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官員招攬
林塵高中狀元的消息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在京城官場激起層層漣漪。那些嗅覺敏銳的高官們,瞬間察覺到了林塵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所蘊含的潛力。他們深知,一個既有才華又無深厚背景的新科狀元,若能招攬至自己麾下,無疑將為自己的勢力增添一股強大的助力。
最先行動的是吏部尚書趙崇禮。他位高權重,在朝堂上人脈廣泛,且一直致力於培養自己的勢力。他聽聞林塵不僅文章寫得斐然出眾,對治國理政更有著獨特且深刻的見解,便動了招攬之心。
這一日,林塵正在家中研讀典籍,忽聽門外一陣喧鬧。家丁前來通報,說是吏部尚書府的管家來訪。林塵心中詫異,雖猜到可能與自己高中狀元之事有關,但仍整了整衣冠,前往客廳迎接。
趙府管家見到林塵,滿臉堆笑,恭敬地行了一禮,說道:“林狀元,久仰大名啊!我家老爺對您的才華那是欽佩不已,特命小人前來邀請您過府一敘。”
林塵心中明白這“邀請”背後的深意,但仍禮貌地迴應道:“管家客氣了,尚書大人如此厚愛,林某深感榮幸。隻是不知尚書大人相邀,所為何事?”
管家笑道:“林狀元不必多慮,我家老爺隻是想與您交流交流學問,暢談一番治國之道。再者,也想與您結識結識,說不定日後在朝堂之上,還能相互照應。”
林塵微微皺眉,心中思索著該如何應對。他深知,一旦應下這邀請,便可能陷入吏部尚書的陣營,日後行事恐怕會受到諸多限製。但他又不能直接拒絕,以免得罪這位高官。
“管家,多謝尚書大人的美意。隻是林某近日家中事務繁多,實在抽不出身。還望管家能向尚書大人轉達我的歉意,待日後得閑,林某必定登門拜訪。”林塵委婉地拒絕道。
管家一聽,心中有些著急,但仍保持著笑容說道:“林狀元,我家老爺可是真心誠意想與您結交。您看,能否抽出些許時間,今日便移步尚書府?”
林塵心中主意已定,再次拒絕道:“實在抱歉,管家。近日家中有些瑣事亟待處理,還請尚書大人諒解。”
管家見林塵態度堅決,知道再勸說也無用,隻得告辭而去。
然而,吏部尚書趙崇禮並未就此放棄。幾日後,他又派人送來了一份厚禮,裏麵不僅有珍貴的書畫典籍,還有一張名帖,再次邀請林塵過府。林塵看著這份厚禮,心中頗為無奈。他深知,趙崇禮如此執著,若不給出一個合適的理由,恐怕難以擺脫他的糾纏。
林塵思索再三,決定修書一封給趙崇禮。在信中,他先是表達了對趙崇禮賞識的感激之情,然後坦誠地表明自己初入官場,希望能先以學習和了解朝堂事務為主,暫不想過早地卷入各方勢力之中。他還表示,自己希望能憑借自身的能力,為國家和百姓做實事,而不是依靠某一方的力量。
趙崇禮收到信後,心中雖有些不悅,但也對林塵的坦誠和堅持有了更深的認識。他覺得這個年輕人不簡單,並非那種輕易能被拉攏的人。不過,他並未完全打消招攬林塵的念頭,隻是暫時按兵不動,等待合適的時機。
就在林塵拒絕吏部尚書趙崇禮的同時,禮部侍郎周啟銘也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周啟銘主管禮儀教化,在文化界頗具影響力。他看重林塵的才華,認為若能將其招攬至麾下,不僅能提升自己在朝堂上的威望,還能為自己的文化改革計劃增添有力的支持。
周啟銘沒有像趙崇禮那樣直接派人邀請,而是選擇了一個更為巧妙的方式。他舉辦了一場文人雅集,邀請了京城眾多知名的文人墨客,同時也給林塵送去了一份請柬。
林塵收到請柬後,心中明白周啟銘的意圖。他對這種文人雅集本就有些興趣,且覺得這是一個了解京城文化圈和朝堂各方動態的好機會,便決定前往。
雅集當日,林塵早早來到周啟銘的府邸。隻見府中賓客雲集,文人雅士們身著華服,談笑風生。周啟銘見到林塵,立刻熱情地迎了上去,拉著他的手說道:“林狀元,久仰久仰啊!今日能得你前來,真是讓寒舍蓬蓽生輝。”
林塵連忙行禮道:“周侍郎過獎了,林某能受邀參加此次雅集,實乃榮幸之至。”
在雅集中,眾人先是吟詩作畫,展示各自的才華。林塵也不例外,他揮毫潑墨,寫下一首氣勢磅礴的詩詞,引得眾人紛紛稱讚。周啟銘看著林塵的作品,心中暗自欣喜,覺得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
隨後,眾人開始討論起當下的文化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周啟銘趁機提出了自己的文化改革計劃,希望能摒棄一些陳舊的禮儀規範,倡導更為自由、開放的文化風氣。林塵聽後,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文化改革確實必要,但不能一味地否定傳統,而應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這樣才能讓文化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和百姓。
林塵的觀點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周啟銘心中更是對他讚賞有加。雅集結束後,周啟銘單獨留下林塵,說道:“林狀元,今日與你一番交談,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我覺得你對文化之事有著獨到的見解,若能與我一同推動文化改革,必定能成就一番大業。”
林塵心中明白周啟銘這是在招攬自己,他微笑著說道:“周侍郎的改革計劃確實令人欽佩,林某也十分讚同文化改革的必要性。隻是林某初入官場,對許多事情還不甚了解,還需要一些時間來沉澱自己。待日後時機成熟,若能為文化改革出一份力,林某定當義不容辭。”
周啟銘聽出了林塵話中的婉拒之意,但他並不氣餒。他覺得林塵是一個有主見、有想法的人,不能操之過急。於是,他笑著說道:“林狀元所言極是,年輕人確實需要時間沉澱。日後若有任何想法,都可隨時與我交流。”
除了吏部尚書趙崇禮和禮部侍郎周啟銘,還有其他一些高官也紛紛對林塵拋出了橄欖枝。有的高官承諾為林塵提供快速晉升的機會,有的則暗示會在仕途上給予他諸多便利。麵對這些招攬,林塵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沒有輕易答應任何一方。
他深知,官場複雜,一旦選擇了某一陣營,便可能陷入無盡的權力鬥爭之中。他的初心是為國家和百姓做實事,施展自己的抱負,而不是成為某個人的政治工具。他與餘幼薇商量後,決定謹慎抉擇,等待一個真正能讓他施展才華、實現理想的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林塵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官場的現實。他明白,自己必須在堅守初心的同時,學會巧妙地應對各方的招攬和壓力。隻有這樣,才能在這錯綜複雜的官場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而餘幼薇則始終在他身邊支持著他,為他出謀劃策,成為他最堅實的後盾。
日子一天天過去,林塵在翰林院一邊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一邊觀察著朝堂上各方勢力的動向。他知道,自己的官場之路才剛剛開始,未來還有許多挑戰等待著他。但他堅信,隻要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總有一天,他能找到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舞台,為國家和百姓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
林塵高中狀元的消息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在京城官場激起層層漣漪。那些嗅覺敏銳的高官們,瞬間察覺到了林塵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所蘊含的潛力。他們深知,一個既有才華又無深厚背景的新科狀元,若能招攬至自己麾下,無疑將為自己的勢力增添一股強大的助力。
最先行動的是吏部尚書趙崇禮。他位高權重,在朝堂上人脈廣泛,且一直致力於培養自己的勢力。他聽聞林塵不僅文章寫得斐然出眾,對治國理政更有著獨特且深刻的見解,便動了招攬之心。
這一日,林塵正在家中研讀典籍,忽聽門外一陣喧鬧。家丁前來通報,說是吏部尚書府的管家來訪。林塵心中詫異,雖猜到可能與自己高中狀元之事有關,但仍整了整衣冠,前往客廳迎接。
趙府管家見到林塵,滿臉堆笑,恭敬地行了一禮,說道:“林狀元,久仰大名啊!我家老爺對您的才華那是欽佩不已,特命小人前來邀請您過府一敘。”
林塵心中明白這“邀請”背後的深意,但仍禮貌地迴應道:“管家客氣了,尚書大人如此厚愛,林某深感榮幸。隻是不知尚書大人相邀,所為何事?”
管家笑道:“林狀元不必多慮,我家老爺隻是想與您交流交流學問,暢談一番治國之道。再者,也想與您結識結識,說不定日後在朝堂之上,還能相互照應。”
林塵微微皺眉,心中思索著該如何應對。他深知,一旦應下這邀請,便可能陷入吏部尚書的陣營,日後行事恐怕會受到諸多限製。但他又不能直接拒絕,以免得罪這位高官。
“管家,多謝尚書大人的美意。隻是林某近日家中事務繁多,實在抽不出身。還望管家能向尚書大人轉達我的歉意,待日後得閑,林某必定登門拜訪。”林塵委婉地拒絕道。
管家一聽,心中有些著急,但仍保持著笑容說道:“林狀元,我家老爺可是真心誠意想與您結交。您看,能否抽出些許時間,今日便移步尚書府?”
林塵心中主意已定,再次拒絕道:“實在抱歉,管家。近日家中有些瑣事亟待處理,還請尚書大人諒解。”
管家見林塵態度堅決,知道再勸說也無用,隻得告辭而去。
然而,吏部尚書趙崇禮並未就此放棄。幾日後,他又派人送來了一份厚禮,裏麵不僅有珍貴的書畫典籍,還有一張名帖,再次邀請林塵過府。林塵看著這份厚禮,心中頗為無奈。他深知,趙崇禮如此執著,若不給出一個合適的理由,恐怕難以擺脫他的糾纏。
林塵思索再三,決定修書一封給趙崇禮。在信中,他先是表達了對趙崇禮賞識的感激之情,然後坦誠地表明自己初入官場,希望能先以學習和了解朝堂事務為主,暫不想過早地卷入各方勢力之中。他還表示,自己希望能憑借自身的能力,為國家和百姓做實事,而不是依靠某一方的力量。
趙崇禮收到信後,心中雖有些不悅,但也對林塵的坦誠和堅持有了更深的認識。他覺得這個年輕人不簡單,並非那種輕易能被拉攏的人。不過,他並未完全打消招攬林塵的念頭,隻是暫時按兵不動,等待合適的時機。
就在林塵拒絕吏部尚書趙崇禮的同時,禮部侍郎周啟銘也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周啟銘主管禮儀教化,在文化界頗具影響力。他看重林塵的才華,認為若能將其招攬至麾下,不僅能提升自己在朝堂上的威望,還能為自己的文化改革計劃增添有力的支持。
周啟銘沒有像趙崇禮那樣直接派人邀請,而是選擇了一個更為巧妙的方式。他舉辦了一場文人雅集,邀請了京城眾多知名的文人墨客,同時也給林塵送去了一份請柬。
林塵收到請柬後,心中明白周啟銘的意圖。他對這種文人雅集本就有些興趣,且覺得這是一個了解京城文化圈和朝堂各方動態的好機會,便決定前往。
雅集當日,林塵早早來到周啟銘的府邸。隻見府中賓客雲集,文人雅士們身著華服,談笑風生。周啟銘見到林塵,立刻熱情地迎了上去,拉著他的手說道:“林狀元,久仰久仰啊!今日能得你前來,真是讓寒舍蓬蓽生輝。”
林塵連忙行禮道:“周侍郎過獎了,林某能受邀參加此次雅集,實乃榮幸之至。”
在雅集中,眾人先是吟詩作畫,展示各自的才華。林塵也不例外,他揮毫潑墨,寫下一首氣勢磅礴的詩詞,引得眾人紛紛稱讚。周啟銘看著林塵的作品,心中暗自欣喜,覺得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
隨後,眾人開始討論起當下的文化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周啟銘趁機提出了自己的文化改革計劃,希望能摒棄一些陳舊的禮儀規範,倡導更為自由、開放的文化風氣。林塵聽後,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文化改革確實必要,但不能一味地否定傳統,而應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這樣才能讓文化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和百姓。
林塵的觀點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周啟銘心中更是對他讚賞有加。雅集結束後,周啟銘單獨留下林塵,說道:“林狀元,今日與你一番交談,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我覺得你對文化之事有著獨到的見解,若能與我一同推動文化改革,必定能成就一番大業。”
林塵心中明白周啟銘這是在招攬自己,他微笑著說道:“周侍郎的改革計劃確實令人欽佩,林某也十分讚同文化改革的必要性。隻是林某初入官場,對許多事情還不甚了解,還需要一些時間來沉澱自己。待日後時機成熟,若能為文化改革出一份力,林某定當義不容辭。”
周啟銘聽出了林塵話中的婉拒之意,但他並不氣餒。他覺得林塵是一個有主見、有想法的人,不能操之過急。於是,他笑著說道:“林狀元所言極是,年輕人確實需要時間沉澱。日後若有任何想法,都可隨時與我交流。”
除了吏部尚書趙崇禮和禮部侍郎周啟銘,還有其他一些高官也紛紛對林塵拋出了橄欖枝。有的高官承諾為林塵提供快速晉升的機會,有的則暗示會在仕途上給予他諸多便利。麵對這些招攬,林塵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沒有輕易答應任何一方。
他深知,官場複雜,一旦選擇了某一陣營,便可能陷入無盡的權力鬥爭之中。他的初心是為國家和百姓做實事,施展自己的抱負,而不是成為某個人的政治工具。他與餘幼薇商量後,決定謹慎抉擇,等待一個真正能讓他施展才華、實現理想的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林塵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官場的現實。他明白,自己必須在堅守初心的同時,學會巧妙地應對各方的招攬和壓力。隻有這樣,才能在這錯綜複雜的官場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而餘幼薇則始終在他身邊支持著他,為他出謀劃策,成為他最堅實的後盾。
日子一天天過去,林塵在翰林院一邊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一邊觀察著朝堂上各方勢力的動向。他知道,自己的官場之路才剛剛開始,未來還有許多挑戰等待著他。但他堅信,隻要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總有一天,他能找到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舞台,為國家和百姓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