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你要把皇位帶到墳墓去嗎?
鎮國秦王,我和大明與國同休 作者:雨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四百九十二章 你要把皇位帶到墳墓去嗎?
朱雄英乖巧的走到朱元璋身邊,任由朱元璋撫摸自己的腦袋,此刻他不是大明王朝那個意氣風發,器宇軒昂的皇太孫,隻是一個父親病,重依偎在爺爺懷裏的大孫子。
見到兒子停止了哭泣,朱標那滿含悲愴與懇切的目光緩緩掃過在場的諸位弟弟們,他再次開口說道:
“諸位弟弟啊,大哥我如今已別無他求。不管將來你們當中誰有幸登上那至高無上的皇位,請務必給你們的侄子雄英,你們的大嫂以及他們的孩子們留一條生路!”
說罷,朱標毅然決然地站起身來,朝著眾人深深作揖拱手一禮。
就在此時,原本已經止住哭聲的朱雄英突然又愣住了,他那紅腫的眼睛呆呆地望著朱標,眼神之中充滿了迷茫與不解。
要知道,在此之前,朱元璋和朱標出於對朱雄英身心健康的擔憂,唯恐他一旦失去皇太孫的尊貴地位,便會在心理上遭受沉重打擊,進而影響其成長曆程。
因此,他們一直小心翼翼地隱瞞著這個事實,從未向朱雄英透露過半句。
然而,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朱雄英竟會如此不辭辛勞、日夜兼程地趕迴京城。
可事已至此,麵對眼前這般錯綜複雜的局麵,似乎除了坦誠相告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
也許唯有這樣,才能讓年紀尚小的朱雄英更容易接受現實吧。
而另一邊,朱元璋緊緊地閉著雙眼,他那飽經滄桑的臉上老淚縱橫。
隻見他默默地伸出雙臂,將朱雄英小小的腦袋輕輕地攬入懷中,身體微微顫抖著,卻始終沒有發出一絲聲音,隻是在心中暗暗啜泣。
諸王見狀,哪裏敢承受朱標如此莊重的一禮?
他們紛紛驚慌失措地站起身來,口中不住地高唿道:“大哥萬萬不可啊!”
一時間,整個宮殿內彌漫著一股令人心碎的悲傷氛圍。
而一直在強忍著悲痛與憤怒的朱樉,此刻終於再也無法按捺下去了。
他用衣袖狠狠地擦去眼角那不斷滾落的淚水,然後猛然站起身來,直視著朱元璋,聲音略微顫抖地發問道:
“老爺子,想當年咱們大明開國之初,您親自定下的傳位方式究竟是什麽?”
隨著朱樉這突如其來的一問,在場所有人的目光瞬間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原本正沉浸在悲傷之中低聲抽泣的朱雄英和朱標,此時也不由得止住了哭聲,滿臉驚愕地望向朱樉。
其實,這個問題無需明言,在座的每一個人心裏都跟明鏡兒似的,但誰也沒有想到,朱樉竟然會在此時此刻將它公然提出來。
隻見朱元璋那雙如猛虎般銳利的眼睛微微一瞪,張開嘴巴,語氣低沉但卻不容置疑地迴答道:“咱當初所定之規乃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然而,就在朱元璋話音剛落之際,朱樉緊接著又毫不退縮地追問道:“既然如此,如今大哥尚在人世,為何還要重新選定太子人選呢?”
此言一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場眾人皆是驚得目瞪口呆。
要知道,他們這些身為皇子之人,平日裏對朱元璋那可是敬畏有加,別說是像這般當麵質問了,哪怕隻是稍微提高一下音量說話,恐怕都是萬萬不敢的呀!
朱元璋聞言,臉色頓時變得陰沉似水,怒聲嗬斥道:“老二,你這話到底是什麽意思?難道你認為咱這麽做有何不妥之處嗎?”
麵對朱元璋的怒斥,朱樉先是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平複了一下內心洶湧澎湃的情緒,然後才緩緩開口迴應道:“老爺子,這可是您自己親手定下的規矩啊!既然如此,您為何現在又要違背呢?大哥他既是長子,又是嫡子,為什麽就不能繼續擔任太子之位呢?”
“大哥既是嫡長子,其膝下之子雄英更是嫡係長孫,如此正統之血脈,緣何就不能傳承大統呢?”朱樉緊皺眉頭,滿臉疑惑地問道。
“莫非僅僅是因著那所謂的父死子繼之規矩嗎?”
他頓了頓,目光緊盯著朱元璋,繼續追問道:“難道就不能打破常規,提前禪位於大哥嗎?”
“您當真要固執己見,非得將您屁股底下坐著的那把象征無上權力的龍椅帶入地底之下不成?”朱樉越說情緒越是激動,聲音也不自覺地提高了八度。
隨著這一連串如連珠炮般的質問,朱元璋以及在場的諸位王爺終於迴過神來,恍然大悟。
是啊!朱標向來被視為最合適,最為名正言順的太子人選,而他的兒子朱雄英同樣具備繼承大統的合法性,且據傳此子才能卓越,未必就沒有坐穩江山社稷的本事。
就在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朱柏突然挺身而出,他毫不猶豫地雙膝跪地,雙手抱拳,恭恭敬敬地對著朱元璋朗聲說道:“懇請父皇恩準,禪位予大哥。兒臣深信,以大哥之仁德與才略,必能引領我大明走向繁榮昌盛之路。”
話音未落,朱樉亦緊隨其後,同樣跪倒在地,抱拳施禮道:“還望爹三思,請禪位給大哥吧。”
燕王朱棣:“請父皇,禪位給大哥。”
周王朱潚:“請父皇,禪位給大哥。”
楚王朱楨:“請父皇,禪位給大哥。”
齊王朱榑:“請父皇,禪位給大哥。”
潭王朱梓,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肅王朱楧,遼王朱植,慶王朱栴,寧王朱權......
諸王們一個個神色肅穆地站了出來,他們目光堅定而懇切,齊聲向朱元璋懇求,諸王認為朱標他仁厚善良,德才兼備,定能成為一代明君,造福天下蒼生啊!”
坐在上首的朱標聽到兄弟們的這番話,眼眶中的淚水如決堤之水般洶湧而出,根本就無法停歇。
他身旁的朱雄英也是泣不成聲,那小小的身軀因抽泣而微微顫抖著。
此時,整個宮殿內一片寂靜,凝重的氣氛仿佛凝固了一般。
所有人都屏住唿吸,靜靜地等待著朱元璋的迴應。
朱元璋望著眼前這一幕,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他被兒子們對朱標的擁戴之情深深打動了。
朱雄英乖巧的走到朱元璋身邊,任由朱元璋撫摸自己的腦袋,此刻他不是大明王朝那個意氣風發,器宇軒昂的皇太孫,隻是一個父親病,重依偎在爺爺懷裏的大孫子。
見到兒子停止了哭泣,朱標那滿含悲愴與懇切的目光緩緩掃過在場的諸位弟弟們,他再次開口說道:
“諸位弟弟啊,大哥我如今已別無他求。不管將來你們當中誰有幸登上那至高無上的皇位,請務必給你們的侄子雄英,你們的大嫂以及他們的孩子們留一條生路!”
說罷,朱標毅然決然地站起身來,朝著眾人深深作揖拱手一禮。
就在此時,原本已經止住哭聲的朱雄英突然又愣住了,他那紅腫的眼睛呆呆地望著朱標,眼神之中充滿了迷茫與不解。
要知道,在此之前,朱元璋和朱標出於對朱雄英身心健康的擔憂,唯恐他一旦失去皇太孫的尊貴地位,便會在心理上遭受沉重打擊,進而影響其成長曆程。
因此,他們一直小心翼翼地隱瞞著這個事實,從未向朱雄英透露過半句。
然而,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朱雄英竟會如此不辭辛勞、日夜兼程地趕迴京城。
可事已至此,麵對眼前這般錯綜複雜的局麵,似乎除了坦誠相告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
也許唯有這樣,才能讓年紀尚小的朱雄英更容易接受現實吧。
而另一邊,朱元璋緊緊地閉著雙眼,他那飽經滄桑的臉上老淚縱橫。
隻見他默默地伸出雙臂,將朱雄英小小的腦袋輕輕地攬入懷中,身體微微顫抖著,卻始終沒有發出一絲聲音,隻是在心中暗暗啜泣。
諸王見狀,哪裏敢承受朱標如此莊重的一禮?
他們紛紛驚慌失措地站起身來,口中不住地高唿道:“大哥萬萬不可啊!”
一時間,整個宮殿內彌漫著一股令人心碎的悲傷氛圍。
而一直在強忍著悲痛與憤怒的朱樉,此刻終於再也無法按捺下去了。
他用衣袖狠狠地擦去眼角那不斷滾落的淚水,然後猛然站起身來,直視著朱元璋,聲音略微顫抖地發問道:
“老爺子,想當年咱們大明開國之初,您親自定下的傳位方式究竟是什麽?”
隨著朱樉這突如其來的一問,在場所有人的目光瞬間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原本正沉浸在悲傷之中低聲抽泣的朱雄英和朱標,此時也不由得止住了哭聲,滿臉驚愕地望向朱樉。
其實,這個問題無需明言,在座的每一個人心裏都跟明鏡兒似的,但誰也沒有想到,朱樉竟然會在此時此刻將它公然提出來。
隻見朱元璋那雙如猛虎般銳利的眼睛微微一瞪,張開嘴巴,語氣低沉但卻不容置疑地迴答道:“咱當初所定之規乃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然而,就在朱元璋話音剛落之際,朱樉緊接著又毫不退縮地追問道:“既然如此,如今大哥尚在人世,為何還要重新選定太子人選呢?”
此言一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場眾人皆是驚得目瞪口呆。
要知道,他們這些身為皇子之人,平日裏對朱元璋那可是敬畏有加,別說是像這般當麵質問了,哪怕隻是稍微提高一下音量說話,恐怕都是萬萬不敢的呀!
朱元璋聞言,臉色頓時變得陰沉似水,怒聲嗬斥道:“老二,你這話到底是什麽意思?難道你認為咱這麽做有何不妥之處嗎?”
麵對朱元璋的怒斥,朱樉先是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平複了一下內心洶湧澎湃的情緒,然後才緩緩開口迴應道:“老爺子,這可是您自己親手定下的規矩啊!既然如此,您為何現在又要違背呢?大哥他既是長子,又是嫡子,為什麽就不能繼續擔任太子之位呢?”
“大哥既是嫡長子,其膝下之子雄英更是嫡係長孫,如此正統之血脈,緣何就不能傳承大統呢?”朱樉緊皺眉頭,滿臉疑惑地問道。
“莫非僅僅是因著那所謂的父死子繼之規矩嗎?”
他頓了頓,目光緊盯著朱元璋,繼續追問道:“難道就不能打破常規,提前禪位於大哥嗎?”
“您當真要固執己見,非得將您屁股底下坐著的那把象征無上權力的龍椅帶入地底之下不成?”朱樉越說情緒越是激動,聲音也不自覺地提高了八度。
隨著這一連串如連珠炮般的質問,朱元璋以及在場的諸位王爺終於迴過神來,恍然大悟。
是啊!朱標向來被視為最合適,最為名正言順的太子人選,而他的兒子朱雄英同樣具備繼承大統的合法性,且據傳此子才能卓越,未必就沒有坐穩江山社稷的本事。
就在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朱柏突然挺身而出,他毫不猶豫地雙膝跪地,雙手抱拳,恭恭敬敬地對著朱元璋朗聲說道:“懇請父皇恩準,禪位予大哥。兒臣深信,以大哥之仁德與才略,必能引領我大明走向繁榮昌盛之路。”
話音未落,朱樉亦緊隨其後,同樣跪倒在地,抱拳施禮道:“還望爹三思,請禪位給大哥吧。”
燕王朱棣:“請父皇,禪位給大哥。”
周王朱潚:“請父皇,禪位給大哥。”
楚王朱楨:“請父皇,禪位給大哥。”
齊王朱榑:“請父皇,禪位給大哥。”
潭王朱梓,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肅王朱楧,遼王朱植,慶王朱栴,寧王朱權......
諸王們一個個神色肅穆地站了出來,他們目光堅定而懇切,齊聲向朱元璋懇求,諸王認為朱標他仁厚善良,德才兼備,定能成為一代明君,造福天下蒼生啊!”
坐在上首的朱標聽到兄弟們的這番話,眼眶中的淚水如決堤之水般洶湧而出,根本就無法停歇。
他身旁的朱雄英也是泣不成聲,那小小的身軀因抽泣而微微顫抖著。
此時,整個宮殿內一片寂靜,凝重的氣氛仿佛凝固了一般。
所有人都屏住唿吸,靜靜地等待著朱元璋的迴應。
朱元璋望著眼前這一幕,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他被兒子們對朱標的擁戴之情深深打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