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牛車拉東西,雖然會慢點,好在人不用走路了。


    一行人剛到城門口就被攔住了,高娥打開車窗,看城門口進進出出的,別人也沒被攔下。


    “官爺,我們就是鄉下的來采買點東西。”呂好立馬跑到前麵。


    “車上的人下來一下。”衙役根本不搭理呂好。


    楊氏先下車,然後扶著抱著小五的高娥下車。


    衙役一看他們抱著孩子就打量起來:“最近有人家丟了孩子,你怎麽證明這孩子是你的?”


    高娥的心一抽,突然笑了起來直接摘下孩子的帽兜:“我這孩子倒是想丟。”


    衙役一看那麽一個油膩的黑煤球有些嫌棄,想生這樣一個孩子也是夠倒黴的:“走吧,走吧。”


    高娥倒是有些不滿,瞪了那衙役一眼才上車,一行人順利出城。


    “大哥怎麽不問那孩子的生辰?”一邊一個衙役不解的問。


    “那種孩子會有人問生辰嗎?”衙役不屑的說。


    眾人沒有異議,要是自家婆娘生了那樣一個孩子,肯定不能承認是自己的種。


    馬車上高娥鬆了一口氣,楊氏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麽迴事。


    “大哥停車。”出了城門高娥立馬叫到。


    陳青勒馬停車:“怎麽了?”


    “我有話問呂好。”高娥說著把孩子給大嫂自己下車。


    陳青也感覺剛才出城門的時候有些不對,那些衙役好像是在盤問孩子。


    高娥下車把呂好叫到一邊:“城裏有人家丟孩子沒?”


    “我沒聽說。”呂好也感覺有問題。


    畢竟之前他剛打聽過送子娘娘壽誕的事,事情不會這麽巧。


    高娥點頭。


    既然讓衙役在城門口查了,應該是大事,但是呂好沒有聽說,那就是沒有。


    “咱們去蜈蚣嶺。”高娥不再多說。


    陳青不想在路上耽誤時間,但是高娥說那裏有山藥種,他覺得耽誤一點時間也是應該的。


    蜈蚣嶺很長,因為有很多溝壑像蜈蚣的腳所以叫蜈蚣嶺。


    榆陽樓倒垃圾的地方並不遠,他們很快就找到了。


    然後發現那裏不單單有榆陽樓倒垃圾,還有別人倒,而且非常零散不知道怎麽翻找。


    “要我說,咱們直接買點好了。”呂好想高娥又不是沒錢。


    高娥以為很簡單才打算來撿,誰知道是這個情況:“你知道你為什麽沒錢嗎?”


    呂好覺得高娥這樣問就有點人身攻擊了。


    “因為你隻想著花錢。”高娥看呂好不說話“花錢如流水,錢就流走了。”


    呂好都聽笑了,覺得高娥最沒資格說這話,她花錢的時候可是眼睛都不眨一下。


    高娥看出了呂好的心思,不過沒搭理他。


    算一下自己花的錢的確最多,不過都是在她能力範圍之內。


    她可以花二兩銀子買一份山藥排骨湯,因為哪裏有山藥這個消息對她來說值二兩。


    讓她在一個人生不熟的地方慢慢打聽哪裏有山藥,她不確定要耗費多少時間和精力,有可能很快就找到了,但是她不打算賭。


    反之她已經看到了辣椒,然後想便宜點買很正常。


    如果那天她沒有撿到辣椒,她還是會買,隻是她要的是辣椒,而不是什麽紅紅火火的噱頭。


    該花錢的地方,她可以一擲千金。


    能省的地方,省一文是一文。


    陳青不覺得這事麻煩,安置好車之後就要下去翻找。


    “等一下。”高娥突然叫住了大哥。


    陳青站在那裏不敢動,以為發生了什麽事。


    高娥走到一邊一堆黑黢黢的東西麵前。


    芋頭?


    在城裏找了那麽長時間都沒找到,結果在這裏遇到了?


    高娥翻看了一下,確定是芋頭,不過都腐爛了。


    “這個是什麽?”陳青看著拳頭大的東西。


    “芋頭。”高娥手上沾了一些爛芋頭甩了兩下都沒甩幹淨。


    “能吃?”陳青不確定的問。


    高娥點頭:“拿把刀來。”


    陳青立馬去把馬車上的魚刀拿過來。


    高娥捏了一下軟爛的芋頭,把硬的地方削了一下,還有削下來一些好的,她笑了起來。


    “大哥、大嫂,挑一些這個頭沒爛的削下來,咱們拿迴去種。”高娥立馬說。


    一邊的彭燦和呂好看的一頭霧水,這陳夫人平時挺體麵一個人,怎麽跑到覃州來撿破爛了?


    沒辦法,壩頭村現在破破爛爛,高娥隻能想辦法縫縫補補。


    當即彭燦和呂好也加入挑選的行列,有人挑有人削倒也挺快,轉眼就到了中午,他們削出一大筐來。


    中午太陽下來天也暖和了不少,幾個人都出了汗,這才收拾一下準備找個地方吃點幹糧。


    覃州這一趟收獲頗豐,陳青買迴來的糧種比村裏之前的好,高娥帶迴來的幾樣東西雖然別人不認識,但是都是可以應急的。


    尤其是那兩頭牛,一迴來就不少人圍了過去,稀罕的不得了。


    高娥剛迴到陳家裏正就找過來了。


    “鄭叔。”高娥起身給搬椅子。


    鄭豐安擺手就坐在一邊的矮凳上:“之前你說讓我給你留意適合做磚瓦的地方,我剛好認識一磚瓦匠,他說蛤蟆溝那裏的土好。”


    “蛤蟆溝?”高娥想了想。


    蛤蟆溝在壩尾村,距離他們村不是很遠。


    “嗯,那就是比較靠山裏麵,平時也沒什麽人。”鄭豐安說了困難“進出的路也不好走。”


    “壩尾村現在什麽情況?”高娥覺得路不是問題,畢竟適合燒磚瓦的土不是所有地方都有。


    “現在咱們這一片能有什麽情況……”鄭豐安說到這裏突然想起另外一件事“聽說新來的縣令要查魚頭壩決堤的事,萬一……”


    他們村的人往上數都是修魚頭壩留下來的,如果追究起這個責任,追究到他們怎麽辦?


    其實魚頭壩剛決堤的時候他們都以為上麵會查這件事,結果一直沒動靜。


    就在他們以為不會追究這件事的時候,又傳出了這樣的消息,讓人人心惶惶的。


    高娥還沒聽說過這件事:“咱們村祖上是修過魚頭壩,那都是壯勞力,怎麽查也查不到咱們身上。”


    鄭豐安也是這樣想的,可是心裏總歸有些不踏實:“就怕萬一,出了這麽大的事,總要有個說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耕讀人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楸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楸米並收藏耕讀人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