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南征誓師,英傑報國
三國:穿越我是東鄉公主曹綾 作者:緘默夜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戰爭結束後,東吳方麵,麵對魏軍進攻的嚴重威脅。一些大臣深感憂慮。他們認為東吳雖有長江天險,但“長江之限,不可久恃”因此向孫皓建議,在政治上“省息百役,罷去苛擾”,“養民豐財”,以加強內部的安定和經濟實力;
在軍事上,為防魏軍從上遊順流而下,加強建平、西陵的防務。東吳名將陸抗指出:“西陵、建平,國之屏障”,“如其有虞,當傾國爭之。”因此,他擔任樂鄉都督後,請求在西陵屯精兵三萬人。
王濬在巴蜀造戰船,大量碎木順流而下,建平太守吾彥見後,知魏將發兵順流而下,請求增強建平守備。陸抗再次上疏,陳述加強建平、西陵防守的重要性。他說:“若其不然。深可憂也。”
但是,這些有重要戰略價值的建議,都沒有被采納。吳主孫皓認為魏無力攻吳,且東吳有長江天險,難以攻破。因此他不修內政。暴虐如故。在軍事上不重軍備。放鬆長江上遊的防務,當然更談不上通盤的戰略考慮和進行全麵的防禦準備了。
在豫章之戰的硝煙逐漸散去之後,曹綾以其獨特的智慧和政治手腕,巧妙地消化了戰果,開始著手培養新一代的軍事和政治人才。東鄉七期的學員們,如同璀璨的星辰,逐漸在曹綾的精心培養下嶄露頭角。
王渾,王戎,李純三位將才,以其過人的軍事天賦和勇敢的作戰風格,成為了軍隊中的佼佼者;楊濟和張華,這兩位文官儒將,則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博學多才,為曹綾提供了寶貴的政治建議;而唐彬和陳慎這樣的謀士,更是以其獨到的眼光和策略,為曹綾的決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作弄人。曹綾最為倚重的將領,也是第一期學生的羊祜,竟然在此時病逝,讓曹綾痛失一名帥才。羊祜的去世,不僅是對曹綾個人的巨大打擊,更是對整個軍隊的重大損失。
在羊祜臨終之前,他留下了一份伐吳的遺策,並派荀甝將其遞交給曹綾。遺策中寫道:“統帥親啟,學生羊祜無能,不能看見校長一統天下,有負栽培。學生有遺策伐吳,萬望珍視鑒之。愚以為統帥當發兵三十萬,分六路進攻東吳:1.主帥與副帥苻雄自下邳向西陵方向方向進軍豫章之北,與陸抗相戰,牽製日久,為其他路謀取時機;2.安東將軍王渾自揚州(州治在今安徽壽春),向豫章東部進發,出橫江渡口進軍;3.建威將軍王戎自豫州(州治在今河南許昌東南)向武昌(今湖北鄂州)方向進軍;4.平南將軍胡奮自荊州向夏口(今武漢市武昌)方向進軍;5.鎮南大將軍杜預自襄陽向江陵(今屬湖北)南下長江、湘水以南,直抵交廣,擊豫章之南;6.龍驤將軍王濬,廣武將軍、巴東(郡治在今四川奉節)監軍唐彬自巴蜀順江東下,擊豫章之西,直趨九江。以太尉賈充為大都督,冠軍將軍楊濟為副,率中軍駐襄陽,節度諸軍;中書令張華為度支尚書,總籌糧運。總的作戰意圖是:以苻雄、王渾兩軍直逼建業,牽製吳軍主力,使其不能增援上遊;以王戎、胡奮、杜預三軍奪取夏口以西各戰略要點,以策應王濬所率的八萬水陸大軍順江而下;然後由王濬、王渾軍南下東進,奪取豫章。如此,大事可成,平吳以靖天下,主帥可計日而待也……”
曹綾顫抖地捧著學生羊祜的遺策,那泛黃的紙張仿佛承載著他一生的智慧與抱負。當她逐字逐句地讀完這飽含深情的文字時,淚水如決堤之洪般湧出眼眶,模糊了視線。
這位堅強的女子沒有絲毫猶豫,毅然決定親自為羊祜抬棺。沉重的棺槨壓在她瘦弱的肩頭,卻無法壓垮她內心的悲痛與決心。在莊嚴肅穆的葬禮現場,曹綾身著素衣,麵色凝重。
當輪到她發言時,全場一片寂靜,隻聽得見她略微沙啞但卻堅定無比的聲音。\"各位將領們,就在剛剛,我最鍾愛的、才華橫溢的學生,也是你們親密無間的同事和同窗好友——羊祜,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這是何等令人痛心疾首的損失啊!我們不僅失去了一位威震敵膽的偉大將領,更是失去了一位真誠善良的摯友。\" 說到此處,曹綾不禁哽咽起來,但她迅速調整好情緒,繼續說道: \"然而,盡管羊祜將軍已離我們遠去,但他那無畏的勇氣、卓越的軍事才能以及對國家的無限忠誠,都將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一般,永遠照耀著我們前行的道路。他未竟的事業、未了的心願,如今就落在了我們肩上。\"
此時,曹綾的目光掃視過在場每一個人的臉龐,眼神中燃燒著熾熱的火焰。\"現在,正是我們挺身而出的時候!讓我們化悲憤為力量,去完成羊祜將軍的遺願——滅掉東吳,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
曹綾的話音剛落,整個葬禮現場頓時響起一陣激昂的唿喊聲。將領們群情激奮,紛紛高舉手臂,齊聲宣誓道:\"為滅吳而戰!為羊祜將軍報仇雪恨!\" 在曹綾的引領下,眾人迅速投入到緊張忙碌的備戰工作之中。他們秣馬厲兵,日夜操練,隻為能在即將來臨的大戰中一雪前恥,告慰羊祜將軍的在天之靈。
在這個過程中,曹綾與各位將領之間的對話充滿了激情和決心。他們討論戰術,分配任務,製定計劃,每個人都充滿了信心和期待。他們知道,這場戰爭將決定他們的命運,也將決定整個天下的未來。
在曹綾的堅定領導下,魏軍踏上了滅吳的征程。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羊祜將軍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憧憬,每個人都懷著一顆無所畏懼的心,勇往直前。
正月,安東將軍王渾率領著十多萬大軍,向橫江方向挺進。他的軍隊如同一條巨龍,蜿蜒在山川之間。在行軍途中,王渾與參軍陳慎等人商討戰術,他命令陳慎率部分兵力攻擊潯陽,以牽製吳軍。同時,他又派殄吳將軍李純向高望城進攻,以奪取戰略要地。
陳慎領命後,信心滿滿地說:“將軍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務,為魏軍打開通路。”
李純則是一臉堅決:“將軍,我定會占領高望城,擊破俞恭軍,為魏軍爭取更多的優勢。”
王渾點頭,鼓勵道:“好,我相信你們,魏軍的未來就靠你們了。”
不久後,李純占領了高望城,擊破了俞恭軍,推進至橫江以東,奪占了渡江的有利渡場。與此同時,陳慎軍攻取了陽瀨鄉,大敗吳牙門將孔忠等。吳厲武將軍陳代、平虜將軍朱明等率部眾降於魏軍。
二月,吳主孫皓得知魏王渾率大軍南下,即命丞相張悌統率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副軍師諸葛靚率兵三萬,渡江迎戰,以阻止魏軍渡江。
張悌軍在行至牛渚時,沈瑩向其分析魏軍來犯的形勢,他憂慮地說:“魏治水軍於蜀久矣,今傾國大舉,萬裏齊力,必悉益州之眾浮江而下。我上流諸軍,無有戒備,名將皆死,幼少當任,恐邊江諸城,盡莫能禦也。魏水軍,必至於此矣!”
沈瑩建議,應集中兵力於采石,等待魏軍前來決戰,若能打敗魏軍,即可阻止魏軍渡江,還可西上奪迴失地。如若渡過江去與魏軍決戰,不幸失敗,大勢必將去矣。
但張悌卻堅決地說:“東吳的即將滅亡,人人早已看清,並非今天才知曉。這樣,魏兵一至,眾人心中必然恐懼,難以再整軍出戰。趁著如今魏大軍未到,渡江與其決戰,或許還有希望獲勝。如若戰敗身亡,為國犧牲,也就死而無憾了。假如我能戰勝,北方的敵人逃走,我軍聲威便會大震,那時乘勝南下,迎擊西來之敵,定能製勝敵人。若依照你的計劃,坐等敵人前來,恐怕部隊早逃散了。”
於是,張悌決心率軍渡江迎擊魏軍。他的決定雖然冒險,但卻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和對國家的忠誠。他相信,隻有主動出擊,才能有機會戰勝強大的魏軍。
在張悌的帶領下,吳軍踏上了渡江的征程。他們的心中充滿了緊張和期待,每個人都明白,這場戰鬥將決定他們的命運,也將決定整個吳國的未來。
三月初,春風拂過江麵,帶來了一絲暖意,但戰場上的氣氛卻依舊緊張而寒冷。張悌率領的吳軍渡過江後,迎頭撞上了王渾部將城陽都尉張喬率領的七千兵馬。張悌軍迅速將張喬軍包圍,張喬見狀,知道自己兵微勢弱,便閉寨請降。
副軍師諸葛靚站在張悌身旁,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警惕:“將軍,張喬此舉,恐怕是以假投降行緩兵之計,拖延時日,等待後援。我們應急速進兵予以殲滅,以免後患。”
張悌沉思片刻,然後緩緩搖頭:“諸葛副軍師,強敵在前,我們不可因小敵而出戰。放過張喬,集中兵力應對王渾的主力部隊,才是上策。”
諸葛靚皺眉,欲言又止,最終隻能點頭服從。
張悌接受了張喬的投降,然後率兵繼續前進。不久,他們便與王渾主力部隊之司馬孫疇和揚州刺史周浚軍列陣相對。戰場上,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吳將沈瑩眼神堅定,他首先率領五千精銳向魏軍發起了攻擊。然而,三次衝擊均未奏效,反而被晉軍斬首二將,沈瑩不得不下令退兵。魏軍則乘吳軍退兵混亂之機,以將軍薛勝、蔣班率軍追殺,吳軍大敗。
就在這時,偽降的張喬軍又從背後殺來,吳軍陷入了絕境。諸葛靚見大勢已去,隻能收集敗兵數百逃迴江南。而張悌,卻堅定地站在原地,他不願逃走,他要與沈瑩、孫震一同力戰而死。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吳軍三萬多人,被斬近八千人,餘皆逃散。魏軍遂勝利推進至江邊。
張悌站在戰場上,他的目光堅定而悲壯。他看著身邊的沈瑩和孫震,輕聲說道:“我們盡力了,雖然失敗了,但我們的勇氣和忠誠,將永遠被記住。”
沈瑩和孫震默默點頭,他們的眼中充滿了決然。
就在這時,魏軍的喊殺聲越來越近,張悌深吸一口氣,高舉手中的長劍,大聲喊道:“為了吳國,為了我們的信念,衝鋒!”
說完,他率先衝向了魏軍,沈瑩和孫震緊隨其後。他們如同猛虎下山,勇猛無比。雖然最終他們倒在了戰場上,但他們的英勇和堅持,將永遠被後人傳頌。
在吳國的版圖上,戰火如同蔓延的野火,燒得四處都是。陸抗的軍隊,吳國抵禦外患的主力,此刻正與曹綾在西陵進行著激烈的戰鬥,無法分身救援豫章東部。那裏,正陷入困境。
王戎,這位建威將軍,率領著他的大軍自揚州出發,封鎖了吳軍救援道路上的各處險要。他的行動迅速而果斷,為友軍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在吳國的西南部,胡奮的軍隊如同一條巨蟒,緊緊圍困著吳軍的兵力。他的策略是拖住,拖住,再拖住,讓吳軍無法動彈。
而在水路上,鎮南大將軍杜預的軍隊如同海上的猛獸,他們繞過吳國的防線,襲擊了南部的交州之地。在台灣水軍都督王基的幫助下,杜預成功拿下了交趾,封鎖了吳國南部的退路。他與西路益州的王濬水師合謀,兩軍如同兩把利劍,一南一西,直取豫章。
在杜預的軍營中,他與王基正商討著戰術。
“王都督,你的水軍如同海上的疾風,幫助我們成功拿下了交趾,現在,我們要繼續北上,與王濬的水師會合。”杜預的聲音中充滿了堅定和期待。
王基點頭,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杜將軍,我們的合作將是吳軍的噩夢。王濬的水師從西向東,我們自南向北,兩軍合力,豫章將是我們的囊中之物。”
杜預微笑,他伸出手,與王基緊緊相握:“那就讓我們共同創造曆史,為魏國贏得這場勝利!”
兩人的對話充滿了決心和信心,他們知道,他們的行動將決定這場戰爭的走向,也將決定吳國的命運。他們的軍隊如同兩把利劍,直指豫章,他們的目標隻有一個:勝利!
在軍事上,為防魏軍從上遊順流而下,加強建平、西陵的防務。東吳名將陸抗指出:“西陵、建平,國之屏障”,“如其有虞,當傾國爭之。”因此,他擔任樂鄉都督後,請求在西陵屯精兵三萬人。
王濬在巴蜀造戰船,大量碎木順流而下,建平太守吾彥見後,知魏將發兵順流而下,請求增強建平守備。陸抗再次上疏,陳述加強建平、西陵防守的重要性。他說:“若其不然。深可憂也。”
但是,這些有重要戰略價值的建議,都沒有被采納。吳主孫皓認為魏無力攻吳,且東吳有長江天險,難以攻破。因此他不修內政。暴虐如故。在軍事上不重軍備。放鬆長江上遊的防務,當然更談不上通盤的戰略考慮和進行全麵的防禦準備了。
在豫章之戰的硝煙逐漸散去之後,曹綾以其獨特的智慧和政治手腕,巧妙地消化了戰果,開始著手培養新一代的軍事和政治人才。東鄉七期的學員們,如同璀璨的星辰,逐漸在曹綾的精心培養下嶄露頭角。
王渾,王戎,李純三位將才,以其過人的軍事天賦和勇敢的作戰風格,成為了軍隊中的佼佼者;楊濟和張華,這兩位文官儒將,則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博學多才,為曹綾提供了寶貴的政治建議;而唐彬和陳慎這樣的謀士,更是以其獨到的眼光和策略,為曹綾的決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作弄人。曹綾最為倚重的將領,也是第一期學生的羊祜,竟然在此時病逝,讓曹綾痛失一名帥才。羊祜的去世,不僅是對曹綾個人的巨大打擊,更是對整個軍隊的重大損失。
在羊祜臨終之前,他留下了一份伐吳的遺策,並派荀甝將其遞交給曹綾。遺策中寫道:“統帥親啟,學生羊祜無能,不能看見校長一統天下,有負栽培。學生有遺策伐吳,萬望珍視鑒之。愚以為統帥當發兵三十萬,分六路進攻東吳:1.主帥與副帥苻雄自下邳向西陵方向方向進軍豫章之北,與陸抗相戰,牽製日久,為其他路謀取時機;2.安東將軍王渾自揚州(州治在今安徽壽春),向豫章東部進發,出橫江渡口進軍;3.建威將軍王戎自豫州(州治在今河南許昌東南)向武昌(今湖北鄂州)方向進軍;4.平南將軍胡奮自荊州向夏口(今武漢市武昌)方向進軍;5.鎮南大將軍杜預自襄陽向江陵(今屬湖北)南下長江、湘水以南,直抵交廣,擊豫章之南;6.龍驤將軍王濬,廣武將軍、巴東(郡治在今四川奉節)監軍唐彬自巴蜀順江東下,擊豫章之西,直趨九江。以太尉賈充為大都督,冠軍將軍楊濟為副,率中軍駐襄陽,節度諸軍;中書令張華為度支尚書,總籌糧運。總的作戰意圖是:以苻雄、王渾兩軍直逼建業,牽製吳軍主力,使其不能增援上遊;以王戎、胡奮、杜預三軍奪取夏口以西各戰略要點,以策應王濬所率的八萬水陸大軍順江而下;然後由王濬、王渾軍南下東進,奪取豫章。如此,大事可成,平吳以靖天下,主帥可計日而待也……”
曹綾顫抖地捧著學生羊祜的遺策,那泛黃的紙張仿佛承載著他一生的智慧與抱負。當她逐字逐句地讀完這飽含深情的文字時,淚水如決堤之洪般湧出眼眶,模糊了視線。
這位堅強的女子沒有絲毫猶豫,毅然決定親自為羊祜抬棺。沉重的棺槨壓在她瘦弱的肩頭,卻無法壓垮她內心的悲痛與決心。在莊嚴肅穆的葬禮現場,曹綾身著素衣,麵色凝重。
當輪到她發言時,全場一片寂靜,隻聽得見她略微沙啞但卻堅定無比的聲音。\"各位將領們,就在剛剛,我最鍾愛的、才華橫溢的學生,也是你們親密無間的同事和同窗好友——羊祜,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這是何等令人痛心疾首的損失啊!我們不僅失去了一位威震敵膽的偉大將領,更是失去了一位真誠善良的摯友。\" 說到此處,曹綾不禁哽咽起來,但她迅速調整好情緒,繼續說道: \"然而,盡管羊祜將軍已離我們遠去,但他那無畏的勇氣、卓越的軍事才能以及對國家的無限忠誠,都將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一般,永遠照耀著我們前行的道路。他未竟的事業、未了的心願,如今就落在了我們肩上。\"
此時,曹綾的目光掃視過在場每一個人的臉龐,眼神中燃燒著熾熱的火焰。\"現在,正是我們挺身而出的時候!讓我們化悲憤為力量,去完成羊祜將軍的遺願——滅掉東吳,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
曹綾的話音剛落,整個葬禮現場頓時響起一陣激昂的唿喊聲。將領們群情激奮,紛紛高舉手臂,齊聲宣誓道:\"為滅吳而戰!為羊祜將軍報仇雪恨!\" 在曹綾的引領下,眾人迅速投入到緊張忙碌的備戰工作之中。他們秣馬厲兵,日夜操練,隻為能在即將來臨的大戰中一雪前恥,告慰羊祜將軍的在天之靈。
在這個過程中,曹綾與各位將領之間的對話充滿了激情和決心。他們討論戰術,分配任務,製定計劃,每個人都充滿了信心和期待。他們知道,這場戰爭將決定他們的命運,也將決定整個天下的未來。
在曹綾的堅定領導下,魏軍踏上了滅吳的征程。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羊祜將軍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憧憬,每個人都懷著一顆無所畏懼的心,勇往直前。
正月,安東將軍王渾率領著十多萬大軍,向橫江方向挺進。他的軍隊如同一條巨龍,蜿蜒在山川之間。在行軍途中,王渾與參軍陳慎等人商討戰術,他命令陳慎率部分兵力攻擊潯陽,以牽製吳軍。同時,他又派殄吳將軍李純向高望城進攻,以奪取戰略要地。
陳慎領命後,信心滿滿地說:“將軍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務,為魏軍打開通路。”
李純則是一臉堅決:“將軍,我定會占領高望城,擊破俞恭軍,為魏軍爭取更多的優勢。”
王渾點頭,鼓勵道:“好,我相信你們,魏軍的未來就靠你們了。”
不久後,李純占領了高望城,擊破了俞恭軍,推進至橫江以東,奪占了渡江的有利渡場。與此同時,陳慎軍攻取了陽瀨鄉,大敗吳牙門將孔忠等。吳厲武將軍陳代、平虜將軍朱明等率部眾降於魏軍。
二月,吳主孫皓得知魏王渾率大軍南下,即命丞相張悌統率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副軍師諸葛靚率兵三萬,渡江迎戰,以阻止魏軍渡江。
張悌軍在行至牛渚時,沈瑩向其分析魏軍來犯的形勢,他憂慮地說:“魏治水軍於蜀久矣,今傾國大舉,萬裏齊力,必悉益州之眾浮江而下。我上流諸軍,無有戒備,名將皆死,幼少當任,恐邊江諸城,盡莫能禦也。魏水軍,必至於此矣!”
沈瑩建議,應集中兵力於采石,等待魏軍前來決戰,若能打敗魏軍,即可阻止魏軍渡江,還可西上奪迴失地。如若渡過江去與魏軍決戰,不幸失敗,大勢必將去矣。
但張悌卻堅決地說:“東吳的即將滅亡,人人早已看清,並非今天才知曉。這樣,魏兵一至,眾人心中必然恐懼,難以再整軍出戰。趁著如今魏大軍未到,渡江與其決戰,或許還有希望獲勝。如若戰敗身亡,為國犧牲,也就死而無憾了。假如我能戰勝,北方的敵人逃走,我軍聲威便會大震,那時乘勝南下,迎擊西來之敵,定能製勝敵人。若依照你的計劃,坐等敵人前來,恐怕部隊早逃散了。”
於是,張悌決心率軍渡江迎擊魏軍。他的決定雖然冒險,但卻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和對國家的忠誠。他相信,隻有主動出擊,才能有機會戰勝強大的魏軍。
在張悌的帶領下,吳軍踏上了渡江的征程。他們的心中充滿了緊張和期待,每個人都明白,這場戰鬥將決定他們的命運,也將決定整個吳國的未來。
三月初,春風拂過江麵,帶來了一絲暖意,但戰場上的氣氛卻依舊緊張而寒冷。張悌率領的吳軍渡過江後,迎頭撞上了王渾部將城陽都尉張喬率領的七千兵馬。張悌軍迅速將張喬軍包圍,張喬見狀,知道自己兵微勢弱,便閉寨請降。
副軍師諸葛靚站在張悌身旁,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警惕:“將軍,張喬此舉,恐怕是以假投降行緩兵之計,拖延時日,等待後援。我們應急速進兵予以殲滅,以免後患。”
張悌沉思片刻,然後緩緩搖頭:“諸葛副軍師,強敵在前,我們不可因小敵而出戰。放過張喬,集中兵力應對王渾的主力部隊,才是上策。”
諸葛靚皺眉,欲言又止,最終隻能點頭服從。
張悌接受了張喬的投降,然後率兵繼續前進。不久,他們便與王渾主力部隊之司馬孫疇和揚州刺史周浚軍列陣相對。戰場上,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吳將沈瑩眼神堅定,他首先率領五千精銳向魏軍發起了攻擊。然而,三次衝擊均未奏效,反而被晉軍斬首二將,沈瑩不得不下令退兵。魏軍則乘吳軍退兵混亂之機,以將軍薛勝、蔣班率軍追殺,吳軍大敗。
就在這時,偽降的張喬軍又從背後殺來,吳軍陷入了絕境。諸葛靚見大勢已去,隻能收集敗兵數百逃迴江南。而張悌,卻堅定地站在原地,他不願逃走,他要與沈瑩、孫震一同力戰而死。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吳軍三萬多人,被斬近八千人,餘皆逃散。魏軍遂勝利推進至江邊。
張悌站在戰場上,他的目光堅定而悲壯。他看著身邊的沈瑩和孫震,輕聲說道:“我們盡力了,雖然失敗了,但我們的勇氣和忠誠,將永遠被記住。”
沈瑩和孫震默默點頭,他們的眼中充滿了決然。
就在這時,魏軍的喊殺聲越來越近,張悌深吸一口氣,高舉手中的長劍,大聲喊道:“為了吳國,為了我們的信念,衝鋒!”
說完,他率先衝向了魏軍,沈瑩和孫震緊隨其後。他們如同猛虎下山,勇猛無比。雖然最終他們倒在了戰場上,但他們的英勇和堅持,將永遠被後人傳頌。
在吳國的版圖上,戰火如同蔓延的野火,燒得四處都是。陸抗的軍隊,吳國抵禦外患的主力,此刻正與曹綾在西陵進行著激烈的戰鬥,無法分身救援豫章東部。那裏,正陷入困境。
王戎,這位建威將軍,率領著他的大軍自揚州出發,封鎖了吳軍救援道路上的各處險要。他的行動迅速而果斷,為友軍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在吳國的西南部,胡奮的軍隊如同一條巨蟒,緊緊圍困著吳軍的兵力。他的策略是拖住,拖住,再拖住,讓吳軍無法動彈。
而在水路上,鎮南大將軍杜預的軍隊如同海上的猛獸,他們繞過吳國的防線,襲擊了南部的交州之地。在台灣水軍都督王基的幫助下,杜預成功拿下了交趾,封鎖了吳國南部的退路。他與西路益州的王濬水師合謀,兩軍如同兩把利劍,一南一西,直取豫章。
在杜預的軍營中,他與王基正商討著戰術。
“王都督,你的水軍如同海上的疾風,幫助我們成功拿下了交趾,現在,我們要繼續北上,與王濬的水師會合。”杜預的聲音中充滿了堅定和期待。
王基點頭,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杜將軍,我們的合作將是吳軍的噩夢。王濬的水師從西向東,我們自南向北,兩軍合力,豫章將是我們的囊中之物。”
杜預微笑,他伸出手,與王基緊緊相握:“那就讓我們共同創造曆史,為魏國贏得這場勝利!”
兩人的對話充滿了決心和信心,他們知道,他們的行動將決定這場戰爭的走向,也將決定吳國的命運。他們的軍隊如同兩把利劍,直指豫章,他們的目標隻有一個: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