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抵達上海府
鎮國秦王,我和大明與國同休 作者:雨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四百六十七章 抵達上海府
“魏國公徐輝祖和申國公鄧鎮(這裏是個小錯誤,明太祖朱元璋在鄧鎮繼承爵位的時候就改了申國公,從這裏開始修改過來)負責軍演等一應訓練。”
隨著朱標話音落下點到名的幾人紛紛拱手領命“尊令 ”
“老二,你還是負責總調度。”朱標又說道。
朱樉不耐煩地揮了揮手,連看都懶得再看一眼朱標,頭也不迴地緊跟著眾人快步走出了東宮書房。
他心中暗自咒罵著:“這個狗太子!”
自從再次被卷入繁忙的事務之中後,朱樉感覺自己就像一隻不停旋轉的陀螺,一刻也不得停歇。
如今,他不得不暫時告別皇宮那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迴到自己位於宮外的秦王府居住。
由於需要頻繁往返於應天與本地之間處理各種瑣事,朱樉覺得時間總是不夠用。
眼看著新年將至,他自己手頭還有一大堆事情等著去解決呢。
一想到這些,朱樉忍不住又低聲痛斥起那個令他心煩意亂的朱標來。
他緊緊裹著身上那件厚厚的棉衣,翻身上馬,揚鞭而去,馬蹄揚起陣陣塵土,很快便消失在了應天城的街道盡頭。
值得慶幸的是,得益於朝廷在政務方麵給予的大力支持,工部的工作進展異常迅速。
就在當天下午,大批技藝精湛的工匠們便與朱樉一同踏上了征程,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正是上海縣。
這些工匠將參與到重要工程的選址和建設工作當中,為推動地方發展貢獻力量。
夜幕降臨的時候,朱樉終於抵達了上海縣的港口。
經過數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建設,如今的上海府港口已然初現規模。
不僅如此,港口附近便是東海艦隊的司令部所在地,眾多威武雄壯的軍艦整齊地停靠在岸邊,全副武裝的士兵們時刻保持著高度警惕。
正因如此,上海府的安全狀況得到了充分保障,無需過多擔憂。
而良好的治安環境也吸引了周邊地區眾多商人紛至遝來,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從上海府出海開展貿易活動,使得這片土地日益繁榮昌盛起來。
也因此,上海府的經濟倒是很不錯,縣城也比起一般的縣要大不少。
朱樉邁著穩健的步伐緩緩走下港口,海風輕輕拂過他的麵龐,帶來一絲鹹澀的氣息。
此時,早已等候多時的上海府前知縣正滿臉笑容地迎上前去。
朱樉定睛一看,不禁露出幾分驚喜之色:“呦嗬!竟然是你這小子啊!我可記得當年你最不喜歡讀書啦,怎會如今跑來當官了?”
原來,眼前這位前來迎接之人乃是劉璟之子,劉伯溫之孫——劉耀。
這老劉家世代皆為讀書人,然而到了劉耀這裏卻成了個例外。
他不愛讀書,反倒對習武情有獨鍾。
其父親劉璟身為太子府中的儒將,母親更是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
如此家庭環境之下,竟生出這麽個不愛讀書的孩子,也不知到底是隨了誰。
劉耀聽到朱樉這番調侃,隻是笑嘻嘻地迴應道:“嘿嘿,王爺您就別取笑我啦!”
“再怎麽說,咱老劉家也是書香門第,傳承久遠。雖說我喜好習武,但文采方麵也是毫不遜色的喲!?”
“要不然,我怎能在十幾歲的時候就當上這一方縣令呢”說著,他臉上流露出些許得意之情。
朱樉聞言,微微一笑,隨即開口說道:“嗬嗬,既然如此,那本王可得好好恭喜你一番了!如今不僅升官了,還當上了這偌大上海府的知府。”
“若是太子知曉上海縣已升級為上海府,而擔任知府一職的竟是你這家夥,恐怕都會懊悔不已呢!”
經過一番簡要的交談後,朱樉二話不說,隨手便將那卷金燦燦,繡著精致龍紋的聖旨,猶如丟棄一件尋常物品般,徑直扔向了劉耀。
畢竟彼此都是老相識了,那些繁文縟節和虛情假意的客套話自然也就無需多言,讓他自個兒拿去閱讀聖旨便是。
而劉耀呢,則依舊是滿臉笑容可掬的模樣,他穩穩地接住聖旨後,並未急著展開查看,而是轉手遞給了身旁的隨從,並小心翼翼地囑咐其妥善保管好。
緊接著,他麵向應天所在的方位,恭恭敬敬地拱起雙手,高聲喊道:“多謝陛下隆恩!多謝太子殿下關懷!”
見此情形,朱樉擺了擺手,不耐煩地說道:“得了得了,別光在這兒一個勁兒地道謝啦,本王此番前來,你心裏應該清楚所為何事吧?”
劉耀趕忙又一次拱手作揖,迴應道:“明白,王爺此次大駕光臨,想必是為了在上海府舉行閱兵儀式一事而來。”
朱樉微微頷首,表示認可,然後繼續追問道:“那此事進展如何?可有遇到什麽棘手的難題?”
劉耀稍作遲疑,接著點了點頭,如實迴答道:“迴王爺,若想順利完成這次閱兵任務,恐怕得對上海府進行大規模的擴建才行啊。隻是不知王爺此番帶來了多少人手?”
其實早在朱樉到來之前,便已有人事先告知過劉耀關於這項任務的艱巨程度,所以此刻的他心中已然明了,或許最終唯有依靠大量的人力投入才能攻克難關了。
朱樉麵無表情地輕描淡寫道:“至於工匠嘛,目前人數尚未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絕對不會少。此外,部隊方麵將會派遣十萬兵力前來協助支援。”
聽聞此言,劉耀如釋重負地點了點頭,胸有成竹地說道:“如此一來,應當就沒什麽太大的問題了。”
“那好吧,既然如此,就煩請帶路,領我在這附近好好轉一轉,務必要挑選出一處絕佳的地址來。”朱樉話音剛落,隻見其身後立馬有侍從恭敬地牽來了一匹雄健的駿馬。
朱樉身手敏捷地一躍而上,穩穩當當地坐在了馬背之上。
與此同時,身側的劉耀見狀,亦是動作利落地翻身騎上自己的馬匹,並與朱樉並肩而行,引領著他朝著不遠處的一個山坡緩緩走去。
“魏國公徐輝祖和申國公鄧鎮(這裏是個小錯誤,明太祖朱元璋在鄧鎮繼承爵位的時候就改了申國公,從這裏開始修改過來)負責軍演等一應訓練。”
隨著朱標話音落下點到名的幾人紛紛拱手領命“尊令 ”
“老二,你還是負責總調度。”朱標又說道。
朱樉不耐煩地揮了揮手,連看都懶得再看一眼朱標,頭也不迴地緊跟著眾人快步走出了東宮書房。
他心中暗自咒罵著:“這個狗太子!”
自從再次被卷入繁忙的事務之中後,朱樉感覺自己就像一隻不停旋轉的陀螺,一刻也不得停歇。
如今,他不得不暫時告別皇宮那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迴到自己位於宮外的秦王府居住。
由於需要頻繁往返於應天與本地之間處理各種瑣事,朱樉覺得時間總是不夠用。
眼看著新年將至,他自己手頭還有一大堆事情等著去解決呢。
一想到這些,朱樉忍不住又低聲痛斥起那個令他心煩意亂的朱標來。
他緊緊裹著身上那件厚厚的棉衣,翻身上馬,揚鞭而去,馬蹄揚起陣陣塵土,很快便消失在了應天城的街道盡頭。
值得慶幸的是,得益於朝廷在政務方麵給予的大力支持,工部的工作進展異常迅速。
就在當天下午,大批技藝精湛的工匠們便與朱樉一同踏上了征程,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正是上海縣。
這些工匠將參與到重要工程的選址和建設工作當中,為推動地方發展貢獻力量。
夜幕降臨的時候,朱樉終於抵達了上海縣的港口。
經過數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建設,如今的上海府港口已然初現規模。
不僅如此,港口附近便是東海艦隊的司令部所在地,眾多威武雄壯的軍艦整齊地停靠在岸邊,全副武裝的士兵們時刻保持著高度警惕。
正因如此,上海府的安全狀況得到了充分保障,無需過多擔憂。
而良好的治安環境也吸引了周邊地區眾多商人紛至遝來,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從上海府出海開展貿易活動,使得這片土地日益繁榮昌盛起來。
也因此,上海府的經濟倒是很不錯,縣城也比起一般的縣要大不少。
朱樉邁著穩健的步伐緩緩走下港口,海風輕輕拂過他的麵龐,帶來一絲鹹澀的氣息。
此時,早已等候多時的上海府前知縣正滿臉笑容地迎上前去。
朱樉定睛一看,不禁露出幾分驚喜之色:“呦嗬!竟然是你這小子啊!我可記得當年你最不喜歡讀書啦,怎會如今跑來當官了?”
原來,眼前這位前來迎接之人乃是劉璟之子,劉伯溫之孫——劉耀。
這老劉家世代皆為讀書人,然而到了劉耀這裏卻成了個例外。
他不愛讀書,反倒對習武情有獨鍾。
其父親劉璟身為太子府中的儒將,母親更是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
如此家庭環境之下,竟生出這麽個不愛讀書的孩子,也不知到底是隨了誰。
劉耀聽到朱樉這番調侃,隻是笑嘻嘻地迴應道:“嘿嘿,王爺您就別取笑我啦!”
“再怎麽說,咱老劉家也是書香門第,傳承久遠。雖說我喜好習武,但文采方麵也是毫不遜色的喲!?”
“要不然,我怎能在十幾歲的時候就當上這一方縣令呢”說著,他臉上流露出些許得意之情。
朱樉聞言,微微一笑,隨即開口說道:“嗬嗬,既然如此,那本王可得好好恭喜你一番了!如今不僅升官了,還當上了這偌大上海府的知府。”
“若是太子知曉上海縣已升級為上海府,而擔任知府一職的竟是你這家夥,恐怕都會懊悔不已呢!”
經過一番簡要的交談後,朱樉二話不說,隨手便將那卷金燦燦,繡著精致龍紋的聖旨,猶如丟棄一件尋常物品般,徑直扔向了劉耀。
畢竟彼此都是老相識了,那些繁文縟節和虛情假意的客套話自然也就無需多言,讓他自個兒拿去閱讀聖旨便是。
而劉耀呢,則依舊是滿臉笑容可掬的模樣,他穩穩地接住聖旨後,並未急著展開查看,而是轉手遞給了身旁的隨從,並小心翼翼地囑咐其妥善保管好。
緊接著,他麵向應天所在的方位,恭恭敬敬地拱起雙手,高聲喊道:“多謝陛下隆恩!多謝太子殿下關懷!”
見此情形,朱樉擺了擺手,不耐煩地說道:“得了得了,別光在這兒一個勁兒地道謝啦,本王此番前來,你心裏應該清楚所為何事吧?”
劉耀趕忙又一次拱手作揖,迴應道:“明白,王爺此次大駕光臨,想必是為了在上海府舉行閱兵儀式一事而來。”
朱樉微微頷首,表示認可,然後繼續追問道:“那此事進展如何?可有遇到什麽棘手的難題?”
劉耀稍作遲疑,接著點了點頭,如實迴答道:“迴王爺,若想順利完成這次閱兵任務,恐怕得對上海府進行大規模的擴建才行啊。隻是不知王爺此番帶來了多少人手?”
其實早在朱樉到來之前,便已有人事先告知過劉耀關於這項任務的艱巨程度,所以此刻的他心中已然明了,或許最終唯有依靠大量的人力投入才能攻克難關了。
朱樉麵無表情地輕描淡寫道:“至於工匠嘛,目前人數尚未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絕對不會少。此外,部隊方麵將會派遣十萬兵力前來協助支援。”
聽聞此言,劉耀如釋重負地點了點頭,胸有成竹地說道:“如此一來,應當就沒什麽太大的問題了。”
“那好吧,既然如此,就煩請帶路,領我在這附近好好轉一轉,務必要挑選出一處絕佳的地址來。”朱樉話音剛落,隻見其身後立馬有侍從恭敬地牽來了一匹雄健的駿馬。
朱樉身手敏捷地一躍而上,穩穩當當地坐在了馬背之上。
與此同時,身側的劉耀見狀,亦是動作利落地翻身騎上自己的馬匹,並與朱樉並肩而行,引領著他朝著不遠處的一個山坡緩緩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