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胤禛去戶部
太子隻準我生娃,壓力有些大! 作者:喜歡山茶籽的慕雨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08章 胤禛去戶部
康熙的問題猝不及防,胤禛也是脫口而出:“想去戶部。”
在見到康熙眼中的嚴肅和後麵二哥的笑意之後,胤禛這才反應過來,不過說的是自己的真心話,而且看二哥的表情就清楚自己說的沒有問題,甚至還很合皇阿瑪的心意,他就一點也不緊張了。
康熙的神情也就是嚴肅了一會,接著就是欣慰的拍了拍胤禛的肩膀:“先不說這些,帶皇阿瑪去看一看你莊子上的這些糧食。”
胤禛口中稱是,招唿康熙往剛剛收割好的那塊田地走去,順帶眼神瞟向一邊的二哥,在見到胤礽遞過來的一個放心的眼神後,才專心為皇阿瑪介紹整個莊子的構成。
胤禛:“皇阿瑪,這裏就是一片試驗田,種子有兩種,一種是長得高,穗頭大,每一束基本上會有一百多粒稻子;另一種就是正在收割的這種,低矮,但是穗頭小,每一束上麵隻有八十左右的粒數。兩種糧種都有優缺點,長得高,產量高,但是大風一吹就容易倒,有的時候一場大雨也能夠讓它們全部倒下,要是倒了那產量肯定會下降。另一種,雖說產量低,但是因為長得矮,根部牢固,抗倒伏,不是特別大的風雨,基本沒什麽事。”
康熙認真的聽著胤禛的講解,還時不時的伸手去拿起兩種糧種作對比。光是將,也許就是一個個數字,但是一對比,那明顯的差距更能直觀體現。
康熙情不自禁的詢問:“難道不能將二者的優點合二為一嗎?”不過問題剛一出口,他就意識到了不對,這可不是做菜,鹹了可以加水,淡了可以加鹽,嚴格意義上來說能夠增加產量就已經是曆史革新了,短時間內做到重新培育一個新品種,說實話,很難。
所以這會即使是問話沒有人迴答,康熙也沒有計較,而是輕輕略過這個話題,當做剛剛的問話沒有發生。
康熙:“這些畝產量是多少?”
胤禛:“兒臣之前稱過,高糧種,畝產能夠達到一千斤,低糧種能夠達到八百斤左右。皇阿瑪要是不急的話,可以在莊子上多停留一段時間,這兩畝地已經快要收割完了,隻需要將稻粒全部弄下來就可以親自見證產量了。”
稻種是大事,康熙隻需要想了一刻,就吩咐梁九功宣六部尚書一同過來,接著直接讓下人在天地中央布置一塊場所,他要親自見證這曆史的一幕。
得了皇上的吩咐,整個莊子上的人開始動了起來,全部來收獲這兩畝地的稻子,不僅如此就是皇上帶來的侍衛們也加入了勞作當中,他們雖然不會收割,也不會用那個脫穀機,但是他們有力氣,像這種簡單的運輸還是可以的,就這樣兩條生產線很快的出現在眾人的麵前,一筐筐稻子也很快的運到了康熙麵前的空地上。
在幾位尚書趕到的時候,康熙的麵前已經堆了不少稻子,田裏的也不剩多少了。隻見梁九功一揮手,從戶部帶來的一些官吏們很快上前,用工具開始計算兩堆稻子的重量。
沒有人解釋,現場幹的熱火朝天,就是六部尚書們的眼睛此時也在不停地放光,都是聰明人,一見眼前的場景,哪還能不清楚自己過來的原因是什麽。
不說收益最大的戶部,就是兵部尚書此時也在暗暗掰著手指頭計算自己部門能夠獲得的利益,像工部此時已經在考慮著研發新的收割工具了。
可以說這事要是成了,那所有人接下來的事情都不會少,而這件事要是推廣下去了,那麽六部都能夠獲功。
底下人的動作很快,在皇上等人的注視下,全部流程沒有用到半個時辰,重量就整理出來了。按照有經驗老農的建議,濕的稻子會縮水5%-10%計算,最後得出,一堆產量大概是一千一百多斤左右,另一堆則是達到了八百斤接近九百斤的重量。
這個答案一出,所有人臉上的笑容就像不要錢一樣,那呲起的大牙花反射的光將麵前的空地都照的亮堂了幾分。
事實證明,胤禛之前報上的數據還保守了,畝產一千斤在這個時候可是跨時代的舉措了。
不過其實缺點也是顯而易見,那就是必須是上好的水田,還有精耕細作,充足的肥料,不過這些對於現在正興奮著的眾人來說那都是未來的煩惱了,沒必要現在講出來掃興。
結果已出,康熙當場宣布將胤禛放入戶部,成為戶部右尚書,主要負責農業研究。這也是自康熙一朝以來,戶部首次擁有兩位尚書,打破了尚書職位隻有一人的規矩,也是自此以後,尚書職位由原本的一人增添至兩人,一滿一漢。
幾人心中一驚,接著又是一鬆,皇上想要限製六部尚書權力的想法他們早就猜到了,隻是沒想到今天會借此機會直接實行,而且這個檔口就是他們也不好反對,而一旦這項舉措開始實施,相信要不了多久,尚書位置就會從六人變成了十二人。
同時,其他幾位尚書都用羨慕的眼神看著現今的戶部左尚書,雍郡王帶著這麽大的功勞進入你戶部,這都是妥妥的功績啊。
原戶部尚書劉大人不由自主的捋了捋胡須,齜著大牙,即使承受著另外五人的瞪視也不收斂。
事情已經辦完,康熙也帶著喜悅的心情準備打道迴府,臨行前將胤礽叫到了他的禦駕裏。
康熙:“你與老四這事做的很好,有沒有什麽想要的獎勵,說來朕聽聽。”
胤礽:“皇阿瑪說笑了,這事可都是四弟做的,和兒臣可是沒有半點關係,兒臣充其量也就是個傳話而已。至於四弟,他之前說過,隻是想去戶部而已,其他的都不想要。”
康熙沉吟半晌:“老四那裏暫時壓著,等糧種在京城實驗一年,到時候朕在按功行賞,你的話,再不說,朕可就當做沒有這迴事了。”
說完用,過了這村就沒這店的眼神看著胤礽。
胤礽摸了摸鼻子,光明正大的拍了個龍屁:“還是皇阿瑪英明,兒臣屬實沒有什麽想要的,現在啥也不缺,不過要是皇阿瑪真心想給,那兒臣就厚著臉皮和皇阿瑪討要一份恩典了。”
聽見胤礽的話,康熙臉上的笑容瞬間收了迴來,眼睛裏的寒光也開始顯露,整個馬車也開始變得寒冷,梁九功也不得不緊緊地蜷縮著身體,試圖減輕自己的存在感。
胤礽就當做沒有發現似的繼續講:“兒臣就靜怡這麽一個閨女,平日裏恨不得寵上天,眼見著她也開始長大了,身為阿瑪不自覺的開始擔憂起她的婚事,兒臣今日就腆著臉向皇阿瑪求一個恩典,到時候允許靜怡婚事自由,自己選擇額駙。”
聽明白胤礽所求,一瞬間整個馬車開始迴暖,康熙的神情也由嚴肅變成了和藹:“朕還以為什麽事呢,靜怡也是朕最疼愛的孫女,既然是這事,那朕就準了,隻是以後要是看中了哪家小子,不要忘記給朕瞧一瞧,到時候由朕賜婚。”
胤礽臉上頓時浮現一層喜悅:“多謝皇阿瑪恩典。”皇阿瑪能夠同意,已經讓胤礽喜不自勝了,至於未來皇上的挑剔,他隻能說,也太小看他了,也許等靜怡真的長大了,那時候皇阿瑪就沒有能力阻止了也說不定呢。
現在說這些隻不過是為了預防,預防在自己還沒有完全取代皇阿瑪之前,不會給皇阿瑪任何亂點鴛鴦譜的機會而已。
康熙的問題猝不及防,胤禛也是脫口而出:“想去戶部。”
在見到康熙眼中的嚴肅和後麵二哥的笑意之後,胤禛這才反應過來,不過說的是自己的真心話,而且看二哥的表情就清楚自己說的沒有問題,甚至還很合皇阿瑪的心意,他就一點也不緊張了。
康熙的神情也就是嚴肅了一會,接著就是欣慰的拍了拍胤禛的肩膀:“先不說這些,帶皇阿瑪去看一看你莊子上的這些糧食。”
胤禛口中稱是,招唿康熙往剛剛收割好的那塊田地走去,順帶眼神瞟向一邊的二哥,在見到胤礽遞過來的一個放心的眼神後,才專心為皇阿瑪介紹整個莊子的構成。
胤禛:“皇阿瑪,這裏就是一片試驗田,種子有兩種,一種是長得高,穗頭大,每一束基本上會有一百多粒稻子;另一種就是正在收割的這種,低矮,但是穗頭小,每一束上麵隻有八十左右的粒數。兩種糧種都有優缺點,長得高,產量高,但是大風一吹就容易倒,有的時候一場大雨也能夠讓它們全部倒下,要是倒了那產量肯定會下降。另一種,雖說產量低,但是因為長得矮,根部牢固,抗倒伏,不是特別大的風雨,基本沒什麽事。”
康熙認真的聽著胤禛的講解,還時不時的伸手去拿起兩種糧種作對比。光是將,也許就是一個個數字,但是一對比,那明顯的差距更能直觀體現。
康熙情不自禁的詢問:“難道不能將二者的優點合二為一嗎?”不過問題剛一出口,他就意識到了不對,這可不是做菜,鹹了可以加水,淡了可以加鹽,嚴格意義上來說能夠增加產量就已經是曆史革新了,短時間內做到重新培育一個新品種,說實話,很難。
所以這會即使是問話沒有人迴答,康熙也沒有計較,而是輕輕略過這個話題,當做剛剛的問話沒有發生。
康熙:“這些畝產量是多少?”
胤禛:“兒臣之前稱過,高糧種,畝產能夠達到一千斤,低糧種能夠達到八百斤左右。皇阿瑪要是不急的話,可以在莊子上多停留一段時間,這兩畝地已經快要收割完了,隻需要將稻粒全部弄下來就可以親自見證產量了。”
稻種是大事,康熙隻需要想了一刻,就吩咐梁九功宣六部尚書一同過來,接著直接讓下人在天地中央布置一塊場所,他要親自見證這曆史的一幕。
得了皇上的吩咐,整個莊子上的人開始動了起來,全部來收獲這兩畝地的稻子,不僅如此就是皇上帶來的侍衛們也加入了勞作當中,他們雖然不會收割,也不會用那個脫穀機,但是他們有力氣,像這種簡單的運輸還是可以的,就這樣兩條生產線很快的出現在眾人的麵前,一筐筐稻子也很快的運到了康熙麵前的空地上。
在幾位尚書趕到的時候,康熙的麵前已經堆了不少稻子,田裏的也不剩多少了。隻見梁九功一揮手,從戶部帶來的一些官吏們很快上前,用工具開始計算兩堆稻子的重量。
沒有人解釋,現場幹的熱火朝天,就是六部尚書們的眼睛此時也在不停地放光,都是聰明人,一見眼前的場景,哪還能不清楚自己過來的原因是什麽。
不說收益最大的戶部,就是兵部尚書此時也在暗暗掰著手指頭計算自己部門能夠獲得的利益,像工部此時已經在考慮著研發新的收割工具了。
可以說這事要是成了,那所有人接下來的事情都不會少,而這件事要是推廣下去了,那麽六部都能夠獲功。
底下人的動作很快,在皇上等人的注視下,全部流程沒有用到半個時辰,重量就整理出來了。按照有經驗老農的建議,濕的稻子會縮水5%-10%計算,最後得出,一堆產量大概是一千一百多斤左右,另一堆則是達到了八百斤接近九百斤的重量。
這個答案一出,所有人臉上的笑容就像不要錢一樣,那呲起的大牙花反射的光將麵前的空地都照的亮堂了幾分。
事實證明,胤禛之前報上的數據還保守了,畝產一千斤在這個時候可是跨時代的舉措了。
不過其實缺點也是顯而易見,那就是必須是上好的水田,還有精耕細作,充足的肥料,不過這些對於現在正興奮著的眾人來說那都是未來的煩惱了,沒必要現在講出來掃興。
結果已出,康熙當場宣布將胤禛放入戶部,成為戶部右尚書,主要負責農業研究。這也是自康熙一朝以來,戶部首次擁有兩位尚書,打破了尚書職位隻有一人的規矩,也是自此以後,尚書職位由原本的一人增添至兩人,一滿一漢。
幾人心中一驚,接著又是一鬆,皇上想要限製六部尚書權力的想法他們早就猜到了,隻是沒想到今天會借此機會直接實行,而且這個檔口就是他們也不好反對,而一旦這項舉措開始實施,相信要不了多久,尚書位置就會從六人變成了十二人。
同時,其他幾位尚書都用羨慕的眼神看著現今的戶部左尚書,雍郡王帶著這麽大的功勞進入你戶部,這都是妥妥的功績啊。
原戶部尚書劉大人不由自主的捋了捋胡須,齜著大牙,即使承受著另外五人的瞪視也不收斂。
事情已經辦完,康熙也帶著喜悅的心情準備打道迴府,臨行前將胤礽叫到了他的禦駕裏。
康熙:“你與老四這事做的很好,有沒有什麽想要的獎勵,說來朕聽聽。”
胤礽:“皇阿瑪說笑了,這事可都是四弟做的,和兒臣可是沒有半點關係,兒臣充其量也就是個傳話而已。至於四弟,他之前說過,隻是想去戶部而已,其他的都不想要。”
康熙沉吟半晌:“老四那裏暫時壓著,等糧種在京城實驗一年,到時候朕在按功行賞,你的話,再不說,朕可就當做沒有這迴事了。”
說完用,過了這村就沒這店的眼神看著胤礽。
胤礽摸了摸鼻子,光明正大的拍了個龍屁:“還是皇阿瑪英明,兒臣屬實沒有什麽想要的,現在啥也不缺,不過要是皇阿瑪真心想給,那兒臣就厚著臉皮和皇阿瑪討要一份恩典了。”
聽見胤礽的話,康熙臉上的笑容瞬間收了迴來,眼睛裏的寒光也開始顯露,整個馬車也開始變得寒冷,梁九功也不得不緊緊地蜷縮著身體,試圖減輕自己的存在感。
胤礽就當做沒有發現似的繼續講:“兒臣就靜怡這麽一個閨女,平日裏恨不得寵上天,眼見著她也開始長大了,身為阿瑪不自覺的開始擔憂起她的婚事,兒臣今日就腆著臉向皇阿瑪求一個恩典,到時候允許靜怡婚事自由,自己選擇額駙。”
聽明白胤礽所求,一瞬間整個馬車開始迴暖,康熙的神情也由嚴肅變成了和藹:“朕還以為什麽事呢,靜怡也是朕最疼愛的孫女,既然是這事,那朕就準了,隻是以後要是看中了哪家小子,不要忘記給朕瞧一瞧,到時候由朕賜婚。”
胤礽臉上頓時浮現一層喜悅:“多謝皇阿瑪恩典。”皇阿瑪能夠同意,已經讓胤礽喜不自勝了,至於未來皇上的挑剔,他隻能說,也太小看他了,也許等靜怡真的長大了,那時候皇阿瑪就沒有能力阻止了也說不定呢。
現在說這些隻不過是為了預防,預防在自己還沒有完全取代皇阿瑪之前,不會給皇阿瑪任何亂點鴛鴦譜的機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