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玉虛宮
夢迴萬古:穿梭古今的征途 作者:亦時有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座古老的宮殿通體由千萬年的靈玉雕琢而成,寶光盈盈,熠熠生輝,可稱得上是這方天地間最純淨的瑰寶之一。
玉質宮牆高聳,流轉著淡淡玉光,這玉光世間少有,能夠隔絕塵世的一切紛擾,隻留清幽與寧靜。
宮門兩旁,雕刻著繁複玄妙的符文,每一筆似乎都蘊含著無盡天地至理,守護著宮殿的安寧。
而宮門的頂上,赫然刻著三個鬥大的金色古字,雖看不懂,可一觀之下,卻在腦海中不由自主的出現三個字:
玉虛宮!
三個古字綻放著無量之光,照耀四方,似乎能將來到這裏的每一個人,都照得內外通透,再無一絲隱私可言。
步入宮殿內,可見瓊樓玉宇,錯落有致,宮中小徑由同樣細膩的玉石鋪就,踏足其上,似有步步生蓮之妙,染上灰塵的心靈也隨之淨化。
小徑四周,奇花異草競相綻放,芬芳馥鬱,爭奇鬥豔,更有仙鶴,靈禽異獸等等穿梭其間,和鳴聲聲,構成一幅幅動人的仙家畫卷。
玉虛宮中央,一座巍峨的主殿傲然矗立,周圍混沌之氣纏繞蔓延,將他隱藏在混沌之中,忽隱忽現。
主殿內金碧輝煌,卻又不失清雅,天花板上繪有諸天星辰圖,觀之仿佛能窺見宇宙之無窮奧秘。
正中央,一座巍峨的法座高懸,其上流轉著道道玄光,透著一股讓人心生敬畏的莊嚴之氣。
法座之下,左右位置各有一個小一些的法座,此時各有一個高大身影坐於其上。
而在這座輝煌宏偉宮殿的殿前,正有十二個不知用哪方神草編織的蒲團,其中十個蒲團上均有人盤坐,隻有兩個蒲團,空空如也。
這十個人此刻似乎正在打坐,靜靜等待著某人的到來。
忽然間,整個玉虛宮被一股神聖的神光所籠罩,這萬丈神光穿透了七彩雲霞,照耀著整座神山熠熠生輝,使得整個乾坤都為之色變。
隨即天空之中莫名響起陣陣悠揚的仙樂,這仙樂清脆悅耳,如同天籟之音,聽之能夠洗滌人心,使人忘卻塵世煩惱。
天空中隨即出現朵朵祥雲,這些祥雲色彩斑斕,形態各異,它們緩緩飄動,其間似有麒麟奔跑,又有凰鳥展翅。
祥雲之中漸漸出現了一個中年道人的身影。
隻見他頂負無量圓光,身披七十二色光之披風,全身光芒四射,萬道本體普照,使人無法直視。
這中年道人一步跨入主殿,身上無量神光漸漸隱去,隻見他:
麵容清臒,眉宇間透露著深邃的智慧與慈悲之光,雙眸如炬,似乎蘊含著宇宙星辰之奧秘,能夠洞察世間萬物。
身著一襲白如雪光的道袍,乃是由天地間最為純淨的靈氣凝聚而成,色澤溫潤如玉,流光溢彩。
袍身繡有繁複玄妙的符文,符文散發著淡淡的光芒,宛如星辰點綴,既神秘又祥和,袍袖飄飄,隨風而動,無盡仙靈之氣繚繞其間。
手持一柄神木拂塵,拂塵絲絲如雲,輕盈飄逸,似乎有縷縷仙氣隨時流淌而下。
那中年道人進入宮殿,又是一步跨出,坐在了那高高在上的巍峨法座之上。
原來他正是玉虛宮之主,三清之一的玉清元始天尊!
卻見那元始天尊用那雙洞徹萬物的眼眸,瞄了一眼盤坐於大殿之中的眾人,手中的拂塵隨手一拋,緩緩的開口。
他說話的語速,不急不緩,聽起來既不過分急促,也不顯得拖遝冗長,讓人心生疲倦,恰似一股清泉,緩緩流過眾人心田。
深沉而悠遠語音,仿佛是從九天最深處傳來的古老鍾聲,讓人一聽之下,就能感受到那種超越時空的蒼茫與遼闊。
而在他說話同時,虛空之中更似有朵朵青蓮綻放,鋪滿了大殿之上。
隻聽他說道:
“太乙和慈航怎麽還沒到?”
隻聽左手邊第一個蒲團之上的那個身影恭敬的答道:
“啟稟師尊,弟子等並不知曉原因。”
元始天尊聽罷,麵無表情,卻是閉上了雙目。
片刻後,隻見他緩緩睜開了雙眼,卻是帶著一抹淡淡的笑容,不過開口的語氣依舊平和:
“原來如此,也是他們命中該有此劫。”
那左手第一個蒲團之上的高大身影聽罷,似乎有些吃驚,恭敬的問道:
“二位師弟難道遇到了險境?”
“師尊,是否需我等師兄弟出動,相救二位師弟?”
元始天尊淡淡一笑,微微搖了搖頭,又說道:
“無妨,有驚無險,這既是他們的劫難,也是他們的機遇,能否突破到大羅境,就看他們此次如何把握了!”
那左手第一個蒲團之上的身影聽罷,頓時有些羨慕,說道:
“原來如此!”
元始天尊又笑道:
“他們兩人來此還需至少一年時間,我等就在此等候吧,我也正好有一篇經文傳授於你們!”
“如能參透此經,對你等突破大羅境也是大有益處!”
大殿之中盤坐的十二道身影,除了右手上首那一人外,皆麵露喜色,眉開眼笑,對著高高在上的元始天尊恭恭敬敬的叩首道:
“恭聽師尊講法!”
元始天尊微微一笑,於是緩緩開口。
一時間,大殿之內祥雲匯聚,形成一片五彩斑斕的雲海,光芒萬丈,神光四溢。
宮內的仙花靈草,似乎也感受到了元始天尊說話時無形透露出的無上威嚴與深邃智慧,紛紛綻放出前所未有的絢爛光彩,一時香氣四溢,彌漫在整個大殿之中,令人心曠神怡。
元始天尊周身環繞著淡淡的金光,輕啟唇角,每吐一字一句,都似乎蘊含著天地至理,宇宙奧秘。
更為奇異的是,玉虛宮內竟漸漸顯現出一幅幅虛幻的畫卷,其中竟出現了或是仙界盛景,或是宇宙初開的混沌景象,又或是修仙者心中的理想淨土。
那端坐於蒲團之上的十人,和另外的倆人,有的淚流滿麵,那是悟道之喜;有的則恍然大悟,似乎長久以來的修行疑惑瞬間煙消雲散;更有的人手舞足蹈,似乎陶醉在經文之中,再無其他感覺。
……
玉質宮牆高聳,流轉著淡淡玉光,這玉光世間少有,能夠隔絕塵世的一切紛擾,隻留清幽與寧靜。
宮門兩旁,雕刻著繁複玄妙的符文,每一筆似乎都蘊含著無盡天地至理,守護著宮殿的安寧。
而宮門的頂上,赫然刻著三個鬥大的金色古字,雖看不懂,可一觀之下,卻在腦海中不由自主的出現三個字:
玉虛宮!
三個古字綻放著無量之光,照耀四方,似乎能將來到這裏的每一個人,都照得內外通透,再無一絲隱私可言。
步入宮殿內,可見瓊樓玉宇,錯落有致,宮中小徑由同樣細膩的玉石鋪就,踏足其上,似有步步生蓮之妙,染上灰塵的心靈也隨之淨化。
小徑四周,奇花異草競相綻放,芬芳馥鬱,爭奇鬥豔,更有仙鶴,靈禽異獸等等穿梭其間,和鳴聲聲,構成一幅幅動人的仙家畫卷。
玉虛宮中央,一座巍峨的主殿傲然矗立,周圍混沌之氣纏繞蔓延,將他隱藏在混沌之中,忽隱忽現。
主殿內金碧輝煌,卻又不失清雅,天花板上繪有諸天星辰圖,觀之仿佛能窺見宇宙之無窮奧秘。
正中央,一座巍峨的法座高懸,其上流轉著道道玄光,透著一股讓人心生敬畏的莊嚴之氣。
法座之下,左右位置各有一個小一些的法座,此時各有一個高大身影坐於其上。
而在這座輝煌宏偉宮殿的殿前,正有十二個不知用哪方神草編織的蒲團,其中十個蒲團上均有人盤坐,隻有兩個蒲團,空空如也。
這十個人此刻似乎正在打坐,靜靜等待著某人的到來。
忽然間,整個玉虛宮被一股神聖的神光所籠罩,這萬丈神光穿透了七彩雲霞,照耀著整座神山熠熠生輝,使得整個乾坤都為之色變。
隨即天空之中莫名響起陣陣悠揚的仙樂,這仙樂清脆悅耳,如同天籟之音,聽之能夠洗滌人心,使人忘卻塵世煩惱。
天空中隨即出現朵朵祥雲,這些祥雲色彩斑斕,形態各異,它們緩緩飄動,其間似有麒麟奔跑,又有凰鳥展翅。
祥雲之中漸漸出現了一個中年道人的身影。
隻見他頂負無量圓光,身披七十二色光之披風,全身光芒四射,萬道本體普照,使人無法直視。
這中年道人一步跨入主殿,身上無量神光漸漸隱去,隻見他:
麵容清臒,眉宇間透露著深邃的智慧與慈悲之光,雙眸如炬,似乎蘊含著宇宙星辰之奧秘,能夠洞察世間萬物。
身著一襲白如雪光的道袍,乃是由天地間最為純淨的靈氣凝聚而成,色澤溫潤如玉,流光溢彩。
袍身繡有繁複玄妙的符文,符文散發著淡淡的光芒,宛如星辰點綴,既神秘又祥和,袍袖飄飄,隨風而動,無盡仙靈之氣繚繞其間。
手持一柄神木拂塵,拂塵絲絲如雲,輕盈飄逸,似乎有縷縷仙氣隨時流淌而下。
那中年道人進入宮殿,又是一步跨出,坐在了那高高在上的巍峨法座之上。
原來他正是玉虛宮之主,三清之一的玉清元始天尊!
卻見那元始天尊用那雙洞徹萬物的眼眸,瞄了一眼盤坐於大殿之中的眾人,手中的拂塵隨手一拋,緩緩的開口。
他說話的語速,不急不緩,聽起來既不過分急促,也不顯得拖遝冗長,讓人心生疲倦,恰似一股清泉,緩緩流過眾人心田。
深沉而悠遠語音,仿佛是從九天最深處傳來的古老鍾聲,讓人一聽之下,就能感受到那種超越時空的蒼茫與遼闊。
而在他說話同時,虛空之中更似有朵朵青蓮綻放,鋪滿了大殿之上。
隻聽他說道:
“太乙和慈航怎麽還沒到?”
隻聽左手邊第一個蒲團之上的那個身影恭敬的答道:
“啟稟師尊,弟子等並不知曉原因。”
元始天尊聽罷,麵無表情,卻是閉上了雙目。
片刻後,隻見他緩緩睜開了雙眼,卻是帶著一抹淡淡的笑容,不過開口的語氣依舊平和:
“原來如此,也是他們命中該有此劫。”
那左手第一個蒲團之上的高大身影聽罷,似乎有些吃驚,恭敬的問道:
“二位師弟難道遇到了險境?”
“師尊,是否需我等師兄弟出動,相救二位師弟?”
元始天尊淡淡一笑,微微搖了搖頭,又說道:
“無妨,有驚無險,這既是他們的劫難,也是他們的機遇,能否突破到大羅境,就看他們此次如何把握了!”
那左手第一個蒲團之上的身影聽罷,頓時有些羨慕,說道:
“原來如此!”
元始天尊又笑道:
“他們兩人來此還需至少一年時間,我等就在此等候吧,我也正好有一篇經文傳授於你們!”
“如能參透此經,對你等突破大羅境也是大有益處!”
大殿之中盤坐的十二道身影,除了右手上首那一人外,皆麵露喜色,眉開眼笑,對著高高在上的元始天尊恭恭敬敬的叩首道:
“恭聽師尊講法!”
元始天尊微微一笑,於是緩緩開口。
一時間,大殿之內祥雲匯聚,形成一片五彩斑斕的雲海,光芒萬丈,神光四溢。
宮內的仙花靈草,似乎也感受到了元始天尊說話時無形透露出的無上威嚴與深邃智慧,紛紛綻放出前所未有的絢爛光彩,一時香氣四溢,彌漫在整個大殿之中,令人心曠神怡。
元始天尊周身環繞著淡淡的金光,輕啟唇角,每吐一字一句,都似乎蘊含著天地至理,宇宙奧秘。
更為奇異的是,玉虛宮內竟漸漸顯現出一幅幅虛幻的畫卷,其中竟出現了或是仙界盛景,或是宇宙初開的混沌景象,又或是修仙者心中的理想淨土。
那端坐於蒲團之上的十人,和另外的倆人,有的淚流滿麵,那是悟道之喜;有的則恍然大悟,似乎長久以來的修行疑惑瞬間煙消雲散;更有的人手舞足蹈,似乎陶醉在經文之中,再無其他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