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東鄉一期開辦(上)
三國:穿越我是東鄉公主曹綾 作者:緘默夜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聯盟軍校開學儀式結束後,一切工作進入正軌。
卑湛作為招生辦,向校長曹綾匯報東鄉一期的招生情況:“校長,東鄉一期共招收了 150 名學員。他們大多來自中原地區,還有少數來自台灣和荊州。這些學員中,大部分是官員子弟,但也有一些平民百姓。”
曹綾聽後點了點頭,表示滿意。他接著說:“很好,那麽關於這些學員的教學安排呢?”
卑湛迴答道:“我們計劃讓每位教官負責教導一定數量的學員,確保每個學員都能得到充分的關注和指導。同時,我們還將定期組織各種形式的訓練和實踐活動,以提高學員們的綜合素質。”
曹綾強調:“我希望各位教官能夠認真對待教學工作,注重培養學員們的軍事技能、領導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此外,還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卑湛表示會嚴格按照校長的要求執行,並保證教學質量。最後,曹綾宣布了教學目標:“每一期學員將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培訓,畢業後需要參加各項考試。隻有那些成績優秀且各項指標達標的學員,才有機會被授予軍職。”
隨後,曹綾對毋丘儉下達了一項重要任務:把關學校的各項管理工作。她強調要特別關注教室、食堂和宿舍這三個關鍵領域,確保它們得到精心照料,為學員們創造出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毋丘儉深知責任重大,他明白這些基礎設施對於學員們的成長至關重要。於是,他全身心投入到這項工作中,不僅要保證教室寬敞明亮、設施齊全,還要監督食堂提供美味可口且營養均衡的餐食。此外,他還需確保宿舍整潔舒適,以滿足學員們休息的需求。
毋丘儉一絲不苟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不斷巡查各個場所,與工作人員交流溝通,並提出改進意見。他積極與學員們互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和關注點,以便更好地服務於大家。通過他的努力,學校的管理水平有了顯著提升,學員們的滿意度也大幅提高。
各教官和職員明白自己的責任後,東鄉一期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總教官滿寵在給學員的第一節課上,首先講了自己當年的成名之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攻樊城,滿寵協助曹仁守城。同年八月,漢水流域發生了“漢水溢流”的自然災害,關羽趁機乘大船進攻,擒於禁、斬龐德。樊城城牆也因水淹多處崩壞,眾軍慌亂。
有人對曹仁說:“今日的危難,不是這樣容易支撐,趁著關羽還沒有合兵圍城,夜晚應該乘輕船,棄城逃走,這樣方可脫身。”
滿寵勸說:“山水來去快,希望不會太久。聽聞關羽遣其它將領在郟下,自許以南,百姓擔憂,關羽不敢進攻,是害怕我軍後麵成犄角。如今若逃跑,洪河以南的地方就不是我們的國家所擁有了,君請再堅持等待。”
曹仁說:“沒錯。”滿寵把自己的白馬淹死,與士兵共同盟誓,以必死之心迎戰,眾人重新振作。後徐晃救兵到來,水亦稍降,曹仁、滿寵與徐晃前後攻擊關羽,關羽最後敗走。
講完故事後,滿寵詢問大家的心得。
在滿寵深情而激昂地講述完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後,課堂內陷入了片刻的沉思,每個人都被這位老將的英勇與智慧深深打動。隨後,滿寵環視四周,目光溫和而充滿期待地問道:“同學們,聽完這段故事,你們有什麽心得想要分享嗎?”
名將龐德之子龐會(19歲)首先站了起來,“滿教官,您的故事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在逆境中堅持與信念的力量。關羽水淹七軍,看似不可一世,但正是您和曹將軍的堅守,以及那份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的光芒。您淹死白馬以明誌,不僅是對士兵的激勵,更是對自我決心的宣誓。這讓我明白,作為未來的將領,麵對困難和挑戰時,我們不能輕言放棄,而是要像您一樣,用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去戰勝一切。同時,您的戰略眼光也讓我敬佩不已,您準確判斷了關羽的顧慮,從而堅定了守城的決心,這告訴我們,在戰場上,除了勇猛之外,更需要有冷靜的頭腦和深邃的戰略思考。”
緊接著,出身京兆杜氏的杜預(15歲)也站了起來,“滿教官,您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我特別被您與士兵同甘共苦、共克時艱的精神所感動。在那個生死存亡的關頭,您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選擇與士兵們站在一起,共同麵對困難。這種領袖的魅力,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團結和信任的力量。此外,您提到的戰略耐心也讓我印象深刻。您沒有因為眼前的困境而急於求成,而是冷靜分析,等待時機,最終迎來了轉機。這讓我明白,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我也應該學會耐心和堅持,不斷積累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便在關鍵時刻能夠把握住機會,實現自己的目標。”
滿寵聽後,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點了點頭,讚許道:“龐會和杜預,你們的見解非常深刻,我很高興看到你們能夠從我的經曆中汲取到如此寶貴的經驗。記住,作為軍人,我們不僅要有強健的體魄和過硬的技能,更要有堅定的信念、深邃的戰略眼光和團結一心的精神。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任何困難麵前屹立不倒,為國家和民族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後,政治部主任卑湛給學員們上了一節政治課,詢問大家對當年曹綾將軍出使各國組成盟軍對抗東吳的看法。旨在培養學員們的政治敏銳度與大局觀。
課堂上,卑湛站在講台前,目光深邃地掃視著台下的學員們,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同學們,作為未來的軍事領袖,我們不僅要精通兵法戰術,更要具備深厚的政治素養。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討一個曆史話題——當年曹綾將軍出使各國,成功組建盟軍對抗東吳的壯舉。”
話音剛落,教室裏便響起了一片議論聲。學員們紛紛迴憶起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心中充滿了對曹綾將軍的敬佩與向往。
這時,一位年輕英俊的學員站了起來,他是賈逵之子賈充,年僅二十歲,卻已展現出非凡的才華與見識。“卑主任,我認為曹綾將軍的這次出使,不僅展現了她卓越的外交才能,更體現了她對國家大局的深刻洞察。”賈充的聲音清晰而堅定,“她深知單憑大魏一國之力,難以在短時間內擊敗東吳。因此,她毅然決然地踏上征途,用她的智慧與勇氣,說服了一個又一個國家加入我們的行列。這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正是我們每一個軍校學員應該學習的。”
卑湛聽後,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他示意賈充坐下,然後目光轉向了教室的另一側,那裏坐著一個看似年齡尚小,但眼神中卻透露出超乎年齡的成熟與睿智的學員——鍾繇之子鍾會,年僅十二歲。
“鍾會同學,你有什麽看法呢?”卑湛溫和地問道。
鍾會站起身,雖然年紀不大,但他的迴答卻條理清晰、見解獨到。“卑主任,我認為曹綾將軍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她的外交手腕,更在於她能夠準確把握時代的脈搏,順應曆史的潮流。”鍾會的聲音雖然稚嫩,但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她深知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因此她選擇了聯合而非孤立。這種胸懷天下的氣度與遠見卓識,是我們每一個未來領袖都應該具備的。”
教室裏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學員們紛紛為賈充與鍾會的精彩發言喝彩。卑湛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這些年輕的心靈中蘊藏著無限的潛力與智慧,隻要加以引導與培養,他們定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很好,賈充、鍾會同學,你們的見解非常深刻。”卑湛滿意地點了點頭,“希望同學們都能像他們一樣,不僅要有紮實的軍事技能,更要有敏銳的政治嗅覺與大局觀。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未來的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為國家的繁榮與安寧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聯盟軍校的兵器課上,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緊張而又興奮的氣息。張雄、張虎、樂綝、徐蓋、於圭五位經驗豐富的將領,身著戰甲,手持各式兵器,站在講台上,他們不僅是學員們的教官,更是戰場上的傳奇人物。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刀槍劍戟斧這五樣基本兵器的優點與缺點。”張雄教官首先發言,他的聲音渾厚有力,仿佛能穿透每一個學員的心靈,“每一種兵器都有其獨特之處,了解它們的特點,對於我們在戰場上的選擇至關重要。”
學員們紛紛點頭,目光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這時,一位名叫龐會的學員舉手發言,他顯得有些羞澀但堅定:“教官,我...我隻懂刀和槍的用法,我覺得刀適合近戰,威力大,但靈活性稍遜;槍則長於刺擊,速度快,但防禦力較弱。”
張雄教官微笑點頭,對龐會的迴答表示認可,但他知道,這隻是冰山一角。“很好,龐會同學說出了刀和槍的基本特點。但我們的課程遠不止於此。接下來,讓我們聽聽其他同學的想法。”
這時,一位年僅十七歲,來自琅琊的俊朗青年諸葛緒站了起來,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劍,乃百兵之君,輕盈靈活,既可刺又可劈,適合單打獨鬥;戟,則融合了槍與刀的特性,攻擊範圍大,但操作複雜;斧,力大無窮,劈砍威力驚人,但速度較慢,易被靈活兵器克製。”
緊接著,十六歲的泰山少年羊祜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聲音雖然稚嫩,但條理清晰。“我同意諸葛緒同學的看法,並想補充一點,每種兵器的使用還需結合使用者的體質、技巧與戰場環境。比如,在狹窄的巷戰中,刀和劍的靈活性將發揮到極致;而在開闊的平原上,戟和槍的遠程攻擊優勢則更為明顯。”
正當眾人以為討論即將結束時,一個略顯低沉卻充滿力量的聲音響起,那是來自杜預的發言。“各位教官、同學,我認為我們之前的討論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點——兵器之間的相克關係。刀可劈槍,槍可刺劍,劍可削斧,斧可破戟,而戟的鉤拉又能牽製刀的使用。因此,在戰場上,了解並靈活運用兵器之間的相克之道,往往能決定戰鬥的勝負。”
杜預的發言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動容。就連一旁聽課的校長曹綾也忍不住點頭稱讚:“杜預同學所言極是,真乃杜武庫也!他不僅精通兵法,更對兵器之道有著獨到的見解。同學們,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不僅要掌握兵器的使用技巧,更要理解其背後的戰略與戰術思維。”
教室裏響起了一片掌聲,既是對杜預精彩發言的肯定,也是對所有學員未來能夠成為傑出將領的美好祝願。
夜幕降臨,聯盟軍校的會議室裏燈火通明,校長曹綾與一眾教官、博士圍坐一堂,就今日的教學成果及學員們的表現進行了深入的討論與分析。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既嚴肅又充滿期待的氛圍。
曹綾作為會議的主持人,首先發言:“今日的教學圓滿結束,從學員們的表現中,我看到了我們大魏未來的希望。現在,我想聽聽各位教官和博士對學員們的評價。”
滿寵總教官點了點頭,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眼神中透露出一種閱盡滄桑的沉穩。“龐會同學,在兵器課上展現出了驚人的力量與勇氣,對刀槍的運用尤為嫻熟,我認為他具備成為一名猛將的潛質。”
張雄教官接著補充道:“確實,龐會的戰鬥意誌非常強烈,但他也需要學會如何在戰場上控製自己的情緒,做到智勇雙全。”
徐蓋教官則對諸葛緒印象深刻:“諸葛緒同學,年僅十七歲,卻能在討論中條理清晰地分析出各種兵器的優缺點,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與洞察力。他將是未來智將參謀的不二人選。”
樂綝教官也表示讚同:“諸葛緒的思維能力令人驚歎,他對戰場的理解遠超同齡人,假以時日,定能成為我軍的重要智囊。”
卑湛博士,作為政治部主任,他的目光更加深遠。“而杜預和羊祜兩位同學,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不僅武藝出眾,更在戰略戰術上有著獨到的見解。特別是杜預,他提出的兵器相克理論,讓我看到了他超越常人的戰略眼光。我認為,他們二人都是文武雙全的統帥之才,但杜預的成就,很可能會超越羊祜。”
曹綾校長聞言,微微頷首,眼中閃爍著讚許的光芒。“卑湛博士的分析很有道理。杜預的才華確實令人矚目,他不僅精通武藝,更有著敏銳的政治嗅覺和深遠的戰略思維。這樣的人才,是我們大魏未來不可或缺的棟梁。”
“至於賈充和鍾會,”曹綾話鋒一轉,看向了另一位教官,“他們在政治課上的表現同樣出色,對時局的把握、對政策的理解都遠超常人。他們將是精通政治的文官之才,為國家的治理與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會議在熱烈而充滿希望的氛圍中結束。曹綾校長深知,今日的討論不僅是對學員們的一次評估,更是對未來的一次規劃與展望。她相信,在這些優秀學員的共同努力下,大魏的明天定將更加輝煌。
卑湛作為招生辦,向校長曹綾匯報東鄉一期的招生情況:“校長,東鄉一期共招收了 150 名學員。他們大多來自中原地區,還有少數來自台灣和荊州。這些學員中,大部分是官員子弟,但也有一些平民百姓。”
曹綾聽後點了點頭,表示滿意。他接著說:“很好,那麽關於這些學員的教學安排呢?”
卑湛迴答道:“我們計劃讓每位教官負責教導一定數量的學員,確保每個學員都能得到充分的關注和指導。同時,我們還將定期組織各種形式的訓練和實踐活動,以提高學員們的綜合素質。”
曹綾強調:“我希望各位教官能夠認真對待教學工作,注重培養學員們的軍事技能、領導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此外,還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卑湛表示會嚴格按照校長的要求執行,並保證教學質量。最後,曹綾宣布了教學目標:“每一期學員將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培訓,畢業後需要參加各項考試。隻有那些成績優秀且各項指標達標的學員,才有機會被授予軍職。”
隨後,曹綾對毋丘儉下達了一項重要任務:把關學校的各項管理工作。她強調要特別關注教室、食堂和宿舍這三個關鍵領域,確保它們得到精心照料,為學員們創造出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毋丘儉深知責任重大,他明白這些基礎設施對於學員們的成長至關重要。於是,他全身心投入到這項工作中,不僅要保證教室寬敞明亮、設施齊全,還要監督食堂提供美味可口且營養均衡的餐食。此外,他還需確保宿舍整潔舒適,以滿足學員們休息的需求。
毋丘儉一絲不苟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不斷巡查各個場所,與工作人員交流溝通,並提出改進意見。他積極與學員們互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和關注點,以便更好地服務於大家。通過他的努力,學校的管理水平有了顯著提升,學員們的滿意度也大幅提高。
各教官和職員明白自己的責任後,東鄉一期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總教官滿寵在給學員的第一節課上,首先講了自己當年的成名之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攻樊城,滿寵協助曹仁守城。同年八月,漢水流域發生了“漢水溢流”的自然災害,關羽趁機乘大船進攻,擒於禁、斬龐德。樊城城牆也因水淹多處崩壞,眾軍慌亂。
有人對曹仁說:“今日的危難,不是這樣容易支撐,趁著關羽還沒有合兵圍城,夜晚應該乘輕船,棄城逃走,這樣方可脫身。”
滿寵勸說:“山水來去快,希望不會太久。聽聞關羽遣其它將領在郟下,自許以南,百姓擔憂,關羽不敢進攻,是害怕我軍後麵成犄角。如今若逃跑,洪河以南的地方就不是我們的國家所擁有了,君請再堅持等待。”
曹仁說:“沒錯。”滿寵把自己的白馬淹死,與士兵共同盟誓,以必死之心迎戰,眾人重新振作。後徐晃救兵到來,水亦稍降,曹仁、滿寵與徐晃前後攻擊關羽,關羽最後敗走。
講完故事後,滿寵詢問大家的心得。
在滿寵深情而激昂地講述完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後,課堂內陷入了片刻的沉思,每個人都被這位老將的英勇與智慧深深打動。隨後,滿寵環視四周,目光溫和而充滿期待地問道:“同學們,聽完這段故事,你們有什麽心得想要分享嗎?”
名將龐德之子龐會(19歲)首先站了起來,“滿教官,您的故事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在逆境中堅持與信念的力量。關羽水淹七軍,看似不可一世,但正是您和曹將軍的堅守,以及那份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的光芒。您淹死白馬以明誌,不僅是對士兵的激勵,更是對自我決心的宣誓。這讓我明白,作為未來的將領,麵對困難和挑戰時,我們不能輕言放棄,而是要像您一樣,用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去戰勝一切。同時,您的戰略眼光也讓我敬佩不已,您準確判斷了關羽的顧慮,從而堅定了守城的決心,這告訴我們,在戰場上,除了勇猛之外,更需要有冷靜的頭腦和深邃的戰略思考。”
緊接著,出身京兆杜氏的杜預(15歲)也站了起來,“滿教官,您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我特別被您與士兵同甘共苦、共克時艱的精神所感動。在那個生死存亡的關頭,您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選擇與士兵們站在一起,共同麵對困難。這種領袖的魅力,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團結和信任的力量。此外,您提到的戰略耐心也讓我印象深刻。您沒有因為眼前的困境而急於求成,而是冷靜分析,等待時機,最終迎來了轉機。這讓我明白,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我也應該學會耐心和堅持,不斷積累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便在關鍵時刻能夠把握住機會,實現自己的目標。”
滿寵聽後,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點了點頭,讚許道:“龐會和杜預,你們的見解非常深刻,我很高興看到你們能夠從我的經曆中汲取到如此寶貴的經驗。記住,作為軍人,我們不僅要有強健的體魄和過硬的技能,更要有堅定的信念、深邃的戰略眼光和團結一心的精神。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任何困難麵前屹立不倒,為國家和民族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後,政治部主任卑湛給學員們上了一節政治課,詢問大家對當年曹綾將軍出使各國組成盟軍對抗東吳的看法。旨在培養學員們的政治敏銳度與大局觀。
課堂上,卑湛站在講台前,目光深邃地掃視著台下的學員們,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同學們,作為未來的軍事領袖,我們不僅要精通兵法戰術,更要具備深厚的政治素養。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討一個曆史話題——當年曹綾將軍出使各國,成功組建盟軍對抗東吳的壯舉。”
話音剛落,教室裏便響起了一片議論聲。學員們紛紛迴憶起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心中充滿了對曹綾將軍的敬佩與向往。
這時,一位年輕英俊的學員站了起來,他是賈逵之子賈充,年僅二十歲,卻已展現出非凡的才華與見識。“卑主任,我認為曹綾將軍的這次出使,不僅展現了她卓越的外交才能,更體現了她對國家大局的深刻洞察。”賈充的聲音清晰而堅定,“她深知單憑大魏一國之力,難以在短時間內擊敗東吳。因此,她毅然決然地踏上征途,用她的智慧與勇氣,說服了一個又一個國家加入我們的行列。這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正是我們每一個軍校學員應該學習的。”
卑湛聽後,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他示意賈充坐下,然後目光轉向了教室的另一側,那裏坐著一個看似年齡尚小,但眼神中卻透露出超乎年齡的成熟與睿智的學員——鍾繇之子鍾會,年僅十二歲。
“鍾會同學,你有什麽看法呢?”卑湛溫和地問道。
鍾會站起身,雖然年紀不大,但他的迴答卻條理清晰、見解獨到。“卑主任,我認為曹綾將軍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她的外交手腕,更在於她能夠準確把握時代的脈搏,順應曆史的潮流。”鍾會的聲音雖然稚嫩,但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她深知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因此她選擇了聯合而非孤立。這種胸懷天下的氣度與遠見卓識,是我們每一個未來領袖都應該具備的。”
教室裏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學員們紛紛為賈充與鍾會的精彩發言喝彩。卑湛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這些年輕的心靈中蘊藏著無限的潛力與智慧,隻要加以引導與培養,他們定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很好,賈充、鍾會同學,你們的見解非常深刻。”卑湛滿意地點了點頭,“希望同學們都能像他們一樣,不僅要有紮實的軍事技能,更要有敏銳的政治嗅覺與大局觀。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未來的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為國家的繁榮與安寧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聯盟軍校的兵器課上,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緊張而又興奮的氣息。張雄、張虎、樂綝、徐蓋、於圭五位經驗豐富的將領,身著戰甲,手持各式兵器,站在講台上,他們不僅是學員們的教官,更是戰場上的傳奇人物。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刀槍劍戟斧這五樣基本兵器的優點與缺點。”張雄教官首先發言,他的聲音渾厚有力,仿佛能穿透每一個學員的心靈,“每一種兵器都有其獨特之處,了解它們的特點,對於我們在戰場上的選擇至關重要。”
學員們紛紛點頭,目光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這時,一位名叫龐會的學員舉手發言,他顯得有些羞澀但堅定:“教官,我...我隻懂刀和槍的用法,我覺得刀適合近戰,威力大,但靈活性稍遜;槍則長於刺擊,速度快,但防禦力較弱。”
張雄教官微笑點頭,對龐會的迴答表示認可,但他知道,這隻是冰山一角。“很好,龐會同學說出了刀和槍的基本特點。但我們的課程遠不止於此。接下來,讓我們聽聽其他同學的想法。”
這時,一位年僅十七歲,來自琅琊的俊朗青年諸葛緒站了起來,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劍,乃百兵之君,輕盈靈活,既可刺又可劈,適合單打獨鬥;戟,則融合了槍與刀的特性,攻擊範圍大,但操作複雜;斧,力大無窮,劈砍威力驚人,但速度較慢,易被靈活兵器克製。”
緊接著,十六歲的泰山少年羊祜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聲音雖然稚嫩,但條理清晰。“我同意諸葛緒同學的看法,並想補充一點,每種兵器的使用還需結合使用者的體質、技巧與戰場環境。比如,在狹窄的巷戰中,刀和劍的靈活性將發揮到極致;而在開闊的平原上,戟和槍的遠程攻擊優勢則更為明顯。”
正當眾人以為討論即將結束時,一個略顯低沉卻充滿力量的聲音響起,那是來自杜預的發言。“各位教官、同學,我認為我們之前的討論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點——兵器之間的相克關係。刀可劈槍,槍可刺劍,劍可削斧,斧可破戟,而戟的鉤拉又能牽製刀的使用。因此,在戰場上,了解並靈活運用兵器之間的相克之道,往往能決定戰鬥的勝負。”
杜預的發言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動容。就連一旁聽課的校長曹綾也忍不住點頭稱讚:“杜預同學所言極是,真乃杜武庫也!他不僅精通兵法,更對兵器之道有著獨到的見解。同學們,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不僅要掌握兵器的使用技巧,更要理解其背後的戰略與戰術思維。”
教室裏響起了一片掌聲,既是對杜預精彩發言的肯定,也是對所有學員未來能夠成為傑出將領的美好祝願。
夜幕降臨,聯盟軍校的會議室裏燈火通明,校長曹綾與一眾教官、博士圍坐一堂,就今日的教學成果及學員們的表現進行了深入的討論與分析。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既嚴肅又充滿期待的氛圍。
曹綾作為會議的主持人,首先發言:“今日的教學圓滿結束,從學員們的表現中,我看到了我們大魏未來的希望。現在,我想聽聽各位教官和博士對學員們的評價。”
滿寵總教官點了點頭,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眼神中透露出一種閱盡滄桑的沉穩。“龐會同學,在兵器課上展現出了驚人的力量與勇氣,對刀槍的運用尤為嫻熟,我認為他具備成為一名猛將的潛質。”
張雄教官接著補充道:“確實,龐會的戰鬥意誌非常強烈,但他也需要學會如何在戰場上控製自己的情緒,做到智勇雙全。”
徐蓋教官則對諸葛緒印象深刻:“諸葛緒同學,年僅十七歲,卻能在討論中條理清晰地分析出各種兵器的優缺點,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與洞察力。他將是未來智將參謀的不二人選。”
樂綝教官也表示讚同:“諸葛緒的思維能力令人驚歎,他對戰場的理解遠超同齡人,假以時日,定能成為我軍的重要智囊。”
卑湛博士,作為政治部主任,他的目光更加深遠。“而杜預和羊祜兩位同學,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不僅武藝出眾,更在戰略戰術上有著獨到的見解。特別是杜預,他提出的兵器相克理論,讓我看到了他超越常人的戰略眼光。我認為,他們二人都是文武雙全的統帥之才,但杜預的成就,很可能會超越羊祜。”
曹綾校長聞言,微微頷首,眼中閃爍著讚許的光芒。“卑湛博士的分析很有道理。杜預的才華確實令人矚目,他不僅精通武藝,更有著敏銳的政治嗅覺和深遠的戰略思維。這樣的人才,是我們大魏未來不可或缺的棟梁。”
“至於賈充和鍾會,”曹綾話鋒一轉,看向了另一位教官,“他們在政治課上的表現同樣出色,對時局的把握、對政策的理解都遠超常人。他們將是精通政治的文官之才,為國家的治理與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會議在熱烈而充滿希望的氛圍中結束。曹綾校長深知,今日的討論不僅是對學員們的一次評估,更是對未來的一次規劃與展望。她相信,在這些優秀學員的共同努力下,大魏的明天定將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