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趙佖已經把話說的如此明白,唐寧也就不好再拒絕了。這並非是趙佖思想覺悟高,這完全就是他的一石三鳥之計。
第一隻鳥就是鎮國軍,第二隻鳥,就是賣唐寧的人情。第三隻鳥,則是如他自己所說。他自己,也需要一個能夠證明自己的機會,需要一個展示他能力的平台。
如果換做唐寧自己來選擇,他應當也會與趙佖一樣,選擇使用這個一石三鳥之計。畢竟這對雙方來說都沒壞處,趙佖和趙煦一樣,都是十分清楚自己能力的人。
他們從來不會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指手畫腳,因此唐寧也不必擔心趙佖進入軍中後會對軍中事務橫加幹涉。
所以唐寧最後隻好點頭答應了趙佖的要求,之後,趙佖對唐寧說。如果鎮國軍不收他,他去別的地方投軍是一定的。
鎮國軍肯定不能一家獨大,鎮國軍如果不接受自己,那麽就需要弄出一支能與鎮國軍抗衡的軍隊出來,以防不測。
古往今來,大家都是這麽做的。
唐寧無話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勝利,自己與趙煦之間終於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不過對於趙煦的決定,唐寧能夠理解。
畢竟他拖著一副病軀,自己都不知道什麽時候會一命嗚唿。他雖然知道在他死之前,自己不會有其他的心思,但是他死之後,誰又能保證自己不會行不忍言之事呢?
這就是大宋武將的現狀,即便掛著個文官的頭銜也無濟於事。五代十國的時候,手握兵權的武將手中刀子不僅僅是用來砍敵人的,還是用來砍自己的人。
背叛,弑君奪位乃是家常便飯,在那個年代紮根立國的大宋,絕不會對武將掉意輕心。
唐寧與趙煦的個人關係雖然不錯,但這並不代表趙煦會永遠的對唐寧不設防。
就算趙煦願意,朝堂中那些士人們也不會同意。他們會搬出五代十國時期的例子,送到趙煦麵前讓趙煦親眼看一看。
而且他們還會說一些諸如‘不是我們不信丹陽侯,而是前車之鑒,後車之師’此類的話。
這樣趙煦也隻得順從他們的意思,很多時候,當皇帝也不是什麽事都能夠自己做主的。
迴到家以後唐寧的情緒有些低落,並不是因為趙煦對他的防備,而是因為趙煦這麽做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病情惡化了。
除夕那天下午趙煦來家裏的時候,唐寧就能看出趙煦臉上輕微的用了些紅粉。本來唐寧以為這是皇帝在過年時的裝扮,後來隨口提及,
王詩也感到怪異。
因此唐寧便明白,那紅粉並不是裝扮,而是塗在臉上充血色的。一個人的臉色如果蒼白到如此地步,那麽足以說明他的身體已經是病入膏肓了。
怪不得昨天趙煦來的時候說著說著就想把話題往燕雲十六州上帶,看來他心裏也十分著急啊。
想到此,唐寧長歎一聲。著急有什麽用?才剛剛對交趾用完兵,去年也才剛剛結束與西夏長達數年的戰爭。
為了打仗,國庫空虛,百姓饑貧。就算再著急,也應該停下來,休養生息了。
且不說填充國庫的事情,就是百姓們,也得讓他們有點喘息的時間吧?至少,也要給他們兩年,讓他們緩過來一些吧?
正想著,忽然覺得自己的衣袖被拉了一下。唐寧扭過頭一看,是唐瑜眨著大眼睛看著自己。
唐寧伸出手揉了揉她的小腦袋道:“咋了小瑜姐,想跟我玩啦?”
唐瑜搖搖頭,小聲道:“爹爹,你給我講個故事吧。我不想玩,我剛練完字,太累啦!”
唐寧嗬嗬一笑,就把女兒抱起來,讓她坐在自己的腿上。從盤子裏抓了幾粒核桃仁往閨女嘴裏塞,笑道:“好,那爹爹就給你講個故事。
講個什麽故事呢?就講一個猴子的故事吧。
聽說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不知道是哪裏的地方,有一塊石頭,吸日月精華上千年,終於從裏麵跳出了一個石猴……”
唐寧這邊說著孫悟空的故事,女兒聽的津津有味。即便是她以前聽過王詩講的簡易版,但再聽父親說,又是一個新的體驗。
說到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唐良跟唐溫兩兄弟也嘻嘻哈哈的進來了。見大姐豎著手指頭讓兩人噤聲,兩人便也湊到了唐寧身邊聽故事。
王詩路過之後看了眼,莞爾一笑,輕輕把門帶上,留下父子四人在屋子裏獨享這段時光。
講到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不得翻身時,唐溫就嚷嚷道:“憑什麽孫悟空要被這樣對待?天宮裏麵沒一個能打得過他的,難道不應該招安他,讓他做天宮裏的大將軍嗎?”
唐寧笑了笑,點頭讚許道:“說的沒錯,可是孫悟空之所以大鬧天宮,就是因為天庭把他招安了啊。”
“那是因為官太小了。”唐溫不滿的說道:“要是不給他弼馬溫,而是直接讓他做個將軍,不就沒這麽麻煩了。”
唐寧一愣,心說還確實有些道理。不過一開始就封孫悟空一個大將軍,西天取經就沒他的事兒了。
不過唐寧也不會去糾正孩子們的想法,這個時代的人,或許在教育子女方麵都被後世所鄙夷,但有一點唐寧非常欣賞,就是他們從不會去糾正孩子們的天馬行空的想象。
唐寧認為這就是每隔幾年就會有一個驚才豔絕的人突然丟出來一篇詩歌震驚天下的主要原因。
“你說的不對,孫悟空明明已經被封為齊天大聖,天帝也派他去管了蟠桃園,但他卻還在偷吃蟠桃,偷喝仙酒,偷吃金丹,還破壞了蟠桃盛會。
在這之後天帝派人捉拿他,他又負隅頑抗。
這就好比犯了法,還拒捕,懲罰他難道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沒有殺頭已經是天帝心善啦!”
“派猴子去管桃園,這種行為是釣魚執法!”
“你這是強詞奪理。”
“我樂意!”
“……”
唐寧震驚於唐良的想法,天知道自己不在家的時候王詩朝他的腦袋裏灌輸了什麽思想。
如果這是王詩的思想,那就沒什麽好奇怪的了,大人們都比較注重規矩。但如果這是唐良自己的想法,那可就有意思了……
於是唐寧打斷了兩兄弟的爭辯,問道:“良兒,這套說辭,是你自己的想法麽?”
唐良眨眨眼,點頭道:“是的,爹爹。”
唐寧深吸了一口氣,這小子看來天生就是個當官的料啊。
正想著,年紀最大的唐瑜卻把眉頭皺了起來道:“吵什麽吵,還聽不聽了,不聽就出去,我還要聽。”
唐瑜平日話少,是故她一說話,大家都非常重視。不比唐溫說話,三句裏聽去半句,一樣能跟他聊下去。
眼見大姐不高興,兩兄弟紛紛閉了嘴巴。乖乖坐迴剛剛坐著的小板凳上,繼續聽唐寧講故事。
唐寧笑著搖了搖頭,便把故事繼續講了下去。
期間也有過幾場辯論,唐寧都沒製止,反而一臉鼓勵的看著兩個孩子,因為他也需要點時間想想西遊記後麵的劇情是啥……
從上午迴來講故事一直講到了晚飯,期間李子進來聽了一會兒,覺得無趣,又離開了。
晚飯時父子四人到了桌上,唐溫和唐良還在討論著剛剛的劇情。王詩輕輕咳嗽一聲,倆孩子立馬變成鵪鶉,乖乖的往嘴裏扒飯,一句話都不說。
唐寧見狀,把筷子往架子上一放,惱道:“不吃了!”
“……”
</p>
趙佖已經把話說的如此明白,唐寧也就不好再拒絕了。這並非是趙佖思想覺悟高,這完全就是他的一石三鳥之計。
第一隻鳥就是鎮國軍,第二隻鳥,就是賣唐寧的人情。第三隻鳥,則是如他自己所說。他自己,也需要一個能夠證明自己的機會,需要一個展示他能力的平台。
如果換做唐寧自己來選擇,他應當也會與趙佖一樣,選擇使用這個一石三鳥之計。畢竟這對雙方來說都沒壞處,趙佖和趙煦一樣,都是十分清楚自己能力的人。
他們從來不會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指手畫腳,因此唐寧也不必擔心趙佖進入軍中後會對軍中事務橫加幹涉。
所以唐寧最後隻好點頭答應了趙佖的要求,之後,趙佖對唐寧說。如果鎮國軍不收他,他去別的地方投軍是一定的。
鎮國軍肯定不能一家獨大,鎮國軍如果不接受自己,那麽就需要弄出一支能與鎮國軍抗衡的軍隊出來,以防不測。
古往今來,大家都是這麽做的。
唐寧無話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勝利,自己與趙煦之間終於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不過對於趙煦的決定,唐寧能夠理解。
畢竟他拖著一副病軀,自己都不知道什麽時候會一命嗚唿。他雖然知道在他死之前,自己不會有其他的心思,但是他死之後,誰又能保證自己不會行不忍言之事呢?
這就是大宋武將的現狀,即便掛著個文官的頭銜也無濟於事。五代十國的時候,手握兵權的武將手中刀子不僅僅是用來砍敵人的,還是用來砍自己的人。
背叛,弑君奪位乃是家常便飯,在那個年代紮根立國的大宋,絕不會對武將掉意輕心。
唐寧與趙煦的個人關係雖然不錯,但這並不代表趙煦會永遠的對唐寧不設防。
就算趙煦願意,朝堂中那些士人們也不會同意。他們會搬出五代十國時期的例子,送到趙煦麵前讓趙煦親眼看一看。
而且他們還會說一些諸如‘不是我們不信丹陽侯,而是前車之鑒,後車之師’此類的話。
這樣趙煦也隻得順從他們的意思,很多時候,當皇帝也不是什麽事都能夠自己做主的。
迴到家以後唐寧的情緒有些低落,並不是因為趙煦對他的防備,而是因為趙煦這麽做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病情惡化了。
除夕那天下午趙煦來家裏的時候,唐寧就能看出趙煦臉上輕微的用了些紅粉。本來唐寧以為這是皇帝在過年時的裝扮,後來隨口提及,
王詩也感到怪異。
因此唐寧便明白,那紅粉並不是裝扮,而是塗在臉上充血色的。一個人的臉色如果蒼白到如此地步,那麽足以說明他的身體已經是病入膏肓了。
怪不得昨天趙煦來的時候說著說著就想把話題往燕雲十六州上帶,看來他心裏也十分著急啊。
想到此,唐寧長歎一聲。著急有什麽用?才剛剛對交趾用完兵,去年也才剛剛結束與西夏長達數年的戰爭。
為了打仗,國庫空虛,百姓饑貧。就算再著急,也應該停下來,休養生息了。
且不說填充國庫的事情,就是百姓們,也得讓他們有點喘息的時間吧?至少,也要給他們兩年,讓他們緩過來一些吧?
正想著,忽然覺得自己的衣袖被拉了一下。唐寧扭過頭一看,是唐瑜眨著大眼睛看著自己。
唐寧伸出手揉了揉她的小腦袋道:“咋了小瑜姐,想跟我玩啦?”
唐瑜搖搖頭,小聲道:“爹爹,你給我講個故事吧。我不想玩,我剛練完字,太累啦!”
唐寧嗬嗬一笑,就把女兒抱起來,讓她坐在自己的腿上。從盤子裏抓了幾粒核桃仁往閨女嘴裏塞,笑道:“好,那爹爹就給你講個故事。
講個什麽故事呢?就講一個猴子的故事吧。
聽說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不知道是哪裏的地方,有一塊石頭,吸日月精華上千年,終於從裏麵跳出了一個石猴……”
唐寧這邊說著孫悟空的故事,女兒聽的津津有味。即便是她以前聽過王詩講的簡易版,但再聽父親說,又是一個新的體驗。
說到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唐良跟唐溫兩兄弟也嘻嘻哈哈的進來了。見大姐豎著手指頭讓兩人噤聲,兩人便也湊到了唐寧身邊聽故事。
王詩路過之後看了眼,莞爾一笑,輕輕把門帶上,留下父子四人在屋子裏獨享這段時光。
講到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不得翻身時,唐溫就嚷嚷道:“憑什麽孫悟空要被這樣對待?天宮裏麵沒一個能打得過他的,難道不應該招安他,讓他做天宮裏的大將軍嗎?”
唐寧笑了笑,點頭讚許道:“說的沒錯,可是孫悟空之所以大鬧天宮,就是因為天庭把他招安了啊。”
“那是因為官太小了。”唐溫不滿的說道:“要是不給他弼馬溫,而是直接讓他做個將軍,不就沒這麽麻煩了。”
唐寧一愣,心說還確實有些道理。不過一開始就封孫悟空一個大將軍,西天取經就沒他的事兒了。
不過唐寧也不會去糾正孩子們的想法,這個時代的人,或許在教育子女方麵都被後世所鄙夷,但有一點唐寧非常欣賞,就是他們從不會去糾正孩子們的天馬行空的想象。
唐寧認為這就是每隔幾年就會有一個驚才豔絕的人突然丟出來一篇詩歌震驚天下的主要原因。
“你說的不對,孫悟空明明已經被封為齊天大聖,天帝也派他去管了蟠桃園,但他卻還在偷吃蟠桃,偷喝仙酒,偷吃金丹,還破壞了蟠桃盛會。
在這之後天帝派人捉拿他,他又負隅頑抗。
這就好比犯了法,還拒捕,懲罰他難道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沒有殺頭已經是天帝心善啦!”
“派猴子去管桃園,這種行為是釣魚執法!”
“你這是強詞奪理。”
“我樂意!”
“……”
唐寧震驚於唐良的想法,天知道自己不在家的時候王詩朝他的腦袋裏灌輸了什麽思想。
如果這是王詩的思想,那就沒什麽好奇怪的了,大人們都比較注重規矩。但如果這是唐良自己的想法,那可就有意思了……
於是唐寧打斷了兩兄弟的爭辯,問道:“良兒,這套說辭,是你自己的想法麽?”
唐良眨眨眼,點頭道:“是的,爹爹。”
唐寧深吸了一口氣,這小子看來天生就是個當官的料啊。
正想著,年紀最大的唐瑜卻把眉頭皺了起來道:“吵什麽吵,還聽不聽了,不聽就出去,我還要聽。”
唐瑜平日話少,是故她一說話,大家都非常重視。不比唐溫說話,三句裏聽去半句,一樣能跟他聊下去。
眼見大姐不高興,兩兄弟紛紛閉了嘴巴。乖乖坐迴剛剛坐著的小板凳上,繼續聽唐寧講故事。
唐寧笑著搖了搖頭,便把故事繼續講了下去。
期間也有過幾場辯論,唐寧都沒製止,反而一臉鼓勵的看著兩個孩子,因為他也需要點時間想想西遊記後麵的劇情是啥……
從上午迴來講故事一直講到了晚飯,期間李子進來聽了一會兒,覺得無趣,又離開了。
晚飯時父子四人到了桌上,唐溫和唐良還在討論著剛剛的劇情。王詩輕輕咳嗽一聲,倆孩子立馬變成鵪鶉,乖乖的往嘴裏扒飯,一句話都不說。
唐寧見狀,把筷子往架子上一放,惱道:“不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