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誘惑
鎮國秦王,我和大明與國同休 作者:雨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四百八十五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誘惑
原因無他,就是因為秦,燕,楚這三位親王手中所掌握的兵權實在是太過龐大了,其勢力之大已然到了令朱元璋心生忌憚的地步。
先說那秦王朱樉,他在整個明軍部隊中的威望極高,號召力極強,就連太子黨的軍隊裏都有不少將領曾是他的門生故舊。
而燕王朱棣呢,則是久經沙場,南征北戰多年,不知有多少精銳部隊都是從他的麾下分離出去的。
那些曾經與他並肩作戰的將士們對他忠心耿耿,彼此之間的情誼極為深厚。
不僅如此,朱棣還肩負著管理草原兵團,長城兵團以及西域兵團這三支最為強大兵團的重任,甚至連海軍方麵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至於楚王朱楨,那就更了不起了,他親手締造了大半支大明海軍,如今更是全權負責管理整個海軍事務,可以說是位高權重。
三位親王幾乎掌控著大明王朝所有的軍事力量,如此強大的勢力,怎能不讓朱元璋此刻心生憂慮,寢食難安呢?
若是在風平浪靜之時,或許情況還不至於如此糟糕,但此時此刻,太子身患重病,病情危急,急火攻心之下,已然嚴重地影響到了皇位的交替傳承。
自古以來,麵對“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八個充滿誘惑與權力象征的大字,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抵擋住它的魅力和吸引力呢?
隻見朱樉微微頷首,表示讚同地說道:“沒錯,那些負責監視我的眼線,我都已經暗中鏟除幹淨了。
至於你們身後跟著的那些尾巴,我也早已安排妥當人手前去料理掉了。”
然而,聽到這話後,朱楨不禁眉頭微皺,麵露擔憂之色,開口問道:“二哥,您這麽做,難道就不怕弄巧成拙,適得其反嗎?萬一引起父皇的警覺……”
話未說完,便被朱樉打斷道:“我也不知此舉究竟會帶來怎樣的後果,但總歸是先把這些隱患給清除掉比較穩妥些。”
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朱棣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慮,急切地追問道:“那依二哥之見,接下來咱們應當如何行事才好?”
朱樉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一個字來:“等!”
他目光堅定地望著遠方,仿佛在等待著某個重要時刻的來臨。
皇宮,坤寧宮。
馬皇後身患重病,纏綿病榻已久,而此時太子朱標竟也突然倒下,這無疑給整個宮廷蒙上了一層沉重的陰霾。
所有繁重的政務如潮水般再度湧向朱元璋,如山般的壓力瞬間又重重地壓在了這位年事已高的帝王肩上。
為了能更便捷地照顧病重的馬皇後,同時也不耽誤國家大事的處理,朱元璋特地恩準內閣成員進入坤寧宮,協助他一同處理堆積如山的政務。
然而,畢竟多年未曾親自理政,許多事務的處理方式已然顯得有些過時和陳舊。
麵對如此狀況,朱元璋並未端起皇帝的架子,而是以謙遜之態虛心向一眾內閣成員請教,學習。
好在作為開國皇帝的他,擁有過人的智慧與極強的學習能力,很快便重新熟悉並掌握了諸多政務的處理要領。
此時此刻,朱元璋正聚精會神地翻閱著一本本奏折,眉頭時而緊蹙,時而舒展。
忽然,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隻見二虎步履匆匆地快步走進殿內,徑直來到朱元璋身旁站立定住。
憑借多年來對二虎的了解,朱元璋深知若不是有極其重要之事發生,二虎絕不會如此匆忙前來稟報。
於是,他緩緩放下手中的奏折,轉頭看向二虎,然後對著圍坐於旁的幾位內閣成員說道:“諸位愛卿,暫且先下去用些點心稍作歇息吧,待午後再來繼續商議國事。”
聞得此言,那幾名內閣成員趕忙起身,恭敬地向朱元璋躬身行禮後,徐徐退出宮殿。
見眾人離開之後,二虎不敢耽擱,立刻上前一步壓低聲音匯報道:“陛下,昨夜負責監視三王的人手竟然全部遭人滅口!”
“根據最後傳迴來的消息稱,燕王朱棣,楚王朱楨以及齊王朱榑三人已於昨晚一同前往了秦王朱樉的住處。”
聽聞此訊,朱元璋的臉色驟然一變,原本斜靠在榻上的身體微微一震,隨即眯起雙眼陷入沉思之中……
良久之後,朱元璋重重地歎了一口氣,緩緩開口道:“二虎啊,此事還需你親自跑一趟才行呐!到了那裏後,你就暫且留駐當地,督促他們務必加快工程進度。”
二虎聽聞此言,臉上有些疑惑,朱元璋沒有說怎麽處置,但也是毫無半分遲疑之色,當即抱拳應諾一聲,隨後轉身大步離去。
隻見二虎身形如電,一路疾行出了應天府城,沿著那波濤洶湧,奔騰不息的長江順流而下。
一路上風馳電掣,快馬加鞭,沒過多久,便抵達了繁華熱鬧的上海府。
而這邊廂,當得知二虎即將到來的消息時,朱家四兄弟再度聚首碰頭。
朱楨滿臉疑惑地率先發問:“二哥,您說說看,這到底是個啥意思呀?”
一旁的朱樉略作思索後,不以為意地迴答道:“甭管它啥意思,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咱哥幾個可沒犯啥大錯,更不曾造反謀逆,就算老爺子來了,又能把咱們咋樣呢?”
然而此時,朱棣卻是麵露懼色,憂心忡忡地插話道:“但這次前來的可是二虎啊!那可是老爺子身邊的貼身護衛,身手不凡,威震朝野……”
話未說完,便被朱樉不耐煩地打斷:“怕甚!即便真是二虎又怎樣?倘若他膽敢挑事找茬兒,咱們照樣有法子治他!”
言罷,朱樉不再多言,大踏步朝外走去,自顧自地忙活起手頭的事務來,對於迎接二虎之事,竟是全然未曾做任何安排部署。
另一邊,二虎率領眾人風塵仆仆地趕到了上海府碼頭。
然而舉目望去,碼頭上卻未見半點迎接的跡象。
不過對此,二虎並未多想,隻是大手一揮,領著隨行之人徑直朝著施工現場趕去。
原因無他,就是因為秦,燕,楚這三位親王手中所掌握的兵權實在是太過龐大了,其勢力之大已然到了令朱元璋心生忌憚的地步。
先說那秦王朱樉,他在整個明軍部隊中的威望極高,號召力極強,就連太子黨的軍隊裏都有不少將領曾是他的門生故舊。
而燕王朱棣呢,則是久經沙場,南征北戰多年,不知有多少精銳部隊都是從他的麾下分離出去的。
那些曾經與他並肩作戰的將士們對他忠心耿耿,彼此之間的情誼極為深厚。
不僅如此,朱棣還肩負著管理草原兵團,長城兵團以及西域兵團這三支最為強大兵團的重任,甚至連海軍方麵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至於楚王朱楨,那就更了不起了,他親手締造了大半支大明海軍,如今更是全權負責管理整個海軍事務,可以說是位高權重。
三位親王幾乎掌控著大明王朝所有的軍事力量,如此強大的勢力,怎能不讓朱元璋此刻心生憂慮,寢食難安呢?
若是在風平浪靜之時,或許情況還不至於如此糟糕,但此時此刻,太子身患重病,病情危急,急火攻心之下,已然嚴重地影響到了皇位的交替傳承。
自古以來,麵對“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八個充滿誘惑與權力象征的大字,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抵擋住它的魅力和吸引力呢?
隻見朱樉微微頷首,表示讚同地說道:“沒錯,那些負責監視我的眼線,我都已經暗中鏟除幹淨了。
至於你們身後跟著的那些尾巴,我也早已安排妥當人手前去料理掉了。”
然而,聽到這話後,朱楨不禁眉頭微皺,麵露擔憂之色,開口問道:“二哥,您這麽做,難道就不怕弄巧成拙,適得其反嗎?萬一引起父皇的警覺……”
話未說完,便被朱樉打斷道:“我也不知此舉究竟會帶來怎樣的後果,但總歸是先把這些隱患給清除掉比較穩妥些。”
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朱棣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慮,急切地追問道:“那依二哥之見,接下來咱們應當如何行事才好?”
朱樉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一個字來:“等!”
他目光堅定地望著遠方,仿佛在等待著某個重要時刻的來臨。
皇宮,坤寧宮。
馬皇後身患重病,纏綿病榻已久,而此時太子朱標竟也突然倒下,這無疑給整個宮廷蒙上了一層沉重的陰霾。
所有繁重的政務如潮水般再度湧向朱元璋,如山般的壓力瞬間又重重地壓在了這位年事已高的帝王肩上。
為了能更便捷地照顧病重的馬皇後,同時也不耽誤國家大事的處理,朱元璋特地恩準內閣成員進入坤寧宮,協助他一同處理堆積如山的政務。
然而,畢竟多年未曾親自理政,許多事務的處理方式已然顯得有些過時和陳舊。
麵對如此狀況,朱元璋並未端起皇帝的架子,而是以謙遜之態虛心向一眾內閣成員請教,學習。
好在作為開國皇帝的他,擁有過人的智慧與極強的學習能力,很快便重新熟悉並掌握了諸多政務的處理要領。
此時此刻,朱元璋正聚精會神地翻閱著一本本奏折,眉頭時而緊蹙,時而舒展。
忽然,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隻見二虎步履匆匆地快步走進殿內,徑直來到朱元璋身旁站立定住。
憑借多年來對二虎的了解,朱元璋深知若不是有極其重要之事發生,二虎絕不會如此匆忙前來稟報。
於是,他緩緩放下手中的奏折,轉頭看向二虎,然後對著圍坐於旁的幾位內閣成員說道:“諸位愛卿,暫且先下去用些點心稍作歇息吧,待午後再來繼續商議國事。”
聞得此言,那幾名內閣成員趕忙起身,恭敬地向朱元璋躬身行禮後,徐徐退出宮殿。
見眾人離開之後,二虎不敢耽擱,立刻上前一步壓低聲音匯報道:“陛下,昨夜負責監視三王的人手竟然全部遭人滅口!”
“根據最後傳迴來的消息稱,燕王朱棣,楚王朱楨以及齊王朱榑三人已於昨晚一同前往了秦王朱樉的住處。”
聽聞此訊,朱元璋的臉色驟然一變,原本斜靠在榻上的身體微微一震,隨即眯起雙眼陷入沉思之中……
良久之後,朱元璋重重地歎了一口氣,緩緩開口道:“二虎啊,此事還需你親自跑一趟才行呐!到了那裏後,你就暫且留駐當地,督促他們務必加快工程進度。”
二虎聽聞此言,臉上有些疑惑,朱元璋沒有說怎麽處置,但也是毫無半分遲疑之色,當即抱拳應諾一聲,隨後轉身大步離去。
隻見二虎身形如電,一路疾行出了應天府城,沿著那波濤洶湧,奔騰不息的長江順流而下。
一路上風馳電掣,快馬加鞭,沒過多久,便抵達了繁華熱鬧的上海府。
而這邊廂,當得知二虎即將到來的消息時,朱家四兄弟再度聚首碰頭。
朱楨滿臉疑惑地率先發問:“二哥,您說說看,這到底是個啥意思呀?”
一旁的朱樉略作思索後,不以為意地迴答道:“甭管它啥意思,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咱哥幾個可沒犯啥大錯,更不曾造反謀逆,就算老爺子來了,又能把咱們咋樣呢?”
然而此時,朱棣卻是麵露懼色,憂心忡忡地插話道:“但這次前來的可是二虎啊!那可是老爺子身邊的貼身護衛,身手不凡,威震朝野……”
話未說完,便被朱樉不耐煩地打斷:“怕甚!即便真是二虎又怎樣?倘若他膽敢挑事找茬兒,咱們照樣有法子治他!”
言罷,朱樉不再多言,大踏步朝外走去,自顧自地忙活起手頭的事務來,對於迎接二虎之事,竟是全然未曾做任何安排部署。
另一邊,二虎率領眾人風塵仆仆地趕到了上海府碼頭。
然而舉目望去,碼頭上卻未見半點迎接的跡象。
不過對此,二虎並未多想,隻是大手一揮,領著隨行之人徑直朝著施工現場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