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曹陳結盟
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作者: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炎雖心知肚明,卻不能指出來。他剛才不過是借題發揮而已,如今聽了董昭的解釋,也沒再糾結下去,他直接問董昭的來意:“好吧!那既然如此,曹司空派你前來見我,不知意欲何為?”
“袁紹占據冀州,屢次不尊朝廷,陛下大為不滿,司空輔佐陛下,早有北上討伐袁紹之意,但袁紹占據北方富饒之地,兵強馬壯,司空亦不敢輕易招惹,隻能虛與委蛇。今臨淄侯與袁紹大戰正酣,難分勝負。曹司空派我前來見青州牧,願與臨淄侯聯合 ,一起出兵,攻破鄴城。”
阿炎微微一愣,曹操竟找上門來,想約他一起攻打袁紹。
董昭接著說:“以袁紹的兵力,臨淄侯和曹司空單方麵都難以應對,唯有雙方聯合,才會有機會攻破袁紹,此乃臨淄侯之機會,亦是曹司空之機會,若袁紹敗了,曹司空願與臨淄侯共輔朝政。”
“曹司空過於抬高我了,我手裏不過兩三萬兵力,在袁紹麵前,隻能自保而已,擊破袁紹,隻怕做夢都不敢想。”
“臨淄侯切勿妄自菲薄,袁紹屢屢敗於臨淄侯手裏,今臨淄侯又奪了信都,大可向鄴城進軍,屆時曹操亦從許都出兵北上,逼近鄴城,南北夾擊,鄴城必破。”
說起來也是巧得很,一個月前,曹操就讓董昭來見陳炎,促成曹陳聯合,共破袁紹。當時陳炎還沒攻破信都,董昭到達信都後,陳炎就已經把信都給拿下了。拿下信都後,曹操拿捏陳炎的資本就少了。
陳炎微微一動,曹操雖未必是真心想與他聯合破袁紹,但這事對自己來說,似乎並沒有什麽壞處。事實上,他也希望早點幹掉袁紹。
“但,就算攻破了鄴城,對我又有何好處?”
“平分冀州,如何?”
“怎麽個分法?”
“臨淄侯占據冀州北部常山、中山、河間、渤海、巨鹿和安平幾郡國,司空占據魏、趙和清河三郡國,如何?”
“哈哈哈哈,我已占據安平,巨鹿、中山、河間等郡國唾手可得,為何要與曹司空聯合?”
“臨淄侯隻怕小瞧袁紹了,袁紹據冀州已久,深得冀州人之心,臨淄侯兵力不足,若無司空牽製袁紹的兵力,袁紹很快會攻打信都,河間、巨鹿雖無重兵,但袁紹聲勢還在,他招手一唿,必會有人響應,屆時臨淄侯在安平會受到兩麵夾擊,形勢不妙。更何況,並州高幹,乃袁紹外甥,若冀州危急,他也會進入率軍冀州,與臨淄侯交戰。”
陳炎低頭沉思了起來,董昭的話不無道理,他終究是兵力不足,地盤擴大太快,需要時間去消化。
“曹司空兵力不弱於袁紹,為何不直接出兵,攻打鄴城,何必來聯合於我?”陳炎還有一個地方不大明白,以目前的態勢,曹操似乎沒必要聯合自己。
“司空忌憚袁紹已久,若全力北上,隻怕後方不穩,若不全力,兵力不足以攻破鄴城,唯有與臨淄侯聯合,才能攻破袁紹。且若不與臨淄侯聯合,司空與臨淄侯之間,親疏難辯,使得司空不敢傾力對付袁紹。”
陳炎點了點頭,這解釋他是可以理解的。他一時難以做出決定,就迴了話:“好吧,此事我知曉了,但事關重大,我得考慮幾天,再答複於你。”
“謝臨淄侯。”
董昭暫時告退,在信都住了下來。
陳炎連忙把郭嘉找了過來,把董昭的來意講了一遍。
“奉孝,今日曹操派人來與我結盟,欲共伐袁紹,我實是驚訝不已,曹操窺視鄴城已久,我與袁紹大戰正酣,他正好可乘機北上,攻打鄴城,何必非得找我?”雖然董昭解釋了這個問題,但並不能解除陳炎的疑慮,他希望能聽到自己人的迴答。
“與州牧相比,曹操更忌憚袁紹,我軍雖取得一些勝利,但仍比袁紹弱了不少,曹操急於擊敗袁紹,讓袁紹無再起之機,故聯合我軍,共攻袁紹,若袁紹敗了,我軍與曹操必會爆發大戰,屆時,曹操占據優勢。”
郭嘉堅持了他以前的想法,接著解釋:“曹操雖承諾州牧,破袁紹後他隻占魏郡、清河和趙三郡國,但憑這三郡國,足以讓他在冀州站穩腳跟,鄴城之重,州牧不可輕視。”
“鄴城?”陳炎明白了郭嘉的意思,鄴城是冀州治所,意義非凡。
“正是,曹操若占了鄴城,能迅速收攏人心,在冀州站穩腳跟。州牧就算占據了冀州數郡國,卻未必能站穩腳跟,故絕對不能允許曹操占據鄴城。”
“奉孝言之有理,如此說來,我不能答應曹操了。”
“不,要答應。”
“怎麽……這?”
“曹操有心與州牧結盟,自然有備用的計劃,若州牧答應,那正好,若州牧不答應,他必會對州牧嚴加防範,並伺機而動,甚至可能會與袁紹結盟,共同對付我軍。他既然提出盟約,州牧就不能不答應了。答應之後,我軍仍駐紮在信都,攻略巨鹿、中山等郡國,讓曹操去攻鄴城就行。”
“不錯,奉孝說得有理,看來,我隻能先答應下來,日後再借曹操之力,解了信都之危,以此獲得良機,攻略冀州各郡國。”
“對了,州牧可想招攬那沮授?”郭嘉突然問起沮授來。
“是有這想法,但沮授油鹽不進,還動不動以自盡相威脅,我得留下他這條命,不敢過於逼迫他。”
“哈哈哈哈,州牧不妨把要與曹操結盟的消息告訴沮授,那沮授必會想辦法,把這消息傳迴去。屆時,袁紹有了防範,自然不會出兵死命攻打信都,或出了兵後,也會撤兵。”
“對呀,奉孝此計甚妙。”
次日,陳炎把董昭叫了過來,正式迴複,他答應了曹操的要求。
董昭大喜:“臨淄侯能答應下來,我也是完成司空的囑托了。”
“使者迴去之後,督促司空盡快率軍北上,今我奪了信都,袁紹必會重兵來攻,鄴城空虛,正是司空奪取鄴城的機會。”
“袁紹占據冀州,屢次不尊朝廷,陛下大為不滿,司空輔佐陛下,早有北上討伐袁紹之意,但袁紹占據北方富饒之地,兵強馬壯,司空亦不敢輕易招惹,隻能虛與委蛇。今臨淄侯與袁紹大戰正酣,難分勝負。曹司空派我前來見青州牧,願與臨淄侯聯合 ,一起出兵,攻破鄴城。”
阿炎微微一愣,曹操竟找上門來,想約他一起攻打袁紹。
董昭接著說:“以袁紹的兵力,臨淄侯和曹司空單方麵都難以應對,唯有雙方聯合,才會有機會攻破袁紹,此乃臨淄侯之機會,亦是曹司空之機會,若袁紹敗了,曹司空願與臨淄侯共輔朝政。”
“曹司空過於抬高我了,我手裏不過兩三萬兵力,在袁紹麵前,隻能自保而已,擊破袁紹,隻怕做夢都不敢想。”
“臨淄侯切勿妄自菲薄,袁紹屢屢敗於臨淄侯手裏,今臨淄侯又奪了信都,大可向鄴城進軍,屆時曹操亦從許都出兵北上,逼近鄴城,南北夾擊,鄴城必破。”
說起來也是巧得很,一個月前,曹操就讓董昭來見陳炎,促成曹陳聯合,共破袁紹。當時陳炎還沒攻破信都,董昭到達信都後,陳炎就已經把信都給拿下了。拿下信都後,曹操拿捏陳炎的資本就少了。
陳炎微微一動,曹操雖未必是真心想與他聯合破袁紹,但這事對自己來說,似乎並沒有什麽壞處。事實上,他也希望早點幹掉袁紹。
“但,就算攻破了鄴城,對我又有何好處?”
“平分冀州,如何?”
“怎麽個分法?”
“臨淄侯占據冀州北部常山、中山、河間、渤海、巨鹿和安平幾郡國,司空占據魏、趙和清河三郡國,如何?”
“哈哈哈哈,我已占據安平,巨鹿、中山、河間等郡國唾手可得,為何要與曹司空聯合?”
“臨淄侯隻怕小瞧袁紹了,袁紹據冀州已久,深得冀州人之心,臨淄侯兵力不足,若無司空牽製袁紹的兵力,袁紹很快會攻打信都,河間、巨鹿雖無重兵,但袁紹聲勢還在,他招手一唿,必會有人響應,屆時臨淄侯在安平會受到兩麵夾擊,形勢不妙。更何況,並州高幹,乃袁紹外甥,若冀州危急,他也會進入率軍冀州,與臨淄侯交戰。”
陳炎低頭沉思了起來,董昭的話不無道理,他終究是兵力不足,地盤擴大太快,需要時間去消化。
“曹司空兵力不弱於袁紹,為何不直接出兵,攻打鄴城,何必來聯合於我?”陳炎還有一個地方不大明白,以目前的態勢,曹操似乎沒必要聯合自己。
“司空忌憚袁紹已久,若全力北上,隻怕後方不穩,若不全力,兵力不足以攻破鄴城,唯有與臨淄侯聯合,才能攻破袁紹。且若不與臨淄侯聯合,司空與臨淄侯之間,親疏難辯,使得司空不敢傾力對付袁紹。”
陳炎點了點頭,這解釋他是可以理解的。他一時難以做出決定,就迴了話:“好吧,此事我知曉了,但事關重大,我得考慮幾天,再答複於你。”
“謝臨淄侯。”
董昭暫時告退,在信都住了下來。
陳炎連忙把郭嘉找了過來,把董昭的來意講了一遍。
“奉孝,今日曹操派人來與我結盟,欲共伐袁紹,我實是驚訝不已,曹操窺視鄴城已久,我與袁紹大戰正酣,他正好可乘機北上,攻打鄴城,何必非得找我?”雖然董昭解釋了這個問題,但並不能解除陳炎的疑慮,他希望能聽到自己人的迴答。
“與州牧相比,曹操更忌憚袁紹,我軍雖取得一些勝利,但仍比袁紹弱了不少,曹操急於擊敗袁紹,讓袁紹無再起之機,故聯合我軍,共攻袁紹,若袁紹敗了,我軍與曹操必會爆發大戰,屆時,曹操占據優勢。”
郭嘉堅持了他以前的想法,接著解釋:“曹操雖承諾州牧,破袁紹後他隻占魏郡、清河和趙三郡國,但憑這三郡國,足以讓他在冀州站穩腳跟,鄴城之重,州牧不可輕視。”
“鄴城?”陳炎明白了郭嘉的意思,鄴城是冀州治所,意義非凡。
“正是,曹操若占了鄴城,能迅速收攏人心,在冀州站穩腳跟。州牧就算占據了冀州數郡國,卻未必能站穩腳跟,故絕對不能允許曹操占據鄴城。”
“奉孝言之有理,如此說來,我不能答應曹操了。”
“不,要答應。”
“怎麽……這?”
“曹操有心與州牧結盟,自然有備用的計劃,若州牧答應,那正好,若州牧不答應,他必會對州牧嚴加防範,並伺機而動,甚至可能會與袁紹結盟,共同對付我軍。他既然提出盟約,州牧就不能不答應了。答應之後,我軍仍駐紮在信都,攻略巨鹿、中山等郡國,讓曹操去攻鄴城就行。”
“不錯,奉孝說得有理,看來,我隻能先答應下來,日後再借曹操之力,解了信都之危,以此獲得良機,攻略冀州各郡國。”
“對了,州牧可想招攬那沮授?”郭嘉突然問起沮授來。
“是有這想法,但沮授油鹽不進,還動不動以自盡相威脅,我得留下他這條命,不敢過於逼迫他。”
“哈哈哈哈,州牧不妨把要與曹操結盟的消息告訴沮授,那沮授必會想辦法,把這消息傳迴去。屆時,袁紹有了防範,自然不會出兵死命攻打信都,或出了兵後,也會撤兵。”
“對呀,奉孝此計甚妙。”
次日,陳炎把董昭叫了過來,正式迴複,他答應了曹操的要求。
董昭大喜:“臨淄侯能答應下來,我也是完成司空的囑托了。”
“使者迴去之後,督促司空盡快率軍北上,今我奪了信都,袁紹必會重兵來攻,鄴城空虛,正是司空奪取鄴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