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忙碌的朱樉
鎮國秦王,我和大明與國同休 作者:雨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三百二十五章 忙碌的朱樉
一時間晉王府恢複了往日的喧囂,勳貴武將,官員富商,來了一波又一波,跟隨朱樉等人參與和寧之戰的將領,軍士,更是親自披麻戴孝,送朱棡最後一程。
前前後後一直忙碌了半個多月,朱樉和朱棣親自扶棺,由和寧之戰存活下來的將領抬著,送到紫金山一側下葬。
看著朱棡墓室的大門緩緩關閉,朱樉和朱棣哥倆不知道哭過多少次的眼淚,已經流不出來了。
朱棡的陵墓也是緊急修建的,朱棡還年輕,甚至還沒有就藩,朱元璋更不可能在應天給他修建陵墓,整個陵墓,隻是修建了主墓室。
這還是連軸轉才剛剛修好的,其他建築隻能夠等之後慢慢來了,總不能讓一個親王死後沒有地方安放吧。
葬禮結束後,朱樉乘坐馬車去了太原,朱棡沒了,未來還有朱濟熺接任晉王,朱棡在太原的王府和一些產業,便由朱樉暫時代為打理。
然而,朝堂上,朱標也開始著手抓捕,調查胡惟庸謀反一案,應天府內大牢頓時人滿為患。
前往太原一路上,朱樉也沒閑著,馬車走的官道還算是平穩,一封封的奏折由錦衣衛送到了朱樉手上。
這些都是劉伯溫南下之後查出的官員罪證,有的需要朱樉批準執法局和錦衣衛參與抓捕的命令文書,雖然已經把人先抓了,命令還需要朱樉補上。
再有一些就是官員的處置,朱樉批閱之後還需要送給朱標審核。
這些奏折之中,還有朱標直接下令抓捕的命令文件,送給朱樉知曉,防備後續事件的處理。
朱樉也體會到了朱潚埋在奏折之中的感覺。
此次出行,擔心朱樉的身體,朱元璋將自己的馬車拆解了代表帝王的標誌,給予朱樉使用。
“楊風”
朱樉對外麵喊了一句,楊風走進馬車。
朱樉直接將一封奏折遞給他說到“發迴,命令鎮江府不得拿人,待錦衣衛查明之後再行定奪。”
朱樉每天都要發迴很多類似的奏折,反貪肅清官場不能一棍子全打死,更不能因為懷疑和聽說就對官員進行抓捕。
好在,經過兩年多的發展,錦衣衛遍布全國,想要查一些事情,易如反掌。
“江浙地區,那些打著張士誠旗號造反的怎麽樣了?”朱樉問道。
楊風從一旁朱樉沒處理的奏折當中抽出一本遞給朱樉,隨後說到“朝廷派遣忠義伯和忠勇伯,率領京營第三,第六騎兵旅和一個團的炮兵前往江浙鎮壓。”
“但,江浙地區糜爛,近幾日又有幾波大大小小的勢力起來反抗商稅,抵抗朝廷反貪,甚至有聯合倭寇。”楊風又增加了一個朱樉秘書的職務,最近那可是忙的不可開交。
“給老爺子上書,江浙地區造反,定是氏族貪官鼓動,隻誅首惡,勿要牽連百姓,要好生安撫,萬不可一味彈壓。”
“對於倭寇,調集水師,增裝火炮,海上作戰,除惡務盡。”
朱樉說著,楊風在一旁快速記錄。
“另外告訴皇家糧行,所有抄沒得土地全部收購,盡快發放給百姓,萬不可耽誤播種,所需銀兩,在商行內直接撥付,讓張繼才去江浙地區坐鎮主持工作,再給執法局打個招唿,協助皇家糧行收購。”
說完,朱樉伸了個懶腰罵罵咧咧的說道“狗太子,老子都出來的了還安排那麽多事。”
對此楊風全當沒聽見,原本說好的讓朱樉出去,休息一段時間,但是出城第二天,朱標就派人把江浙的奏折送給了朱樉。
對此出來這一段時間,朱樉整天都罵罵咧咧的,楊風也都習慣了,將朱樉交代的事情記錄好,拱了拱手
“屬下這就去辦。”
到達太原,朱樉對修建晉王府的工匠進行了安撫,並且將府內提前準備的侍從遣散了一部分,隻留下幾個之前朱棡身邊的老人看守。
財產還是不少的,身為晉王,當地的官員也沒少孝敬,跟著朱樉肅清草原,也沒少撈,當時感覺帶去應天再帶迴來太麻煩,朱棡直接放在了太原的晉王府。
讓人清點之後,直接裝車由晉王警衛旅護送迴應天的晉王府。
因為水泥的出現,幾座王府的修建都十分的迅速,兄弟幾個都想著日後早日就藩過上快意的生活,畢竟在朱元璋從小嚴厲教導之下,兄弟幾個對那個爹都害怕的不行,準備早早地出去。
奈何世事無常,朱棡留在太原的幾個相好的最終都沒個正經名分,朱樉也是給了一筆錢將他們全部打發了。
處理完太原的事情,看著已經蓋上的晉王府牌匾,朱樉也帶人離開了太原。
他準備去西安一趟,因為那邊還有兩個朱棡念叨許久的一對姊妹花。
當初馬皇後返迴應天的時候,因為並沒有將她們帶迴去。
對於林家姐妹,倒是給了足夠的賞賜,準備迴頭給個名分,觀音奴也代表朱樉表態,等朱樉迴來就去見她們,並且讓他們主持西安王府事務。
礙於當時的情況,也隻能是暫時留下,等朱樉自己處理,林東兄妹三人也不用再次分離。
到達西安已經是半個月後了,朱樉人還沒到,事情已經來了。
西安城外,周桐率領家小出城十裏相迎。
朱樉下了馬車,便看到周桐笑著走上前準備行禮。
“行了,你啥時候也學會行禮了?沒穿官服,免了吧”朱樉也笑著說道,對於這個和自己年齡差不多,又很是相熟,還是自己治下的官員,朱樉還是很有好感的。
周桐拱手說到“殿下,許久未見,下官實在想念啊。”
“哈哈,你小子是想我了,還是又想蹭飯了?”朱樉調侃了一句。
朱樉的話讓周桐有點小尷尬,隨後連忙岔開話題對旁邊一個帶著孩子的女子說道“殿下,這位是內子,和孩子。”又對兩人說道“這位是秦王殿下,還不快行禮。”
女子行了一個萬福禮,小家夥很懂事的一拱手有嗲含糊的說到“見過,王爺”
“哈哈,快起來。”朱樉說著上前抱起小家夥。
一時間晉王府恢複了往日的喧囂,勳貴武將,官員富商,來了一波又一波,跟隨朱樉等人參與和寧之戰的將領,軍士,更是親自披麻戴孝,送朱棡最後一程。
前前後後一直忙碌了半個多月,朱樉和朱棣親自扶棺,由和寧之戰存活下來的將領抬著,送到紫金山一側下葬。
看著朱棡墓室的大門緩緩關閉,朱樉和朱棣哥倆不知道哭過多少次的眼淚,已經流不出來了。
朱棡的陵墓也是緊急修建的,朱棡還年輕,甚至還沒有就藩,朱元璋更不可能在應天給他修建陵墓,整個陵墓,隻是修建了主墓室。
這還是連軸轉才剛剛修好的,其他建築隻能夠等之後慢慢來了,總不能讓一個親王死後沒有地方安放吧。
葬禮結束後,朱樉乘坐馬車去了太原,朱棡沒了,未來還有朱濟熺接任晉王,朱棡在太原的王府和一些產業,便由朱樉暫時代為打理。
然而,朝堂上,朱標也開始著手抓捕,調查胡惟庸謀反一案,應天府內大牢頓時人滿為患。
前往太原一路上,朱樉也沒閑著,馬車走的官道還算是平穩,一封封的奏折由錦衣衛送到了朱樉手上。
這些都是劉伯溫南下之後查出的官員罪證,有的需要朱樉批準執法局和錦衣衛參與抓捕的命令文書,雖然已經把人先抓了,命令還需要朱樉補上。
再有一些就是官員的處置,朱樉批閱之後還需要送給朱標審核。
這些奏折之中,還有朱標直接下令抓捕的命令文件,送給朱樉知曉,防備後續事件的處理。
朱樉也體會到了朱潚埋在奏折之中的感覺。
此次出行,擔心朱樉的身體,朱元璋將自己的馬車拆解了代表帝王的標誌,給予朱樉使用。
“楊風”
朱樉對外麵喊了一句,楊風走進馬車。
朱樉直接將一封奏折遞給他說到“發迴,命令鎮江府不得拿人,待錦衣衛查明之後再行定奪。”
朱樉每天都要發迴很多類似的奏折,反貪肅清官場不能一棍子全打死,更不能因為懷疑和聽說就對官員進行抓捕。
好在,經過兩年多的發展,錦衣衛遍布全國,想要查一些事情,易如反掌。
“江浙地區,那些打著張士誠旗號造反的怎麽樣了?”朱樉問道。
楊風從一旁朱樉沒處理的奏折當中抽出一本遞給朱樉,隨後說到“朝廷派遣忠義伯和忠勇伯,率領京營第三,第六騎兵旅和一個團的炮兵前往江浙鎮壓。”
“但,江浙地區糜爛,近幾日又有幾波大大小小的勢力起來反抗商稅,抵抗朝廷反貪,甚至有聯合倭寇。”楊風又增加了一個朱樉秘書的職務,最近那可是忙的不可開交。
“給老爺子上書,江浙地區造反,定是氏族貪官鼓動,隻誅首惡,勿要牽連百姓,要好生安撫,萬不可一味彈壓。”
“對於倭寇,調集水師,增裝火炮,海上作戰,除惡務盡。”
朱樉說著,楊風在一旁快速記錄。
“另外告訴皇家糧行,所有抄沒得土地全部收購,盡快發放給百姓,萬不可耽誤播種,所需銀兩,在商行內直接撥付,讓張繼才去江浙地區坐鎮主持工作,再給執法局打個招唿,協助皇家糧行收購。”
說完,朱樉伸了個懶腰罵罵咧咧的說道“狗太子,老子都出來的了還安排那麽多事。”
對此楊風全當沒聽見,原本說好的讓朱樉出去,休息一段時間,但是出城第二天,朱標就派人把江浙的奏折送給了朱樉。
對此出來這一段時間,朱樉整天都罵罵咧咧的,楊風也都習慣了,將朱樉交代的事情記錄好,拱了拱手
“屬下這就去辦。”
到達太原,朱樉對修建晉王府的工匠進行了安撫,並且將府內提前準備的侍從遣散了一部分,隻留下幾個之前朱棡身邊的老人看守。
財產還是不少的,身為晉王,當地的官員也沒少孝敬,跟著朱樉肅清草原,也沒少撈,當時感覺帶去應天再帶迴來太麻煩,朱棡直接放在了太原的晉王府。
讓人清點之後,直接裝車由晉王警衛旅護送迴應天的晉王府。
因為水泥的出現,幾座王府的修建都十分的迅速,兄弟幾個都想著日後早日就藩過上快意的生活,畢竟在朱元璋從小嚴厲教導之下,兄弟幾個對那個爹都害怕的不行,準備早早地出去。
奈何世事無常,朱棡留在太原的幾個相好的最終都沒個正經名分,朱樉也是給了一筆錢將他們全部打發了。
處理完太原的事情,看著已經蓋上的晉王府牌匾,朱樉也帶人離開了太原。
他準備去西安一趟,因為那邊還有兩個朱棡念叨許久的一對姊妹花。
當初馬皇後返迴應天的時候,因為並沒有將她們帶迴去。
對於林家姐妹,倒是給了足夠的賞賜,準備迴頭給個名分,觀音奴也代表朱樉表態,等朱樉迴來就去見她們,並且讓他們主持西安王府事務。
礙於當時的情況,也隻能是暫時留下,等朱樉自己處理,林東兄妹三人也不用再次分離。
到達西安已經是半個月後了,朱樉人還沒到,事情已經來了。
西安城外,周桐率領家小出城十裏相迎。
朱樉下了馬車,便看到周桐笑著走上前準備行禮。
“行了,你啥時候也學會行禮了?沒穿官服,免了吧”朱樉也笑著說道,對於這個和自己年齡差不多,又很是相熟,還是自己治下的官員,朱樉還是很有好感的。
周桐拱手說到“殿下,許久未見,下官實在想念啊。”
“哈哈,你小子是想我了,還是又想蹭飯了?”朱樉調侃了一句。
朱樉的話讓周桐有點小尷尬,隨後連忙岔開話題對旁邊一個帶著孩子的女子說道“殿下,這位是內子,和孩子。”又對兩人說道“這位是秦王殿下,還不快行禮。”
女子行了一個萬福禮,小家夥很懂事的一拱手有嗲含糊的說到“見過,王爺”
“哈哈,快起來。”朱樉說著上前抱起小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