍幾百個弓兵依次排開,弓箭射出,嗖嗖嗖地,躲過去,有不少直接插在了稻草裏。袁軍連續射了四五輪弓箭,青州軍盾牌陣的每個盾牌都插著兩三支箭。
後方的陳炎和郭嘉看到了,樂了哈哈大笑。
王門和何茂也是麵麵相覷,兩人畢竟也不傻,很快就明白陳炎的企圖。
“敵軍就這麽任由我軍放箭,卻不推進,這……”
“陳炎這不是明擺著,想引誘我軍射箭嗎?想收集我軍的弓箭,真是可惡。傳令,停止放箭。”王門連忙下令停止攻擊。
這時,青州軍後方的戰鼓擂了起來,鼓聲大作。青州軍盾牌陣往前推進了十步左右。
王門又連忙下令:“放箭。”
袁軍又射了幾輪弓箭,青州軍又停止推進。雙方反反複複,青州軍推進到三十內步,這距離近過頭了,典韋連忙下令後退二十步。這操作把城頭上的王門和何茂搞得無語,長這麽大了,從來沒見過這種事。
後來,陳炎下令退兵,將盾牌上地的箭矢和地上的都收集起來,發現差不多有兩千多支,也算是小有收獲。
次日,典韋再次讓士兵帶著稻草盾列陣,往前推進。王門知道了陳炎的企圖,也不輕易射箭。後來,典韋又下令士兵推動雲梯,靠近城牆,引得袁軍一陣猛射。雖然袁軍是對著雲梯射的,但準頭不行,雲梯又在陣中,仍舊有不少弓箭射在稻草盾上。
王門和何茂氣得不行了,真想率軍殺出去,但袁紹早有交代,隻能堅守,不能出戰。兩人一想,不過損失些箭矢而已,總比把城丟了強,於是斷了外出交戰的念頭。
青州軍反複折騰了十幾天時間,慢慢地也收集到了上萬支箭矢。
……
趙雲和張合率軍西進,攻打巨鹿郡治所廮陶,沿途攻略各縣,兩天後到達廮陶時,巨鹿太守獻城而降。隨後,大軍北上,又過了兩天時間,攻占了常山國治所元氏,常山各縣紛紛投降,除了真定。
大軍再往東北進軍,攻占了中山國治所盧奴,又掃平各縣。大軍隻是稍稍休息一天時間,繼續往北,四天後逼近河間易縣。
在易城裏,袁熙和牽招正在焦急地等待著袁紹的處置,卻不知道冀州北部諸郡國已落入陳炎之手。
兩人戰敗迴來後,按牽招的意思,這戰敗之事應該如實匯報袁紹,但袁熙擔心袁紹會治他的罪,一直猶猶豫豫,磨蹭了十幾天時間,才寫信匯報戰事。當然,他還是給戰報潤了潤色,以減輕自己的罪責。
此刻,兩人正在校場上訓練士兵,希望能夠振奮士氣。
一個士兵氣喘如牛地跑來:“報……報二公子,牽將軍。”
“什麽事?”
“敵軍數千大軍,已兵臨城南門,即將攻城。”
“什麽?”袁熙嚇得踉蹌一下,差點摔倒。
牽招還能保持冷靜:“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小的不知,還請二公子和將軍去城頭上看一下。”
兩人連忙來到城頭上,往下看去。
青州軍兩名主將趙雲和張合在士兵的掩護下,正看著城頭上。
“哪位是袁熙?”
“我乃大將軍次子袁熙,你是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