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去世後,他的孩子們都是什麽下場?#】
漢朝,景帝時期。
除了一臉苦澀的劉榮,其他或大或小的孩子都緊緊盯著天幕。
年長的劉德與劉閼於最為憂慮,蓋因二人都是劉榮的同母弟。
雖說虎毒不食子,再雖說自己二人對皇位幾乎沒有威脅。
父皇雖不會殺自己二人,但萬一劉徹……
【在整個西漢的曆史上,漢景帝孩子是最多的,棋聖劉啟一生共有十四個兒子。
漢武帝劉徹排行老十,其實是很靠後的一個。】
漢朝,文帝時期。
吳王世子終究沒逃出長安,被太子劉啟堵在城門口。
“皇弟,難道在你心中,我是輸不起之人?”
“博弈,博弈,有勝有敗才叫博弈。”
“你放心,不用你讓我,無論輸贏,我絕不生氣,行了吧?”
吳王世子盯著劉啟手中的棋盤,你先把這個放下再說。
劉啟訕笑一聲,將棋盤扔在地上。
砰的一聲,塵土飛揚。
吳王世子嘴角直抽抽,你提溜著這麽重的棋盤,還能追上我……
我懷疑你赤手空拳,我拿上武器,都不一定能打過你。
“皇弟”,劉啟得空的手連忙緊緊握住吳王世子,正色道:“就陪皇兄下一局,就一局!”
“我可以指洛水為誓!”
……
我可記著天幕說指洛水為誓那人,誅了別人三族。
吳王世子用盡全力想要掙脫,雙手卻被劉啟緊緊握住,身形分毫動彈不得。
“下棋可以,但要找個人做保。”
劉啟連忙答應,隻要陪我下棋,找十個人做保都沒問題。
“找誰?”
“陛下。”
“誰?”
“你父皇!”
我就不信了,當著陛下的麵,你還敢用棋盤砸死我?
你不要臉,陛下還要呢。
漢朝,武帝時期。
“父皇,棋聖……”劉徹有感而發說道:“當真是大漢第一棋聖。”
要武力有武力,要權力有權力,還輸不起。
大漢有誰敢贏他一子嗎?
輸也不能隨便輸,還要演出一副勢均力敵的樣子。
若是讓他看出你故意輸……
劉徹晃晃腦袋,父皇忒不要臉,還好朕這方麵不像他。
【關於景帝孩子們最終的結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漢景帝的寵妃栗姬所生的孩子,劉榮、劉德、劉閼於。
第二類:生母是不怎麽受景帝待見的妃子們生下來的孩子,劉餘(也作劉餘)、劉非、劉發、劉端、劉彭祖、劉勝。
第三類:王娡以及王皃姁(王兒姁)所生的孩子,劉徹、劉越、劉舜、劉乘、劉寄。
他們最終的結局都自己的生母有很大的關係。
漢景帝還是太子,在研究物理下棋的時候,他就娶過一個太子正妃,姓薄,也就是後來的薄皇後。
她還是漢景帝奶奶薄太後的一個遠房堂孫女,按理說有老太太撐腰,日子也不會過的太差。
但有句老話說的好:包辦婚姻不幸福啊。
薄皇後的婚姻非常不幸,從太子妃再到皇後,始終就不受丈夫劉啟的喜愛。
並且她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弱點,她一直沒有能給劉啟生下個一兒半女。
無所出,還是皇室……薄氏是越來越不受劉啟喜愛。
劉啟在曆史上也是出了名的刻薄,既然對於家裏的正房沒有興趣,那就出去找別人玩。
畢竟家花沒有野花香,何況家花還是被長輩強製放在家裏的。
而劉啟找的野花就是栗姬,曆史上對於她的出身、家族、以及早年經曆並沒有留下太多記錄,隻知道在劉啟還是太子的時候,兩個人就在一塊了。
景帝在做太子的時候生了九個兒子,其中前三個都是栗姬所生,分別是老大劉榮、老二劉德、還有老三劉閼於,可見景帝是真的喜歡她。】
彈幕區:
『不是叫劉閼嗎?怎麽成劉閼於了?』
『劉閼是漢書的記載,而劉閼於是史記的記載,應該是東漢時候摘錄時候抄漏了。』
『不是抄漏了,是因為東西漢中間隔了個新朝,王莽認為雙字名是賤名,隻能用單字名,這種思想也影響了東漢。』
春秋時期。
在城池歇息,並準備動手開始造紙的孔子一時無言。
王莽該不會是從“二名不偏諱”來的靈感吧?
你到底讀沒讀過書?
教授你學識的師傅又是誰?
誰教你這句話的意思是兩字名是賤名啊……
【公元前一百五十六年,漢文帝駕崩,劉啟正式接班,薄太後也升級為了太皇太後。
因為太皇太後的存在,剛繼位的劉啟也隻能好好養著薄皇後。
但景帝登基之後的第二年,太皇太後去世,薄皇後的靠山沒了,兩年之後景帝幹脆就不等嫡長子出生了,先把庶長子劉榮立為了皇太子。】
彈幕區:
『薄皇後和陳皇後何其相似,都是因為生不出孩子。』
『近親結婚的原因。』
劉啟、劉徹,不同時期的父子二人皆是驚唿道:“怎麽可能?”
同姓不婚、其生不番,這是周人就知道的道理。
我們沒有與同姓啊,怎麽就是近親結婚呢?
『確實,古代喜歡表親聯姻、親上加親,但嚴格意義來講屬於是互相傷害。』
『求問,什麽是堂,什麽是表啊?一直分不清。』
『分地方,多數地方是母親的兄弟姐妹是表,而父親的姐妹也稱表,不過是內表,而父親的兄弟則稱堂。』
『少數的地方則是父親的兄弟姐妹統稱堂,母親的兄弟姐妹稱表。』
『如果迴到古代,你應該穿越到堅持後一種的地方,因為至少你不會娶你大姑或者小姑的女兒,比另一種的風險小。』
『生不出孩子是小事,主要生出畸形兒的概率,比其他人的概率翻了數十倍。』
『近親結婚大概率會生出畸形、智力缺陷等,雖然有的很正常,但那隻是幸存者偏差。』
『所以三代近親不準結婚的法律不是隨便定的,是數千年來的教訓終結出來的。』
“啊???”
“原來不是我的原因嗎?”
長樂宮內,陳皇後有些解脫的說道。
自被廢後,陳皇後怨恨過、咒罵過。
衛子夫沒為劉徹誕下長女之前,陳皇後還譏諷過:“自己不行就是不行,還怪女人!”
可隨著衛子夫誕下長女,陳皇後便時常望著自己肚子歎息:“你怎麽就不爭氣啊?”
現在真相大白,他沒問題,我也沒問題!
“哈哈,當真是可笑。”
陳皇後似在說婚姻,又似在說自己。
“苦守長樂,孤獨終老。”
陳皇後為自己一眼望到頭的命運歎息。
周朝有被廢的諸侯王後,被其他諸侯娶迴家的例子。
大漢也有和離、離異的女子被皇帝納入後宮,乃至立為皇後的例子。
但即便在周天子隻是傀儡的時期,可曾聽過被天子所廢的皇後被他人迎娶的故事?
更莫說現在,整個大漢誰敢娶自己?
陳皇後心中的劉徹既刻薄、又小心眼、還眥睚必報!
你敢娶廢後?
是不是想在家裏過把當皇帝的癮?
是不是意圖謀反?
即便劉徹真大度,不計較這個。
那自己嫁人之後若是生子,這剛剛熄滅下去的大漢皇帝有隱疾的謠言,怕是又要傳的沸沸揚揚。
劉徹會大度的不計較嗎?
“哈哈,母親,怪你……”陳皇後笑著笑著,眼角滑落兩滴淚水:“不怪你,怪我自己。”
“沒有皇後的命,卻偏偏要去做。”
大唐,長安。
李世民有些為難的說道:“觀音婢……”
“陛下,婚事還是算了吧。”長孫無忌為君分憂道:“既然後人都立法規定,想必應當是真的。”
唉,本想著親上加親,可保長孫氏三代無憂。
可現在,陛下為難是真的,自己若是強求,陛下斷然不會反悔。
但麗質頗受陛下喜愛,若是強求……以後發生些不可言之事,一代富貴都保不住。
“哼,本來朕就不讚同,你那兒子連你一半的能力都沒有!”李淵一拍桌案,譏諷道。
李淵想開了,朕都是太上皇了,隻要不是想謀……呸,複位,豈不是想說什麽就說什麽,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惹出天大的爛攤子,自有二郎收拾。
李世民輕扯李淵衣袖,小聲勸道:“好歹是姻親,當著朝臣,好歹給他留點麵子。”
“麵子?”
“朕是太上皇,朕需要給誰麵子?”
“朕在湖邊吹冷風的時候,也沒見誰給朕麵子。”李淵這句話是對著尉遲恭說的。
尉遲恭隻得抬頭望屋頂,拉著身邊之人討論起雲彩的形狀。
“他那兒子就是不成器,朕可有說錯?”
“輔機,朕說的可對?”
長孫無忌:“對!”
忍忍吧,太上皇憋了一肚子氣,現在是逮誰罵誰。
“但是吧,玉不琢不成器,就需要一個嚴格的師傅來調教。”
“魏征正好。”
魏征連忙就要拒絕,這下說什麽都不可能答應。
但李淵接著說道:“你那兒子就當個太子伴讀吧,以後魏征在朕的宮殿給太子講課的時候,讓你那兒子也來。”
“唉”,魏征一聲長歎,認命了。
自己可以拒絕被安排給長孫衝當師傅,但難道還能進諫不許他去當太子伴讀嗎?
長孫無忌的心情如過山車一般,峰迴路轉了。
現在,太子的地位穩得不再穩,除非暴斃……呸,呸,呸,不吉利,不能瞎想。
位置無人可撼動,群臣力保。
去當伴讀,這可就是太子近臣,隻要不出意外,三五代富貴有了。
不過……長孫無忌訕笑著望向李世民。
唐皇沒好氣的瞪他一眼,答應唄。
難道朕還怕你投靠太上皇,然後造反嗎?
“謝上皇。”
“一家人,不提謝字”,李淵這時全然忘了剛才曾怒罵長孫衝不成器,渾然一副百姓家裏走親戚的嘴臉,毫不吝嗇的誇讚道:“那小子,打小朕就看他行。”
“妥妥的宰輔之才!”
“雖不如周公,卻也有武侯三分模樣。”
李淵這個人,你可以說他本事差,但不能說他沒本事。
當了太上皇,不用整天思考如何平衡朝堂,也沒有想要複位。
屁股離開龍椅,聰明的智商又占領高地了。
“二郎,政事,朕本不該多言。”
“但你難道隻關注天家這點小事嗎?”
“民間還有多少這樣的悲慘例子啊……”李淵歎息道,眼神卻望向李世民袖口。
李世民撫摸著剛才收好的紙張,世家……世家!這是砍向你們的第一刀。
“玄齡、克明,將此律加進大唐律,通告天下。”
“若有違者,視同謀逆。”
二人正要勸解,處罰太重了,卻又聽太上皇說道:“二郎,政事,朕本不該多言。”
“但你太過急躁。”
“須知天幕之事也有真有假,你怎麽就能確定是真的呢?”
“若是假的,你這一旨詔令下去,百姓不理解,逼的百姓揭竿而起,逼的百姓血濺五步,可怎麽辦?”
“噗嗤……”程咬金沒憋住,太上皇說話可太滑稽了。
這那是說百姓,明明是說世家大族會逼宮。
????
眾人一臉狐疑的望著程咬金,你幸災樂禍個啥?你別忘了,你也是世家!
程咬金連忙抬頭一指屋頂解釋道:“臣剛才看到有片雲彩,特別像上個月自殺的那頭牛。”
“它還和臣打招唿,說它當了青牛的玩伴,一起伺候老君。”
“臣一時情不自禁,為他歡喜。”
“還請上皇恕罪。”
被程咬金打斷自己的思路,李淵有些不開心。
哼,朕吃牛肉的時候,一定會把你叫來身邊同食。
不過嘛,你就吃青菜吧,看著朕吃牛肉就好。
李世民揮揮手,讓程咬金好好抬頭看牛,又側過身來像李淵請教道:“還請阿耶教我。”
“先派人去民間調查,把案例清晰記錄在案,將來隨同詔令一同發往各地。”
“民間?”
“民!間。”
李淵的重音落在民上,民乃民,非世家。
沒必要去世家,去了也沒用。
去了,他們肯定說沒有,半點蛛絲馬跡都找不到的那種。
世家重聯姻,親上加親,這樣的事情少不了。
一般出現畸形兒,運氣好點的會被圈養一生,榮華富貴、錦衣玉食,但出不了小院。
運氣差的,除了亂葬崗的黃土,沒有人知道他曾來過一趟世間。
“還有,謀逆之罪太重了。”
“百姓近親結婚,多是迫於無奈。”
“應當視同大不敬之罪。”
“嘶……”群臣倒吸一口涼氣,都為地球變暖做出一份貢獻。
陛下是殺人給個痛快,太上皇是鈍刀子割肉。
謀逆之罪,必死無疑,最好的結果也隻是滅門,不禍及家族。
可大不敬,這個罪就有的論了,用現代話解釋,其實就是口袋罪。
雖然見帝王的禮儀都有規範,但皇帝想收拾你,有很多種理由:嘴臭、腳臭、衣冠不整,都可以是大不敬。
魏征心裏暗歎道:太上皇這是預防世家用百姓做文章,給百姓留了條生路啊。
若是按陛下說的,視同謀逆,世家花點錢,讓百姓都娶近親,是殺還是不殺?
殺多了,民反。
不殺,大唐律就是個笑話。
大不敬就可大可小,全在天子一言而決,可殺頭滅族,也可笑罵兩句,輕拿輕放。
不對,陛下沒有這麽蠢,太上皇與陛下在……
嘶,魏征連忙輕晃腦袋,不可深想,不該細想。
“隻是這去民間調查一事,須有一正直之人,阿耶可有推薦?”
李世民心中有人選,但不能由他說出。
李淵:“魏征!”
魏征:“臣在!”
李淵:“此事可能辦好?”
魏征:“能!”
魏征隻有選擇答應,不是因為李淵誇他正直。
人和家族是一個整體,卻又彼此分開。
有的人隻能在朝堂當個孤臣,不能與其他人深交,也不能幫扶……至少明麵上不能幫扶家族。
魏征若是與人來往過於密切或幫扶家族,有心之人便會做文章:李建成遺黨!
“正直之人有了,但行走在外,就怕意外,若是遇上山匪賊寇,玄成恐難招架。”
“知節,可願保護玄成?”
程咬金牙疼,太上皇也太記仇了吧?
這一去少說也是一年半載,和魏老兒一起,我還有機會吃牛肉嗎?
“哦,知節不願就算了,還說你保護的好,讓你們陛下賞你幾頭耕牛,那敬德……”
“臣願意去,臣在綠林中的匪號可是響當當的,有臣保護,絕不讓魏老兒少一根毫毛。”
“好!”李淵一拍雙手,卻又皺眉思索一番,問道:“出門在外,還須有二兩碎銀……”
李淵似在問群臣,眼睛卻直勾勾的盯著裴寂。
是你主動站出來,還是我點名?
“臣頗有家資!願同往!”裴寂上次有如此落寞、悲傷的神情,應當是親母過世的時候。
太上皇,你這是要臣死啊!
你難道不知道他們有多大膽嗎?
他們是真敢派人截殺朝廷大員的。
魏征要是出點意外,我不知道世家要付出多少代價,但我知道裴家算是完了。
魏征活著,世家被斬一刀,雖然這刀幾乎感覺不到疼痛。
魏征死了,這筆帳隻可能算在我頭上。
是我出賣行蹤,與他們暗中勾結,暗害朝廷大員。
太上皇,你好狠的心啊……
腦子轉動快的大臣已經悟到了李淵的意圖,當真是算計到了極點。
“嘶……”
太上皇這計策也不差啊,怎麽當初做皇帝時玩平衡會玩失手呢?
大明,應天府。
朱元璋也意識到這個政策至少可以小部分隔絕一些姻親故舊結成朋黨。
雖然聊勝於無,但至少可以讓民間少出些畸形兒的事情。
女子若是生出畸形兒,會被罵、會被打、會被休,乃至會被當做妖邪燒死。
老朱剛想出聲詢問群臣,沒想到臣子們比他還積極。
“原來如此!”
“駭人聽聞啊!”
“臣等請陛下將禁止近親結婚加進大明律!”
一個個皆是一副為了天下蒼生的模樣,朱元璋雖有些狐疑,卻還是佯裝思索一番,點頭同意。
文臣們嘴上歌功頌德,說此律堪比周公製禮樂,把老朱誇成堯舜禹一般的聖君。
但某些人心裏卻不由得譏諷道:放牛娃就是放牛娃,還以為現在的世家是隋唐那群蠢貨嗎?
靠血緣關係維持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哈哈,放牛娃,世家進化了!
【而在漢景帝登基之後,王娡為他生下了登基之後的第一個兒子,排行老十。
據史料記載:王娡是夢到太陽入懷,然後有了劉徹。
雖然很明顯是史書中帝王出生異象的標準配置。
不過嘛,也沒走錯片場,這也不是箕子故地的特屬。
太陽轉世的劉徹,長大之後給周圍一圈的國家,包括大漢子民在內,都注入了還不完的恩情。】
彈幕區:
『大膽,我到丹東來。』
『立即槍斃,即刻執行。』
【不過這時候劉啟還是很喜歡劉榮的,就在立劉榮為太子的同一天,四歲的劉徹被封為膠東王。
如果不出意外:哥倆的名分在這一刻就已經被定下來了。
劉榮會是劉啟的接班人,而劉徹會去做一個諸侯王。
可偏偏劉榮的母親不是一個省油的燈,景帝有一個同母出生的親姐姐——館陶長公主劉嫖。
《史記》:“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景帝,得貴幸,皆過栗姬,栗姬日怨怒。”
劉嫖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給弟弟送美人,堪稱是漢朝後宮的人事主管。
但這就讓栗姬很不爽,心裏麵對於這個長公主就越來越討厭。
恰巧就在這個時候,太子劉榮成年了,到了該娶正妻的時候。
太子的正妻,那就是未來的皇後,劉嫖肯定要把這個肥差留給自己的閨女。
於是趕緊貼上熱臉送了過去,沒有想到她的熱臉撞上了栗姬的冷屁股,當場拒絕。
《史記》:“長公主嫖有女,欲予為妃。謝長公主,不許。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許之。”
長公主轉頭就把女兒嫁給了劉徹,隨後就開始在景帝麵前瘋狂的嚼舌根。
《史記》:長公主怒,而日讒栗姬短於景帝曰:“栗姬與諸貴夫人幸姬會,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挾邪媚道。”
使侍者祝唾其背,這是巫蠱詛咒之術。
漢朝人對於巫蠱詛咒這個事情有多迷信,將來劉徹會用親身實踐來為大家表演一番。
景帝本就刻薄多疑,慢慢的便開始對栗姬有了意見。
隻是兩個人畢竟有那麽多年的感情基礎,一般人好好解釋一番,自證清白,說不定就過去了。
但栗姬不是一般人。
《史記》:景帝嚐體不安,心不樂,屬諸子為王者於栗姬,曰:“百歲後,善視之。”栗姬怒,不肯應,言不遜。
景帝身體不佳,於是問栗姬說:“將來我要是沒了,我剩下的老婆孩子們,你們娘倆能好好的照顧嗎?”
結果栗姬不僅不答應,還出言不遜。
猜測一下,可能說的是:“王娡,一個別的男人玩剩下的,你都當寶貝一樣供起來。”
“你劉家老祖宗十八代的臉全讓你給丟盡了。”
“還讓我伺候他們,你就看著吧,等你將來兩腿一蹬,我就跟你的老祖宗呂後學習。”】
大漢,長安。
呂雉冷笑著問道:“嗬……是我不大度嗎?”
不待劉邦迴應,呂雉又接著說道:“是誰把妻兒丟在大牢裏?”
“又是誰在妻兒吃苦受難的時候,手捧美酒、摟著嬌妾,還一窩一窩的生兒子?”
“嗬嗬。”
劉邦都無語了,你們後人就多餘猜測。
沒事瞎猜什麽,興許栗姬隻是問候了一下劉啟的祖宗……
呸,不對!
怎麽能罵乃公呢?
也不對,罵乃公,也好過拿娥姁做比喻。
韓信與她就是兩個極端,一個特別好哄,一個特別難哄。
劉邦無奈之下,隻能使出男人哄女人的必殺技。
湊近呂雉身邊,不小心咬了一下耳垂,小聲安撫道。
呂雉的迴應很簡單:“滾!”
“找你的美人去!”
……
……
……
呂雉指著天幕,沒好氣的說道:“隻要她不是和這個蠢貨一樣,我留她一命。”
“嘿嘿,娥姁最好了。”
劉邦是真開心,事情辦成了,還不需要付出代價。
“對了,剛才你說的不夠。”
“日落便來,日出再走,如此三日,尚可。”
劉邦給了自己一巴掌,隨即又扶著腰,委屈巴巴道:“可還要上朝啊。”
“從天幕總結出的東西,都要做個妥善安排。”
誰知呂雉羞紅了臉頰, 恰似春日桃花初綻, 嬌羞含情。
在劉邦眼中,隻見那嬌羞顏抖, 一抹嫣紅悄悄染頰邊。
……
劉邦連忙按下心中的躁動,哼,美色,沒用!
乃公最不怕的就是美人計。
誰知呂雉又一挑眉,捂著嘴似笑非笑的說道:“你是不是不行?”
隨即又是仿然大悟道:“也對,人老了嘛,能理解。”
劉邦先是一愣,隨後怒氣衝天,急切的解釋道:“不可能!乃公怎麽可能不行!”
“三日不夠,十日!”
“乃公讓你見識一下什麽叫做大漢雄風!”
【出言不遜,栗姬在景帝心中的印象分徹底丟光了。
劉榮被立為太子的兩年之後,被景帝一直冷落的薄皇後被廢,皇後的位置就空了出來。
《史記》:大行奏事畢,曰:“‘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後。”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誅大行,而廢太子為臨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見,以憂死。
第二年的正月,有大臣在早朝上奏景帝說:“陛下現在沒有皇後,不行。”
“而且太子的親媽也隻是一個妃子,這更不行。”
“陛下就趕緊讓栗姬做皇後吧。”
景帝瞬間炸毛,將官員論罪處死,隨後下詔廢掉了劉榮的太子之位,改封為臨江王。
就在這一年,王娡成為皇後,劉徹成為太子。
而就在劉榮被廢不到一年,便有人舉報說劉榮搶占了宗廟的土地,給自己蓋房子。
搶占土地,還特麽搶的是宗廟土地!
丟人,丟人呐!
於是漢景帝就下令將劉榮帶迴長安嚴加審訊。
劉榮迴來之後沒過多久,就因為害怕在監獄裏麵自殺了。
但對於劉榮的死因一直都非常有爭議,有人說是景帝為了給劉徹鋪路幹掉了他,也有人說是劉徹的母親做的。
不過普遍認為是漢景帝為了給劉徹解決後顧之憂做的。
原因其實不重要,反正人肯定是沒了,他也是漢景帝所有的兒子裏麵下場最慘的一個。】
“老狗,你好狠的心!”
劉榮連忙拉住母親,也顧不上禮儀,直接捂住她的嘴,連忙向景帝請罪。
“父皇,母妃……”劉榮一咬牙,狠心道:“母妃犯了瘋病,還請父皇恕罪。”
劉啟冷眼望過去,示意他自己看著辦。
“二弟,三弟,送母親迴去寢宮,請太醫前來診治。”
母親,你說話過點腦子吧。
你再說下去,二弟三弟可都要受牽連。
【劉榮和栗姬相繼去世之後,老二、老三倒沒有被清算,老二劉德被封為了河間王。
漢武帝登基之後,劉德整天就喜歡搞文化研究,通過諸侯王的身份搜集了大量的古籍。
因為秦末戰亂,春秋戰國時期很多典籍都找不到了。
這些重要的文獻有相當一部分就是劉德找到很多秦朝活下來的大儒,通過他們口述或整理的方式才保留了下來。
這其中就包括《詩經》、《孟子》、《左傳》、《禮記》。】
劉榮跪地叩謝道:“謝父皇恩典。”
二弟、三弟活著,這不挺好的。
十弟這皇帝幹的也不錯。
反正都是必死的命運,不如想開點。
不然怎麽辦,難道謀反嗎?
劉榮灑脫一笑,死之前能一觀天幕,難道不比曆史上的我更幸運?
“父皇,還請允許兒臣迴家。”
劉啟麵色冷若冰霜,罵道:“你是皇帝嗎?”
“朕讓你死,你才能死!”
“朕沒讓你死,你就好好活著!”
【而老三劉閼於,去世的時間非常早,公元前153年。】
宮殿外,幽曲昏暗的走廊上。
“那不就是後年……”
“我死的這麽早嗎?”
栗姬雙手掙脫兒子的束縛,按住劉閼於的肩膀搖晃道:“肯定是老狗殺的你。”
“他連你大哥都能殺,還在乎你嗎?”
“老二、老三,既然都是死,迴家去召集兵馬,夜襲未央宮。”
“隻要老狗死了,你大哥當了皇帝,這天下都是我們母子四人的!”
兄弟二人對視一眼,向宮娥借來手帕,又撕下兩截衣袖。
“母妃,還請原諒孩兒無禮之罪。”
栗姬雙手被縛在身後,嘴巴被堵住,臉上的神色卻越來越瘋狂。
哈哈,對,有道理,兒子果然聰明。
走帝王之路,注定要心狠手辣!
你們把我送去給老狗殺,緩解他的疑心,而後趁其不備,一劍捅進去。
這天下就是你們兄弟三人的,我就在九幽之地等著老狗!
兄弟二人沒想到母親還挺配合,便吩咐人去找太醫來。
大哥剛才說母親瘋是托詞,現在看來是真瘋了。
連夜襲未央宮都說的出來……
若是惹怒了父皇,不用等後年,今晚就可以死了。
【老四到老九基本都是漢武帝的背景板。
老四:劉餘,生母程姬,從小有口吃,好聲色,養狗馬,愛好音樂,不喜文辭。
他最著名的事是把孔子家老房子給扒了,打算拿人家的磚去蓋新房,沒有想到意外的在夾縫當中找到了孔子後裔藏進去的《論語》、《尚書》等先秦典籍。
隻不過找到的這些書都是用原山東六國的文字書寫,所以人們便把劉餘發現的書統稱為《古文經》。
不過《古文經》從發現一直到封建王朝結束,曆朝曆代一直有許多人懷疑這些書是儒家其中某些派別聯合孔子後人偽造的,為的是爭釋經權,這裏不做過多展開。】
“嗬嗬。”
孔子也是發現了這二字的妙用,真的能用來表達很多情緒。
孔子還發現,人在無語的時候,是真的會被氣笑的。
“你們為什麽要說是我的後裔,而不說是我呢?”
“哦,因為你們不知道我是用何種文字記事。”
“又或者你們是想我從未留下任何文字,全靠眾人的口口相傳。”
“夫子……”孔子自問自答的模樣嚇到了眾弟子。
“無事,接著造紙吧。”
【劉餘的子孫非常多,東漢後期的益州之主劉璋和荊州之主劉表都是他的後代,隻不過這一家人沒有能夠給大漢續命。
老五:劉非,生母程姬,戰鬥力非常強悍,七國之亂爆發的時候,15歲的他還上過戰場,後來就被封到了吳越地區,成為了江都王。
漢武帝時期發生了一件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不過這是近代人的總結,在史書中記載為:罷黜百家、表章六經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當時,武帝先派董仲舒去拿劉非的封國當做實驗區,劉非對此也是相當的配合。
但這位戰鬥型的諸侯王沒有等到漢武帝打匈奴人就去世了。】
【老六:劉發,他的出生算是一個意外,母親是程姬的一個婢女。
有一天景帝去找程姬,結果程姬因為不太方便就讓婢女兼職代替了一下,沒有想到景帝一發入魂。
劉發的一生沒有什麽事跡,但是他這一脈有一個很出名的後代,那就是讓漢朝再次偉大的光武帝劉秀。】
【老七:劉彭祖,生母賈夫人,事跡不多。
一:喜歡給打工人使絆子,朝廷派過來幹活的人,他就想盡辦法各種找茬,以至於趙國的高官基本上就沒有能夠任職超過兩年。
二:殘害國相。
三:兒子劉丹和自己妹妹通奸的同時,還和他的同母姐通奸。
四:好造人,根據史書當中的記載,他的兒子裏麵光是有名字記載下來的就有27個,更別提女兒和早夭以及沒有記錄的。】
大明,錢塘江。
“他怎麽可以和自己姐姐、妹妹做這樣的齷齪事!”老者氣得拐杖在桌上敲的砰砰作響。
“爺爺,不是和自己妹妹,是他父親的妹妹,也就是小姑。”
“和自己同母姐,齷齪,不知禮數!”
“還是漢朝藩王,丟人!”
小孩好奇的問道:“那和小姑就不丟人了嗎?”
老者迴答道:“當然丟人。”
打發小孩去庭院外,老者又感慨道:“不過也算是一樁風流韻事。”
小孩子耳朵尖的很,同時又童言無忌,大聲問道:“爺爺,你也有風流韻事!”
“小孩子,不該知道別瞎打聽!”
“再問,就把你吊在樹上打!”
【和劉彭祖相比,老八劉端就比較可憐。
史書記載:“為人賊戾,又陽痿,一近婦人,病數月,有所愛幸少年,以為郎。郎與後宮亂,端禽滅之,及殺其子母。”
因為他身體有特殊的疾病,一輩子都沒有生下來孩子。
同時因為這個原因,為人有些陰暗,但論跡不論心,陰差陽錯之下,他對自己治下的百姓可以說還好,經常進行各種各樣的免稅。
武帝對於這個沒有後代的哥哥態度相當溫和,劉端經常假扮平民,到其他郡國遊蕩,武帝從來沒有計較。】
【而老九,大家肯定很熟悉,他就是中山靖王劉勝,生母賈夫人。
他就兩個愛好,好酒色。
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生孩子,一口氣生了120多個兒子。
這些孩子熬過了西漢、東漢,在東漢的後期蹦出了一個差點讓漢朝三次偉大的後人——漢昭烈帝劉備。
唐朝戶部尚書、詩豪——劉禹錫,據史料記載也自稱是他的後人。】
【第三類與漢武帝的母親有關,當年王皇後進宮之後,順手就把妹妹也給叫了進來,妹妹叫做王皃姁,也作王兒姁。
她給劉啟生了四個孩子,但武帝的四個弟弟的存在感都很一般。
老十一:劉越,死得非常早,漢武帝登基之後隻過了5年他就去世了。
史書唯一的記錄便是:景帝中元二年,立為廣川王,在位十三年,卒,諡曰惠。其他事跡不詳。越著賦五篇,今盡亡失。】
【老十二:劉寄,被封為膠東王。
後來淮南王想要搞事情的時候,他也打造了一大堆的兵器,據其自稱是察覺到淮南王有謀反的心思,用來幫朝廷鎮壓淮南王。
但這個兵器到底是用來打劉徹的還是打淮南王的……
這個事說不清,因為沒有人能夠給他做證明。
結果等到漢武帝想要查的時候,他就被嚇死了,武帝便沒有再往下查,還讓他的兒子繼承了王位。
史書中有一句:寄於上最親,意自傷,發病而死,不敢置後。
想來應當是劉寄自殺,以求保全兒孫,劉徹也就算了。】
【老十三:劉乘,死的特別早,無子國除。
老十四:劉舜,沒什麽貢獻,史書對其唯一記載便是:因為他是景帝最寵愛的小兒子,於是驕縱怠惰,多有淫亂之事,所以屢犯法禁,但天子常常寬恕赦免他。
所以從客觀的角度來講,對於自己的這十三個兄弟漢武帝其實都還不錯。
當然老大劉榮除外,其他的兄弟們,漢武帝是沒有任何的打壓,反倒是經常幫他們。】
評論區:
〖都推恩令了還不錯啊?〗
〖肯定不錯啊,要他們命了嗎?〗
〖而且也不是在他們這一代,是代代分下去,起碼有好多代富貴。〗
〖行吧,那就還算不錯吧。〗
〖話說推恩令是千古第一陽謀,為什麽明朝不用這個政策?〗
〖樓上傻子,鑒定完畢。〗
〖不想說髒話,樓下的,你給他解釋一下。〗
〖第一,從來沒有什麽第一陽謀,如果沒有文景兩代加強中央,朝堂壓不住地方,萬古第一陽謀都沒用。〗
〖第二,如果非要說千古第一陽謀,建議你去看一下論持久戰,那才算是陽謀,明明白白告訴敵人我們要怎麽打敗你們,但敵人卻沒有辦法。〗
〖第三,漢朝是實封,土地、人口、稅賦都是諸侯國的,諸侯還有小朝廷,還有自己的軍隊。〗
〖第四,漢之後的朝代大多都是虛封,你告訴我,明朝推什麽恩?推俸祿嗎?那這個不用你操心,朱元璋已經定好了。〗
〖第五:明朝藩王為數不多的幾百幾千的兵權也被朱棣收迴,現在你告訴我,推什麽恩?推恩令的前提是有東西可推。〗
〖可我看很多人不是說因為藩王俸祿太多,所以國庫才沒錢,明朝才亡的嗎?〗
〖有這方麵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明朝從大胖之後,拖欠藩王俸祿是常有的事,除了和當朝皇帝親近的藩王,誰沒被欠過?〗
〖賓果,尤其是鎮國將軍和奉國中尉,剛開始還打白條,後麵直接白條都懶的打,問就是沒錢。〗
〖嘉靖年間,最困難的皇親甚至從新撿起破碗,學起了老祖宗朱元璋。〗
〖鬧得要武裝進京討俸祿,朝廷才給了個政策,已經沒有爵位的皇親,可以自食其力,士農工商愛幹啥幹啥。〗
〖你們這麽為明朝辯解,該不會是明粉吧?〗
〖不是,和你講事實就是明粉,那我嚴重懷疑你是野豬皮!〗
〖明朝其實可以……〗
酒店內,十七小手輕輕上滑。
天幕前,明朝皇帝們還在認真觀看,剛看到【可以】,評論區沒了,又換了個新視頻。
“可以什麽啊?”
“到底可以什麽啊!”
“你讓我看完啊,看一半是真的好難受!”
“被天幕投放手機內容的那個混蛋,你做個人吧!”
“阿嚏……阿……阿嚏。”酒店內,十七連打兩個噴嚏,連忙蓋上被子,喊道:“小度,小度。”
“空調調到二十三度,一檔風。”
漢朝,景帝時期。
除了一臉苦澀的劉榮,其他或大或小的孩子都緊緊盯著天幕。
年長的劉德與劉閼於最為憂慮,蓋因二人都是劉榮的同母弟。
雖說虎毒不食子,再雖說自己二人對皇位幾乎沒有威脅。
父皇雖不會殺自己二人,但萬一劉徹……
【在整個西漢的曆史上,漢景帝孩子是最多的,棋聖劉啟一生共有十四個兒子。
漢武帝劉徹排行老十,其實是很靠後的一個。】
漢朝,文帝時期。
吳王世子終究沒逃出長安,被太子劉啟堵在城門口。
“皇弟,難道在你心中,我是輸不起之人?”
“博弈,博弈,有勝有敗才叫博弈。”
“你放心,不用你讓我,無論輸贏,我絕不生氣,行了吧?”
吳王世子盯著劉啟手中的棋盤,你先把這個放下再說。
劉啟訕笑一聲,將棋盤扔在地上。
砰的一聲,塵土飛揚。
吳王世子嘴角直抽抽,你提溜著這麽重的棋盤,還能追上我……
我懷疑你赤手空拳,我拿上武器,都不一定能打過你。
“皇弟”,劉啟得空的手連忙緊緊握住吳王世子,正色道:“就陪皇兄下一局,就一局!”
“我可以指洛水為誓!”
……
我可記著天幕說指洛水為誓那人,誅了別人三族。
吳王世子用盡全力想要掙脫,雙手卻被劉啟緊緊握住,身形分毫動彈不得。
“下棋可以,但要找個人做保。”
劉啟連忙答應,隻要陪我下棋,找十個人做保都沒問題。
“找誰?”
“陛下。”
“誰?”
“你父皇!”
我就不信了,當著陛下的麵,你還敢用棋盤砸死我?
你不要臉,陛下還要呢。
漢朝,武帝時期。
“父皇,棋聖……”劉徹有感而發說道:“當真是大漢第一棋聖。”
要武力有武力,要權力有權力,還輸不起。
大漢有誰敢贏他一子嗎?
輸也不能隨便輸,還要演出一副勢均力敵的樣子。
若是讓他看出你故意輸……
劉徹晃晃腦袋,父皇忒不要臉,還好朕這方麵不像他。
【關於景帝孩子們最終的結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漢景帝的寵妃栗姬所生的孩子,劉榮、劉德、劉閼於。
第二類:生母是不怎麽受景帝待見的妃子們生下來的孩子,劉餘(也作劉餘)、劉非、劉發、劉端、劉彭祖、劉勝。
第三類:王娡以及王皃姁(王兒姁)所生的孩子,劉徹、劉越、劉舜、劉乘、劉寄。
他們最終的結局都自己的生母有很大的關係。
漢景帝還是太子,在研究物理下棋的時候,他就娶過一個太子正妃,姓薄,也就是後來的薄皇後。
她還是漢景帝奶奶薄太後的一個遠房堂孫女,按理說有老太太撐腰,日子也不會過的太差。
但有句老話說的好:包辦婚姻不幸福啊。
薄皇後的婚姻非常不幸,從太子妃再到皇後,始終就不受丈夫劉啟的喜愛。
並且她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弱點,她一直沒有能給劉啟生下個一兒半女。
無所出,還是皇室……薄氏是越來越不受劉啟喜愛。
劉啟在曆史上也是出了名的刻薄,既然對於家裏的正房沒有興趣,那就出去找別人玩。
畢竟家花沒有野花香,何況家花還是被長輩強製放在家裏的。
而劉啟找的野花就是栗姬,曆史上對於她的出身、家族、以及早年經曆並沒有留下太多記錄,隻知道在劉啟還是太子的時候,兩個人就在一塊了。
景帝在做太子的時候生了九個兒子,其中前三個都是栗姬所生,分別是老大劉榮、老二劉德、還有老三劉閼於,可見景帝是真的喜歡她。】
彈幕區:
『不是叫劉閼嗎?怎麽成劉閼於了?』
『劉閼是漢書的記載,而劉閼於是史記的記載,應該是東漢時候摘錄時候抄漏了。』
『不是抄漏了,是因為東西漢中間隔了個新朝,王莽認為雙字名是賤名,隻能用單字名,這種思想也影響了東漢。』
春秋時期。
在城池歇息,並準備動手開始造紙的孔子一時無言。
王莽該不會是從“二名不偏諱”來的靈感吧?
你到底讀沒讀過書?
教授你學識的師傅又是誰?
誰教你這句話的意思是兩字名是賤名啊……
【公元前一百五十六年,漢文帝駕崩,劉啟正式接班,薄太後也升級為了太皇太後。
因為太皇太後的存在,剛繼位的劉啟也隻能好好養著薄皇後。
但景帝登基之後的第二年,太皇太後去世,薄皇後的靠山沒了,兩年之後景帝幹脆就不等嫡長子出生了,先把庶長子劉榮立為了皇太子。】
彈幕區:
『薄皇後和陳皇後何其相似,都是因為生不出孩子。』
『近親結婚的原因。』
劉啟、劉徹,不同時期的父子二人皆是驚唿道:“怎麽可能?”
同姓不婚、其生不番,這是周人就知道的道理。
我們沒有與同姓啊,怎麽就是近親結婚呢?
『確實,古代喜歡表親聯姻、親上加親,但嚴格意義來講屬於是互相傷害。』
『求問,什麽是堂,什麽是表啊?一直分不清。』
『分地方,多數地方是母親的兄弟姐妹是表,而父親的姐妹也稱表,不過是內表,而父親的兄弟則稱堂。』
『少數的地方則是父親的兄弟姐妹統稱堂,母親的兄弟姐妹稱表。』
『如果迴到古代,你應該穿越到堅持後一種的地方,因為至少你不會娶你大姑或者小姑的女兒,比另一種的風險小。』
『生不出孩子是小事,主要生出畸形兒的概率,比其他人的概率翻了數十倍。』
『近親結婚大概率會生出畸形、智力缺陷等,雖然有的很正常,但那隻是幸存者偏差。』
『所以三代近親不準結婚的法律不是隨便定的,是數千年來的教訓終結出來的。』
“啊???”
“原來不是我的原因嗎?”
長樂宮內,陳皇後有些解脫的說道。
自被廢後,陳皇後怨恨過、咒罵過。
衛子夫沒為劉徹誕下長女之前,陳皇後還譏諷過:“自己不行就是不行,還怪女人!”
可隨著衛子夫誕下長女,陳皇後便時常望著自己肚子歎息:“你怎麽就不爭氣啊?”
現在真相大白,他沒問題,我也沒問題!
“哈哈,當真是可笑。”
陳皇後似在說婚姻,又似在說自己。
“苦守長樂,孤獨終老。”
陳皇後為自己一眼望到頭的命運歎息。
周朝有被廢的諸侯王後,被其他諸侯娶迴家的例子。
大漢也有和離、離異的女子被皇帝納入後宮,乃至立為皇後的例子。
但即便在周天子隻是傀儡的時期,可曾聽過被天子所廢的皇後被他人迎娶的故事?
更莫說現在,整個大漢誰敢娶自己?
陳皇後心中的劉徹既刻薄、又小心眼、還眥睚必報!
你敢娶廢後?
是不是想在家裏過把當皇帝的癮?
是不是意圖謀反?
即便劉徹真大度,不計較這個。
那自己嫁人之後若是生子,這剛剛熄滅下去的大漢皇帝有隱疾的謠言,怕是又要傳的沸沸揚揚。
劉徹會大度的不計較嗎?
“哈哈,母親,怪你……”陳皇後笑著笑著,眼角滑落兩滴淚水:“不怪你,怪我自己。”
“沒有皇後的命,卻偏偏要去做。”
大唐,長安。
李世民有些為難的說道:“觀音婢……”
“陛下,婚事還是算了吧。”長孫無忌為君分憂道:“既然後人都立法規定,想必應當是真的。”
唉,本想著親上加親,可保長孫氏三代無憂。
可現在,陛下為難是真的,自己若是強求,陛下斷然不會反悔。
但麗質頗受陛下喜愛,若是強求……以後發生些不可言之事,一代富貴都保不住。
“哼,本來朕就不讚同,你那兒子連你一半的能力都沒有!”李淵一拍桌案,譏諷道。
李淵想開了,朕都是太上皇了,隻要不是想謀……呸,複位,豈不是想說什麽就說什麽,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惹出天大的爛攤子,自有二郎收拾。
李世民輕扯李淵衣袖,小聲勸道:“好歹是姻親,當著朝臣,好歹給他留點麵子。”
“麵子?”
“朕是太上皇,朕需要給誰麵子?”
“朕在湖邊吹冷風的時候,也沒見誰給朕麵子。”李淵這句話是對著尉遲恭說的。
尉遲恭隻得抬頭望屋頂,拉著身邊之人討論起雲彩的形狀。
“他那兒子就是不成器,朕可有說錯?”
“輔機,朕說的可對?”
長孫無忌:“對!”
忍忍吧,太上皇憋了一肚子氣,現在是逮誰罵誰。
“但是吧,玉不琢不成器,就需要一個嚴格的師傅來調教。”
“魏征正好。”
魏征連忙就要拒絕,這下說什麽都不可能答應。
但李淵接著說道:“你那兒子就當個太子伴讀吧,以後魏征在朕的宮殿給太子講課的時候,讓你那兒子也來。”
“唉”,魏征一聲長歎,認命了。
自己可以拒絕被安排給長孫衝當師傅,但難道還能進諫不許他去當太子伴讀嗎?
長孫無忌的心情如過山車一般,峰迴路轉了。
現在,太子的地位穩得不再穩,除非暴斃……呸,呸,呸,不吉利,不能瞎想。
位置無人可撼動,群臣力保。
去當伴讀,這可就是太子近臣,隻要不出意外,三五代富貴有了。
不過……長孫無忌訕笑著望向李世民。
唐皇沒好氣的瞪他一眼,答應唄。
難道朕還怕你投靠太上皇,然後造反嗎?
“謝上皇。”
“一家人,不提謝字”,李淵這時全然忘了剛才曾怒罵長孫衝不成器,渾然一副百姓家裏走親戚的嘴臉,毫不吝嗇的誇讚道:“那小子,打小朕就看他行。”
“妥妥的宰輔之才!”
“雖不如周公,卻也有武侯三分模樣。”
李淵這個人,你可以說他本事差,但不能說他沒本事。
當了太上皇,不用整天思考如何平衡朝堂,也沒有想要複位。
屁股離開龍椅,聰明的智商又占領高地了。
“二郎,政事,朕本不該多言。”
“但你難道隻關注天家這點小事嗎?”
“民間還有多少這樣的悲慘例子啊……”李淵歎息道,眼神卻望向李世民袖口。
李世民撫摸著剛才收好的紙張,世家……世家!這是砍向你們的第一刀。
“玄齡、克明,將此律加進大唐律,通告天下。”
“若有違者,視同謀逆。”
二人正要勸解,處罰太重了,卻又聽太上皇說道:“二郎,政事,朕本不該多言。”
“但你太過急躁。”
“須知天幕之事也有真有假,你怎麽就能確定是真的呢?”
“若是假的,你這一旨詔令下去,百姓不理解,逼的百姓揭竿而起,逼的百姓血濺五步,可怎麽辦?”
“噗嗤……”程咬金沒憋住,太上皇說話可太滑稽了。
這那是說百姓,明明是說世家大族會逼宮。
????
眾人一臉狐疑的望著程咬金,你幸災樂禍個啥?你別忘了,你也是世家!
程咬金連忙抬頭一指屋頂解釋道:“臣剛才看到有片雲彩,特別像上個月自殺的那頭牛。”
“它還和臣打招唿,說它當了青牛的玩伴,一起伺候老君。”
“臣一時情不自禁,為他歡喜。”
“還請上皇恕罪。”
被程咬金打斷自己的思路,李淵有些不開心。
哼,朕吃牛肉的時候,一定會把你叫來身邊同食。
不過嘛,你就吃青菜吧,看著朕吃牛肉就好。
李世民揮揮手,讓程咬金好好抬頭看牛,又側過身來像李淵請教道:“還請阿耶教我。”
“先派人去民間調查,把案例清晰記錄在案,將來隨同詔令一同發往各地。”
“民間?”
“民!間。”
李淵的重音落在民上,民乃民,非世家。
沒必要去世家,去了也沒用。
去了,他們肯定說沒有,半點蛛絲馬跡都找不到的那種。
世家重聯姻,親上加親,這樣的事情少不了。
一般出現畸形兒,運氣好點的會被圈養一生,榮華富貴、錦衣玉食,但出不了小院。
運氣差的,除了亂葬崗的黃土,沒有人知道他曾來過一趟世間。
“還有,謀逆之罪太重了。”
“百姓近親結婚,多是迫於無奈。”
“應當視同大不敬之罪。”
“嘶……”群臣倒吸一口涼氣,都為地球變暖做出一份貢獻。
陛下是殺人給個痛快,太上皇是鈍刀子割肉。
謀逆之罪,必死無疑,最好的結果也隻是滅門,不禍及家族。
可大不敬,這個罪就有的論了,用現代話解釋,其實就是口袋罪。
雖然見帝王的禮儀都有規範,但皇帝想收拾你,有很多種理由:嘴臭、腳臭、衣冠不整,都可以是大不敬。
魏征心裏暗歎道:太上皇這是預防世家用百姓做文章,給百姓留了條生路啊。
若是按陛下說的,視同謀逆,世家花點錢,讓百姓都娶近親,是殺還是不殺?
殺多了,民反。
不殺,大唐律就是個笑話。
大不敬就可大可小,全在天子一言而決,可殺頭滅族,也可笑罵兩句,輕拿輕放。
不對,陛下沒有這麽蠢,太上皇與陛下在……
嘶,魏征連忙輕晃腦袋,不可深想,不該細想。
“隻是這去民間調查一事,須有一正直之人,阿耶可有推薦?”
李世民心中有人選,但不能由他說出。
李淵:“魏征!”
魏征:“臣在!”
李淵:“此事可能辦好?”
魏征:“能!”
魏征隻有選擇答應,不是因為李淵誇他正直。
人和家族是一個整體,卻又彼此分開。
有的人隻能在朝堂當個孤臣,不能與其他人深交,也不能幫扶……至少明麵上不能幫扶家族。
魏征若是與人來往過於密切或幫扶家族,有心之人便會做文章:李建成遺黨!
“正直之人有了,但行走在外,就怕意外,若是遇上山匪賊寇,玄成恐難招架。”
“知節,可願保護玄成?”
程咬金牙疼,太上皇也太記仇了吧?
這一去少說也是一年半載,和魏老兒一起,我還有機會吃牛肉嗎?
“哦,知節不願就算了,還說你保護的好,讓你們陛下賞你幾頭耕牛,那敬德……”
“臣願意去,臣在綠林中的匪號可是響當當的,有臣保護,絕不讓魏老兒少一根毫毛。”
“好!”李淵一拍雙手,卻又皺眉思索一番,問道:“出門在外,還須有二兩碎銀……”
李淵似在問群臣,眼睛卻直勾勾的盯著裴寂。
是你主動站出來,還是我點名?
“臣頗有家資!願同往!”裴寂上次有如此落寞、悲傷的神情,應當是親母過世的時候。
太上皇,你這是要臣死啊!
你難道不知道他們有多大膽嗎?
他們是真敢派人截殺朝廷大員的。
魏征要是出點意外,我不知道世家要付出多少代價,但我知道裴家算是完了。
魏征活著,世家被斬一刀,雖然這刀幾乎感覺不到疼痛。
魏征死了,這筆帳隻可能算在我頭上。
是我出賣行蹤,與他們暗中勾結,暗害朝廷大員。
太上皇,你好狠的心啊……
腦子轉動快的大臣已經悟到了李淵的意圖,當真是算計到了極點。
“嘶……”
太上皇這計策也不差啊,怎麽當初做皇帝時玩平衡會玩失手呢?
大明,應天府。
朱元璋也意識到這個政策至少可以小部分隔絕一些姻親故舊結成朋黨。
雖然聊勝於無,但至少可以讓民間少出些畸形兒的事情。
女子若是生出畸形兒,會被罵、會被打、會被休,乃至會被當做妖邪燒死。
老朱剛想出聲詢問群臣,沒想到臣子們比他還積極。
“原來如此!”
“駭人聽聞啊!”
“臣等請陛下將禁止近親結婚加進大明律!”
一個個皆是一副為了天下蒼生的模樣,朱元璋雖有些狐疑,卻還是佯裝思索一番,點頭同意。
文臣們嘴上歌功頌德,說此律堪比周公製禮樂,把老朱誇成堯舜禹一般的聖君。
但某些人心裏卻不由得譏諷道:放牛娃就是放牛娃,還以為現在的世家是隋唐那群蠢貨嗎?
靠血緣關係維持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哈哈,放牛娃,世家進化了!
【而在漢景帝登基之後,王娡為他生下了登基之後的第一個兒子,排行老十。
據史料記載:王娡是夢到太陽入懷,然後有了劉徹。
雖然很明顯是史書中帝王出生異象的標準配置。
不過嘛,也沒走錯片場,這也不是箕子故地的特屬。
太陽轉世的劉徹,長大之後給周圍一圈的國家,包括大漢子民在內,都注入了還不完的恩情。】
彈幕區:
『大膽,我到丹東來。』
『立即槍斃,即刻執行。』
【不過這時候劉啟還是很喜歡劉榮的,就在立劉榮為太子的同一天,四歲的劉徹被封為膠東王。
如果不出意外:哥倆的名分在這一刻就已經被定下來了。
劉榮會是劉啟的接班人,而劉徹會去做一個諸侯王。
可偏偏劉榮的母親不是一個省油的燈,景帝有一個同母出生的親姐姐——館陶長公主劉嫖。
《史記》:“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景帝,得貴幸,皆過栗姬,栗姬日怨怒。”
劉嫖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給弟弟送美人,堪稱是漢朝後宮的人事主管。
但這就讓栗姬很不爽,心裏麵對於這個長公主就越來越討厭。
恰巧就在這個時候,太子劉榮成年了,到了該娶正妻的時候。
太子的正妻,那就是未來的皇後,劉嫖肯定要把這個肥差留給自己的閨女。
於是趕緊貼上熱臉送了過去,沒有想到她的熱臉撞上了栗姬的冷屁股,當場拒絕。
《史記》:“長公主嫖有女,欲予為妃。謝長公主,不許。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許之。”
長公主轉頭就把女兒嫁給了劉徹,隨後就開始在景帝麵前瘋狂的嚼舌根。
《史記》:長公主怒,而日讒栗姬短於景帝曰:“栗姬與諸貴夫人幸姬會,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挾邪媚道。”
使侍者祝唾其背,這是巫蠱詛咒之術。
漢朝人對於巫蠱詛咒這個事情有多迷信,將來劉徹會用親身實踐來為大家表演一番。
景帝本就刻薄多疑,慢慢的便開始對栗姬有了意見。
隻是兩個人畢竟有那麽多年的感情基礎,一般人好好解釋一番,自證清白,說不定就過去了。
但栗姬不是一般人。
《史記》:景帝嚐體不安,心不樂,屬諸子為王者於栗姬,曰:“百歲後,善視之。”栗姬怒,不肯應,言不遜。
景帝身體不佳,於是問栗姬說:“將來我要是沒了,我剩下的老婆孩子們,你們娘倆能好好的照顧嗎?”
結果栗姬不僅不答應,還出言不遜。
猜測一下,可能說的是:“王娡,一個別的男人玩剩下的,你都當寶貝一樣供起來。”
“你劉家老祖宗十八代的臉全讓你給丟盡了。”
“還讓我伺候他們,你就看著吧,等你將來兩腿一蹬,我就跟你的老祖宗呂後學習。”】
大漢,長安。
呂雉冷笑著問道:“嗬……是我不大度嗎?”
不待劉邦迴應,呂雉又接著說道:“是誰把妻兒丟在大牢裏?”
“又是誰在妻兒吃苦受難的時候,手捧美酒、摟著嬌妾,還一窩一窩的生兒子?”
“嗬嗬。”
劉邦都無語了,你們後人就多餘猜測。
沒事瞎猜什麽,興許栗姬隻是問候了一下劉啟的祖宗……
呸,不對!
怎麽能罵乃公呢?
也不對,罵乃公,也好過拿娥姁做比喻。
韓信與她就是兩個極端,一個特別好哄,一個特別難哄。
劉邦無奈之下,隻能使出男人哄女人的必殺技。
湊近呂雉身邊,不小心咬了一下耳垂,小聲安撫道。
呂雉的迴應很簡單:“滾!”
“找你的美人去!”
……
……
……
呂雉指著天幕,沒好氣的說道:“隻要她不是和這個蠢貨一樣,我留她一命。”
“嘿嘿,娥姁最好了。”
劉邦是真開心,事情辦成了,還不需要付出代價。
“對了,剛才你說的不夠。”
“日落便來,日出再走,如此三日,尚可。”
劉邦給了自己一巴掌,隨即又扶著腰,委屈巴巴道:“可還要上朝啊。”
“從天幕總結出的東西,都要做個妥善安排。”
誰知呂雉羞紅了臉頰, 恰似春日桃花初綻, 嬌羞含情。
在劉邦眼中,隻見那嬌羞顏抖, 一抹嫣紅悄悄染頰邊。
……
劉邦連忙按下心中的躁動,哼,美色,沒用!
乃公最不怕的就是美人計。
誰知呂雉又一挑眉,捂著嘴似笑非笑的說道:“你是不是不行?”
隨即又是仿然大悟道:“也對,人老了嘛,能理解。”
劉邦先是一愣,隨後怒氣衝天,急切的解釋道:“不可能!乃公怎麽可能不行!”
“三日不夠,十日!”
“乃公讓你見識一下什麽叫做大漢雄風!”
【出言不遜,栗姬在景帝心中的印象分徹底丟光了。
劉榮被立為太子的兩年之後,被景帝一直冷落的薄皇後被廢,皇後的位置就空了出來。
《史記》:大行奏事畢,曰:“‘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後。”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誅大行,而廢太子為臨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見,以憂死。
第二年的正月,有大臣在早朝上奏景帝說:“陛下現在沒有皇後,不行。”
“而且太子的親媽也隻是一個妃子,這更不行。”
“陛下就趕緊讓栗姬做皇後吧。”
景帝瞬間炸毛,將官員論罪處死,隨後下詔廢掉了劉榮的太子之位,改封為臨江王。
就在這一年,王娡成為皇後,劉徹成為太子。
而就在劉榮被廢不到一年,便有人舉報說劉榮搶占了宗廟的土地,給自己蓋房子。
搶占土地,還特麽搶的是宗廟土地!
丟人,丟人呐!
於是漢景帝就下令將劉榮帶迴長安嚴加審訊。
劉榮迴來之後沒過多久,就因為害怕在監獄裏麵自殺了。
但對於劉榮的死因一直都非常有爭議,有人說是景帝為了給劉徹鋪路幹掉了他,也有人說是劉徹的母親做的。
不過普遍認為是漢景帝為了給劉徹解決後顧之憂做的。
原因其實不重要,反正人肯定是沒了,他也是漢景帝所有的兒子裏麵下場最慘的一個。】
“老狗,你好狠的心!”
劉榮連忙拉住母親,也顧不上禮儀,直接捂住她的嘴,連忙向景帝請罪。
“父皇,母妃……”劉榮一咬牙,狠心道:“母妃犯了瘋病,還請父皇恕罪。”
劉啟冷眼望過去,示意他自己看著辦。
“二弟,三弟,送母親迴去寢宮,請太醫前來診治。”
母親,你說話過點腦子吧。
你再說下去,二弟三弟可都要受牽連。
【劉榮和栗姬相繼去世之後,老二、老三倒沒有被清算,老二劉德被封為了河間王。
漢武帝登基之後,劉德整天就喜歡搞文化研究,通過諸侯王的身份搜集了大量的古籍。
因為秦末戰亂,春秋戰國時期很多典籍都找不到了。
這些重要的文獻有相當一部分就是劉德找到很多秦朝活下來的大儒,通過他們口述或整理的方式才保留了下來。
這其中就包括《詩經》、《孟子》、《左傳》、《禮記》。】
劉榮跪地叩謝道:“謝父皇恩典。”
二弟、三弟活著,這不挺好的。
十弟這皇帝幹的也不錯。
反正都是必死的命運,不如想開點。
不然怎麽辦,難道謀反嗎?
劉榮灑脫一笑,死之前能一觀天幕,難道不比曆史上的我更幸運?
“父皇,還請允許兒臣迴家。”
劉啟麵色冷若冰霜,罵道:“你是皇帝嗎?”
“朕讓你死,你才能死!”
“朕沒讓你死,你就好好活著!”
【而老三劉閼於,去世的時間非常早,公元前153年。】
宮殿外,幽曲昏暗的走廊上。
“那不就是後年……”
“我死的這麽早嗎?”
栗姬雙手掙脫兒子的束縛,按住劉閼於的肩膀搖晃道:“肯定是老狗殺的你。”
“他連你大哥都能殺,還在乎你嗎?”
“老二、老三,既然都是死,迴家去召集兵馬,夜襲未央宮。”
“隻要老狗死了,你大哥當了皇帝,這天下都是我們母子四人的!”
兄弟二人對視一眼,向宮娥借來手帕,又撕下兩截衣袖。
“母妃,還請原諒孩兒無禮之罪。”
栗姬雙手被縛在身後,嘴巴被堵住,臉上的神色卻越來越瘋狂。
哈哈,對,有道理,兒子果然聰明。
走帝王之路,注定要心狠手辣!
你們把我送去給老狗殺,緩解他的疑心,而後趁其不備,一劍捅進去。
這天下就是你們兄弟三人的,我就在九幽之地等著老狗!
兄弟二人沒想到母親還挺配合,便吩咐人去找太醫來。
大哥剛才說母親瘋是托詞,現在看來是真瘋了。
連夜襲未央宮都說的出來……
若是惹怒了父皇,不用等後年,今晚就可以死了。
【老四到老九基本都是漢武帝的背景板。
老四:劉餘,生母程姬,從小有口吃,好聲色,養狗馬,愛好音樂,不喜文辭。
他最著名的事是把孔子家老房子給扒了,打算拿人家的磚去蓋新房,沒有想到意外的在夾縫當中找到了孔子後裔藏進去的《論語》、《尚書》等先秦典籍。
隻不過找到的這些書都是用原山東六國的文字書寫,所以人們便把劉餘發現的書統稱為《古文經》。
不過《古文經》從發現一直到封建王朝結束,曆朝曆代一直有許多人懷疑這些書是儒家其中某些派別聯合孔子後人偽造的,為的是爭釋經權,這裏不做過多展開。】
“嗬嗬。”
孔子也是發現了這二字的妙用,真的能用來表達很多情緒。
孔子還發現,人在無語的時候,是真的會被氣笑的。
“你們為什麽要說是我的後裔,而不說是我呢?”
“哦,因為你們不知道我是用何種文字記事。”
“又或者你們是想我從未留下任何文字,全靠眾人的口口相傳。”
“夫子……”孔子自問自答的模樣嚇到了眾弟子。
“無事,接著造紙吧。”
【劉餘的子孫非常多,東漢後期的益州之主劉璋和荊州之主劉表都是他的後代,隻不過這一家人沒有能夠給大漢續命。
老五:劉非,生母程姬,戰鬥力非常強悍,七國之亂爆發的時候,15歲的他還上過戰場,後來就被封到了吳越地區,成為了江都王。
漢武帝時期發生了一件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不過這是近代人的總結,在史書中記載為:罷黜百家、表章六經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當時,武帝先派董仲舒去拿劉非的封國當做實驗區,劉非對此也是相當的配合。
但這位戰鬥型的諸侯王沒有等到漢武帝打匈奴人就去世了。】
【老六:劉發,他的出生算是一個意外,母親是程姬的一個婢女。
有一天景帝去找程姬,結果程姬因為不太方便就讓婢女兼職代替了一下,沒有想到景帝一發入魂。
劉發的一生沒有什麽事跡,但是他這一脈有一個很出名的後代,那就是讓漢朝再次偉大的光武帝劉秀。】
【老七:劉彭祖,生母賈夫人,事跡不多。
一:喜歡給打工人使絆子,朝廷派過來幹活的人,他就想盡辦法各種找茬,以至於趙國的高官基本上就沒有能夠任職超過兩年。
二:殘害國相。
三:兒子劉丹和自己妹妹通奸的同時,還和他的同母姐通奸。
四:好造人,根據史書當中的記載,他的兒子裏麵光是有名字記載下來的就有27個,更別提女兒和早夭以及沒有記錄的。】
大明,錢塘江。
“他怎麽可以和自己姐姐、妹妹做這樣的齷齪事!”老者氣得拐杖在桌上敲的砰砰作響。
“爺爺,不是和自己妹妹,是他父親的妹妹,也就是小姑。”
“和自己同母姐,齷齪,不知禮數!”
“還是漢朝藩王,丟人!”
小孩好奇的問道:“那和小姑就不丟人了嗎?”
老者迴答道:“當然丟人。”
打發小孩去庭院外,老者又感慨道:“不過也算是一樁風流韻事。”
小孩子耳朵尖的很,同時又童言無忌,大聲問道:“爺爺,你也有風流韻事!”
“小孩子,不該知道別瞎打聽!”
“再問,就把你吊在樹上打!”
【和劉彭祖相比,老八劉端就比較可憐。
史書記載:“為人賊戾,又陽痿,一近婦人,病數月,有所愛幸少年,以為郎。郎與後宮亂,端禽滅之,及殺其子母。”
因為他身體有特殊的疾病,一輩子都沒有生下來孩子。
同時因為這個原因,為人有些陰暗,但論跡不論心,陰差陽錯之下,他對自己治下的百姓可以說還好,經常進行各種各樣的免稅。
武帝對於這個沒有後代的哥哥態度相當溫和,劉端經常假扮平民,到其他郡國遊蕩,武帝從來沒有計較。】
【而老九,大家肯定很熟悉,他就是中山靖王劉勝,生母賈夫人。
他就兩個愛好,好酒色。
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生孩子,一口氣生了120多個兒子。
這些孩子熬過了西漢、東漢,在東漢的後期蹦出了一個差點讓漢朝三次偉大的後人——漢昭烈帝劉備。
唐朝戶部尚書、詩豪——劉禹錫,據史料記載也自稱是他的後人。】
【第三類與漢武帝的母親有關,當年王皇後進宮之後,順手就把妹妹也給叫了進來,妹妹叫做王皃姁,也作王兒姁。
她給劉啟生了四個孩子,但武帝的四個弟弟的存在感都很一般。
老十一:劉越,死得非常早,漢武帝登基之後隻過了5年他就去世了。
史書唯一的記錄便是:景帝中元二年,立為廣川王,在位十三年,卒,諡曰惠。其他事跡不詳。越著賦五篇,今盡亡失。】
【老十二:劉寄,被封為膠東王。
後來淮南王想要搞事情的時候,他也打造了一大堆的兵器,據其自稱是察覺到淮南王有謀反的心思,用來幫朝廷鎮壓淮南王。
但這個兵器到底是用來打劉徹的還是打淮南王的……
這個事說不清,因為沒有人能夠給他做證明。
結果等到漢武帝想要查的時候,他就被嚇死了,武帝便沒有再往下查,還讓他的兒子繼承了王位。
史書中有一句:寄於上最親,意自傷,發病而死,不敢置後。
想來應當是劉寄自殺,以求保全兒孫,劉徹也就算了。】
【老十三:劉乘,死的特別早,無子國除。
老十四:劉舜,沒什麽貢獻,史書對其唯一記載便是:因為他是景帝最寵愛的小兒子,於是驕縱怠惰,多有淫亂之事,所以屢犯法禁,但天子常常寬恕赦免他。
所以從客觀的角度來講,對於自己的這十三個兄弟漢武帝其實都還不錯。
當然老大劉榮除外,其他的兄弟們,漢武帝是沒有任何的打壓,反倒是經常幫他們。】
評論區:
〖都推恩令了還不錯啊?〗
〖肯定不錯啊,要他們命了嗎?〗
〖而且也不是在他們這一代,是代代分下去,起碼有好多代富貴。〗
〖行吧,那就還算不錯吧。〗
〖話說推恩令是千古第一陽謀,為什麽明朝不用這個政策?〗
〖樓上傻子,鑒定完畢。〗
〖不想說髒話,樓下的,你給他解釋一下。〗
〖第一,從來沒有什麽第一陽謀,如果沒有文景兩代加強中央,朝堂壓不住地方,萬古第一陽謀都沒用。〗
〖第二,如果非要說千古第一陽謀,建議你去看一下論持久戰,那才算是陽謀,明明白白告訴敵人我們要怎麽打敗你們,但敵人卻沒有辦法。〗
〖第三,漢朝是實封,土地、人口、稅賦都是諸侯國的,諸侯還有小朝廷,還有自己的軍隊。〗
〖第四,漢之後的朝代大多都是虛封,你告訴我,明朝推什麽恩?推俸祿嗎?那這個不用你操心,朱元璋已經定好了。〗
〖第五:明朝藩王為數不多的幾百幾千的兵權也被朱棣收迴,現在你告訴我,推什麽恩?推恩令的前提是有東西可推。〗
〖可我看很多人不是說因為藩王俸祿太多,所以國庫才沒錢,明朝才亡的嗎?〗
〖有這方麵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明朝從大胖之後,拖欠藩王俸祿是常有的事,除了和當朝皇帝親近的藩王,誰沒被欠過?〗
〖賓果,尤其是鎮國將軍和奉國中尉,剛開始還打白條,後麵直接白條都懶的打,問就是沒錢。〗
〖嘉靖年間,最困難的皇親甚至從新撿起破碗,學起了老祖宗朱元璋。〗
〖鬧得要武裝進京討俸祿,朝廷才給了個政策,已經沒有爵位的皇親,可以自食其力,士農工商愛幹啥幹啥。〗
〖你們這麽為明朝辯解,該不會是明粉吧?〗
〖不是,和你講事實就是明粉,那我嚴重懷疑你是野豬皮!〗
〖明朝其實可以……〗
酒店內,十七小手輕輕上滑。
天幕前,明朝皇帝們還在認真觀看,剛看到【可以】,評論區沒了,又換了個新視頻。
“可以什麽啊?”
“到底可以什麽啊!”
“你讓我看完啊,看一半是真的好難受!”
“被天幕投放手機內容的那個混蛋,你做個人吧!”
“阿嚏……阿……阿嚏。”酒店內,十七連打兩個噴嚏,連忙蓋上被子,喊道:“小度,小度。”
“空調調到二十三度,一檔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