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是公平的,師父當年放過了雲妃;但是,雲妃卻被紀武帝軟禁在了這座深宮裏十幾年,這對她來說又何嚐不是一種懲罰?
突地,纖塵腦子裏靈光乍現,她想到一件天大的事,雲妃冒用了師父的名字,豈不是就等同冒用了師父的身份?
那這麽說來,紀武帝真正的雲妃莫不是……
莫不就是師父!
突地,纖塵被自己這個想法,驚掉了一地下巴!
再迴想剛剛紀武帝的反常行為和他那些沒頭沒腦的話,纖塵越發的覺得,雲妃盜用了師父的身份。
可是,憑師父的能力,她又怎麽可能心甘情願讓人盜用自己的身份呢?
真是的,一個迷霧剛撥開,另一個迷霧又來了,纖塵在心裏暗歎,師父呀師父,你究竟有多少秘密?
哎……!
纖塵深歎口氣,師父還有個兒子流落在外。
找到師父的兒子,是鄭玄甲交給她的任務。
當初,鄭玄甲說,師父的兒子可能在紀國的宮裏,纖塵將紀國宮裏的男人,包括那些太監,都想辦法查了個遍,一個合適的人都沒找出來。
為此,她還累得姚統領,一連熬了好幾個晚上的夜。
到頭來,她連雲妃的兒子,顧子琛都排除在外,因為年歲對不上。
按照師父兒子的出生年月來說,那孩子的年歲應該比紀武帝所有的孩子都大;所以,纖塵否定了師父兒子流落在紀國宮裏的想法,他們將排查的重心又放到了皇宮之外。
尋到一個結果,又找來一團迷霧,看似有了收獲其實也是一無所獲,纖塵覺得自己其實就是尋了個寂寞,也耷拉著腦袋,沒精打采地離開了禦書房。
纖塵離開禦書房時,霞光已經布滿天際,絢麗的色彩給整個皇宮都鍍上了一層金輝,襯得整個皇宮更加莊嚴大氣,巍峨雄偉,金碧輝煌,流光溢彩。
纖塵心情沉重,邁著沉重的步子,踏著霞光,在霞光裏晃蕩。
她在想——
紀武帝是不是早就知道,雲妃不是真的雲妃,他才將雲妃軟禁起來的?
那他為何還要如此寵著雲妃,寵著康王,任由康王胡作非為,任性猖狂?
……
她又想——
紀武帝究竟在下一盤什麽樣的棋?
顧子毅在紀武帝的心裏,究竟是兒子還是棋子?
顧子毅現在既要麵臨蘇奎嵐的叛軍又要麵對厲國入侵的敵軍,腹背受敵,危險重重,纖塵不得不為之擔心。
縱使紀武帝有萬全之策,那也有萬一的時候。
想著,想著,纖塵就更加的擔心起顧子毅來,
莫名,纖塵走著,走著,就走到了榮安宮的宮門口。
纖塵駐足,望著榮安宮門上的三個燙金大字,自嘲地笑了,原來自己對顧子毅的思念早已成狂。
她下意識地走至榮安宮,隻因這座宮殿,承載了她與顧子毅在一起最多的迴憶。
嘎吱……
就在此時,榮安宮的宮門突然開了。
那開門的宮人看到纖塵,先是一驚,脫口而出,“纖塵姑娘?”
她沒想到,今日一開宮門就能見到纖塵姑娘。
接著又是一喜,“姑娘您站在門外幹什麽?快,快進來坐坐。”那位宮人熱情地招唿著纖塵進宮裏坐。
榮安宮是顧子毅母妃曾經住過的宮殿,紀武帝一直將榮安宮空著,常年安排有宮人看守打掃,沒有賜給旁的妃嬪住,並規定除顧子毅外,閑人不得入內,否則重罰。
既已思念成狂又豈顧得上規矩?
纖塵自然想都沒想,跟著那位宮人就進了榮安宮。
這位宮人纖塵認得,正是榮安宮裏的管事嬤嬤——安嬤嬤。
此人麵善,心也善,是跟著榮妃的老人,故此,紀武帝才將她留了下來,看守榮安宮。
“安嬤嬤最近可好?”纖塵問。
“好,也算好吧。”安嬤嬤無奈道。
她頓了頓,“怎麽說呢,姑娘和瑞王殿下在這宮裏住了月餘的時間,一向冷冰冰的榮安宮變得熱鬧起來,老婆子喜歡上了那個熱鬧,現在又冷清了下來,就覺得怪不習慣的。”
纖塵不知道該對老嬤嬤說些什麽,畢竟,她既不能承諾來榮安宮裏久住,也不能承諾將她帶出宮去。
纖塵隻是對那嬤嬤笑了笑,“嬤嬤待瑞王殿下迴京後,我讓他來榮安宮裏小住幾日陪陪你可好?”
旁的不能承諾,待顧子毅迴京,讓他迴來小住幾日,纖塵相信自己還是辦得到的。
“那姑娘您可也得來呀,……”安嬤嬤話說一半,突覺此話不妥,畢竟纖塵還未嫁給瑞王,趕緊住了嘴。
她看了看纖塵連連自責,“姑娘,看我嘴沒個輕重的,你要是嫁給了我們王爺,可也得常來住住,你人好,榮妃娘娘定會喜歡的。”
安嬤嬤臉上掛著實誠的笑,纖塵也笑,二人就這樣一路寒暄著,進了榮華宮的寢殿。
踏進榮華宮寢殿的門,纖塵就看到,寢殿裏的圓桌上,放著個紫檀木的匣子,那匣子看起來有些陳舊,匣子上的小銅鎖都已經生了鏽。
看來這個匣子放置的時間已經很久,很久了。
“安嬤嬤,這裏怎麽會有這樣的一個匣子?”纖塵問。
安嬤嬤看了看那木匣子,笑眯眯地對纖塵道:“這是榮妃娘娘的遺物,以前一直是皇上保管著的,昨兒,皇上將他放在了這裏,說是瑞王殿下就要迴來了,這是皇上要送給瑞王殿下的禮物。”
纖塵好似捕捉到了什麽重要的信息,她挑了挑眉,追問:“安嬤嬤,皇上說什麽?”
“這是送給瑞王殿下的禮物呀!”安嬤嬤不解地看向纖塵。
“不是,是這句話的上一句,皇上說了什麽?”纖塵激動道。
旋即,安嬤嬤也看出來了纖塵的心思。
合計,這姑娘是在想他家王爺了。
“皇上昨晚,帶著這個盒子來榮安宮裏,他在這裏坐了好久,臨走前叫老奴好好看著這個盒子,說瑞王就要迴來了,這是他送給瑞王的禮物,也是榮妃的遺物。”
老嬤嬤笑嗬嗬的,將自己剛剛說的話又重複了一遍。
顧子毅要迴來了?
紀武帝說顧子毅要迴來了?
這是真的嗎?
為何他會這麽快迴來?
蘇奎嵐敗了嗎?
為何沒有聽到捷報?
纖塵再仔細一想,好像前線的戰報,他們都沒有收到過,難道是紀武帝有意封鎖了前線的一些信息?
無數的小問號在纖塵的腦子裏徘徊,纖塵突然覺得自己的小腦袋不夠用了。
她本想在榮安宮裏靜靜地坐一會,好清醒一下腦子,哪知那安嬤嬤就是個熱諾的人,對纖塵又是一陣噓寒問暖的寒暄。
纖塵理解老嬤嬤的那份孤獨,陪著老嬤嬤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根本沒時間靜下心來清醒腦子。
她沒在榮安宮裏坐多長時間,桌子上的那個小匣子,也沒有引起纖塵的太再意,纖塵便起身離開了榮安宮。
纖塵不知道,自己就這樣,錯過了撥開雲霧見月明,揭開真相的機會。
纖塵混混沌沌的腦子,一直到放燈前都沒清明起來。
一輪殘月帶著滿天的星子爬上了天空,替代了驕傲的太陽,紀國的皇宮裏,午門的廣場上,集滿了放燈的人。
此時,紀國的使節團裏,就隻剩下了黛綠公主和張大人。
今日一個下午,顧子瑤她們都纏著黛綠公主,使其無法脫身,就連晚宴上,黛綠公主都沒有機會與厲國的張大人見麵說上一句話。
冥冥中,黛綠公主覺得顧子瑤她們是故意這樣做的,但是,她們為什麽要這樣做?黛綠公主又猜不透。
故此,她的心裏才有了些許的不安。
這會子終於得了機會與張大人單獨見上一麵,黛綠公主慌忙將張大人拽到一邊。
她問:“張大人,小世子不是說他一個人出宮嗎?怎麽這會子,使節團裏就你一個人了?”
張大人以為黛綠公主是在質疑他的能力。
他一本正經地撣了撣朝服的衣領,“這次,厲國來的真正使節不就我一個嗎?留下我一個不就夠了?”
“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說,小世子將人都帶走了,會不會引起紀武帝的懷疑?”黛綠公主的臉上有了一抹急色。
原來公主是在擔心小世子,“嗨……!公主不必擔心。”張大人向黛綠公主擺了擺手。
“小世子他們以水土不服,人不舒服,要迴驛站休息為由,向紀武帝告了辭,人家紀武帝二話不說,還安排了他身邊的李公公,領著小世子他們出了宮,你就放心吧。”
見黛綠公主臉上的那抹擔憂並未退去,張大人便打著包票道:“公主,你就放心吧,我看著小世子他們出宮的。”
聽聞此話,黛綠公主這才徹底放下心來。
這個張大人還不知道,他們的小世子,一行人剛走到宮門口,就中了埋伏,現在他們的小世子和他的那些手下,都被紀武帝秘密關進了密室裏。
就在此刻,人群裏不知是誰喊了一聲,“走水了,走水了,宮外走水了!”
隻見一道霞光,染紅了天際,那霞光在夜的襯托下格外的明亮。
突地,纖塵腦子裏靈光乍現,她想到一件天大的事,雲妃冒用了師父的名字,豈不是就等同冒用了師父的身份?
那這麽說來,紀武帝真正的雲妃莫不是……
莫不就是師父!
突地,纖塵被自己這個想法,驚掉了一地下巴!
再迴想剛剛紀武帝的反常行為和他那些沒頭沒腦的話,纖塵越發的覺得,雲妃盜用了師父的身份。
可是,憑師父的能力,她又怎麽可能心甘情願讓人盜用自己的身份呢?
真是的,一個迷霧剛撥開,另一個迷霧又來了,纖塵在心裏暗歎,師父呀師父,你究竟有多少秘密?
哎……!
纖塵深歎口氣,師父還有個兒子流落在外。
找到師父的兒子,是鄭玄甲交給她的任務。
當初,鄭玄甲說,師父的兒子可能在紀國的宮裏,纖塵將紀國宮裏的男人,包括那些太監,都想辦法查了個遍,一個合適的人都沒找出來。
為此,她還累得姚統領,一連熬了好幾個晚上的夜。
到頭來,她連雲妃的兒子,顧子琛都排除在外,因為年歲對不上。
按照師父兒子的出生年月來說,那孩子的年歲應該比紀武帝所有的孩子都大;所以,纖塵否定了師父兒子流落在紀國宮裏的想法,他們將排查的重心又放到了皇宮之外。
尋到一個結果,又找來一團迷霧,看似有了收獲其實也是一無所獲,纖塵覺得自己其實就是尋了個寂寞,也耷拉著腦袋,沒精打采地離開了禦書房。
纖塵離開禦書房時,霞光已經布滿天際,絢麗的色彩給整個皇宮都鍍上了一層金輝,襯得整個皇宮更加莊嚴大氣,巍峨雄偉,金碧輝煌,流光溢彩。
纖塵心情沉重,邁著沉重的步子,踏著霞光,在霞光裏晃蕩。
她在想——
紀武帝是不是早就知道,雲妃不是真的雲妃,他才將雲妃軟禁起來的?
那他為何還要如此寵著雲妃,寵著康王,任由康王胡作非為,任性猖狂?
……
她又想——
紀武帝究竟在下一盤什麽樣的棋?
顧子毅在紀武帝的心裏,究竟是兒子還是棋子?
顧子毅現在既要麵臨蘇奎嵐的叛軍又要麵對厲國入侵的敵軍,腹背受敵,危險重重,纖塵不得不為之擔心。
縱使紀武帝有萬全之策,那也有萬一的時候。
想著,想著,纖塵就更加的擔心起顧子毅來,
莫名,纖塵走著,走著,就走到了榮安宮的宮門口。
纖塵駐足,望著榮安宮門上的三個燙金大字,自嘲地笑了,原來自己對顧子毅的思念早已成狂。
她下意識地走至榮安宮,隻因這座宮殿,承載了她與顧子毅在一起最多的迴憶。
嘎吱……
就在此時,榮安宮的宮門突然開了。
那開門的宮人看到纖塵,先是一驚,脫口而出,“纖塵姑娘?”
她沒想到,今日一開宮門就能見到纖塵姑娘。
接著又是一喜,“姑娘您站在門外幹什麽?快,快進來坐坐。”那位宮人熱情地招唿著纖塵進宮裏坐。
榮安宮是顧子毅母妃曾經住過的宮殿,紀武帝一直將榮安宮空著,常年安排有宮人看守打掃,沒有賜給旁的妃嬪住,並規定除顧子毅外,閑人不得入內,否則重罰。
既已思念成狂又豈顧得上規矩?
纖塵自然想都沒想,跟著那位宮人就進了榮安宮。
這位宮人纖塵認得,正是榮安宮裏的管事嬤嬤——安嬤嬤。
此人麵善,心也善,是跟著榮妃的老人,故此,紀武帝才將她留了下來,看守榮安宮。
“安嬤嬤最近可好?”纖塵問。
“好,也算好吧。”安嬤嬤無奈道。
她頓了頓,“怎麽說呢,姑娘和瑞王殿下在這宮裏住了月餘的時間,一向冷冰冰的榮安宮變得熱鬧起來,老婆子喜歡上了那個熱鬧,現在又冷清了下來,就覺得怪不習慣的。”
纖塵不知道該對老嬤嬤說些什麽,畢竟,她既不能承諾來榮安宮裏久住,也不能承諾將她帶出宮去。
纖塵隻是對那嬤嬤笑了笑,“嬤嬤待瑞王殿下迴京後,我讓他來榮安宮裏小住幾日陪陪你可好?”
旁的不能承諾,待顧子毅迴京,讓他迴來小住幾日,纖塵相信自己還是辦得到的。
“那姑娘您可也得來呀,……”安嬤嬤話說一半,突覺此話不妥,畢竟纖塵還未嫁給瑞王,趕緊住了嘴。
她看了看纖塵連連自責,“姑娘,看我嘴沒個輕重的,你要是嫁給了我們王爺,可也得常來住住,你人好,榮妃娘娘定會喜歡的。”
安嬤嬤臉上掛著實誠的笑,纖塵也笑,二人就這樣一路寒暄著,進了榮華宮的寢殿。
踏進榮華宮寢殿的門,纖塵就看到,寢殿裏的圓桌上,放著個紫檀木的匣子,那匣子看起來有些陳舊,匣子上的小銅鎖都已經生了鏽。
看來這個匣子放置的時間已經很久,很久了。
“安嬤嬤,這裏怎麽會有這樣的一個匣子?”纖塵問。
安嬤嬤看了看那木匣子,笑眯眯地對纖塵道:“這是榮妃娘娘的遺物,以前一直是皇上保管著的,昨兒,皇上將他放在了這裏,說是瑞王殿下就要迴來了,這是皇上要送給瑞王殿下的禮物。”
纖塵好似捕捉到了什麽重要的信息,她挑了挑眉,追問:“安嬤嬤,皇上說什麽?”
“這是送給瑞王殿下的禮物呀!”安嬤嬤不解地看向纖塵。
“不是,是這句話的上一句,皇上說了什麽?”纖塵激動道。
旋即,安嬤嬤也看出來了纖塵的心思。
合計,這姑娘是在想他家王爺了。
“皇上昨晚,帶著這個盒子來榮安宮裏,他在這裏坐了好久,臨走前叫老奴好好看著這個盒子,說瑞王就要迴來了,這是他送給瑞王的禮物,也是榮妃的遺物。”
老嬤嬤笑嗬嗬的,將自己剛剛說的話又重複了一遍。
顧子毅要迴來了?
紀武帝說顧子毅要迴來了?
這是真的嗎?
為何他會這麽快迴來?
蘇奎嵐敗了嗎?
為何沒有聽到捷報?
纖塵再仔細一想,好像前線的戰報,他們都沒有收到過,難道是紀武帝有意封鎖了前線的一些信息?
無數的小問號在纖塵的腦子裏徘徊,纖塵突然覺得自己的小腦袋不夠用了。
她本想在榮安宮裏靜靜地坐一會,好清醒一下腦子,哪知那安嬤嬤就是個熱諾的人,對纖塵又是一陣噓寒問暖的寒暄。
纖塵理解老嬤嬤的那份孤獨,陪著老嬤嬤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根本沒時間靜下心來清醒腦子。
她沒在榮安宮裏坐多長時間,桌子上的那個小匣子,也沒有引起纖塵的太再意,纖塵便起身離開了榮安宮。
纖塵不知道,自己就這樣,錯過了撥開雲霧見月明,揭開真相的機會。
纖塵混混沌沌的腦子,一直到放燈前都沒清明起來。
一輪殘月帶著滿天的星子爬上了天空,替代了驕傲的太陽,紀國的皇宮裏,午門的廣場上,集滿了放燈的人。
此時,紀國的使節團裏,就隻剩下了黛綠公主和張大人。
今日一個下午,顧子瑤她們都纏著黛綠公主,使其無法脫身,就連晚宴上,黛綠公主都沒有機會與厲國的張大人見麵說上一句話。
冥冥中,黛綠公主覺得顧子瑤她們是故意這樣做的,但是,她們為什麽要這樣做?黛綠公主又猜不透。
故此,她的心裏才有了些許的不安。
這會子終於得了機會與張大人單獨見上一麵,黛綠公主慌忙將張大人拽到一邊。
她問:“張大人,小世子不是說他一個人出宮嗎?怎麽這會子,使節團裏就你一個人了?”
張大人以為黛綠公主是在質疑他的能力。
他一本正經地撣了撣朝服的衣領,“這次,厲國來的真正使節不就我一個嗎?留下我一個不就夠了?”
“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說,小世子將人都帶走了,會不會引起紀武帝的懷疑?”黛綠公主的臉上有了一抹急色。
原來公主是在擔心小世子,“嗨……!公主不必擔心。”張大人向黛綠公主擺了擺手。
“小世子他們以水土不服,人不舒服,要迴驛站休息為由,向紀武帝告了辭,人家紀武帝二話不說,還安排了他身邊的李公公,領著小世子他們出了宮,你就放心吧。”
見黛綠公主臉上的那抹擔憂並未退去,張大人便打著包票道:“公主,你就放心吧,我看著小世子他們出宮的。”
聽聞此話,黛綠公主這才徹底放下心來。
這個張大人還不知道,他們的小世子,一行人剛走到宮門口,就中了埋伏,現在他們的小世子和他的那些手下,都被紀武帝秘密關進了密室裏。
就在此刻,人群裏不知是誰喊了一聲,“走水了,走水了,宮外走水了!”
隻見一道霞光,染紅了天際,那霞光在夜的襯托下格外的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