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係統的工作告一段落後,省教育廳和市教育局來了多個副職調研。
純屬是蹭熱度,仿佛在暗示青坪區的成績離不開省市的指導。
金霖爀雁過拔毛,不管什麽領導來了,都得留下一點扶持資金或者政策,不然白費了接待的人力物力。
這段時間在省市媒體,甚至是一些全國性媒體上亮了一個相,讓金霖爀心滿意足。
九月十五日,會議室的空調發出輕微的嗡鳴聲,卻壓不住空氣中緊繃的氛圍。
陽光透過百葉窗,在會議桌上切割出明暗交錯的條紋,將眾人的臉龐映得忽明忽暗。
金霖爀端坐在主位,目光掃過圍坐一圈的黨委委員,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會議議程表,紙張邊緣已被磨得微微起毛。
“今天主要討論園區三期拆遷和房屋還建項目。”金霖爀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會議室的沉默,“這是關乎園區發展和群眾利益的大事,大家暢所欲言。”
組織委員李明遠率先開口,他推了推金絲眼鏡,鏡片後的目光閃了閃:“我覺得宏遠建設就很不錯,他們在業內口碑好,施工質量有保障。”
話音剛落,分管招商的副園區長王誌強就輕笑一聲,身體微微前傾:“老李,宏遠是不錯,可新銳建築也不遑多讓,他們在舊城改造方麵經驗豐富,說不定能給項目帶來新的思路。”
金霖爀靜靜地聽著,嘴角掛著若有若無的微笑,手指輕輕叩擊著桌麵。
隨著討論的深入,會議室裏的火藥味愈發濃重,各位委員紛紛拋出自己推薦的企業,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實則暗藏玄機。
宣傳委員張芳把筆記本往桌上一放,語氣帶著幾分急切:“我認為天盛集團更合適,他們資金雄厚,能保證項目按時完成。”
規劃建設局局長趙大海皺著眉頭,重重地歎了口氣:“張委員,天盛集團雖然實力強,但報價一直偏高,這對園區的資金壓力太大了。我還是覺得鑫達建設性價比更高。”
爭論聲此起彼伏,金霖爀的臉色漸漸沉了下來。
他端起保溫杯,輕抿一口濃茶,目光如炬地掃視著眾人。
這些委員推薦的企業,背後或多或少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心裏跟明鏡似的。
“都別爭了!”金霖爀突然重重地把保溫杯放在桌上,茶水在杯中晃蕩,發出清脆的響聲。
會議室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金霖爀靠在椅背上,雙手抱胸,眼神冷峻:“大家推薦的企業都各有優勢,但這樣爭論下去,什麽時候是個頭?”
李明遠張了張嘴,似乎還想說些什麽,金霖爀抬手打斷了他:“我知道,大家都想為項目找個靠譜的企業,但咱們得一碗水端平。三期項目涉及眾多群眾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點馬虎,也容不得半點私心!”
王誌強的臉色微微一變,隨即恢複如常,笑著說道:“金書記說得對,可公開招投標會不會存在風險?時間緊、任務重,要是流標或者中標的企業實力不行,耽誤了工期,那可就麻煩了。”
金霖爀冷笑一聲,目光如利劍般射向王誌強:“王主任,這不是我們該擔心的。隻要我們把招投標的規則製定好,流程公開透明,還怕找不到合適的企業?至於流標,我相信隻要條件合理,有的是企業搶著來。要是因為怕擔責就搞暗箱操作,那才是真正的不負責任!”
趙大海在一旁連連點頭:“金書記說得在理,公開招投標才能選出最有實力、最有誠意的企業,對園區、對群眾都有好處。”
看著眾人或讚同、或無奈的表情,金霖爀知道,自己的決定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但他別無選擇。他緩緩站起身,目光堅定地看著每一個人:“這個項目就按公開招投標的方式進行。紀委全程監督,確保公平公正。誰要是敢在招投標過程中搞小動作,別怪我不客氣!”
散會後,金霖爀獨自坐在會議室,望著窗外的園區。
工地上機器轟鳴,塔吊林立,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他深知,自己這一拍板,斷了不少人的財路,也得罪了不少人,但為了園區的長遠發展,為了群眾的利益,他必須堅持原則。
手機突然響起,是老領導打來的電話。
金霖爀深吸一口氣,按下接聽鍵:“李區長,您好……”電話那頭傳來熟悉的聲音:“小爀啊,聽說你要搞公開招投標?有些事別太較真,大家都不容易……”
金霖爀握緊了手機,聲音堅定:“老領導,我明白您的意思,但這件事我必須堅持。園區的發展不能被這些利益糾葛絆住腳,群眾的眼睛都看著呢。”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歎了口氣:“你啊,還是這麽倔,好自為之吧。”
當晚,暮色如墨浸染玻璃幕牆,金霖爀辦公室的頂燈將米白色大理石地麵照得發白,中央空調出風口發出細微的嗡鳴。
紅木會議桌上整齊擺放著五份項目資料,角落裏的保險櫃虛掩著,露出半截泛黃的會議紀要。
當周穎、萬玉、彭瑩和楊工魚貫而入時,金霖爀正背手站在落地窗前,望著園區內零星亮起的施工燈。
園區黨委委員周穎率先打破沉默,她將藏青色西裝外套搭在椅背上,露出熨燙筆挺的白襯衫:“金書記,公開招標動了太多人的奶酪,這兩天區裏打電話上門的像雪片似的。”
城建辦主任萬玉摘下安全帽,帽簷還沾著上午工地檢查的塵土,他抽出資料裏的設計圖紙鋪在桌上:“招標細則是關鍵。按正常流程,新銳、天盛這些關係戶肯定會聯合串標。”他指尖劃過圖紙上標注的迴遷房位置,“尤其是還建區,利潤空間小,沒點手段很難招到靠譜企業。”
財務審計科科長彭瑩推了推黑框眼鏡,翻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密密麻麻的數字間夾雜著紅筆批注:“我查了近三年招標數據,圍標企業慣用階梯報價法。如果能在評分標準裏設置技術標權重,或許能打破僵局。”她突然壓低聲音,“但這樣操作,需要建設局配合提供技術參數。”
所有人的目光轉向一直沉默的總工程師楊工。
這位老技術員摩挲著保溫杯,渾濁的眼睛裏閃過一絲猶豫:“技術參數可以調整,但那些企業的施工方案都找的同一家設計院,怕是換湯不換藥。”他重重歎了口氣,“上個月有人往我辦公室塞了張二十萬的銀行卡。”
金霖爀終於轉過身,皮鞋踏在地板上發出沉穩的聲響。
他拿起紅色鉛筆在招標評分表上圈畫:“技術標占比提到45%,增設bim技術應用、綠色施工專項方案兩項加分項。”筆尖頓在“項目經理履曆”欄,“要求近三年必須有三個以上同類型項目經驗,業績需提供監理方和業主方雙確認函。”
周穎立刻心領神會:“這等於給外來企業開了綠色通道。不過本地企業肯定會抗議說抬高門檻。”她從包裏掏出一份幹部任免名單,“或許可以借這個機會調整招標辦人員,把基建科的老周調去後勤,換上組織部新培養的選調生。”
萬玉突然拍了下桌子,震得圖紙微微顫動:“好!招標辦主任老周和天盛集團的關係不一般。但新人沒經驗,評標環節容易被牽著鼻子走。”他轉頭看向楊工,“楊工,能不能從外麵借調幾個專家?”
楊工沉吟片刻:“我聯係下建工大的王教授,他帶的研究生團隊做過類似項目評估。不過人情往來......”話沒說完,彭瑩已經在計算器上快速敲擊:“可以走課題研究經費,簽技術諮詢協議。”她將計算結果推到金霖爀麵前,“控製在五十萬以內,走非常規采購流程。”
窗外突然劃過一道閃電,暴雨隨之傾盆而下。
金霖爀凝視著玻璃上蜿蜒的水痕,腦海中閃過下午接到的匿名電話威脅。
他拉開抽屜取出錄音筆,按下播放鍵:“金書記,都是在圈子裏混的,別把路走絕......”電流雜音中,威脅聲格外刺耳。
“你們聽聽,才開完黨委會,他們就像聞到味道的鯊魚,必須給他們點震懾。”金霖爀關掉錄音筆,眼中閃過寒光,“周穎,讓紀委明天下發通知,對近三年招標項目開展專項審計。彭瑩,重點查天盛集團的工程款支付記錄。”他轉向萬玉,“建設局明天組織安全大檢查,就從新銳建築承建的二號廠房開始。”
會議室陷入短暫的沉默,隻有暴雨拍打玻璃的聲響。楊工突然開口:“金書記,這樣做風險太大。那些人不會善罷甘休。”
“所以需要雙保險。”金霖爀從保險櫃取出一份文件,封皮印著“園區十四五規劃調整方案”,“還建區西側地塊,原本規劃商業開發,改成人才公寓。這個消息明天由彭瑩通過非正式渠道放出去。”他意味深長地看著眾人,“有了這塊肥肉吊著,他們就會把注意力從還建項目轉移。”
萬玉忍不住讚歎:“高!商業開發利潤是還建項目的三倍,他們肯定會提前布局。”他突然皺眉,“但調整規劃需要管委會集體表決。”
“這就是你的工作了。”金霖爀將文件推到萬玉麵前,“後天的主任辦公會,你負責說服發改局和國土局。必要時,可以透露市裏正在考察引進重點企業,急需配套人才住房。”
純屬是蹭熱度,仿佛在暗示青坪區的成績離不開省市的指導。
金霖爀雁過拔毛,不管什麽領導來了,都得留下一點扶持資金或者政策,不然白費了接待的人力物力。
這段時間在省市媒體,甚至是一些全國性媒體上亮了一個相,讓金霖爀心滿意足。
九月十五日,會議室的空調發出輕微的嗡鳴聲,卻壓不住空氣中緊繃的氛圍。
陽光透過百葉窗,在會議桌上切割出明暗交錯的條紋,將眾人的臉龐映得忽明忽暗。
金霖爀端坐在主位,目光掃過圍坐一圈的黨委委員,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會議議程表,紙張邊緣已被磨得微微起毛。
“今天主要討論園區三期拆遷和房屋還建項目。”金霖爀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會議室的沉默,“這是關乎園區發展和群眾利益的大事,大家暢所欲言。”
組織委員李明遠率先開口,他推了推金絲眼鏡,鏡片後的目光閃了閃:“我覺得宏遠建設就很不錯,他們在業內口碑好,施工質量有保障。”
話音剛落,分管招商的副園區長王誌強就輕笑一聲,身體微微前傾:“老李,宏遠是不錯,可新銳建築也不遑多讓,他們在舊城改造方麵經驗豐富,說不定能給項目帶來新的思路。”
金霖爀靜靜地聽著,嘴角掛著若有若無的微笑,手指輕輕叩擊著桌麵。
隨著討論的深入,會議室裏的火藥味愈發濃重,各位委員紛紛拋出自己推薦的企業,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實則暗藏玄機。
宣傳委員張芳把筆記本往桌上一放,語氣帶著幾分急切:“我認為天盛集團更合適,他們資金雄厚,能保證項目按時完成。”
規劃建設局局長趙大海皺著眉頭,重重地歎了口氣:“張委員,天盛集團雖然實力強,但報價一直偏高,這對園區的資金壓力太大了。我還是覺得鑫達建設性價比更高。”
爭論聲此起彼伏,金霖爀的臉色漸漸沉了下來。
他端起保溫杯,輕抿一口濃茶,目光如炬地掃視著眾人。
這些委員推薦的企業,背後或多或少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心裏跟明鏡似的。
“都別爭了!”金霖爀突然重重地把保溫杯放在桌上,茶水在杯中晃蕩,發出清脆的響聲。
會議室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金霖爀靠在椅背上,雙手抱胸,眼神冷峻:“大家推薦的企業都各有優勢,但這樣爭論下去,什麽時候是個頭?”
李明遠張了張嘴,似乎還想說些什麽,金霖爀抬手打斷了他:“我知道,大家都想為項目找個靠譜的企業,但咱們得一碗水端平。三期項目涉及眾多群眾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點馬虎,也容不得半點私心!”
王誌強的臉色微微一變,隨即恢複如常,笑著說道:“金書記說得對,可公開招投標會不會存在風險?時間緊、任務重,要是流標或者中標的企業實力不行,耽誤了工期,那可就麻煩了。”
金霖爀冷笑一聲,目光如利劍般射向王誌強:“王主任,這不是我們該擔心的。隻要我們把招投標的規則製定好,流程公開透明,還怕找不到合適的企業?至於流標,我相信隻要條件合理,有的是企業搶著來。要是因為怕擔責就搞暗箱操作,那才是真正的不負責任!”
趙大海在一旁連連點頭:“金書記說得在理,公開招投標才能選出最有實力、最有誠意的企業,對園區、對群眾都有好處。”
看著眾人或讚同、或無奈的表情,金霖爀知道,自己的決定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但他別無選擇。他緩緩站起身,目光堅定地看著每一個人:“這個項目就按公開招投標的方式進行。紀委全程監督,確保公平公正。誰要是敢在招投標過程中搞小動作,別怪我不客氣!”
散會後,金霖爀獨自坐在會議室,望著窗外的園區。
工地上機器轟鳴,塔吊林立,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他深知,自己這一拍板,斷了不少人的財路,也得罪了不少人,但為了園區的長遠發展,為了群眾的利益,他必須堅持原則。
手機突然響起,是老領導打來的電話。
金霖爀深吸一口氣,按下接聽鍵:“李區長,您好……”電話那頭傳來熟悉的聲音:“小爀啊,聽說你要搞公開招投標?有些事別太較真,大家都不容易……”
金霖爀握緊了手機,聲音堅定:“老領導,我明白您的意思,但這件事我必須堅持。園區的發展不能被這些利益糾葛絆住腳,群眾的眼睛都看著呢。”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歎了口氣:“你啊,還是這麽倔,好自為之吧。”
當晚,暮色如墨浸染玻璃幕牆,金霖爀辦公室的頂燈將米白色大理石地麵照得發白,中央空調出風口發出細微的嗡鳴。
紅木會議桌上整齊擺放著五份項目資料,角落裏的保險櫃虛掩著,露出半截泛黃的會議紀要。
當周穎、萬玉、彭瑩和楊工魚貫而入時,金霖爀正背手站在落地窗前,望著園區內零星亮起的施工燈。
園區黨委委員周穎率先打破沉默,她將藏青色西裝外套搭在椅背上,露出熨燙筆挺的白襯衫:“金書記,公開招標動了太多人的奶酪,這兩天區裏打電話上門的像雪片似的。”
城建辦主任萬玉摘下安全帽,帽簷還沾著上午工地檢查的塵土,他抽出資料裏的設計圖紙鋪在桌上:“招標細則是關鍵。按正常流程,新銳、天盛這些關係戶肯定會聯合串標。”他指尖劃過圖紙上標注的迴遷房位置,“尤其是還建區,利潤空間小,沒點手段很難招到靠譜企業。”
財務審計科科長彭瑩推了推黑框眼鏡,翻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密密麻麻的數字間夾雜著紅筆批注:“我查了近三年招標數據,圍標企業慣用階梯報價法。如果能在評分標準裏設置技術標權重,或許能打破僵局。”她突然壓低聲音,“但這樣操作,需要建設局配合提供技術參數。”
所有人的目光轉向一直沉默的總工程師楊工。
這位老技術員摩挲著保溫杯,渾濁的眼睛裏閃過一絲猶豫:“技術參數可以調整,但那些企業的施工方案都找的同一家設計院,怕是換湯不換藥。”他重重歎了口氣,“上個月有人往我辦公室塞了張二十萬的銀行卡。”
金霖爀終於轉過身,皮鞋踏在地板上發出沉穩的聲響。
他拿起紅色鉛筆在招標評分表上圈畫:“技術標占比提到45%,增設bim技術應用、綠色施工專項方案兩項加分項。”筆尖頓在“項目經理履曆”欄,“要求近三年必須有三個以上同類型項目經驗,業績需提供監理方和業主方雙確認函。”
周穎立刻心領神會:“這等於給外來企業開了綠色通道。不過本地企業肯定會抗議說抬高門檻。”她從包裏掏出一份幹部任免名單,“或許可以借這個機會調整招標辦人員,把基建科的老周調去後勤,換上組織部新培養的選調生。”
萬玉突然拍了下桌子,震得圖紙微微顫動:“好!招標辦主任老周和天盛集團的關係不一般。但新人沒經驗,評標環節容易被牽著鼻子走。”他轉頭看向楊工,“楊工,能不能從外麵借調幾個專家?”
楊工沉吟片刻:“我聯係下建工大的王教授,他帶的研究生團隊做過類似項目評估。不過人情往來......”話沒說完,彭瑩已經在計算器上快速敲擊:“可以走課題研究經費,簽技術諮詢協議。”她將計算結果推到金霖爀麵前,“控製在五十萬以內,走非常規采購流程。”
窗外突然劃過一道閃電,暴雨隨之傾盆而下。
金霖爀凝視著玻璃上蜿蜒的水痕,腦海中閃過下午接到的匿名電話威脅。
他拉開抽屜取出錄音筆,按下播放鍵:“金書記,都是在圈子裏混的,別把路走絕......”電流雜音中,威脅聲格外刺耳。
“你們聽聽,才開完黨委會,他們就像聞到味道的鯊魚,必須給他們點震懾。”金霖爀關掉錄音筆,眼中閃過寒光,“周穎,讓紀委明天下發通知,對近三年招標項目開展專項審計。彭瑩,重點查天盛集團的工程款支付記錄。”他轉向萬玉,“建設局明天組織安全大檢查,就從新銳建築承建的二號廠房開始。”
會議室陷入短暫的沉默,隻有暴雨拍打玻璃的聲響。楊工突然開口:“金書記,這樣做風險太大。那些人不會善罷甘休。”
“所以需要雙保險。”金霖爀從保險櫃取出一份文件,封皮印著“園區十四五規劃調整方案”,“還建區西側地塊,原本規劃商業開發,改成人才公寓。這個消息明天由彭瑩通過非正式渠道放出去。”他意味深長地看著眾人,“有了這塊肥肉吊著,他們就會把注意力從還建項目轉移。”
萬玉忍不住讚歎:“高!商業開發利潤是還建項目的三倍,他們肯定會提前布局。”他突然皺眉,“但調整規劃需要管委會集體表決。”
“這就是你的工作了。”金霖爀將文件推到萬玉麵前,“後天的主任辦公會,你負責說服發改局和國土局。必要時,可以透露市裏正在考察引進重點企業,急需配套人才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