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吳國覆滅
女帝穿越,她在亂世逐鹿天下 作者:秋辭與燈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不是你!是你們將敵軍引到那裏去的!”
看著怒目圓睜,模樣長的可以止小孩啼哭的寧岑,陳元淑麵色不改的淺笑著。
“寧將軍這話是什麽意思?今日這一戰貴國將士折去不少人,本將也深表同情,但您也不能誣蔑本將吧,再說,寧將軍,今日的戰術和走哪條路不都是您定的嗎?”陳元淑不緊不慢地說道。
看著陳元淑眼中明顯的“你不會是想推卸責任吧”,寧岑心中的惱怒更甚。
沒想到有一日他會終日打雁卻被雁啄了眼。
如今距離攻下吳國算得上是指日可待了,即使沒有安國他們也能拿下吳國。
見時機差不多,寧岑就開始實施出征前季旬交代的事,削弱安國兵力。
今日,按寧岑的戰術是要去兩邊包抄敵軍的,越國負責左翼,安國負責右翼。
表麵來看,越國那條路被敵軍發現的可能性要大了些,安國那邊相對安全些。
這個分配拿出去,誰不說一句他們有大國風範。
但實際上卻是寧岑那邊的斥候發現了那條路有幾個形跡可疑,疑似在觀察路形的人。
於是,寧岑猜測敵軍是想從那條偏僻的小路來襲擊他們。
所以,他安排安國的士兵走這條路,到時候就可以和敵軍撞的個正著。
如此一來,他們的兵力定會損失不少。
最後,他在推脫說是戰場局勢變幻莫測,誰也無法完全預料,他也深表同情。
當時看著欣然同意的陳元淑,還想著陳元淑太年輕了,太容易輕信人了。
誰知,那本該出現在右邊的敵軍出現在了左邊,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
除了是陳元淑早就發現他的謀劃將計就計,將敵軍引過去,寧岑實在想不出還有別的可能。
“陳將軍,本將還真是小看了你。”
寧岑深深的看著眼前之人,若兩國不是敵對關係,他是真的很欣賞陳元淑這等有勇有謀之人。
看著慢慢平息著自己怒火的人,“寧將軍過獎了,對於此次敵軍為什麽會出現在左路本將是真的不清楚,許是敵軍發現了你們的蹤跡也不一定,再說……”
“戰場不就是這樣,局勢變幻莫測,誰也無法完全預料,對於今日之事,本將也深表同情。”
嘴上說著同情的陳元淑,眼中卻是毫無波瀾,若不是她早有防備,死的人就會是他們安國的將士。
聽著原本是自己要說的話從陳元淑口中說出,寧岑好不容易壓下的憤怒差一點又爆發了。
在深唿吸幾次又將怒氣壓下後,“好了,這事就先不提了,當務之急是如何應對接下來的戰局,敵軍此次得逞,必然士氣大振,我們需得重新部署,以防他們再次突襲。”
陳元淑點了點頭,“寧將軍所言極是,不知寧將軍接下來打算如何?”
見許久沒有開口的人,陳元淑從地圖上移開視線望向他,“寧將軍?”
“本將老了,比不得你們年輕人了,不如這次就陳將軍來定吧。”
聞言,陳元淑目光閃爍了一下,後依言將心中的計策說了出來,“如今敵軍雖小勝了一次,但我們的兵力已經遠遠多於他們,我們不如………”
接下來,兩國聯軍一邊協力攻打敵軍,一邊給暫時的友軍使絆子削弱兵力中度過。
這個過程中,越國將士人數消減不少,為了削弱越國兵力,當初的陳元淑和柳安若可是商討了很久。
時光匆匆,八月,桂花飄香之際,也迎來了耗時一年多的最後一戰。
看著前方的京城,寧岑有些恍惚。
這裏是生他長他的地方,時隔八年多的時間,他又站在了這裏。
此時的城樓之上,謝承蘊身著龍袍,麵色凝重地站在那裏。
他低頭望著城外黑壓壓的聯軍,心中五味雜陳。
這個皇位,細算下來他坐了也不過一年半的時間。
如今,要死了嗎?
不甘嗎?自然是不甘的。
“陛下,敵軍來勢洶洶,我們當如何應對?”身旁的一位將領焦急的問道。
謝承蘊轉頭看了後方一眼,那裏是焦急著躲藏的百姓。
至於大臣們,如今都躲在了府中,而之前企圖逃跑的都已經死在了刀劍下。
他說過要同心同德的,既然那些大臣做不到,那就隻能讓他們先吳國一步滅亡。
謝承蘊深吸一口氣,重新看向城外,而他的身邊都是一些忠心耿耿的殘兵敗將。
他將手放在城牆上,眼神逐漸變得堅定,“眾將士聽令,今日便是生死之戰,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將領抱拳應道:“末將願與陛下共生死!”
一時間,喊殺聲震天,聯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城樓上的守軍拚死抵抗,戰鬥異常慘烈。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京城的防守逐漸出現了破綻。
“陛下,城門快守不住了!您不如撤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掩護您。”馬將軍小跑的來到他的麵前,聲音很是焦急。
謝承蘊將他推開,拔出佩劍,看著還活著的士兵,“諸位將士們,隨朕一同殺敵!我們……共生死!”
話落,身先士卒,衝向敵軍。
謝承蘊終究不是武將,很快便被敵軍擒獲。
望著周圍一個個倒下、無一逃跑的將士,他一把奪過壓在自己身上的利劍橫在脖頸上。
“城在國在,國亡朕亡。”謝承蘊話音剛落,手中利劍幹脆利落地抹向脖頸。
鮮血瞬間灑在那水泥路上,在倒下的那一刻,他看向那被破開的城門。
終究是他對不住那些忠心追隨他的人,沒能給他們一個太平盛世。
公元 1423 年,8 月 14 日,吳國覆滅。
看著怒目圓睜,模樣長的可以止小孩啼哭的寧岑,陳元淑麵色不改的淺笑著。
“寧將軍這話是什麽意思?今日這一戰貴國將士折去不少人,本將也深表同情,但您也不能誣蔑本將吧,再說,寧將軍,今日的戰術和走哪條路不都是您定的嗎?”陳元淑不緊不慢地說道。
看著陳元淑眼中明顯的“你不會是想推卸責任吧”,寧岑心中的惱怒更甚。
沒想到有一日他會終日打雁卻被雁啄了眼。
如今距離攻下吳國算得上是指日可待了,即使沒有安國他們也能拿下吳國。
見時機差不多,寧岑就開始實施出征前季旬交代的事,削弱安國兵力。
今日,按寧岑的戰術是要去兩邊包抄敵軍的,越國負責左翼,安國負責右翼。
表麵來看,越國那條路被敵軍發現的可能性要大了些,安國那邊相對安全些。
這個分配拿出去,誰不說一句他們有大國風範。
但實際上卻是寧岑那邊的斥候發現了那條路有幾個形跡可疑,疑似在觀察路形的人。
於是,寧岑猜測敵軍是想從那條偏僻的小路來襲擊他們。
所以,他安排安國的士兵走這條路,到時候就可以和敵軍撞的個正著。
如此一來,他們的兵力定會損失不少。
最後,他在推脫說是戰場局勢變幻莫測,誰也無法完全預料,他也深表同情。
當時看著欣然同意的陳元淑,還想著陳元淑太年輕了,太容易輕信人了。
誰知,那本該出現在右邊的敵軍出現在了左邊,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
除了是陳元淑早就發現他的謀劃將計就計,將敵軍引過去,寧岑實在想不出還有別的可能。
“陳將軍,本將還真是小看了你。”
寧岑深深的看著眼前之人,若兩國不是敵對關係,他是真的很欣賞陳元淑這等有勇有謀之人。
看著慢慢平息著自己怒火的人,“寧將軍過獎了,對於此次敵軍為什麽會出現在左路本將是真的不清楚,許是敵軍發現了你們的蹤跡也不一定,再說……”
“戰場不就是這樣,局勢變幻莫測,誰也無法完全預料,對於今日之事,本將也深表同情。”
嘴上說著同情的陳元淑,眼中卻是毫無波瀾,若不是她早有防備,死的人就會是他們安國的將士。
聽著原本是自己要說的話從陳元淑口中說出,寧岑好不容易壓下的憤怒差一點又爆發了。
在深唿吸幾次又將怒氣壓下後,“好了,這事就先不提了,當務之急是如何應對接下來的戰局,敵軍此次得逞,必然士氣大振,我們需得重新部署,以防他們再次突襲。”
陳元淑點了點頭,“寧將軍所言極是,不知寧將軍接下來打算如何?”
見許久沒有開口的人,陳元淑從地圖上移開視線望向他,“寧將軍?”
“本將老了,比不得你們年輕人了,不如這次就陳將軍來定吧。”
聞言,陳元淑目光閃爍了一下,後依言將心中的計策說了出來,“如今敵軍雖小勝了一次,但我們的兵力已經遠遠多於他們,我們不如………”
接下來,兩國聯軍一邊協力攻打敵軍,一邊給暫時的友軍使絆子削弱兵力中度過。
這個過程中,越國將士人數消減不少,為了削弱越國兵力,當初的陳元淑和柳安若可是商討了很久。
時光匆匆,八月,桂花飄香之際,也迎來了耗時一年多的最後一戰。
看著前方的京城,寧岑有些恍惚。
這裏是生他長他的地方,時隔八年多的時間,他又站在了這裏。
此時的城樓之上,謝承蘊身著龍袍,麵色凝重地站在那裏。
他低頭望著城外黑壓壓的聯軍,心中五味雜陳。
這個皇位,細算下來他坐了也不過一年半的時間。
如今,要死了嗎?
不甘嗎?自然是不甘的。
“陛下,敵軍來勢洶洶,我們當如何應對?”身旁的一位將領焦急的問道。
謝承蘊轉頭看了後方一眼,那裏是焦急著躲藏的百姓。
至於大臣們,如今都躲在了府中,而之前企圖逃跑的都已經死在了刀劍下。
他說過要同心同德的,既然那些大臣做不到,那就隻能讓他們先吳國一步滅亡。
謝承蘊深吸一口氣,重新看向城外,而他的身邊都是一些忠心耿耿的殘兵敗將。
他將手放在城牆上,眼神逐漸變得堅定,“眾將士聽令,今日便是生死之戰,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將領抱拳應道:“末將願與陛下共生死!”
一時間,喊殺聲震天,聯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城樓上的守軍拚死抵抗,戰鬥異常慘烈。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京城的防守逐漸出現了破綻。
“陛下,城門快守不住了!您不如撤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掩護您。”馬將軍小跑的來到他的麵前,聲音很是焦急。
謝承蘊將他推開,拔出佩劍,看著還活著的士兵,“諸位將士們,隨朕一同殺敵!我們……共生死!”
話落,身先士卒,衝向敵軍。
謝承蘊終究不是武將,很快便被敵軍擒獲。
望著周圍一個個倒下、無一逃跑的將士,他一把奪過壓在自己身上的利劍橫在脖頸上。
“城在國在,國亡朕亡。”謝承蘊話音剛落,手中利劍幹脆利落地抹向脖頸。
鮮血瞬間灑在那水泥路上,在倒下的那一刻,他看向那被破開的城門。
終究是他對不住那些忠心追隨他的人,沒能給他們一個太平盛世。
公元 1423 年,8 月 14 日,吳國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