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誥、章、表皆是寫公文,隻要按照固定格式寫完,不犯忌諱便可。


    策論便是針砭時政。


    而判,就是判案。


    一旦考中舉人,就可在地方謀缺,需涉及各種官司,要按照《大越律》來斷案。


    若連律例都不熟悉,也就不適合為官。


    沈逾白將幾道題都看完,心中已有思路,最後才看向案件。


    一共有五個案件,分別是孩子爭奪、夫妻和離、村霸傷人、寡婦案以及遺產繼承案。


    其他四個倒好判決,最難的是孩子爭奪。


    因劉大無子,便從兄弟劉二的三個兒子中過繼了一個,取名劉棟。


    劉大夫妻的悉心照料下,劉棟不止過得比幾個親兄弟好,甚至還被送去私塾讀書。


    本以為如此下去,一家和樂,誰知劉二另外兩兒子因貪玩齊齊落水而亡,劉二無後,便想將已年滿十一的劉棟要迴去,劉大夫妻不願,劉二便一紙訴狀告上了縣衙,請官老爺將兒子還給他。


    此題出得極刁鑽,《大越律》並無相關條例。


    既然無法可依,隻能依情理來判。


    難就難在劉大夫妻養了孩子多年,比鄉下許多人對待親生孩子更好,甚至送去私塾讀書,若將孩子判給劉二,與劉大夫妻而言多年心血盡數白費。


    若判給劉大,劉二便是有子也成了絕戶。


    無論判給誰都不對。


    沈逾白沉吟片刻,目光落在劉棟身上。


    既然兩家大人都可憐,定然有一家要犧牲,那就保孩子。


    劉棟到了明事理的年紀,又讀過書,能選出對自己最好的一家子。


    沈逾白既已斷定,就按著規定的格式寫判詞。


    一晃兩天過去,沈逾白時常能聽到門口雜亂的腳步聲。


    直到第二場結束,他出來時才聽說許多考生因拉肚子去了茅房,這也意味著他們不尊聖人,有辱斯文,試卷被蓋了屎戳子,極難再中。


    羅二舅聽得無語:“聖人也得上茅房啊,怎麽就對聖人不敬了,這規定真是不拿考生當人。”


    羅大舅笑道:“這隻是個說法,實際是怕考生借著上茅房作弊。好在此次我們帶了沙子,倒是免了一劫。”


    沈知行更是臉色泛白。


    因為第一場的糧食壞了,他第二場為了多帶糧食,就少帶了些水,導致他在最後一天喝了貢院的水,當天下午肚子就壞了。


    要不是沈逾白給的沙子,他此次鄉試也完了。


    那時他基本已經將題寫完,若再忍不住上茅房,那就太虧了。


    他們議論時,沈逾白卻是眸光微閃。


    若隻是一兩個人拉肚子,還可以怪是天氣變化導致,眾多考生都拉肚子,隻能是貢院的水有問題。


    好在他帶的水夠多,若從號軍手裏要水,難保秦家不會動手腳。


    ……


    鄉試結束,考生盡數離場,接下來就該考官們忙碌。


    所有考卷需先進行整理,凡卷麵不整潔、卷麵有破損、文章犯了忌諱等,一律落卷,並在第二日將名單貼於貢院門口,讓考生自查。


    此次因遇到大雨,被打濕的試卷、被墨潑灑的試卷、蓋屎戳子的試卷極多,導致落卷名單極長。


    剩下完好的試卷被送去彌封所進行糊名,再送至謄錄所謄錄。


    謄錄所需用朱筆將考卷一字不錯地謄抄一遍,謄抄後的卷子被稱為朱卷,需與考生所寫的墨卷一起送到對讀所進行比對,確認沒有疏漏後,將試卷送給內簾收掌官。


    至此,外簾官的職責結束。


    這也意味著曹洪濤阻攔沈逾白的所有手段以失敗告終。


    而內簾官正式忙碌起來。


    他們需在十五日內將所有考卷批閱完,因此閱卷工作極為繁重,也意味著他們晝夜難歇。


    《春秋》卷閱卷房內,考官正埋頭批閱。


    每批閱一卷,無論落卷還是舉卷,都需寫評語。


    曆年都有落榜考生要求查看自己的考卷,若文章好還被落卷,便可根據評語追責到考官本人。


    也因此,到鄉試這場,若不是手眼通天,是很難動手腳的。


    ……


    沈逾白考完鄉試後就病倒了。


    沈澤跑遍整個安陽郡也沒請到大夫,實在是病倒的考生太多,大夫都不夠用。


    羅大舅和沈知行也躺在床上起不來。


    羅二舅很有經驗,提早買了二十隻雞,每天燉一隻給三人分。


    連著吃了五天後,身體最好的沈知行聞到雞湯味就從床上跳了起來:“我好了,我不用再喝雞湯了,好東西都留給大舅和逾白吧。”


    又發出一聲感慨:“鄉試真不是人考的!”


    羅大舅是在第十日爬起來的。


    眾人就齊齊盯著沈逾白。


    沈逾白好不容易養起來的氣血,被這場鄉試耗盡。


    被蘇錦養起來的肉也沒了,還反複低熱,好不容易請來大夫,開了些補藥喝著,又養了五六日,沈逾白終於能下地,隻是人清瘦得厲害,顯得雙眼格外明亮。


    大家總算將心放迴肚子裏。


    與此同時,考官們已經批閱了數日考卷。


    考卷按照本經分到不同的閱卷房,肖堂之正在閱《春秋》卷。


    閱完一卷,他提筆寫下評語“胡亂用典故”後將此卷丟於桌下,這就是所謂“落卷”,而他桌底的卷子已經堆積如山。


    連續數日的閱卷讓他頭昏腦漲,又因今日所閱試卷沒一篇好的,更讓他焦躁。


    在連續落了三張考卷後,肖堂之閉上雙眼,靠在椅背上歇息片刻。


    此次《春秋》卷質量實在太差,今年的解元怕是要在另外四經裏出了。


    肖堂之惋惜了一番,揉了會兒太陽穴,再睜眼,又拿起下一份考卷。


    本已困倦的他猛得精神一振,又從頭將文章看了一遍,這篇文章定是《春秋》魁首,或可爭奪解元。


    他興奮地落下評語:立意深遠,用詞恢宏。


    旋即在考卷上畫一個圈,拿出自己的官印印在上麵,這就是薦卷。


    不過薦卷並不是他一個人就能舉薦上去,還要另外幾房《春秋》考官共審。


    《春秋》一共有三個考官,隻要超過兩人舉薦,卷子就會在次日一早被呈到副考官麵前。


    若隻有一個考官舉薦,那份試卷會迴到舉薦的考官房間。


    那考官實在覺得好,可以再提一次共審。


    肖堂之對此卷信心十足,沒想到次日那份考卷就迴到了他的麵前。


    肖堂之閉眼深唿吸十來次,到底還是忍不住拿了那份考卷去找另外兩名考官。


    誰知那兩人開口便是:“此卷華而不實,立意飄忽,不適合舉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有卷軸通古今,我養成了未來首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漁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漁眠並收藏家有卷軸通古今,我養成了未來首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