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裴煜和七七正想要上山。
府中的果子沒多少了,兩人想去摘些迴來。
其實這些事情,根本不用他們動手。
兩人隻是閑的,也是喜歡親手采摘的樂趣。
誰料還沒出門,就有站崗的守備軍來稟報。
說是城外來了一隊人馬,說是宮中特使。
奉了陛下之名,前來宣旨。
兩人一聽,不約而同地皺眉,心裏想著。
難道景元帝還沒有放棄?新年新氣象,這是又要出什麽新的幺蛾子嗎?
兩人也沒有出城,直接吩咐將人放進城,帶到王府的會客廳。
也不用特意招待,上點兒白開水就好。
然後兩人也沒有著急,慢悠悠地換了衣服,又喝了一杯茶。
這才起身,去了會客廳。
也不是對這位宮中特使有意見,想要晾著人家。
就是單純的對景元帝反感,恨烏及烏罷了。
不過剛進會客廳,看見座位上的人,兩人當即就露出了笑臉。
然後趕緊吩咐下人,上好茶,拿新鮮的水果和點心。
因為這位宮中特使,不是別人,正是海公公。
這位,明著雖然是景元帝的人。
但實際上,卻是太後的心腹,可是自己人。
海公公一見裴煜和七七,趕緊起身,小跑著來到兩人身前。
“老奴拜見戰王,王妃!”
說完,就要跪下請安。
裴煜趕緊伸手,一把拉住。
“公公不必多禮,怎麽是公公來宣旨?
這舟車勞頓的,幽州又是苦寒之地。
以公公的身份,隨便指派一個手下就行了。
這一路,辛苦了吧?
要知道是公公,我們定當出城迎接。
怠慢了公公,真是失禮!”
裴煜一臉歉意的說道,不是客套,而是發自內心。
同時,心裏也很好奇。
海公公身為大內總管,景元帝身邊的紅人,身份尊貴。
傳旨這種事情,還是千裏迢迢,頂風冒雪地來幽州,根本就不用他親自來啊!
“謝王爺關心,不瞞王爺。
這一次來幽州,是老奴特意跟陛下爭取的!
為陛下辦事,是老奴的分內之事,哪敢言苦?
再說事關重大,交給那些猴崽子,老奴也不放心!
王爺王妃,咱們先辦正事,把旨宣了。
然後在閑話家常,可好?”
相對於裴煜的熱絡,海公公顯得公事公辦。
他的話,聽起來感覺有些不領情。
但是目光卻有意無意的掃向會客廳中,隨他而來的那些人。
裴煜當即就明白了,知道海公公有所忌憚。
同時在心裏罵了一句自己,真是平靜的日子過久了,懈怠了!
自己和景元帝關係不好,在京中不是秘密。
海公公是景元帝的心腹,兩人之間,要是表現出關係很好的樣子,這不是讓人生疑嗎?
要不說,薑還是老的辣,自己還是太嫩了!
於是瞬間入戲,切換成了黑臉模式。
“公公何必陰陽怪氣,本王隻是客套幾句,不必當真。
你要宣旨,本王又沒有攔著!
難道你還敢要求本王,跪地接旨不成?”
裴煜雙臂抱胸,不屑的說道。
“王爺有先帝特許,可以見君不跪,老奴不敢!”
海公公見裴煜的狀態對了,配合說道。
隨後一揮手,一個小太監,立即捧著一個明黃的卷軸走上前來。
海公公取過,打開封套,將裏麵的聖旨取出,大聲念誦起來。
裴煜和七七都很好奇,景元帝又要幹什麽,所以聽的很認真。
等海公公朗讀完畢,兩人長出一口氣。
原來三月三,是太後娘娘的壽誕。
景元帝召裴煜和七七迴京,為太後祝壽。
先不說太後對他們有恩,一直是多加維護。
就算以他們的身份,迴去祝壽,也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景元帝這一迴做得沒毛病。
京城,他們是一定要迴的。
兩人心中放下警惕,裴煜將聖旨接過來。
七七則是吩咐十五,帶一行人下去用飯休息。
海公公卻是沒有離開,等房中隻剩下他們三人,看向了裴煜。
“王爺打算遵旨迴京?”
海公公滿臉擔心的問道,表情嚴肅。
“公公何出此言,難道是有什麽問題嗎?
也怪,這麽多年,太後娘娘從不過生辰。
怎麽今年,突然就過了?
難到這其中,還有什麽隱情?”
經海公公這麽一問,裴煜突然警覺了起來。
“王爺明見,太後生辰,隻是陛下召你迴京的借口。
老奴親自來宣旨,就是受了太後娘娘的指派,幫她傳話。
太後娘娘讓老奴告訴王爺,接旨後裝病。
以舊傷複發為由,拒絕迴京!”
海公公一臉嚴肅的說道,看上去就知道,事情要比想象的還要嚴重。
裴煜和七七當下心中好奇,急忙詢問原因。
海公公這才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地講述了一遍。
原來,景元帝的這個年,過得並不消停。
幽州幾乎與世隔絕,消息並不靈通。
裴煜和七七,隻覺得歲月靜好。
其實外麵,已經是風起雲湧,乃至要翻天了!
景元帝更是如坐針氈,寢食難安。
自從上次三國撤兵之後,他本以為會有一段安生的日子。
哪知道,外敵剛退,內亂又生。
最開始,也不知道從哪裏傳出的流言。
說是先帝駕崩前,曾留有遺詔,著戰王裴煜繼位,為大楚新君。
所以當今陛下,是個竊國賊!
這言論,就像是長了翅膀一樣。
一夜之間,就傳遍了整個大楚的所有州縣。
惹得百姓議論紛紛,甚至有些地方官員,都在暗中討論。
景元帝收到消息的時候,已經遍地開花,傳得沸沸揚揚,一發不可收拾。
別人都當作流言來傳,尚且有幾分懷疑。
但是他聽了之後,卻是心膽俱寒。
因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做過什麽。
那不是流言,而是事實。
這也是他最害怕被人知道的事情之一,所以他反應強烈。
當即就派了三皇子裴元瑾,率兵出麵鎮壓。
凡是有傳播留言者,一經抓捕,殺無赦!
他本想著,世人畏死!
隻要手段狠辣,殺一儆百,就能夠迅速地將流言扼殺。
百姓為了活命,萬不敢在妄自議論傳播。
哪知道,裴元瑾的大肆抓捕和鎮壓,觸怒了民意。
不僅沒有按照他的計劃,將此事平息,還愈演愈烈。
甚至演變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府中的果子沒多少了,兩人想去摘些迴來。
其實這些事情,根本不用他們動手。
兩人隻是閑的,也是喜歡親手采摘的樂趣。
誰料還沒出門,就有站崗的守備軍來稟報。
說是城外來了一隊人馬,說是宮中特使。
奉了陛下之名,前來宣旨。
兩人一聽,不約而同地皺眉,心裏想著。
難道景元帝還沒有放棄?新年新氣象,這是又要出什麽新的幺蛾子嗎?
兩人也沒有出城,直接吩咐將人放進城,帶到王府的會客廳。
也不用特意招待,上點兒白開水就好。
然後兩人也沒有著急,慢悠悠地換了衣服,又喝了一杯茶。
這才起身,去了會客廳。
也不是對這位宮中特使有意見,想要晾著人家。
就是單純的對景元帝反感,恨烏及烏罷了。
不過剛進會客廳,看見座位上的人,兩人當即就露出了笑臉。
然後趕緊吩咐下人,上好茶,拿新鮮的水果和點心。
因為這位宮中特使,不是別人,正是海公公。
這位,明著雖然是景元帝的人。
但實際上,卻是太後的心腹,可是自己人。
海公公一見裴煜和七七,趕緊起身,小跑著來到兩人身前。
“老奴拜見戰王,王妃!”
說完,就要跪下請安。
裴煜趕緊伸手,一把拉住。
“公公不必多禮,怎麽是公公來宣旨?
這舟車勞頓的,幽州又是苦寒之地。
以公公的身份,隨便指派一個手下就行了。
這一路,辛苦了吧?
要知道是公公,我們定當出城迎接。
怠慢了公公,真是失禮!”
裴煜一臉歉意的說道,不是客套,而是發自內心。
同時,心裏也很好奇。
海公公身為大內總管,景元帝身邊的紅人,身份尊貴。
傳旨這種事情,還是千裏迢迢,頂風冒雪地來幽州,根本就不用他親自來啊!
“謝王爺關心,不瞞王爺。
這一次來幽州,是老奴特意跟陛下爭取的!
為陛下辦事,是老奴的分內之事,哪敢言苦?
再說事關重大,交給那些猴崽子,老奴也不放心!
王爺王妃,咱們先辦正事,把旨宣了。
然後在閑話家常,可好?”
相對於裴煜的熱絡,海公公顯得公事公辦。
他的話,聽起來感覺有些不領情。
但是目光卻有意無意的掃向會客廳中,隨他而來的那些人。
裴煜當即就明白了,知道海公公有所忌憚。
同時在心裏罵了一句自己,真是平靜的日子過久了,懈怠了!
自己和景元帝關係不好,在京中不是秘密。
海公公是景元帝的心腹,兩人之間,要是表現出關係很好的樣子,這不是讓人生疑嗎?
要不說,薑還是老的辣,自己還是太嫩了!
於是瞬間入戲,切換成了黑臉模式。
“公公何必陰陽怪氣,本王隻是客套幾句,不必當真。
你要宣旨,本王又沒有攔著!
難道你還敢要求本王,跪地接旨不成?”
裴煜雙臂抱胸,不屑的說道。
“王爺有先帝特許,可以見君不跪,老奴不敢!”
海公公見裴煜的狀態對了,配合說道。
隨後一揮手,一個小太監,立即捧著一個明黃的卷軸走上前來。
海公公取過,打開封套,將裏麵的聖旨取出,大聲念誦起來。
裴煜和七七都很好奇,景元帝又要幹什麽,所以聽的很認真。
等海公公朗讀完畢,兩人長出一口氣。
原來三月三,是太後娘娘的壽誕。
景元帝召裴煜和七七迴京,為太後祝壽。
先不說太後對他們有恩,一直是多加維護。
就算以他們的身份,迴去祝壽,也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景元帝這一迴做得沒毛病。
京城,他們是一定要迴的。
兩人心中放下警惕,裴煜將聖旨接過來。
七七則是吩咐十五,帶一行人下去用飯休息。
海公公卻是沒有離開,等房中隻剩下他們三人,看向了裴煜。
“王爺打算遵旨迴京?”
海公公滿臉擔心的問道,表情嚴肅。
“公公何出此言,難道是有什麽問題嗎?
也怪,這麽多年,太後娘娘從不過生辰。
怎麽今年,突然就過了?
難到這其中,還有什麽隱情?”
經海公公這麽一問,裴煜突然警覺了起來。
“王爺明見,太後生辰,隻是陛下召你迴京的借口。
老奴親自來宣旨,就是受了太後娘娘的指派,幫她傳話。
太後娘娘讓老奴告訴王爺,接旨後裝病。
以舊傷複發為由,拒絕迴京!”
海公公一臉嚴肅的說道,看上去就知道,事情要比想象的還要嚴重。
裴煜和七七當下心中好奇,急忙詢問原因。
海公公這才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地講述了一遍。
原來,景元帝的這個年,過得並不消停。
幽州幾乎與世隔絕,消息並不靈通。
裴煜和七七,隻覺得歲月靜好。
其實外麵,已經是風起雲湧,乃至要翻天了!
景元帝更是如坐針氈,寢食難安。
自從上次三國撤兵之後,他本以為會有一段安生的日子。
哪知道,外敵剛退,內亂又生。
最開始,也不知道從哪裏傳出的流言。
說是先帝駕崩前,曾留有遺詔,著戰王裴煜繼位,為大楚新君。
所以當今陛下,是個竊國賊!
這言論,就像是長了翅膀一樣。
一夜之間,就傳遍了整個大楚的所有州縣。
惹得百姓議論紛紛,甚至有些地方官員,都在暗中討論。
景元帝收到消息的時候,已經遍地開花,傳得沸沸揚揚,一發不可收拾。
別人都當作流言來傳,尚且有幾分懷疑。
但是他聽了之後,卻是心膽俱寒。
因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做過什麽。
那不是流言,而是事實。
這也是他最害怕被人知道的事情之一,所以他反應強烈。
當即就派了三皇子裴元瑾,率兵出麵鎮壓。
凡是有傳播留言者,一經抓捕,殺無赦!
他本想著,世人畏死!
隻要手段狠辣,殺一儆百,就能夠迅速地將流言扼殺。
百姓為了活命,萬不敢在妄自議論傳播。
哪知道,裴元瑾的大肆抓捕和鎮壓,觸怒了民意。
不僅沒有按照他的計劃,將此事平息,還愈演愈烈。
甚至演變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