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勸曹抗日,羊祜兵諫,建業事變
三國:穿越我是東鄉公主曹綾 作者:緘默夜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建業被曹綾打下後,吳國諸葛恪被合肥守將滿寵的部下文欽和王昶帶兵打敗,丹陽也被拿下,諸葛恪走水路乘船迴到豫章大營。
在建業城勝利的餘波尚未平息之時,曹綾的心中卻已燃起了新的戰火。
盡管荊州失守的消息如同陰雲般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但她卻選擇了暫時放下這份沉痛,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豫章,誓要與陸遜一決雌雄。她的眼中閃爍著決絕的光芒,仿佛要將所有的憤怒與不甘都化作征戰的力量。
“羊祜將軍,”曹綾的聲音堅定而有力,“荊州雖失,但我們的鬥誌不能丟。陸遜此賊,害我學生,毀我家園,此仇不報,我誓不為人!我意已決,即刻發兵豫章,與陸遜決一死戰!”
羊祜聞言,目光中閃過一絲敬佩與擔憂。他深知曹綾的決心與勇氣,但也明白此戰的艱難與危險。“曹將軍,您的心情我能理解,但豫章非一日可下,且我軍連日征戰,已顯疲態。再者,荊州失守,我們需盡快收複失地,以穩定大局。”
曹綾搖了搖頭,眼中閃過一絲不容置疑的堅決。“羊將軍,荊州之事,我自有安排。但陸遜一日不除,我心難安。此戰,我必親自前往,你願與我一同前往嗎?”
羊祜望著曹綾那堅定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熱血。“曹將軍,您既有此決心,我羊祜豈能退縮?願與將軍並肩作戰,共赴豫章!”
正當兩人準備發兵之際,杜預帶著一封來自遼東的八百裏加急軍報匆匆趕來。“校長,大事不妙!遼東傳來急報,倭國內亂,卑彌佐發動政變囚禁了女帝卑彌唿,國相難升米被殺,倭國局勢動蕩。更糟糕的是,他們以勞工失蹤為借口,對遼東發動了侵略,旅順大屠殺,遼東半境淪陷,東鄉四期學生全部被俘!”
曹綾聞言,臉色驟變,手中的劍柄也因憤怒而微微顫抖。“什麽?!倭國竟敢如此?”
杜預神色凝重地搖了搖頭。“據報,東鄉四期學生被俘後,生死未卜。遼東局勢危急,毋丘儉將軍請求支援。校長快發兵迴援遼東吧!”
曹綾似乎被仇恨蒙蔽了,說:“攘外必先安內,我意已決,先攻豫章,我誓要拿下陸遜人頭為死去將士祭旗,再言其他。”
杜預苦口婆心勸諫:“校長,我大魏一統天下固然重要,但是這樣內戰下去,和吳國死磕到底,無論誰輸誰贏,是國防實力的自我消耗,便宜了外人啊!如今倭國外敵撕毀盟約來犯遼東,遼東危矣,請校長三思啊!。”
曹綾怒不可遏,對杜預說:“我不管,你就算就地殺了我,我的滅吳計劃也不會變。”
杜預難得一見衝曹綾發火說:“校長,你這叫什麽話!”
曹綾拍案答複:“就這個話!”
杜預瞪眼以對,說:“就這麽決絕,不能商榷?”
曹綾擲地有聲說:“非決絕不可,不能商榷!”
杜預的眼中閃過一絲失望與無奈,苦苦哀求:“校長,我代表將士們求您了!”
曹綾的話語如同寒冰,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要麽執行命令,要麽你自己選擇!”
杜預的心沉到了穀底,他沒想到曹綾會如此固執己見,甚至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堅持她的滅吳計劃。他深知,再這樣下去,不僅會錯失救援遼東的最佳時機,還可能讓大魏陷入更深的危機之中。
夜幕低垂,建業軍營內燈火闌珊,卻掩不住一股暗流湧動的氣氛。
杜預在午後的一壺濁酒中,將心中的憂慮與苦悶傾瀉給了摯友羊祜,以及圍坐一圈的同學們。
酒過三巡,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當前的局勢上,那份對曹綾執著於滅吳而忽略遼東危機的擔憂,如同一塊巨石,壓在每個人的心頭。
羊祜聽罷,眼中閃過一抹決然。
夜深人靜之時,他秘密召集了軍中除杜預、苻雄之外的將領,於營帳內密謀大事。燭光搖曳,映照出一張張堅毅的臉龐,他們心中都有著同樣的信念——為了大魏的未來,必須有所行動。
“諸位,我們今日聚集於此,非為私怨,乃是為了我大魏的存亡,為了天下的安寧。”羊祜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仿佛重錘敲擊在每個人的心上,“曹校長一心滅吳,其誌可嘉,但如今遼東告急,倭寇猖獗,若我們再不行動,恐將釀成大禍。”
參謀荀甝站起身來,眼神中閃爍著正義的光芒:“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我們今日之舉,雖為兵諫,但上不負天,下不負民,隻為停止這無謂的內戰,一致對外,收複遼東,守護我大魏疆土!”
羊祜點頭,目光堅定:“成敗在此一舉,若成功了,自然是我大魏國人的福分;若失敗了,我羊祜一人擔著,絕不連累諸位。”
賈充聞言,拍了拍羊祜的肩膀,語氣中滿是信任:“羊將軍此言差矣,我們皆是大魏的子民,豈能坐視不理?我相信,校長她最終會理解我們的苦衷,明白這是將她從仇恨中拉迴的無奈之舉。”
決定既下,三人便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夜色掩護下,他們秘密調動軍隊,悄無聲息地將曹綾的營帳團團包圍。曹綾察覺到異樣,心中警鈴大作,她迅速披上一件薄紗睡裙,外罩披風,手執倚天劍,試圖從後山登山躲避。然而,在這緊要的關頭,她的行蹤還是被荀甝精準地捕捉到。
“曹校長,請留步!”荀甝的聲音在夜色中響起,帶著幾分不容拒絕的堅決。曹綾停下腳步,轉身望去,隻見火光中,一群將領正緩緩向她逼近,他們的眼神中沒有敵意,隻有深深的憂慮與期待。
夜色已深,營帳內燈火通明,卻照不亮曹綾心中的陰霾。
她的聲音顫抖,帶著難以置信的憤怒:“你們……這是何意?我乃你們的校長,你們怎敢如此對我?”
羊祜深吸一口氣,再次躬身,眼神中滿是堅定與誠懇:“校長,請您息怒。我等此舉,實屬無奈。遼東之地,百姓遭難,倭寇猖獗,若不及時應對,恐將危及我大魏根本。我們深知您心係吳國,但國難當前,個人恩怨應暫放一旁。請您三思,與我們並肩作戰,共禦外侮,收複遼東失地。”
曹綾的臉色在燭光的映照下忽明忽暗,她緊咬下唇,目光如炬,掃視著周圍那些曾經誓死效忠於她的將領們:“放肆!你們以為兵變就能改變我的決定嗎?我曹綾一生誌在滅吳,此誌不渝!你們就算囚禁了我,也休想讓我放棄!”
荀甝見狀,心中雖有不忍,但更知責任重大,他緩緩開口:“校長,請您原諒我們的冒犯。但正如羊將軍所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遼東淪陷,百姓受苦。若您堅持己見,我們隻能采取這種方式,希望您能理解我們的苦心。”
說完,荀甝輕輕揮手,一隊士兵上前,將曹綾請入早已準備好的營帳之中,門外隨即布下了重重守衛。賈充時不時來觀察曹綾的情況,弄得氣氛緊張。
曹綾被這一幕深深刺痛,但她沒有掙紮,隻是用複雜的眼神看著這些曾經的部下,心中五味雜陳。
次日清晨,杜預與苻雄從宿醉中醒來,得知曹綾被囚禁的消息後,兩人皆是震驚不已。
杜預迅速整理思緒,決定與羊祜等人進行談判。他深知羊祜等人的初衷是為了國家,但也不能忽視對曹綾的忠誠。
“羊將軍,你們的行為雖出於公心,但對校長的尊重何在?”杜預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責備,但更多的是理解。
羊祜聞言,連忙解釋道:“杜兄,我們深知此舉不妥,但實在是情非得已。我們願意承擔一切後果,隻求校長能放下個人恩怨,以大局為重。”
苻雄也補充道:“對,我們願意促成統帥抗倭,但前提是必須確保她的安全。這是我們作為將領的職責所在。”
經過他們四人一番激烈的討論與協商,雙方終於達成了一致意見:曹綾必須暫時放下對吳國的仇恨,轉而領導魏國軍隊抗擊倭寇;同時,杜預與苻雄將親自監督曹綾的安全,確保她不受任何傷害。
談判的營帳內,氣氛凝重而緊張。羊祜和荀甝左右圍困曹綾,杜預與苻雄並肩而立,麵對著被暫時幽禁的曹綾,他們的眼神中既有堅定也有溫情。
杜預首先開口,聲音低沉而充滿情感:“校長,您可知他們為何如此堅持勸您抗倭,甚至不惜發動兵諫?不僅僅是因為遼東的危機,更是因為我們深知您心中的抱負與苦楚。但請您看看這些將士們,他們每一個人都願意為您赴湯蹈火,因為他們相信您,相信您能夠帶領魏國走向輝煌。”
他停頓了一下,語氣更加柔和:“然而,現在的魏國需要的不僅僅是對吳國的征伐,更是對內部安寧的守護,對邊疆安全的扞衛。倭寇的侵擾,如同利刃懸於我們頭頂,若不及時應對,後果不堪設想。我們請求您,暫時放下對吳國的執念,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天地,為了魏國的未來,為了無數百姓的安寧,與我們一同北上抗倭。”
羊祜接過話茬,他的聲音裏帶著幾分哽咽:“校長,您還記得我們初入軍營時,您開學典禮的誓言嗎?保家衛國,誓死不退。如今,遼東的百姓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苦難,他們期盼著我們的救援。作為將領,我們怎能坐視不管?請您相信我們,也相信您自己,您有能力帶領魏國走出困境,實現真正的強盛。”
而苻雄則走近幾步,目光懇切地望著曹綾:“而且,統帥,您的滅吳之誌並未因此放棄,隻是暫時擱置。待我們收複遼東,穩定邊疆,再圖吳國也不遲。到那時,您將擁有更強大的軍隊,更堅定的民心,滅吳之路必將更加順暢。”
曹綾聽著幾人的勸諫,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感。她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仿佛在努力平複內心的波瀾。
良久,她緩緩睜開眼,眼中閃爍著決絕與堅定,最終,她緩緩放下倚天劍,長歎一聲:“罷了,你們說得對,是我被仇恨蒙蔽了雙眼。從今往後,我們一致對外,收複遼東,為大魏的未來而戰!”
羊祜等兵變將領高唿:“校長萬歲!”
這一夜,建業軍營內發生了一場沒有硝煙的“事變”,但它卻成為了大魏曆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從此,曹綾與她的將領們攜手並肩,共同抵禦外敵,書寫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兵變之後,建業軍營內的氣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曹綾站在營帳前,望著遠方漸漸散去的硝煙,心中五味雜陳。她深知,這一場兵變不僅改變了她的決定,也悄然間重塑了大魏的命運走向。
“傳令下去,即刻停止伐吳計劃,全軍整備,北上遼東,抗擊倭寇。”曹綾的聲音雖顯疲憊,卻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決。她轉身看向身旁的副將,眼中閃過一抹複雜的情緒,“王昶、文欽二位將軍,即刻前往吳國地界,接管防務,確保邊疆穩定。”
王昶與文欽聞言,連忙上前領命,他們知道,這既是信任也是重任。兩人對視一眼,默默點頭,隨後轉身離去,準備迎接新的挑戰。
然而,在曹綾的心中,還有另一份難以言說的愧疚與無奈。她深知,羊祜與荀甝雖是為國為民,但終究是以下犯上,觸犯了她的威嚴。在權力與情義之間,她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將羊祜、荀甝,賈充三人人軟禁於廣陵宅院,不得外出,亦不得與外界有任何聯係。”曹綾的聲音低沉而冷峻,仿佛是在宣布一個無法更改的判決。
消息傳出,軍營內外一片嘩然。許多將領對曹綾的決定感到不解與惋惜,他們深知羊祜與荀甝的忠誠與才華,卻也隻能默默接受這一現實。
在廣陵宅院內,羊祜與荀甝相對而坐,沉默不語。窗外的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他們的身上,卻似乎無法驅散心中的陰霾。
“荀兄,我們終究還是走到了這一步。”羊祜打破了沉默,語氣中帶著幾分苦澀。
荀甝抬頭望向羊祜,眼中閃過一絲堅定:“羊兄,我們雖被軟禁,但心中的信念不可動搖。大魏的未來,還需要我們去守護。”
“是啊,荀兄,還有羊兄。隻是這廣陵宅院,或許將成為我們軍事生涯的終點。”賈充輕輕歎息,眼中閃過一抹不舍。
羊祜拍了拍賈充的肩膀,安慰道:“賈兄,不必太過悲傷。我們的故事雖未能在戰場上繼續書寫,但我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後來者。大魏的每一寸土地,都將銘記我們的付出與犧牲。”
三人在宅院中度過了一段相對平靜的時光,他們或品茶論道,或迴憶往昔,或展望未來。雖然身陷囹圄,但他們的心卻始終與大魏的命運緊密相連。
而曹綾,在做出那個決定之後,也時常會感到一種難以言說的孤獨與疲憊。她深知自己失去了幾位忠心的將領,但也明白這是為了大局著想。
她隻能在夜深人靜之時,默默祈禱大魏的未來能夠平安順遂,也希望羊祜與荀甝能夠釋懷過往,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與安寧。
在建業城勝利的餘波尚未平息之時,曹綾的心中卻已燃起了新的戰火。
盡管荊州失守的消息如同陰雲般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但她卻選擇了暫時放下這份沉痛,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豫章,誓要與陸遜一決雌雄。她的眼中閃爍著決絕的光芒,仿佛要將所有的憤怒與不甘都化作征戰的力量。
“羊祜將軍,”曹綾的聲音堅定而有力,“荊州雖失,但我們的鬥誌不能丟。陸遜此賊,害我學生,毀我家園,此仇不報,我誓不為人!我意已決,即刻發兵豫章,與陸遜決一死戰!”
羊祜聞言,目光中閃過一絲敬佩與擔憂。他深知曹綾的決心與勇氣,但也明白此戰的艱難與危險。“曹將軍,您的心情我能理解,但豫章非一日可下,且我軍連日征戰,已顯疲態。再者,荊州失守,我們需盡快收複失地,以穩定大局。”
曹綾搖了搖頭,眼中閃過一絲不容置疑的堅決。“羊將軍,荊州之事,我自有安排。但陸遜一日不除,我心難安。此戰,我必親自前往,你願與我一同前往嗎?”
羊祜望著曹綾那堅定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熱血。“曹將軍,您既有此決心,我羊祜豈能退縮?願與將軍並肩作戰,共赴豫章!”
正當兩人準備發兵之際,杜預帶著一封來自遼東的八百裏加急軍報匆匆趕來。“校長,大事不妙!遼東傳來急報,倭國內亂,卑彌佐發動政變囚禁了女帝卑彌唿,國相難升米被殺,倭國局勢動蕩。更糟糕的是,他們以勞工失蹤為借口,對遼東發動了侵略,旅順大屠殺,遼東半境淪陷,東鄉四期學生全部被俘!”
曹綾聞言,臉色驟變,手中的劍柄也因憤怒而微微顫抖。“什麽?!倭國竟敢如此?”
杜預神色凝重地搖了搖頭。“據報,東鄉四期學生被俘後,生死未卜。遼東局勢危急,毋丘儉將軍請求支援。校長快發兵迴援遼東吧!”
曹綾似乎被仇恨蒙蔽了,說:“攘外必先安內,我意已決,先攻豫章,我誓要拿下陸遜人頭為死去將士祭旗,再言其他。”
杜預苦口婆心勸諫:“校長,我大魏一統天下固然重要,但是這樣內戰下去,和吳國死磕到底,無論誰輸誰贏,是國防實力的自我消耗,便宜了外人啊!如今倭國外敵撕毀盟約來犯遼東,遼東危矣,請校長三思啊!。”
曹綾怒不可遏,對杜預說:“我不管,你就算就地殺了我,我的滅吳計劃也不會變。”
杜預難得一見衝曹綾發火說:“校長,你這叫什麽話!”
曹綾拍案答複:“就這個話!”
杜預瞪眼以對,說:“就這麽決絕,不能商榷?”
曹綾擲地有聲說:“非決絕不可,不能商榷!”
杜預的眼中閃過一絲失望與無奈,苦苦哀求:“校長,我代表將士們求您了!”
曹綾的話語如同寒冰,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要麽執行命令,要麽你自己選擇!”
杜預的心沉到了穀底,他沒想到曹綾會如此固執己見,甚至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堅持她的滅吳計劃。他深知,再這樣下去,不僅會錯失救援遼東的最佳時機,還可能讓大魏陷入更深的危機之中。
夜幕低垂,建業軍營內燈火闌珊,卻掩不住一股暗流湧動的氣氛。
杜預在午後的一壺濁酒中,將心中的憂慮與苦悶傾瀉給了摯友羊祜,以及圍坐一圈的同學們。
酒過三巡,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當前的局勢上,那份對曹綾執著於滅吳而忽略遼東危機的擔憂,如同一塊巨石,壓在每個人的心頭。
羊祜聽罷,眼中閃過一抹決然。
夜深人靜之時,他秘密召集了軍中除杜預、苻雄之外的將領,於營帳內密謀大事。燭光搖曳,映照出一張張堅毅的臉龐,他們心中都有著同樣的信念——為了大魏的未來,必須有所行動。
“諸位,我們今日聚集於此,非為私怨,乃是為了我大魏的存亡,為了天下的安寧。”羊祜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仿佛重錘敲擊在每個人的心上,“曹校長一心滅吳,其誌可嘉,但如今遼東告急,倭寇猖獗,若我們再不行動,恐將釀成大禍。”
參謀荀甝站起身來,眼神中閃爍著正義的光芒:“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我們今日之舉,雖為兵諫,但上不負天,下不負民,隻為停止這無謂的內戰,一致對外,收複遼東,守護我大魏疆土!”
羊祜點頭,目光堅定:“成敗在此一舉,若成功了,自然是我大魏國人的福分;若失敗了,我羊祜一人擔著,絕不連累諸位。”
賈充聞言,拍了拍羊祜的肩膀,語氣中滿是信任:“羊將軍此言差矣,我們皆是大魏的子民,豈能坐視不理?我相信,校長她最終會理解我們的苦衷,明白這是將她從仇恨中拉迴的無奈之舉。”
決定既下,三人便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夜色掩護下,他們秘密調動軍隊,悄無聲息地將曹綾的營帳團團包圍。曹綾察覺到異樣,心中警鈴大作,她迅速披上一件薄紗睡裙,外罩披風,手執倚天劍,試圖從後山登山躲避。然而,在這緊要的關頭,她的行蹤還是被荀甝精準地捕捉到。
“曹校長,請留步!”荀甝的聲音在夜色中響起,帶著幾分不容拒絕的堅決。曹綾停下腳步,轉身望去,隻見火光中,一群將領正緩緩向她逼近,他們的眼神中沒有敵意,隻有深深的憂慮與期待。
夜色已深,營帳內燈火通明,卻照不亮曹綾心中的陰霾。
她的聲音顫抖,帶著難以置信的憤怒:“你們……這是何意?我乃你們的校長,你們怎敢如此對我?”
羊祜深吸一口氣,再次躬身,眼神中滿是堅定與誠懇:“校長,請您息怒。我等此舉,實屬無奈。遼東之地,百姓遭難,倭寇猖獗,若不及時應對,恐將危及我大魏根本。我們深知您心係吳國,但國難當前,個人恩怨應暫放一旁。請您三思,與我們並肩作戰,共禦外侮,收複遼東失地。”
曹綾的臉色在燭光的映照下忽明忽暗,她緊咬下唇,目光如炬,掃視著周圍那些曾經誓死效忠於她的將領們:“放肆!你們以為兵變就能改變我的決定嗎?我曹綾一生誌在滅吳,此誌不渝!你們就算囚禁了我,也休想讓我放棄!”
荀甝見狀,心中雖有不忍,但更知責任重大,他緩緩開口:“校長,請您原諒我們的冒犯。但正如羊將軍所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遼東淪陷,百姓受苦。若您堅持己見,我們隻能采取這種方式,希望您能理解我們的苦心。”
說完,荀甝輕輕揮手,一隊士兵上前,將曹綾請入早已準備好的營帳之中,門外隨即布下了重重守衛。賈充時不時來觀察曹綾的情況,弄得氣氛緊張。
曹綾被這一幕深深刺痛,但她沒有掙紮,隻是用複雜的眼神看著這些曾經的部下,心中五味雜陳。
次日清晨,杜預與苻雄從宿醉中醒來,得知曹綾被囚禁的消息後,兩人皆是震驚不已。
杜預迅速整理思緒,決定與羊祜等人進行談判。他深知羊祜等人的初衷是為了國家,但也不能忽視對曹綾的忠誠。
“羊將軍,你們的行為雖出於公心,但對校長的尊重何在?”杜預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責備,但更多的是理解。
羊祜聞言,連忙解釋道:“杜兄,我們深知此舉不妥,但實在是情非得已。我們願意承擔一切後果,隻求校長能放下個人恩怨,以大局為重。”
苻雄也補充道:“對,我們願意促成統帥抗倭,但前提是必須確保她的安全。這是我們作為將領的職責所在。”
經過他們四人一番激烈的討論與協商,雙方終於達成了一致意見:曹綾必須暫時放下對吳國的仇恨,轉而領導魏國軍隊抗擊倭寇;同時,杜預與苻雄將親自監督曹綾的安全,確保她不受任何傷害。
談判的營帳內,氣氛凝重而緊張。羊祜和荀甝左右圍困曹綾,杜預與苻雄並肩而立,麵對著被暫時幽禁的曹綾,他們的眼神中既有堅定也有溫情。
杜預首先開口,聲音低沉而充滿情感:“校長,您可知他們為何如此堅持勸您抗倭,甚至不惜發動兵諫?不僅僅是因為遼東的危機,更是因為我們深知您心中的抱負與苦楚。但請您看看這些將士們,他們每一個人都願意為您赴湯蹈火,因為他們相信您,相信您能夠帶領魏國走向輝煌。”
他停頓了一下,語氣更加柔和:“然而,現在的魏國需要的不僅僅是對吳國的征伐,更是對內部安寧的守護,對邊疆安全的扞衛。倭寇的侵擾,如同利刃懸於我們頭頂,若不及時應對,後果不堪設想。我們請求您,暫時放下對吳國的執念,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天地,為了魏國的未來,為了無數百姓的安寧,與我們一同北上抗倭。”
羊祜接過話茬,他的聲音裏帶著幾分哽咽:“校長,您還記得我們初入軍營時,您開學典禮的誓言嗎?保家衛國,誓死不退。如今,遼東的百姓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苦難,他們期盼著我們的救援。作為將領,我們怎能坐視不管?請您相信我們,也相信您自己,您有能力帶領魏國走出困境,實現真正的強盛。”
而苻雄則走近幾步,目光懇切地望著曹綾:“而且,統帥,您的滅吳之誌並未因此放棄,隻是暫時擱置。待我們收複遼東,穩定邊疆,再圖吳國也不遲。到那時,您將擁有更強大的軍隊,更堅定的民心,滅吳之路必將更加順暢。”
曹綾聽著幾人的勸諫,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感。她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仿佛在努力平複內心的波瀾。
良久,她緩緩睜開眼,眼中閃爍著決絕與堅定,最終,她緩緩放下倚天劍,長歎一聲:“罷了,你們說得對,是我被仇恨蒙蔽了雙眼。從今往後,我們一致對外,收複遼東,為大魏的未來而戰!”
羊祜等兵變將領高唿:“校長萬歲!”
這一夜,建業軍營內發生了一場沒有硝煙的“事變”,但它卻成為了大魏曆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從此,曹綾與她的將領們攜手並肩,共同抵禦外敵,書寫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兵變之後,建業軍營內的氣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曹綾站在營帳前,望著遠方漸漸散去的硝煙,心中五味雜陳。她深知,這一場兵變不僅改變了她的決定,也悄然間重塑了大魏的命運走向。
“傳令下去,即刻停止伐吳計劃,全軍整備,北上遼東,抗擊倭寇。”曹綾的聲音雖顯疲憊,卻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決。她轉身看向身旁的副將,眼中閃過一抹複雜的情緒,“王昶、文欽二位將軍,即刻前往吳國地界,接管防務,確保邊疆穩定。”
王昶與文欽聞言,連忙上前領命,他們知道,這既是信任也是重任。兩人對視一眼,默默點頭,隨後轉身離去,準備迎接新的挑戰。
然而,在曹綾的心中,還有另一份難以言說的愧疚與無奈。她深知,羊祜與荀甝雖是為國為民,但終究是以下犯上,觸犯了她的威嚴。在權力與情義之間,她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將羊祜、荀甝,賈充三人人軟禁於廣陵宅院,不得外出,亦不得與外界有任何聯係。”曹綾的聲音低沉而冷峻,仿佛是在宣布一個無法更改的判決。
消息傳出,軍營內外一片嘩然。許多將領對曹綾的決定感到不解與惋惜,他們深知羊祜與荀甝的忠誠與才華,卻也隻能默默接受這一現實。
在廣陵宅院內,羊祜與荀甝相對而坐,沉默不語。窗外的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他們的身上,卻似乎無法驅散心中的陰霾。
“荀兄,我們終究還是走到了這一步。”羊祜打破了沉默,語氣中帶著幾分苦澀。
荀甝抬頭望向羊祜,眼中閃過一絲堅定:“羊兄,我們雖被軟禁,但心中的信念不可動搖。大魏的未來,還需要我們去守護。”
“是啊,荀兄,還有羊兄。隻是這廣陵宅院,或許將成為我們軍事生涯的終點。”賈充輕輕歎息,眼中閃過一抹不舍。
羊祜拍了拍賈充的肩膀,安慰道:“賈兄,不必太過悲傷。我們的故事雖未能在戰場上繼續書寫,但我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後來者。大魏的每一寸土地,都將銘記我們的付出與犧牲。”
三人在宅院中度過了一段相對平靜的時光,他們或品茶論道,或迴憶往昔,或展望未來。雖然身陷囹圄,但他們的心卻始終與大魏的命運緊密相連。
而曹綾,在做出那個決定之後,也時常會感到一種難以言說的孤獨與疲憊。她深知自己失去了幾位忠心的將領,但也明白這是為了大局著想。
她隻能在夜深人靜之時,默默祈禱大魏的未來能夠平安順遂,也希望羊祜與荀甝能夠釋懷過往,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