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蘇運馬被當眾打臉!朝堂風雲突變誰主沉浮?
葉塵:重生在贅婿逆襲之路 作者:封刀看滄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國的都城,在曆經戰火的洗禮後,漸漸恢複了些許生氣,但戰爭留下的痕跡依舊隨處可見。街道上,破損的房屋還未來得及修繕,石板路上的血跡雖已被清掃,但那淡淡的腥味似乎還殘留在空氣中,提醒著人們曾經的殘酷。
此前,三王子蘇運馬在天漠行省的勝利,因謀殺楚王一事懸而未決,在梁國朝堂上並未掀起太多波瀾,無人敢輕易讚頌。可當皇帝的旨意傳來,宣布蘇運馬與此事無關後,整個朝堂瞬間變了模樣。那些平日裏見風使舵的大臣們,紛紛呈上奏表,字裏行間滿是對蘇運馬勝利的歌頌,仿佛他是梁國的救世主一般。“三王子英勇神武,在天漠行省指揮若定,實乃我梁國之福啊!”“此次勝利,全賴三王子的智謀與勇氣,我梁國必將因此重振雄風!” 這些阿諛奉承之詞,如潮水般湧來。
而這一幕,與之前蘇東影突襲楚王都取得勝利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時,國君蘇卿憲滿心歡喜,對蘇東影的功績大肆宣揚,可百官們卻態度敷衍,隻是礙於國君的麵子,才勉強表示祝賀。如今,他們對蘇運馬的吹捧,卻如此熱烈,實在是讓人感到諷刺。
蘇卿憲坐在龍椅上,冷眼旁觀著這一切。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疲憊和無奈,心中滿是對這些大臣們的失望。曾經,他給過蘇運馬返迴國都的機會,希望他能遠離楚國那複雜危險的局勢,可蘇運馬卻拒絕了。那一刻,蘇卿憲的心徹底寒了,他知道,這個兒子已經被權力蒙蔽了雙眼,再也無法挽迴。
在群臣的歌頌聲中,有一個關鍵的事實被他們刻意隱瞞了 —— 蘇運馬與楚王簽訂的契約中,梁國割讓了二百裏國土,邊境恢複到二十五年前的狀態。民眾們雖對這突如其來的勝利感到欣喜,但也有人心中產生了疑問:“這勝利來得如此容易,難道就沒有什麽代價嗎?” 然而,這些疑問很快就被淹沒在了對蘇運馬的一片讚揚聲中。蘇卿憲並非沒有察覺到這個問題,他心中清楚得很,隻是他沒有立刻揪出此事,而是扣下了那份停戰協定,沒有簽字,他在等待,等待蘇東影大軍歸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群臣對蘇運馬的歌頌愈發瘋狂。每日的朝會,都變成了對蘇運馬的讚歌會。大臣們絞盡腦汁,想出各種理由來誇讚他。“國君啊,此次三王子的勝利,實乃上天庇佑我梁國。依臣之見,應當祭天還願,感謝上天的恩賜,讓三王子念祭天誥文,必定能讓我梁國國運昌盛!” 一位大臣諂媚地說道。
其他大臣們紛紛附和:“是啊,是啊,之前每次祭天,天氣預兆都與國運之戰緊密相連。如今三王子獲勝,這更是祭天的好時機。而且,近日天雲行省發生地震,這或許是上天的示警,我們更應該祭天還願,祈求上天保佑我梁國。” 天下萬民也在這些大臣們的煽動下,渴望著祭天,希望能借此獲得和平與安寧。
蘇卿憲看著這群大臣,心中滿是厭煩,但在眾人的壓力下,他最終還是下旨:“七月初九,祭天還願。” 蘇運馬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率領三千騎兵,離開天漠行省,朝著梁國都城趕去。此時,蘇東影還在楚國境內,對於梁國朝堂上的這些變化,他一無所知。
七月初一,陽光有些刺眼,照在梁國都城的城牆上,反射出慘白的光。蘇運馬騎著一匹高大的駿馬,率領著三千騎兵,威風凜凜地返迴梁國都城。城門口,滿朝文武和幾萬民眾早已等候多時。人群中彩旗飄揚,歡唿聲此起彼伏:“三王子威武!三王子凱旋!”
蘇鎮代替國君蘇卿憲前來迎接,他滿臉笑容地走上前去,對蘇運馬說道:“三弟,一路辛苦了。今日你凱旋而歸,實乃我梁國之大喜。來來來,先去飲幾杯慶功酒。” 蘇運馬看著蘇鎮,心中雖對父王的缺席有些不滿,但還是笑著迴應道:“多謝二哥,有勞二哥在此等候。”
蘇運馬在眾人的簇擁下,進入了王宮。他大步流星地走向蘇卿憲的宮殿,心中滿是得意。見到蘇卿憲後,他恭敬地行禮:“父王,兒臣迴來了。此次在天漠行省,兒臣幸不辱命,取得了勝利。”
蘇卿憲看著他,眼神中帶著一絲諷刺:“哦?你這用詞,倒是值得玩味。莫不是在外麵待久了,連君臣之禮都忘了?” 蘇運馬心中一緊,連忙說道:“父王恕罪,兒臣並無僭越之意。”
蘇卿憲微微皺眉,接著問道:“我且問你,如今梁國新政,你對未來應對盛華帝國,有何想法?若是盛華帝國封你為梁親王,派宰相來梁國,讓我們裁撤軍隊,派人執掌樞密院,你打算如何應對?”
蘇運馬沉默了片刻,他心中明白,這些問題不好迴答,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父王的不滿。可他又不甘心示弱,於是說道:“父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兒臣以為,在這亂世之中,我們需審時度勢,靈活應對。”
蘇卿憲聽了他的迴答,微微搖頭:“你倒是聰明,可這聰明用錯了地方。在我看來,你雖有些手段,但缺乏堅毅的意誌,隻能算得上中上等。”
蘇運馬心中不服,他咬了咬牙,問道:“父王,那葉塵在您心中,又是什麽等級?”
蘇卿憲冷哼一聲:“他?下流,沒有等級。”
蘇運馬離開宮殿後,心中滿是憤怒和不甘。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讓父王看到他的能力,讓所有人都知道,他才是最適合繼承王位的人。
蘇運馬歸來後,朝堂上關於念祭天誥文之人的爭論愈發激烈。百官們紛紛上奏,請求讓蘇運馬念祭天誥文,這些奏折如雪花般飛到蘇卿憲的案前,卻都被他壓了下去。
次日的朝會,氣氛格外緊張。全體官員整齊地站在朝堂上,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急切。司徒博謀率先站出來,恭敬地呈上奏折:“國君,此次三王子立下赫赫戰功,祭天誥文理應由三王子來念。他的功績,足以告慰天地,祈求上天庇佑我梁國。”
費合也緊接著說道:“是啊,國君。三王子在天漠行省的勝利,意義非凡。由他念祭天誥文,是眾望所歸。”
蘇卿憲看著他們,臉色陰沉,他轉頭看向蘇鎮,問道:“蘇鎮,你意下如何?”
蘇鎮猶豫了一下,但最終還是違背了蘇卿憲的意願,說道:“兒臣也認為,三王子念祭天誥文,最為合適。”
蘇卿憲的臉色瞬間劇變,他緊緊地握著龍椅的扶手,心中的怒火在燃燒。他沒想到,自己的兒子也會背叛他。
費合見蘇卿憲臉色不好,卻仍不罷休,繼續說道:“國君,您看那蘇東影,如今還被困在楚王都,被楚王二十幾萬大軍包圍。他生死未卜,說不定已經被俘或者被殺了。這樣的情況下,他根本無法念祭天誥文。而且,他拒絕撤離楚王都,這說不定會給我們梁國帶來更大的麻煩。”
滿朝大臣們聽了費合的話,紛紛點頭,卻沒有一個人為蘇東影說話。在他們眼中,此時的蘇東影已經是一個失敗者,不值得他們去維護。
就在這時,禦史台的趙郝站了出來,他挺直了腰板,大聲說道:“諸位大人,此事萬萬不可。當初國君決定讓蘇東影念祭天誥文,如今怎能輕易更改?我們應當從一而終,不能因為一點變故,就隨意改變。”
禦史中丞立刻反駁道:“趙郝,你這話說得可就不對了。如今局勢不同往日,蘇東影生死不明,而三王子立下大功,祭天誥文自然應該由三王子來念。”
宰相司徒博謀見雙方爭執不下,眼珠一轉,提出了一個看似折中的方案:“國君,依臣之見,我們不妨讓蘇東影為念祭天誥文之人,蘇運馬為候補。若是蘇東影能平安歸來,自然由他來念;若是他…… 遭遇不幸,再由三王子代替。”
蘇卿憲聽了司徒博謀的話,心中雖有不滿,但也覺得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於是點頭同意:“就依你所言。”
朝堂上的爭論暫時告一段落,但眾人的心思卻各不相同。蘇運馬心中暗自得意,他覺得自己已經離太子之位越來越近;而那些支持蘇東影的大臣們,心中則充滿了擔憂,他們不知道蘇東影是否還能平安歸來。
就在眾人以為蘇東影迴不來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朝堂的平靜。蘭一騎著一匹快馬,一路疾馳,衝進了朝堂。他滿身塵土,臉上卻帶著興奮的神色。
“報 ——” 蘭一大聲喊道,“國君,蘇東影殿下擊退楚王二十萬大軍,大獲全勝!”
朝堂上瞬間炸開了鍋,眾人的臉上露出了震驚的表情。“這怎麽可能?蘇東影竟然能擊退楚王二十萬大軍?”“他是怎麽做到的?” 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蘭一沒有理會眾人的反應,他接著說道:“殿下還帶來了新停戰協定和楚王國書,楚王國書宣布上一份協定作廢!”
眾人聽了,心中更是驚訝。他們開始猜測,蘇東影是不是為了取得勝利,出賣了梁國的利益,簽訂了一份喪權辱國的新協定。
禦史們立刻站了出來,紛紛彈劾蘇東影:“蘇東影此舉,恐怕是為了自己的功績,不惜出賣梁國的利益!”“是啊,他肯定是和楚王達成了什麽見不得人的交易!”
蘭一見狀,冷笑一聲,他打開新協定,大聲念了起來:“梁國軍隊退出楚王都,楚國出售糧草;楚梁兩國停戰,邊境線恢複到兩年前;共機會五年內支援楚國兩百萬金錠修建王宮;楚國允許共機會開設商業機構。”
念完後,蘭一質問眾人:“諸位大人,你們說說,這份協定,哪裏喪權辱國了?反觀蘇運馬殿下簽訂的協定,割讓國土,這才是真正的賣國行徑!”
蘭一的話,如同一把利刃,刺進了蘇運馬和他的支持者們的心中。蘇運馬的臉色變得極為難看,他握緊了拳頭,心中充滿了憤怒。
蘭一繼續說道:“蘇東影殿下為了不割讓國土,堅守楚王都,與楚王的二十萬大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第一天,就擊退楚軍,讓楚軍傷亡近三萬;第二天,雙方又激戰一場,楚軍傷亡近兩萬。這是何等的英勇,何等的壯烈!可你們呢?為了黨爭,不顧臉麵,也不顧國家的利益!”
蘭一說完,看向司徒博謀,問道:“司徒大人,你對這兩份協定,有何看法?”
司徒博謀臉色微紅,他猶豫了一下,說道:“這…… 蘇東影殿下簽訂的協定,確實更為有利。”
蘭一又看向蘇運馬,問道:“三王子,你呢?”
蘇運馬咬了咬牙,說道:“他的協定,確實更好。”
蘭一最後看向費合,費合低下了頭,小聲說道:“是蘇東影殿下的協定更好。”
蘭一見他們都承認了,滿意地點了點頭。他拿出楚王國書,說道:“諸位大人,你們看看,楚王為何要宣布上一份協定作廢,又與蘇東影殿下簽訂新的協定?這裏麵肯定有原因。”
就在這時,一名禦史跳了出來,大聲說道:“哼,我看蘇東影和楚王肯定有賣國密約!不然,楚王怎麽會這麽做?”
蘇卿憲聽了這名禦史的話,頓時大怒。他猛地一拍龍椅,大聲喝道:“住口!你這佞臣,無憑無據,竟敢汙蔑蘇東影!來人,將他拖出去,當場打殺!”
此前,三王子蘇運馬在天漠行省的勝利,因謀殺楚王一事懸而未決,在梁國朝堂上並未掀起太多波瀾,無人敢輕易讚頌。可當皇帝的旨意傳來,宣布蘇運馬與此事無關後,整個朝堂瞬間變了模樣。那些平日裏見風使舵的大臣們,紛紛呈上奏表,字裏行間滿是對蘇運馬勝利的歌頌,仿佛他是梁國的救世主一般。“三王子英勇神武,在天漠行省指揮若定,實乃我梁國之福啊!”“此次勝利,全賴三王子的智謀與勇氣,我梁國必將因此重振雄風!” 這些阿諛奉承之詞,如潮水般湧來。
而這一幕,與之前蘇東影突襲楚王都取得勝利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時,國君蘇卿憲滿心歡喜,對蘇東影的功績大肆宣揚,可百官們卻態度敷衍,隻是礙於國君的麵子,才勉強表示祝賀。如今,他們對蘇運馬的吹捧,卻如此熱烈,實在是讓人感到諷刺。
蘇卿憲坐在龍椅上,冷眼旁觀著這一切。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疲憊和無奈,心中滿是對這些大臣們的失望。曾經,他給過蘇運馬返迴國都的機會,希望他能遠離楚國那複雜危險的局勢,可蘇運馬卻拒絕了。那一刻,蘇卿憲的心徹底寒了,他知道,這個兒子已經被權力蒙蔽了雙眼,再也無法挽迴。
在群臣的歌頌聲中,有一個關鍵的事實被他們刻意隱瞞了 —— 蘇運馬與楚王簽訂的契約中,梁國割讓了二百裏國土,邊境恢複到二十五年前的狀態。民眾們雖對這突如其來的勝利感到欣喜,但也有人心中產生了疑問:“這勝利來得如此容易,難道就沒有什麽代價嗎?” 然而,這些疑問很快就被淹沒在了對蘇運馬的一片讚揚聲中。蘇卿憲並非沒有察覺到這個問題,他心中清楚得很,隻是他沒有立刻揪出此事,而是扣下了那份停戰協定,沒有簽字,他在等待,等待蘇東影大軍歸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群臣對蘇運馬的歌頌愈發瘋狂。每日的朝會,都變成了對蘇運馬的讚歌會。大臣們絞盡腦汁,想出各種理由來誇讚他。“國君啊,此次三王子的勝利,實乃上天庇佑我梁國。依臣之見,應當祭天還願,感謝上天的恩賜,讓三王子念祭天誥文,必定能讓我梁國國運昌盛!” 一位大臣諂媚地說道。
其他大臣們紛紛附和:“是啊,是啊,之前每次祭天,天氣預兆都與國運之戰緊密相連。如今三王子獲勝,這更是祭天的好時機。而且,近日天雲行省發生地震,這或許是上天的示警,我們更應該祭天還願,祈求上天保佑我梁國。” 天下萬民也在這些大臣們的煽動下,渴望著祭天,希望能借此獲得和平與安寧。
蘇卿憲看著這群大臣,心中滿是厭煩,但在眾人的壓力下,他最終還是下旨:“七月初九,祭天還願。” 蘇運馬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率領三千騎兵,離開天漠行省,朝著梁國都城趕去。此時,蘇東影還在楚國境內,對於梁國朝堂上的這些變化,他一無所知。
七月初一,陽光有些刺眼,照在梁國都城的城牆上,反射出慘白的光。蘇運馬騎著一匹高大的駿馬,率領著三千騎兵,威風凜凜地返迴梁國都城。城門口,滿朝文武和幾萬民眾早已等候多時。人群中彩旗飄揚,歡唿聲此起彼伏:“三王子威武!三王子凱旋!”
蘇鎮代替國君蘇卿憲前來迎接,他滿臉笑容地走上前去,對蘇運馬說道:“三弟,一路辛苦了。今日你凱旋而歸,實乃我梁國之大喜。來來來,先去飲幾杯慶功酒。” 蘇運馬看著蘇鎮,心中雖對父王的缺席有些不滿,但還是笑著迴應道:“多謝二哥,有勞二哥在此等候。”
蘇運馬在眾人的簇擁下,進入了王宮。他大步流星地走向蘇卿憲的宮殿,心中滿是得意。見到蘇卿憲後,他恭敬地行禮:“父王,兒臣迴來了。此次在天漠行省,兒臣幸不辱命,取得了勝利。”
蘇卿憲看著他,眼神中帶著一絲諷刺:“哦?你這用詞,倒是值得玩味。莫不是在外麵待久了,連君臣之禮都忘了?” 蘇運馬心中一緊,連忙說道:“父王恕罪,兒臣並無僭越之意。”
蘇卿憲微微皺眉,接著問道:“我且問你,如今梁國新政,你對未來應對盛華帝國,有何想法?若是盛華帝國封你為梁親王,派宰相來梁國,讓我們裁撤軍隊,派人執掌樞密院,你打算如何應對?”
蘇運馬沉默了片刻,他心中明白,這些問題不好迴答,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父王的不滿。可他又不甘心示弱,於是說道:“父王,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兒臣以為,在這亂世之中,我們需審時度勢,靈活應對。”
蘇卿憲聽了他的迴答,微微搖頭:“你倒是聰明,可這聰明用錯了地方。在我看來,你雖有些手段,但缺乏堅毅的意誌,隻能算得上中上等。”
蘇運馬心中不服,他咬了咬牙,問道:“父王,那葉塵在您心中,又是什麽等級?”
蘇卿憲冷哼一聲:“他?下流,沒有等級。”
蘇運馬離開宮殿後,心中滿是憤怒和不甘。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讓父王看到他的能力,讓所有人都知道,他才是最適合繼承王位的人。
蘇運馬歸來後,朝堂上關於念祭天誥文之人的爭論愈發激烈。百官們紛紛上奏,請求讓蘇運馬念祭天誥文,這些奏折如雪花般飛到蘇卿憲的案前,卻都被他壓了下去。
次日的朝會,氣氛格外緊張。全體官員整齊地站在朝堂上,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急切。司徒博謀率先站出來,恭敬地呈上奏折:“國君,此次三王子立下赫赫戰功,祭天誥文理應由三王子來念。他的功績,足以告慰天地,祈求上天庇佑我梁國。”
費合也緊接著說道:“是啊,國君。三王子在天漠行省的勝利,意義非凡。由他念祭天誥文,是眾望所歸。”
蘇卿憲看著他們,臉色陰沉,他轉頭看向蘇鎮,問道:“蘇鎮,你意下如何?”
蘇鎮猶豫了一下,但最終還是違背了蘇卿憲的意願,說道:“兒臣也認為,三王子念祭天誥文,最為合適。”
蘇卿憲的臉色瞬間劇變,他緊緊地握著龍椅的扶手,心中的怒火在燃燒。他沒想到,自己的兒子也會背叛他。
費合見蘇卿憲臉色不好,卻仍不罷休,繼續說道:“國君,您看那蘇東影,如今還被困在楚王都,被楚王二十幾萬大軍包圍。他生死未卜,說不定已經被俘或者被殺了。這樣的情況下,他根本無法念祭天誥文。而且,他拒絕撤離楚王都,這說不定會給我們梁國帶來更大的麻煩。”
滿朝大臣們聽了費合的話,紛紛點頭,卻沒有一個人為蘇東影說話。在他們眼中,此時的蘇東影已經是一個失敗者,不值得他們去維護。
就在這時,禦史台的趙郝站了出來,他挺直了腰板,大聲說道:“諸位大人,此事萬萬不可。當初國君決定讓蘇東影念祭天誥文,如今怎能輕易更改?我們應當從一而終,不能因為一點變故,就隨意改變。”
禦史中丞立刻反駁道:“趙郝,你這話說得可就不對了。如今局勢不同往日,蘇東影生死不明,而三王子立下大功,祭天誥文自然應該由三王子來念。”
宰相司徒博謀見雙方爭執不下,眼珠一轉,提出了一個看似折中的方案:“國君,依臣之見,我們不妨讓蘇東影為念祭天誥文之人,蘇運馬為候補。若是蘇東影能平安歸來,自然由他來念;若是他…… 遭遇不幸,再由三王子代替。”
蘇卿憲聽了司徒博謀的話,心中雖有不滿,但也覺得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於是點頭同意:“就依你所言。”
朝堂上的爭論暫時告一段落,但眾人的心思卻各不相同。蘇運馬心中暗自得意,他覺得自己已經離太子之位越來越近;而那些支持蘇東影的大臣們,心中則充滿了擔憂,他們不知道蘇東影是否還能平安歸來。
就在眾人以為蘇東影迴不來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朝堂的平靜。蘭一騎著一匹快馬,一路疾馳,衝進了朝堂。他滿身塵土,臉上卻帶著興奮的神色。
“報 ——” 蘭一大聲喊道,“國君,蘇東影殿下擊退楚王二十萬大軍,大獲全勝!”
朝堂上瞬間炸開了鍋,眾人的臉上露出了震驚的表情。“這怎麽可能?蘇東影竟然能擊退楚王二十萬大軍?”“他是怎麽做到的?” 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蘭一沒有理會眾人的反應,他接著說道:“殿下還帶來了新停戰協定和楚王國書,楚王國書宣布上一份協定作廢!”
眾人聽了,心中更是驚訝。他們開始猜測,蘇東影是不是為了取得勝利,出賣了梁國的利益,簽訂了一份喪權辱國的新協定。
禦史們立刻站了出來,紛紛彈劾蘇東影:“蘇東影此舉,恐怕是為了自己的功績,不惜出賣梁國的利益!”“是啊,他肯定是和楚王達成了什麽見不得人的交易!”
蘭一見狀,冷笑一聲,他打開新協定,大聲念了起來:“梁國軍隊退出楚王都,楚國出售糧草;楚梁兩國停戰,邊境線恢複到兩年前;共機會五年內支援楚國兩百萬金錠修建王宮;楚國允許共機會開設商業機構。”
念完後,蘭一質問眾人:“諸位大人,你們說說,這份協定,哪裏喪權辱國了?反觀蘇運馬殿下簽訂的協定,割讓國土,這才是真正的賣國行徑!”
蘭一的話,如同一把利刃,刺進了蘇運馬和他的支持者們的心中。蘇運馬的臉色變得極為難看,他握緊了拳頭,心中充滿了憤怒。
蘭一繼續說道:“蘇東影殿下為了不割讓國土,堅守楚王都,與楚王的二十萬大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第一天,就擊退楚軍,讓楚軍傷亡近三萬;第二天,雙方又激戰一場,楚軍傷亡近兩萬。這是何等的英勇,何等的壯烈!可你們呢?為了黨爭,不顧臉麵,也不顧國家的利益!”
蘭一說完,看向司徒博謀,問道:“司徒大人,你對這兩份協定,有何看法?”
司徒博謀臉色微紅,他猶豫了一下,說道:“這…… 蘇東影殿下簽訂的協定,確實更為有利。”
蘭一又看向蘇運馬,問道:“三王子,你呢?”
蘇運馬咬了咬牙,說道:“他的協定,確實更好。”
蘭一最後看向費合,費合低下了頭,小聲說道:“是蘇東影殿下的協定更好。”
蘭一見他們都承認了,滿意地點了點頭。他拿出楚王國書,說道:“諸位大人,你們看看,楚王為何要宣布上一份協定作廢,又與蘇東影殿下簽訂新的協定?這裏麵肯定有原因。”
就在這時,一名禦史跳了出來,大聲說道:“哼,我看蘇東影和楚王肯定有賣國密約!不然,楚王怎麽會這麽做?”
蘇卿憲聽了這名禦史的話,頓時大怒。他猛地一拍龍椅,大聲喝道:“住口!你這佞臣,無憑無據,竟敢汙蔑蘇東影!來人,將他拖出去,當場打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