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秋天來了,雨水多也是挺正常的事。尤其是交趾這邊,空氣中永遠都是潮濕的。
隻不過今天是唐寧來到這邊後的第一場雨,還挺有紀念意義。
神潛那邊派人傳訊過來,說是廣源城的守軍把他們自己的百姓給射殺了。唐寧便有些高興,自己計劃的第二步,看來已經完成了。
第一步有沒有完成,尚且不知道。武德司吏員潛入廣源城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尤其是宋越兩軍開戰之後,廣源城更是把當地的宋人要麽趕走,要麽監禁。
所以在廣源城裏沒有探子的情況之下,想要了解到自己那篇文章起了什麽作用,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
再一陣沉悶的雷聲過後,便有淅淅瀝瀝的小雨下了起來。
前幾天楚老和幾個文家的商人跑去找水的時候,忽然發現廣源城附近的水井要麽被堵上,要麽就是被截斷了。
此時的這場雨水對宋軍來說,十分的重要。雨才下起來,就有士兵飛快的把鍋碗瓢盆全都擺在了外麵收集雨水。
收集雨水,然後過濾淨水的辦法和急救知識一樣,都是鎮江軍士兵的必修課。此二者在行軍作戰之時,都會起到不容小覷的重要作用。
雨越下越大,不一會兒,淅淅瀝瀝的小雨就變成了傾盆大雨。
就在此時,李常傑忽然出兵,親率兩萬部下從南門殺了出去。
當李常傑發現天空逐漸變陰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既然名為火藥,那麽這玩意就一定跟火有關。天降大雨,李常傑不信他們的火還能在這種情況下繼續燃燒。
但是李常傑還是留了個心眼,畢竟富良江著火一事都沒過幾天,才發生的不久的事情,李常傑甚至都覺得那股黑煙還在富良江上空滾滾升起呢。
所以他沒有全軍出擊,而是留了三萬人在城中。如果戰事不利,那麽這三萬人還能出城接應,或是繼續守城。
並且在進軍時,李常傑也十分注意的讓士兵們分散開來。
兩萬人的軍隊就站了五排,每排之間還相距甚遠,李常傑覺得這個陣型,應該不會被宋軍的火藥給傷害到了。
……………………
傾盆大雨嘩啦啦的往下落,局麵對於宋軍來說極度的不利。
本來交趾潮濕的氣候就對火藥有所限製,這兩天作戰的時候,發現了不少受潮啞火的火藥。
而這場大雨,更是把火藥的作用直接給消除了。
小石頭當初選址的時候,采取了種建中的建議。沒有直接守著廣源城南最近的那片樹林,而是選擇了靠後一些的山穀。
這樣雖然不利於對廣源城進行觀察,但好在安全,而且一旦陷入不利的局麵,撤退也十分方便。
再有一點就是,交趾人肯定不會認為宋軍能夠輕易的放棄眼前這片森林,這裏是設伏的好地方。
所以交趾人在進攻之前一定會仔細的搜查這裏,也能為得到斥候報信的小石頭所部爭取充分的準備時間。
果然,當李常傑靠近樹林的時候就開始下令全軍戒備,減緩速度,慢慢前進,千萬不要中了宋軍的埋伏。
陣型拖得太散或許對火藥的功能有所減弱,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卻格外的危險。萬一某一處的士兵被襲擊,其他地方的人跟本無法做到第一時間前去支援。
但李常傑自有他的考量,在盡可能鬆散的情況下,李常傑將兩翼的士兵收迴,集中在本陣附近,將陣型變成了一個‘圭’字型。
小心翼翼的排查,花了足足一個時辰,李常傑才確定這片樹林裏壓根就沒有宋軍。
他惱火不已,覺得自己是被騙了。於是便集結兵力,朝著前方的山穀殺了過去。
一個時辰下來,雨並沒有停,反而越下越大。
腳底下的土地都已經變成了泥潭,好在種建中選的這片地方並非窪地,地勢居高,不然都不用李常傑動手,宋軍自己就要被泥巴惡心死了。
當李常傑的斥候先鋒衝出樹林的時候,便發現前方的山穀入口有宋軍的營寨。他立刻撥轉馬頭迴去稟報李常傑,李常傑心中憋著一股火,二胡不說,拔劍往前一指,交趾士兵們便嗷嗷怪叫著衝了上去。
早已準備好的宋軍立刻開始射擊。
李常傑心中一驚,心說這雨水天氣,宋軍的弓弦弩弦難道都不受潮嗎?怎麽自己這邊才露頭,他們的箭就射過來了,能這麽遠?
李常傑不知道的是,這支前來攻打交趾的宋軍可不是鐵公雞。任何隻要能夠保持戰鬥力的事情,他們都會做。
比如南方高溫~濕熱,重裝步兵不適合在這裏長期作戰。唐寧便下令將步人甲拆掉四肢部分,讓原本穿著步人甲的重裝步兵,四肢上裝備一些輕型的鎧甲,保持他們的戰鬥力。
弓弩手手也是如此,唐寧下令全軍的弓弩手隔一天就要給弓弦和弩弦上蠟,第二天刮掉重新上蠟。
使用一次過後,也要重新打蠟。這樣才能減少弓弦和弩弦的損
耗,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組織弓弦和弩弦受潮的情況發生。
這種小知識李常傑不是不知道,隻是他認為宋軍沒道理會願意下這麽大的血本。
弦蠟跟普通的蠟可不一樣,目前大多數獵戶和軍隊使用的弦蠟都是蜂蠟,這玩意不好弄,因此價格可不便宜。
但是唐寧找到了另一種方法,可以減少成本,那就是將蜂蠟與凡士林混合之後,效果要要比純蜂蠟更好一些。
至於凡士林這種奇怪的東西,製造者並非唐寧,而是沈括。
自從唐寧告訴他石油的作用之後,沈括對這玩意的興致就十分濃厚。
前些年唐寧在西北打仗的時候,他就親自跑去鄜延路看了看。
原本宋人對石油不是那麽重視,但唐寧自然知曉石油的厲害。於是他就告訴趙煦,並且設計了一款簡易的水泵用來抽油。
當然了,他設計的並不是那麽好用,這水泵還是經過蘇頌改造的。
偶然間他發現那些開采石油的工匠們要是受了灼傷與割傷,就會去抽油的泵上刮下一層蠟垢敷在傷口上,他自己試了一下,驚訝的感覺效果不錯,能止痛,傷口好的也比一般時候快很多。
於是他就在那觀察了半年,搞清楚這玩意是怎麽出現的之後,就自己迴去著手研製。
但是他的研究毫無進展,最後還是他用取迴的石油當燃料點燈台點了一宿,才發現上麵有些白乎乎的東西。
刮下來一看,他也搞不清楚是啥玩意。於是他想起了唐寧,派人帶了一封信,和這東西一起送去了涇原路。
那時唐寧還在沒去天都砦,收到這封信之後,他打開一看,覺得這玩應跟潤滑油十分類似。
隨後他努力的迴憶了一番,這不正是凡士林嗎?
他依稀記得凡士林要有提煉與淨化的流程,就如此迴信給了沈括。具體的辦法他也不知道,但沈括這老倌兒不愧是科學狂人,還真的把凡士林給弄出來了。
唐寧佩服的五體投地,再給沈括十年的功夫研究蒸汽機,估計南宋就要進入賽博朋克的時代了……
總而言之,本命礦脂,如今被沈括命名為礦蠟的凡士林成為了石油的副產品。
在與蜂蠟進行一比一的調製過後,用來當做弦蠟進行對弓弦、弩弦的保養再好不過了。
這也是為什麽宋軍即便是在雨水天氣和潮濕環境下,還能保證弓弩性能的主要原因,這也是李常傑心目中宋軍的十大未解之謎之一……
:。:
</p>
秋天來了,雨水多也是挺正常的事。尤其是交趾這邊,空氣中永遠都是潮濕的。
隻不過今天是唐寧來到這邊後的第一場雨,還挺有紀念意義。
神潛那邊派人傳訊過來,說是廣源城的守軍把他們自己的百姓給射殺了。唐寧便有些高興,自己計劃的第二步,看來已經完成了。
第一步有沒有完成,尚且不知道。武德司吏員潛入廣源城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尤其是宋越兩軍開戰之後,廣源城更是把當地的宋人要麽趕走,要麽監禁。
所以在廣源城裏沒有探子的情況之下,想要了解到自己那篇文章起了什麽作用,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
再一陣沉悶的雷聲過後,便有淅淅瀝瀝的小雨下了起來。
前幾天楚老和幾個文家的商人跑去找水的時候,忽然發現廣源城附近的水井要麽被堵上,要麽就是被截斷了。
此時的這場雨水對宋軍來說,十分的重要。雨才下起來,就有士兵飛快的把鍋碗瓢盆全都擺在了外麵收集雨水。
收集雨水,然後過濾淨水的辦法和急救知識一樣,都是鎮江軍士兵的必修課。此二者在行軍作戰之時,都會起到不容小覷的重要作用。
雨越下越大,不一會兒,淅淅瀝瀝的小雨就變成了傾盆大雨。
就在此時,李常傑忽然出兵,親率兩萬部下從南門殺了出去。
當李常傑發現天空逐漸變陰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既然名為火藥,那麽這玩意就一定跟火有關。天降大雨,李常傑不信他們的火還能在這種情況下繼續燃燒。
但是李常傑還是留了個心眼,畢竟富良江著火一事都沒過幾天,才發生的不久的事情,李常傑甚至都覺得那股黑煙還在富良江上空滾滾升起呢。
所以他沒有全軍出擊,而是留了三萬人在城中。如果戰事不利,那麽這三萬人還能出城接應,或是繼續守城。
並且在進軍時,李常傑也十分注意的讓士兵們分散開來。
兩萬人的軍隊就站了五排,每排之間還相距甚遠,李常傑覺得這個陣型,應該不會被宋軍的火藥給傷害到了。
……………………
傾盆大雨嘩啦啦的往下落,局麵對於宋軍來說極度的不利。
本來交趾潮濕的氣候就對火藥有所限製,這兩天作戰的時候,發現了不少受潮啞火的火藥。
而這場大雨,更是把火藥的作用直接給消除了。
小石頭當初選址的時候,采取了種建中的建議。沒有直接守著廣源城南最近的那片樹林,而是選擇了靠後一些的山穀。
這樣雖然不利於對廣源城進行觀察,但好在安全,而且一旦陷入不利的局麵,撤退也十分方便。
再有一點就是,交趾人肯定不會認為宋軍能夠輕易的放棄眼前這片森林,這裏是設伏的好地方。
所以交趾人在進攻之前一定會仔細的搜查這裏,也能為得到斥候報信的小石頭所部爭取充分的準備時間。
果然,當李常傑靠近樹林的時候就開始下令全軍戒備,減緩速度,慢慢前進,千萬不要中了宋軍的埋伏。
陣型拖得太散或許對火藥的功能有所減弱,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卻格外的危險。萬一某一處的士兵被襲擊,其他地方的人跟本無法做到第一時間前去支援。
但李常傑自有他的考量,在盡可能鬆散的情況下,李常傑將兩翼的士兵收迴,集中在本陣附近,將陣型變成了一個‘圭’字型。
小心翼翼的排查,花了足足一個時辰,李常傑才確定這片樹林裏壓根就沒有宋軍。
他惱火不已,覺得自己是被騙了。於是便集結兵力,朝著前方的山穀殺了過去。
一個時辰下來,雨並沒有停,反而越下越大。
腳底下的土地都已經變成了泥潭,好在種建中選的這片地方並非窪地,地勢居高,不然都不用李常傑動手,宋軍自己就要被泥巴惡心死了。
當李常傑的斥候先鋒衝出樹林的時候,便發現前方的山穀入口有宋軍的營寨。他立刻撥轉馬頭迴去稟報李常傑,李常傑心中憋著一股火,二胡不說,拔劍往前一指,交趾士兵們便嗷嗷怪叫著衝了上去。
早已準備好的宋軍立刻開始射擊。
李常傑心中一驚,心說這雨水天氣,宋軍的弓弦弩弦難道都不受潮嗎?怎麽自己這邊才露頭,他們的箭就射過來了,能這麽遠?
李常傑不知道的是,這支前來攻打交趾的宋軍可不是鐵公雞。任何隻要能夠保持戰鬥力的事情,他們都會做。
比如南方高溫~濕熱,重裝步兵不適合在這裏長期作戰。唐寧便下令將步人甲拆掉四肢部分,讓原本穿著步人甲的重裝步兵,四肢上裝備一些輕型的鎧甲,保持他們的戰鬥力。
弓弩手手也是如此,唐寧下令全軍的弓弩手隔一天就要給弓弦和弩弦上蠟,第二天刮掉重新上蠟。
使用一次過後,也要重新打蠟。這樣才能減少弓弦和弩弦的損
耗,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組織弓弦和弩弦受潮的情況發生。
這種小知識李常傑不是不知道,隻是他認為宋軍沒道理會願意下這麽大的血本。
弦蠟跟普通的蠟可不一樣,目前大多數獵戶和軍隊使用的弦蠟都是蜂蠟,這玩意不好弄,因此價格可不便宜。
但是唐寧找到了另一種方法,可以減少成本,那就是將蜂蠟與凡士林混合之後,效果要要比純蜂蠟更好一些。
至於凡士林這種奇怪的東西,製造者並非唐寧,而是沈括。
自從唐寧告訴他石油的作用之後,沈括對這玩意的興致就十分濃厚。
前些年唐寧在西北打仗的時候,他就親自跑去鄜延路看了看。
原本宋人對石油不是那麽重視,但唐寧自然知曉石油的厲害。於是他就告訴趙煦,並且設計了一款簡易的水泵用來抽油。
當然了,他設計的並不是那麽好用,這水泵還是經過蘇頌改造的。
偶然間他發現那些開采石油的工匠們要是受了灼傷與割傷,就會去抽油的泵上刮下一層蠟垢敷在傷口上,他自己試了一下,驚訝的感覺效果不錯,能止痛,傷口好的也比一般時候快很多。
於是他就在那觀察了半年,搞清楚這玩意是怎麽出現的之後,就自己迴去著手研製。
但是他的研究毫無進展,最後還是他用取迴的石油當燃料點燈台點了一宿,才發現上麵有些白乎乎的東西。
刮下來一看,他也搞不清楚是啥玩意。於是他想起了唐寧,派人帶了一封信,和這東西一起送去了涇原路。
那時唐寧還在沒去天都砦,收到這封信之後,他打開一看,覺得這玩應跟潤滑油十分類似。
隨後他努力的迴憶了一番,這不正是凡士林嗎?
他依稀記得凡士林要有提煉與淨化的流程,就如此迴信給了沈括。具體的辦法他也不知道,但沈括這老倌兒不愧是科學狂人,還真的把凡士林給弄出來了。
唐寧佩服的五體投地,再給沈括十年的功夫研究蒸汽機,估計南宋就要進入賽博朋克的時代了……
總而言之,本命礦脂,如今被沈括命名為礦蠟的凡士林成為了石油的副產品。
在與蜂蠟進行一比一的調製過後,用來當做弦蠟進行對弓弦、弩弦的保養再好不過了。
這也是為什麽宋軍即便是在雨水天氣和潮濕環境下,還能保證弓弩性能的主要原因,這也是李常傑心目中宋軍的十大未解之謎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