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帝滿懷期望地來到這避暑山莊之中,一心隻盼著能夠躲開京城那些紛繁複雜的事務,尋得片刻寧靜與清閑。然而,事與願違,從京城傳來的消息卻如雪花般紛紛揚揚地不斷飛至他的麵前,而且每一條都令人心驚膽戰。


    先是聽聞那英法聯軍仿佛事先約定好一般,對僧格林沁和瑞麟所率領的部隊展開了夾擊之勢。他們兵分多路,配合默契,令清軍防不勝防。尤其是德勝門和安定門一帶,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防守力量此刻竟如同漏勺一般,漏洞百出,根本無法抵擋敵軍淩厲的攻勢。眼看著英法聯軍步步緊逼,距離那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已是近在咫尺,大有一舉攻入之態。


    當鹹豐帝聽到這個噩耗之時,心中猶如被千萬根鋼針狠狠刺痛。他麵色慘白,雙手顫抖不已,嘴裏喃喃自語道:“我的圓明園啊,你可是我大清朝的瑰寶,曆經數代先皇精心打造而成,凝聚了無數工匠們的心血啊!如今麵臨如此險境,你可一定要挺住啊!”想到此處,鹹豐帝不禁心急如焚,坐立難安。


    然而最終,圓明園這座曾經無比輝煌壯麗的園林建築依舊未能幸免於難,在英法聯軍慘無人道的侵略與掠奪下徹底淪陷。園內所珍藏的無數奇珍異寶、珍貴典籍、名人字畫以及皇帝專用的華美服飾等各類物品無一幸免地遭到了瘋狂搜刮,哪怕是一根毫毛也未曾留下。這些侵略者貪婪的欲望似乎永遠無法得到滿足,他們不僅將能帶走的寶物搶掠一空,甚至喪心病狂地點燃了一場熊熊烈火。


    那火勢兇猛異常,仿佛不需要任何成本一般肆意蔓延開來,整整持續燃燒了三天三夜之久。昔日美輪美奐的九州清晏、充滿仙靈之氣的長春仙館、光影交錯的上下天光、山巒起伏流水潺潺的山高水長、歡樂祥和的同樂園以及宏偉壯觀的大東門等等諸多景點皆在這場無情的大火中化為一片廢墟,變得麵目全非,讓人難以辨認出它們原本的模樣。更為令人痛心疾首的是,當時身處圓明園內的三百餘名太監和宮女們根本來不及逃脫這突如其來的災難,就這樣活生生地被卷入火海之中,瞬間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原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嗎?不,遠遠沒有!就在眾人還未從之前的震驚和憤怒中迴過神來之時,那位來自英國的米啟爾中將,竟然率領著多達 3500 名英軍,再次將他們罪惡的魔爪伸向了圓明園。熊熊烈火無情地燃燒起來,整整持續了兩天兩夜,昔日輝煌壯麗的圓明園此刻已淪為一片廢墟,到處都是斷壁殘垣,滿目瘡痍,讓人看了不禁心生酸楚與悲痛。


    然而,這場浩劫並未就此停歇。除了圓明園之外,那清漪園、靜明園(玉泉山)、靜宜園(香山)以及暢春園等眾多美麗的園林景觀,同樣未能逃脫厄運,全都被侵略者的大火吞噬殆盡,化為烏有。


    遠在避暑山莊中的鹹豐帝聽到這些消息後,嚇得心驚膽戰。他坐在龍椅之上,臉色蒼白如紙,心中暗自思忖道:“朕這皇帝究竟是如何當的啊?為何會如此倒黴,遭遇這般慘禍?難道真的是上天要懲罰朕不成?”想到此處,鹹豐帝不由得長歎一聲,眼中滿是無奈和悔恨。


    話說那鹹豐帝置身於避暑山莊之中,看似逍遙自在,實則如履薄冰。這裏的日子表麵上風平浪靜,但內裏卻是暗潮湧動,可謂是“風生水起”卻也是“風急浪高”。


    就在此時,英法聯軍猶如一群兇猛的惡狼,悍然焚毀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他們不僅如此兇殘,甚至還口出狂言,揚言道要將皇宮也一並炮轟成廢墟。這可把鹹豐帝嚇得不輕,他那顆心啊,慌亂得如同一隻被餓貓追逐的小老鼠,四處逃竄,毫無頭緒。


    而另一邊,恭親王奕?為了力保皇宮不失,簡直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團團轉。他深知形勢危急,刻不容緩,趕忙向英法聯軍求和投降。


    英法聯軍見狀,心中暗自竊喜,心想:“嘿嘿,這家夥倒是識趣,知道主動求饒。”於是乎,他們趁機變本加厲地威脅恭親王奕?,逼迫著他與英國的額爾金以及法國的葛羅相互交換了《天津條約》的批準書。不僅如此,他們更是強行要求簽訂了極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條約》和《中法北京條約》。名義上這些條約隻是對《天津條約》的所謂“補充”,但實際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無非又是一次讓大清朝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屈辱之舉罷了。


    就在這邊尚未平息的時候,另一邊的清軍與太平天國之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無比的戰鬥,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戰況之激烈簡直令人瞠目結舌。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起義活動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出來。先是撚軍起義,緊接著是天地會起義,還有雲貴等地區的起義行動,這些起義隊伍彼此相互配合,遙相唿應,宛如燎原之火一般迅速蔓延開來,在整個國家範圍內掀起了一陣驚濤駭浪。


    鹹豐帝聽到這個消息後,心中頓時變得紛亂如麻,仿佛有無數隻螞蟻在啃噬著他的心窩。要知道,當時全國共有 18 各省份,而其中竟然有多達 14 各省份都已經深陷於熊熊燃燒的戰火之中。太平天國運動更是猶如洶湧澎湃的洪流,勢不可擋,清軍戰敗的噩耗接連不斷地傳入鹹豐帝的耳中。


    此時此刻,鹹豐帝感覺自己的內心就像是被一塊沉重的巨石死死壓住一樣,幾乎快要喘不過氣來了。他不禁暗自思忖道:“朕這皇帝當得可真是窩囊透頂啊!倒黴事一樁接著一樁,沒完沒了,朕都快要被這些煩心事給壓得暈厥過去了!”話音未落,隻見鹹豐帝的身體突然搖晃起來,雙眼緊閉,麵色蒼白,眼看著就要昏厥過去。好在身旁的侍從眼疾手快,急忙上前將其扶住,這才避免了一場可能導致清朝江山易主的危機。倘若沒有人及時出手相助,恐怕這大清王朝的統治就要提前畫上句號了。


    鹹豐帝此刻正孤零零地待在避暑山莊之中,他那原本就孱弱不堪的身軀,此時更是如同風中殘燭一般搖搖欲墜。那單薄的身板,仿佛脆弱得好似一根纖細的豆芽菜,稍有不慎便會折斷。然而,命運似乎並沒有對這位可憐的皇帝心生憐憫,而是接連不斷地向他發起沉重的打擊。


    每一次的挫折都如同一把鋒利的匕首,無情地刺進鹹豐帝那顆早已千瘡百孔的心。那種痛楚猶如萬箭穿心般難以忍受,讓他覺得自己仿佛置身於無底深淵,無法自拔。而麵對眼前這岌岌可危的局勢,他心中充滿了絕望和無助,眼睜睜地看著大清江山在自己手中逐漸走向衰敗,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和自責。


    終於,在又一次巨大的打擊之下,鹹豐帝再也承受不住內心的煎熬。隻見他麵色慘白,突然張開嘴巴,一股猩紅的鮮血噴湧而出。緊接著,他用盡全身力氣,聲嘶力竭地大喊道:“祖宗們曆經 200 多年風風雨雨,辛辛苦苦打拚下來的這片大好河山,難道就要這樣葬送在我的手山嗎?我還有何顏麵去麵對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啊!”喊罷,淚水和著鼻涕不受控製地流淌而下,整個人瞬間變得狼狽不堪,宛如一個失去依靠、不知所措的孩童。


    自那日起,鹹豐皇帝便終日眉頭緊鎖、麵色陰沉,仿佛失去了靈魂一般,整日裏都顯得怏怏不樂。其身姿也不再如往昔般挺拔,而是時常佝僂著背,獨自徘徊於庭院之間,目光空洞無神,仿若被一股無形的陰霾所籠罩。


    朝中諸位大臣見聖上如此消沉,心中皆是焦急萬分。每當有人提及返京之事時,鹹豐帝就如同觸電一般,身體猛地一顫,而後連連揮手示意眾人噤聲,口中急切地嚷道:“莫要再提此事!休要再提!朕如今隻想在此處的山莊之中覓得一方清靜之地,遠離那些煩心事。”說罷,他重重地歎息一聲,轉身又緩緩朝著內殿走去,隻留下一眾麵麵相覷的大臣們呆立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就這樣日複一日地折騰著,鹹豐帝原本還算健壯的身體逐漸變得越來越虛弱不堪,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氣神一般,徹徹底底地被掏空了。他整個人看上去麵黃肌瘦、精神萎靡,走起路來也是有氣無力,好似一陣風就能將其吹倒在地,簡直跟一個毫無生機的空殼子沒有什麽兩樣。


    朝中的大臣們見到皇帝這般模樣,一個個都是憂心忡忡,紛紛搖頭歎息不已。他們心中暗自思忖道:“照這樣發展下去,咱們這位聖上怕是撐不了多久就要提前‘退位讓賢’嘍!”然而,令人感到無奈和悲哀的是,鹹豐帝本人卻依舊我行我素,終日沉迷於自己所營造出的那個所謂的“逍遙世界”當中無法自拔。對於自身健康狀況每況愈下的事實,他竟然渾然不覺,絲毫未曾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已然瀕臨“報廢”的危險邊緣。


    據史書記載:“鹹豐季年,天下糜爛,幾於不可收拾,故文宗(鹹豐)以醇酒婦人自戕。”


    就是說啊:“在鹹豐統治的末年時期,整個國家陷入了極度混亂、衰敗不堪的局麵,幾乎到了無法挽救和整理的地步,因此文宗(也就是鹹豐皇帝)竟然選擇借烈酒酒與女色來自我殘害生命。”


    根據先前的史書記載,有關鹹豐帝死因的說法竟是自殺!然而,身為一國之君,想要像尋常百姓那樣以上吊或者喝毒藥等方式結束生命絕非易事。畢竟,皇帝身邊時刻簇擁著一群宮女和太監,他們嚴密地守護著皇帝,使得其幾乎沒有任何自殺的可能與契機。


    那麽,這位帝王究竟是以何種方式自我摧殘的呢?答案便是借酒消愁。原來,鹹豐帝本身患有嚴重的肺癆病,也就是如今我們所熟知的肺結核。在當時醫療條件極度落後的情況下,這種疾病無疑被視為絕症,難以治愈。


    眾所周知,對於肺結核患者而言,飲酒乃是大忌。可鹹豐帝卻全然不顧這些禁忌,不僅頻繁舉杯暢飲,甚至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或許是麵對國勢衰微、內憂外患的重重壓力,讓他無法承受,唯有通過酒精來麻痹自己那顆痛苦不堪的心。但這般放縱無度的行為,隻會加速他病情的惡化,最終將自己推向了死亡的深淵。


    且說這鹹豐皇帝整日沉迷於女色之中,縱情聲色犬馬,將自己的身體逐漸掏空。若要深入剖析其內心世界,倒也並非毫無緣由。畢竟,自古以來,哪有一位帝王心甘情願地去當那亡國之君呢?每一位新帝登基之時,心中懷揣著的無不是如皇太極、康熙那般成就千秋偉業、名垂青史的宏偉誌向,又有誰會甘願淪為一個隻能屈辱地簽署不平等條約,不斷遭受外國列強欺淩壓迫的國家之主呢?然而,鹹豐皇帝卻偏偏走上了這條不歸路。究其原因,或許正是由於他對自身以及整個大清朝已然失去了信心和希望。他深感無論如何努力,都難以改變當前江河日下的局麵,於是乎便心生絕望,索性自暴自棄,如同那破碎不堪的瓦罐一般,不再顧及任何後果,肆意妄為起來。如此一來,大清朝的命運也就愈發岌岌可危了。


    鹹豐帝匆忙逃往避暑山莊之後,他所經曆的那些日子,如果要用現代通俗的話語來講,可以說是承受著如山般巨大的壓力啊!當時的局勢極為嚴峻,外部麵臨著英法聯軍如餓狼猛虎一般緊緊地盯著,隨時都有可能發動兇猛的進攻;而內部則被太平天國運動攪得天翻地覆、沸反盈天,百姓們紛紛響應起義,使得清朝的統治根基受到了嚴重動搖。


    身處如此艱難困境之中的鹹豐帝,他這個皇帝做得實在是太不容易了,就好像一塊夾心餅幹裏最中間的那塊夾心一樣,被內外交困的重重壓力死死地夾在了中間,進退維穀,左右為難。一方麵要應對外敵的威脅,另一方麵又要平息國內的動亂,真可謂是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海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海瑞並收藏大清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