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泛生知道這件事也隻能聽著,誰讓他和陳泛才是兄弟。
陳傑來給二嫂說村裏有幾戶人家去城裏,其實也就陳泛才一家走了沒再迴來,汪春喜父子進城賣珍珠被陳泛才坑了。
還有胡家人去找馮氏,聽說也找到合縣那邊。
“這個時候還亂跑,真是不要命了。”吳氏沒好氣的說。
高娥認真的想了想:“明天你和鄭叔商量一下,如今外麵不太平,咱們村的人又都住在上麵,就進來的路上擋一下,晚上睡覺也安穩。”
“沒事。”陳傑不在意“誰會來咱們村?”
“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要謹慎,村裏不能出任何意外。”高娥提醒。
雖然說雷氏的父親是找女兒來他們村的,村裏人也都和外麵沾親帶故,自己安穩了就會想著自家親戚怎麽樣。
如果隻是這樣也沒什麽,就怕別人知道他們村沒事,會有人起了歹意來搶東西。
陳傑想想也是:“上老村的就兩條小路,明天我就和鄭叔他們商量一下起她荊棘圍擋。
高娥點頭。
後半夜汪春喜父子發燒了,哼唧的整個山洞的人都睡不著,鄭豐安隻好把劉氏叫過來照顧他們。
孫大夫雖然也逃上來了,但是沒有藥,他也束手無策。
“這會兒給他們喝點糖水會好點。”孫大夫也隻能這樣提議。
眾人無奈,鄭豐安也不能看著汪家父子就這樣死了,就親自去陳克家找糖水。
雖然陳家有院牆,晚上羅大剛和彭燦還是輪流值夜,剛好鄭豐安找來的時候是羅大剛值夜。
鄭豐安說明了來意,楊氏和吳氏立馬生火煮水。
家裏的糖是準備給高娥坐月子的,幸好高娥準備的多,這會兒還剩下不少。
高娥招唿吳氏到身邊小聲說:“再給加點鹽。”
不用她叮囑,吳氏也不舍得多加鹽。
鄭豐安在窯洞門口等著,心裏也想了很多,之前村裏人不管什麽都一起做,除了住的地方緊張一些,過的倒比以前好一些。
陳家人大方,給他們的吃食也都是好的。
可是讓他加入陳家人說的集體,以後聽陳家的,他是真拉不下這張臉。
等到水煮好,楊氏用水壺裝上出來遞給鄭豐安,他道了聲謝走了。
好在汪家父子快天亮的時候燒退了,小命算是保住。
早上陳傑找裏正商量設置圍擋的事,鄭豐安也覺得沒必要,再說他打算趁著還沒下雪把地丈量好分下去,各家該怎麽樣就怎麽樣。
還要砍柴,他們現在是分散開去砍柴的,速度不如以前。
陳傑垂頭喪氣的迴家說明了情況。
高娥也不生氣,鄭叔這樣想也沒什麽問題:“那看看咱家的人手,能不能調幾個用。”
“行。”就算陳傑覺得沒必要,還是聽二嫂的。
陳傑剛出去,楊氏帶著田氏進來了,田氏後麵還跟著二瓜。
二瓜一進窯洞就張望著看,覺得這窯洞比他們的住的地方好多了。
田氏拍了一下二瓜的頭,不讓他亂看。
“秀才娘子。”田氏努力討好的叫了一聲。
“有什麽事?”高娥對田氏沒什麽印象,就算之前田氏來為郭培求情,高娥也沒出門見她。
扭捏了一下,田氏拿出兩顆珍珠:“我家加入你們陳家的集體了,我想用這個給二瓜換一身衣服。”
如今天冷成這樣,雖然晚上山洞裏有火堆,還是會冷。
“一身就行,就給二瓜一身。”田氏慌忙補充。
別人都說這珍珠昂貴,說的能賣多少銀子,可是田氏看汪家父子那樣,心想兩個大男人出去都被搶了,她一個婦道人家估計守不住這兩顆珍珠,還不如換一些實惠的。
高娥挺意外,這還是第一個來找她換一些實惠東西的人:“大嫂,家裏可有布料給二瓜做一身衣服?”
就在洪水之前,高娥為了給家人做冬衣買過一批料子。
她買東西都會多買,再者楊氏把高娥以前的衣服做裏,買的麻布縫外麵,還剩下不少。
“有倒是有,就怕……”楊氏想家裏這樣來人,到時候可能不夠用。
“那就想想辦法先給二瓜做一身。”高娥直接答應。
田氏歡喜:“謝謝秀才娘子,謝謝秀才娘子。”
她也是一個不善言語的,把兩顆珍珠放在高娥的床上。
高娥看那兩顆珍珠,都如黃豆一般大,有一顆圓潤又幻彩,倒是上品。
楊氏給二瓜量了一下身形,叮囑他們過兩天來拿衣服,田氏千恩萬謝的離開。
“給他們什麽料子?”楊氏迴來就問高娥。
“和咱們自己做衣服一樣做。”高娥找了一個小盒子把珍珠收了起來。
楊氏有些不確定:“咱們做衣服都是用你那些好料子做裏的。”
“有就用。”高娥知道那些大多是原主的衣服拆下來的。
楊氏點頭。
兩個人正說著,窯洞外叮叮當當的響了起來,高娥下意識的捂小五的耳朵,小五還是被吵醒哭了起來。
楊氏慌忙出去看是怎麽迴事。
原來是雷氏父親把自己那些寶貝拿出來了,竟然都是兩三尺長的鐵板。
用雷鳴的話來說,這都是他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寶貝。
也怨不得這麽點時間他瘦了這麽多,陳傑扶他的時候扶不起來,誰背這麽多鐵板都累。
聽到楊氏叮囑,雷氏和她父親輕拿輕放,不再發出響動。
雷鳴覺得這是他東山再起的本錢,鐵匠隻要有鐵就不會餓死。
高娥聽楊氏的描述想笑,發現楊氏更加失落,估計又想到自己的家人了。
陳傑找了幾個人盯了一天把上老村的路口都加了圍擋,路過的人還調侃兩句,說陳傑這是閑著沒事幹。
村裏人知道汪家父子的經曆之後,對撿珍珠的熱情降低了,關鍵有珍珠的蚌殼實在太少,砸一天不一定能撿到一顆珍珠。
再著就是他們發現鄭曉順帶著羅大剛在瘋狂撿磚頭和大的地基石頭。
村裏磚瓦房不少,就算不全是磚瓦房,主屋也會用一半的磚,如今都被大水衝的散落的到處都是,誰撿了就是誰的。
羅大剛雖然住進窯洞了,但是那麽多人一直住窯洞不是長久之計,肯定還要蓋房子。
陳傑來給二嫂說村裏有幾戶人家去城裏,其實也就陳泛才一家走了沒再迴來,汪春喜父子進城賣珍珠被陳泛才坑了。
還有胡家人去找馮氏,聽說也找到合縣那邊。
“這個時候還亂跑,真是不要命了。”吳氏沒好氣的說。
高娥認真的想了想:“明天你和鄭叔商量一下,如今外麵不太平,咱們村的人又都住在上麵,就進來的路上擋一下,晚上睡覺也安穩。”
“沒事。”陳傑不在意“誰會來咱們村?”
“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要謹慎,村裏不能出任何意外。”高娥提醒。
雖然說雷氏的父親是找女兒來他們村的,村裏人也都和外麵沾親帶故,自己安穩了就會想著自家親戚怎麽樣。
如果隻是這樣也沒什麽,就怕別人知道他們村沒事,會有人起了歹意來搶東西。
陳傑想想也是:“上老村的就兩條小路,明天我就和鄭叔他們商量一下起她荊棘圍擋。
高娥點頭。
後半夜汪春喜父子發燒了,哼唧的整個山洞的人都睡不著,鄭豐安隻好把劉氏叫過來照顧他們。
孫大夫雖然也逃上來了,但是沒有藥,他也束手無策。
“這會兒給他們喝點糖水會好點。”孫大夫也隻能這樣提議。
眾人無奈,鄭豐安也不能看著汪家父子就這樣死了,就親自去陳克家找糖水。
雖然陳家有院牆,晚上羅大剛和彭燦還是輪流值夜,剛好鄭豐安找來的時候是羅大剛值夜。
鄭豐安說明了來意,楊氏和吳氏立馬生火煮水。
家裏的糖是準備給高娥坐月子的,幸好高娥準備的多,這會兒還剩下不少。
高娥招唿吳氏到身邊小聲說:“再給加點鹽。”
不用她叮囑,吳氏也不舍得多加鹽。
鄭豐安在窯洞門口等著,心裏也想了很多,之前村裏人不管什麽都一起做,除了住的地方緊張一些,過的倒比以前好一些。
陳家人大方,給他們的吃食也都是好的。
可是讓他加入陳家人說的集體,以後聽陳家的,他是真拉不下這張臉。
等到水煮好,楊氏用水壺裝上出來遞給鄭豐安,他道了聲謝走了。
好在汪家父子快天亮的時候燒退了,小命算是保住。
早上陳傑找裏正商量設置圍擋的事,鄭豐安也覺得沒必要,再說他打算趁著還沒下雪把地丈量好分下去,各家該怎麽樣就怎麽樣。
還要砍柴,他們現在是分散開去砍柴的,速度不如以前。
陳傑垂頭喪氣的迴家說明了情況。
高娥也不生氣,鄭叔這樣想也沒什麽問題:“那看看咱家的人手,能不能調幾個用。”
“行。”就算陳傑覺得沒必要,還是聽二嫂的。
陳傑剛出去,楊氏帶著田氏進來了,田氏後麵還跟著二瓜。
二瓜一進窯洞就張望著看,覺得這窯洞比他們的住的地方好多了。
田氏拍了一下二瓜的頭,不讓他亂看。
“秀才娘子。”田氏努力討好的叫了一聲。
“有什麽事?”高娥對田氏沒什麽印象,就算之前田氏來為郭培求情,高娥也沒出門見她。
扭捏了一下,田氏拿出兩顆珍珠:“我家加入你們陳家的集體了,我想用這個給二瓜換一身衣服。”
如今天冷成這樣,雖然晚上山洞裏有火堆,還是會冷。
“一身就行,就給二瓜一身。”田氏慌忙補充。
別人都說這珍珠昂貴,說的能賣多少銀子,可是田氏看汪家父子那樣,心想兩個大男人出去都被搶了,她一個婦道人家估計守不住這兩顆珍珠,還不如換一些實惠的。
高娥挺意外,這還是第一個來找她換一些實惠東西的人:“大嫂,家裏可有布料給二瓜做一身衣服?”
就在洪水之前,高娥為了給家人做冬衣買過一批料子。
她買東西都會多買,再者楊氏把高娥以前的衣服做裏,買的麻布縫外麵,還剩下不少。
“有倒是有,就怕……”楊氏想家裏這樣來人,到時候可能不夠用。
“那就想想辦法先給二瓜做一身。”高娥直接答應。
田氏歡喜:“謝謝秀才娘子,謝謝秀才娘子。”
她也是一個不善言語的,把兩顆珍珠放在高娥的床上。
高娥看那兩顆珍珠,都如黃豆一般大,有一顆圓潤又幻彩,倒是上品。
楊氏給二瓜量了一下身形,叮囑他們過兩天來拿衣服,田氏千恩萬謝的離開。
“給他們什麽料子?”楊氏迴來就問高娥。
“和咱們自己做衣服一樣做。”高娥找了一個小盒子把珍珠收了起來。
楊氏有些不確定:“咱們做衣服都是用你那些好料子做裏的。”
“有就用。”高娥知道那些大多是原主的衣服拆下來的。
楊氏點頭。
兩個人正說著,窯洞外叮叮當當的響了起來,高娥下意識的捂小五的耳朵,小五還是被吵醒哭了起來。
楊氏慌忙出去看是怎麽迴事。
原來是雷氏父親把自己那些寶貝拿出來了,竟然都是兩三尺長的鐵板。
用雷鳴的話來說,這都是他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寶貝。
也怨不得這麽點時間他瘦了這麽多,陳傑扶他的時候扶不起來,誰背這麽多鐵板都累。
聽到楊氏叮囑,雷氏和她父親輕拿輕放,不再發出響動。
雷鳴覺得這是他東山再起的本錢,鐵匠隻要有鐵就不會餓死。
高娥聽楊氏的描述想笑,發現楊氏更加失落,估計又想到自己的家人了。
陳傑找了幾個人盯了一天把上老村的路口都加了圍擋,路過的人還調侃兩句,說陳傑這是閑著沒事幹。
村裏人知道汪家父子的經曆之後,對撿珍珠的熱情降低了,關鍵有珍珠的蚌殼實在太少,砸一天不一定能撿到一顆珍珠。
再著就是他們發現鄭曉順帶著羅大剛在瘋狂撿磚頭和大的地基石頭。
村裏磚瓦房不少,就算不全是磚瓦房,主屋也會用一半的磚,如今都被大水衝的散落的到處都是,誰撿了就是誰的。
羅大剛雖然住進窯洞了,但是那麽多人一直住窯洞不是長久之計,肯定還要蓋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