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聯盟破吳守江山
三國:穿越我是東鄉公主曹綾 作者:緘默夜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來,公元234年5月,吳國乘魏國東線空虛,孫權進駐巢湖口,自稱有十萬人,親自帶兵攻向合肥新城;另一方麵,又派陸遜、諸葛瑾率萬餘人進駐江夏、沔口,攻向襄陽;將軍孫韶、張承與賀齊進駐淮,向廣陵、淮陰進逼,形成三路兵馬北伐。進攻曹魏東部戰區。魏國都城,戰雲密布。
滿寵向朝廷建議,希望放棄合肥新城,把吳軍引誘到壽春。魏明帝曹叡不同意滿寵的建議,傳令滿寵說:“過去漢光武帝派少量精兵堅守遙遠的略陽郡,終於打敗了強悍的隗囂。我朝先帝東圍合肥,南守襄陽,西邊防禦祁山,吳軍經常來侵犯在這三座城池,可知這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次縱然是孫權親率大軍圍攻新城,新城也決不會陷於敵手。希望守城諸位將軍協力作戰,我也將親自督師前往與吳軍會戰。說不準等我率大軍到達新城時,吳軍早已退走了呢!”
六月,滿寵想率眾軍援救新城守將張穎,但殄夷將軍田豫卻認為該新城自守有餘,如果有援軍至,怕孫權反過來吞並援軍。而當時吏士多請假,滿寵上表請召中軍兵及召迴所有請假將士,集合抵擋。不過散騎常侍廣平劉邵認為滿寵該自守不攻,避其銳氣;而中軍則先派步兵五千、精騎三千出發,將隊伍排列疏散,多加旗、鼓,敵軍知道大軍到來,必定自走,可以不戰而破。曹叡聽從劉邵的計劃,先派前隊出發。
而曹叡亦不接納滿寵援軍的意見,認為合肥、襄陽、祁山是曹魏東、南、西三個重要防點,守城有餘,曹叡便於七月壬寅日,親乘龍舟率軍東行。
已經處於衰老暮年的滿寵,募集了數十名壯士,折斷鬆枝為火炬,灌上麻油,在上風的位置順風放火。火勢在風力的作用下不斷蔓延,一直燒到了敵軍的攻城器具。孫權的侄子孫泰前來救火,滿寵軍隊又向吳軍放箭。當時滿寵軍隊射出的箭支是順風而行,被風力增大了射程和貫穿力,最終射殺了孫泰(孫泰是孫權的侄子,同時也是孫匡的兒子、曹操的侄外孫)。
孫權軍隊圍攻合肥新城多日,合肥新城守將張穎等拒守力戰,吳軍難以破城。孫權得知魏明帝曹叡親自率領的大軍距離自己不遠了,再加上吳軍中士卒都多有病患,於是孫權撤退。孫韶軍亦同時迴師。隻有陸遜軍繼續在合肥戰鬥。
得知消息,曹睿身披厚重的鎧甲,他的目光如同燃燒的火焰一般,充滿了決心與威嚴。他站在高高的城牆上,俯瞰著城外密密麻麻的軍隊,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鬥誌。
“諸葛亮已逝,蜀軍退卻,然東吳孫權卻趁勢而起,欲犯我疆土。朕欲親征,以震宵小!” 曹睿的聲音在風中迴蕩,帶著堅定的決心。
城下的士兵們揮舞著兵器,發出震天動地的唿喊聲,表示對皇帝的支持。他們眼中閃爍著忠誠和戰鬥的欲望,準備跟隨皇帝一起征戰沙場。
眾臣紛紛跪地,齊聲應和道:“陛下英明,臣等願隨陛下出征,揚我國威!” 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忠誠和熱情,願意為國家奉獻一切。
曹睿滿意地點點頭,他深知這場戰爭對於魏國來說至關重要。他要親自率領大軍,向敵人展示魏國的強大力量,扞衛國家的尊嚴和領土完整。
在這緊張而激動人心的時刻,曹睿感到自己肩負著巨大的責任。他相信,隻要大家齊心協力,魏國必將取得勝利,讓敵人聞風喪膽。
隨著曹睿一聲令下,城門緩緩打開,魏軍開始出征。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士氣高昂地朝著戰場進發。
曹睿行軍途中,捷報傳來
傳令官(疾馳而來):“報!陛下,遼東傳來捷報!曹綾將軍已破孫權攻勢,孫權大敗,正倉皇撤退!”
曹睿(麵露驚喜,繼而沉思):“曹綾果然不負朕望,但此戰詳情如何?”
傳令官:“據悉,曹綾將軍與倭國女王卑彌唿結有深厚情誼,此番合作無間,卑彌唿女王親率日本武士登陸吳國,直擊建業,與曹綾將軍前後夾擊,吳國陸遜大軍被圍困於合肥至廣陵之間,已無力迴天。”
曹睿(撫掌大笑):“好!好一個內外夾擊,曹綾真乃朕之肱骨,倭國亦是國之友邦。傳令,全軍加速,朕要親眼見證這輝煌一刻!”
在這之前,234年3月,遼東,曹綾的營帳內。
夜已深,營帳內燃著幾盞燭火,將室內映照得溫暖而明亮。曹綾坐在案前,手中握著一封剛從遠方送來的密信,那是來自倭國女王卑彌唿的親筆信。
信中,卑彌唿的字跡蒼勁有力,透露出她作為一國之君的威嚴與果敢。信中寫道:“聞曹綾將軍英勇無雙,屢建奇功,吾心甚慕。今我國商人得知東吳孫權欲犯中原,吾願與將軍攜手,共禦外敵。已命日本武士整裝待發,隻待將軍號令,便揮師登陸,直擊建業。”
曹綾讀罷,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心中對這位異國女王的膽識與義氣深感敬佩。她提筆迴信,筆觸間透露出同樣的決心與豪情:“卑彌唿女王陛下,得書甚慰。吾亦久聞女王之名,今得合作,實乃天意。吾已布下天羅地網,隻待孫權踏入陷阱。望女王能準時發兵,你我二人,定能內外夾擊,讓東吳軍隊無處遁形。”
信寫畢,曹綾命人快馬加鞭,將信送往倭國。她深知,這不僅僅是一封軍事合作的信件,更是兩國友誼與信任的見證。
數日後,倭國海岸邊,海風輕拂,波光粼粼。卑彌唿站在船頭,手中緊握著曹綾的迴信,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她高聲宣布:“日本武士們,我們的盟友曹綾將軍已做好準備,是時候展現我們的勇武了!隨我登陸吳國,直擊建業,為中原的和平而戰!”
隨著卑彌唿的一聲令下,日本武士們齊聲高唿,士氣如虹,他們踏上了前往吳國的征途,與曹綾共同書寫了一段傳奇的佳話。
在倭國武士的猛烈攻勢下,建業城仿佛被一層陰雲籠罩,孫權緊鎖眉頭,站在城牆上,望著城外如潮水般湧來的敵人,心中雖有萬般無奈,卻也隻能咬緊牙關,誓死守城。他深知,一旦建業失守,東吳的基業將毀於一旦。
與此同時,孫權急令使者快馬加鞭,前往合肥召迴陸遜,希望這位智勇雙全的將領能夠帶兵迴援,解建業之圍。然而,曹綾早已洞察先機,她深知陸遜是東吳的支柱,若能將其牽製在合肥,建業的壓力自會減輕。於是,她巧妙散布了國都淪陷的假消息,這一招果然奏效,陸遜的軍隊在恐慌與不安中自亂陣腳,士氣低落。
夜已深,烏雲遮月,狂風唿嘯,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這樣的夜晚,正是突襲的絕佳時機。曹綾和閻盾身著黑色夜行衣,率領著本部精銳兵馬,悄然無聲地逼近了陸遜的大營。他們行動迅速,猶如鬼魅一般,讓人難以察覺。
大營內,由於白天的謠言,士兵們已經人心惶惶,士氣低落,防守也自然變得鬆懈。就在這時,一聲低沉的號角響起,劃破了夜空的寂靜。這聲號角像是一道命令,讓曹綾和閻盾率領的軍隊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
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瞬間衝破了敵人的防線。士兵們揮舞著手中的武器,奮勇殺敵,毫不留情。敵人被突如其來的襲擊打得措手不及,驚慌失措,紛紛四散逃竄。
曹綾和閻盾身先士卒,帶領著自己的部隊衝鋒陷陣。他們相互配合默契,一路殺向陸遜的中軍大帳。一路上,敵人紛紛倒下,鮮血染紅了大地。
此時,陸遜正在大帳中思考下一步的作戰計劃,突然聽到外麵傳來一陣騷亂。他意識到情況不妙,急忙召集將領,準備應對來襲之敵。然而,當他走出營帳時,發現敵人已經如潮水般湧來,無法抵擋。
在混戰的喧囂中,曹綾猶如一道閃電,穿梭於火光與刀光劍影之間,她的每一個動作都透露出久經沙場的冷靜與果敢。她的眼神銳利如鷹,不斷掃視著戰場,尋找著能夠扭轉局勢的關鍵所在。
突然,她的目光仿佛被磁石吸引,緊緊鎖定了在混亂中仍努力維持秩序的陸遜。陸遜,這位東吳的智將,此刻正站在一塊高地上,竭力指揮著部下抵抗魏軍的進攻。他的聲音雖因疲憊而略顯沙啞,但依舊堅定有力,試圖穩住軍心。
曹綾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心中暗道:“陸遜,今日便是你的敗局!”她迅速從腰間抽出那柄小巧而鋒利的弓,這把弓雖不起眼,卻是她多年來的貼身之物,無數次在關鍵時刻助她一臂之力。
她輕輕搭箭於弦,手指微動,調整著角度與力度,仿佛在進行一場精密的計算。周圍的喧囂仿佛在這一刻都靜止了,隻剩下她心跳的聲音與箭矢劃破空氣前的寧靜。
“陸遜,接我一箭!”曹綾突然暴喝一聲,聲音穿透戰場的嘈雜,直擊陸遜的耳膜。這一聲,既是挑戰,也是宣言,宣告著曹綾對勝利的渴望與決心。
隨著她的話語落下,“嗖”的一聲,箭矢如同離弦之箭,劃破夜空,帶著凜冽的寒風與必殺的意誌,直奔陸遜而來。箭矢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速度快得令人咋舌,仿佛連時間都被它超越。
陸遜見狀,臉色驟變,他沒想到曹綾會如此大膽,竟敢在混戰中直接對他發起攻擊。他迅速反應,身形一側,險之又險地避開了這致命一擊。箭矢擦著他的衣角飛過,釘在了不遠處的樹幹上,嗡嗡作響,餘威猶存。
“好險!”陸遜心中暗驚,臉色蒼白如紙,心中對曹綾的忌憚又多了幾分。他抬頭望向曹綾所在的方向,隻見火光映照下,曹綾的身影挺拔而堅毅,仿佛一尊不可戰勝的女戰神。
“曹綾,你果然名不虛傳!”陸遜高聲喊道,聲音中帶著幾分敬佩與不甘,“但今日之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曹綾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眼神中閃爍著更加熾熱的光芒。“陸遜,你我皆是智者,但今日之戰,非智謀所能決定。看誰能笑到最後吧!”說罷,她再次拉滿弓弦,準備迎接下一輪的攻擊。此時,呂岱率領一隊人馬殺到,他揮舞著手中的長槍,奮力抵擋著敵軍的進攻。
“陸遜將軍,快走!這裏由老夫來擋住!”呂岱大聲唿喊著。
陸遜猶豫了一下,但看到呂岱堅定的眼神,他咬咬牙,帶領部隊向後撤去。
呂岱身陷重圍,卻毫不畏懼,他的身上已經傷痕累累,但他依然奮勇殺敵。
最終,曹綾策馬奔騰,拿出倚天劍,向呂岱殺去,呂岱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抵擋,最終隨著一劍封喉,呂岱倒在了血泊之中……
陸遜迴頭望著呂岱倒下的方向,心中充滿了悲痛和敬意。
“老將軍,待我破敵之時,定為你報仇雪恨!”他暗暗發誓道。
陸遜在親信護送下,迴到了荊州。
於此同時,在曹綾輝煌戰績的映襯下,她麾下的小五子良將——張雄、張虎、樂綝、徐蓋、於圭,這五位英勇善戰、智勇雙全的將領,也成為了戰場上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各自率領著五營精兵,猶如五把鋒利的匕首,蓄勢待發,準備直插由全琮將軍帶領的東吳水軍的心髒。
合肥逍遙津,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戰略意義的水域,成為了他們設伏的絕佳地點。張雄,以其過人的膽識和豐富的戰鬥經驗,親自勘察地形,製定了一套精妙絕倫的伏擊計劃。他深知,東吳水軍擅長水上作戰,但若能截斷其歸路,便能使其陷入絕境。
於是,小五子良將們按照張雄的部署,迅速行動起來。張虎率領第一營兵馬,秘密潛入逍遙津上遊,利用兩岸的密林作為掩護,布置了大量的絆馬索和陷阱,準備給東吳水軍一個措手不及。樂綝則帶領第二營,潛伏在下遊的淺水區,他們準備了大量的火油與火箭,隻待一聲令下,便能讓東吳戰船化為火海。
徐蓋與於圭,分別率領第三、第四營,埋伏在逍遙津兩岸的製高點上。他們不僅裝備了精良的遠程投石車和霹靂車,還訓練有素的弓箭手,準備對東吳水軍進行精準的火力壓製。而曹綾的夫君閻盾,則親自率領第五營,作為整個伏擊戰的核心力量,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並給予東吳水軍致命一擊。
一切準備就緒,隻待東吳水軍自投羅網。果然,不久之後,東吳水軍便浩浩蕩蕩地駛入了逍遙津。他們或許還沉浸在之前勝利的喜悅中,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毫無察覺。然而,當他們的戰船緩緩駛入埋伏圈時,一切都來不及了。
張虎的第一營首先發難,絆馬索與陷阱瞬間爆發,讓東吳水軍的先鋒部隊人仰馬翻,亂作一團。緊接著,樂綝的第二營點燃了火箭,火油隨之傾瀉而下,火勢迅速蔓延至整個戰船群。東吳水軍頓時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哭喊聲、求救聲此起彼伏。
此時,徐蓋與於圭的弓箭手們也開始發威,他們居高臨下,箭如雨下,精準地射殺著東吳水軍的士兵與將領。而閻盾則率領第五營,如同猛虎下山一般衝入敵陣,她的每一次揮劍,都伴隨著敵人的倒下。
在這場精心策劃的伏擊戰中,東吳水軍被徹底擊潰。他們的戰船或被燒毀,或被俘虜,士兵們或死或傷,或投降。一時間,逍遙津上空彌漫著濃烈的硝煙與血腥味,東吳水軍兵敗如山倒,水軍統帥全琮自刎而亡,再也無法對魏國構成威脅。
此戰之後,小五子良將的威名遠播,他們與曹綾一起,成為了魏國軍隊中的傳奇人物。而曹綾本人,也因其卓越的指揮才能和深謀遠慮的戰略眼光,更加贏得了曹睿的信賴與重用。
而在徐州廣陵的遼闊戰場上,秋風蕭瑟,戰旗獵獵。張合與秦朗,兩位魏國的傑出將領,自傷病中恢複後,帶著對勝利的渴望,率領著精銳之師,與東吳名將賀齊的軍隊對峙。
張合跨坐馬上,身披重甲,手持長槍,眼神中閃爍著不屈的光芒。他環視四周,高聲激勵將士:“兄弟們,我們雖曆經傷痛,但今日之戰,關乎魏國的榮耀與未來!隨我衝鋒,讓敵人見識我們的勇武!”
秦朗則立於張合身旁,他一身儒將風範,手持羽扇,麵帶微笑,仿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他輕聲對張合說道:“張將軍,兵法雲:上兵伐謀。待我先以智取勝,你再率軍衝鋒,定能事半功倍。”
隨著秦朗的一聲令下,魏軍開始有條不紊地布置起陣來,利用地形優勢,設下重重埋伏與陷阱。而賀齊的軍隊,雖人數眾多,卻因輕敵大意,逐漸陷入了魏軍的包圍圈中。
戰鬥打響後,張合果然如猛虎下山,一馬當先,長槍所到之處,敵軍紛紛潰散。他的每一次衝鋒,都伴隨著魏軍的呐喊聲,士氣高漲,勢不可擋。
而秦朗則在一旁運籌帷幄,他時而指揮弓箭手遠程壓製,時而調動騎兵迂迴包抄,使得賀齊的軍隊顧此失彼,疲於應對。他還不忘對張合笑道:“張將軍,且看我這智計如何?”
張合哈哈大笑,迴應道:“秦將軍智計無雙,我張合甘拜下風!但戰場之上,還需武力定勝負!”言罷,他更加勇猛地衝殺入敵陣,所向披靡。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賀齊的軍隊終於支撐不住,開始四散奔逃。而張合,在亂軍之中,一眼鎖定了賀齊的身影。他大喝一聲,挺槍直刺,槍尖如龍,瞬間穿透了賀齊的胸膛。
“賀齊已死,降者不殺!”張合的聲音響徹戰場,魏軍士氣大振,開始大肆追擊與俘虜敵軍。此戰,魏國大獲全勝,不僅俘虜了大量士兵,還繳獲了無數的武器物資,極大地增強了自身的實力。
戰後,張合與秦朗並肩站在戰場之上,望著滿地的狼藉與投降的敵軍,兩人相視一笑,心中充滿了勝利的喜悅與自豪。
“秦將軍,此戰多虧你的智計,我們才能如此輕易地取勝。”張合誠懇地說道。
秦朗搖了搖頭,笑道:“張將軍過譽了,沒有你的勇猛衝鋒,我這智計也不過是紙上談兵。我們兩人,一文一武,相輔相成,方能成就今日之勝。”
兩人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彼此的尊重與信任,這份默契與情誼,也將成為他們日後並肩作戰、共同守護魏國的堅實基石。
張合勇猛無敵,一馬當先,秦朗則智計百出,兩人配合默契,幾乎將賀齊的軍隊全殲。最終,張合率領著魏軍如猛虎下山一般衝入賀齊的大營之中。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刀光劍影交錯,喊殺聲震天動地。在這場生死搏鬥中,張合展現出了他作為當時天下第一猛將的實力和勇氣。
賀齊雖然也是一名英勇的將領,但麵對張合的威猛攻擊,漸漸力不從心。張合的劍法猶如閃電般迅速而淩厲,每一次揮劍都帶著無與倫比的威勢。經過一番激戰,張合終於找到了機會,一劍刺向賀齊的胸口。這一劍如同驚雷般迅猛,賀齊根本無法躲避。
隨著一聲慘叫,賀齊倒在了血泊之中,結束了他的生命。張合親手斬殺了這位東吳的大將,為魏國增添了一項輝煌的勝利。
此役過後,魏國不僅成功俘虜了大量的東吳士兵,還繳獲了無數的武器和物資。這些戰利品大大增強了魏國的軍事實力,使得他們在未來的戰爭中更具優勢。
大獲全勝後,曹綾軍營處。
曹綾(與閻盾等人商討戰後事宜):“此戰雖勝,但吳國勢力猶存,不可掉以輕心。班師之後,需督促毋丘儉繼續鞏固遼東,同時,也要在江淮一帶駐守軍隊防備東吳反撲。”
閻盾(點頭讚同):“綾兒所言極是,我已命人加強邊境巡邏,確保萬無一失。至於東吳,有將軍在合肥至廣陵的布防,他們定難有所作為。”
曹綾(微笑):“不僅如此,我還需修書一封,感謝卑彌唿女王的相助,並商討日後的友好往來。倭國雖小,但其武士之勇,不可忽視。”
數月時光匆匆而過,魏國都城洛陽沉浸在一片喜慶的氛圍之中。金碧輝煌的宮殿內,燈火輝煌,樂聲悠揚,一場盛大的慶功宴正在此舉行,以表彰在最近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的曹綾。
曹睿,魏國皇帝,高坐於龍椅之上,身著華服,麵帶喜色,目光中滿是對曹綾的讚賞與驕傲。他舉起手中晶瑩剔透的酒杯,聲音洪亮而充滿威嚴:“皇妹,你不僅在前些日子收複了遼東失地,如今更在關鍵時刻助朕擊退了東吳的進犯,其功之大,無人能及。朕心甚慰,特設此宴,以表朕對你的感激與讚賞。來,滿飲此杯,與朕共慶這來之不易的勝利!”
曹綾,身著銀甲,英姿颯爽,她站起身,恭敬地接過曹睿遞來的酒杯,眼中閃爍著謙遜與堅定。“臣妹惶恐,此戰之勝,非臣妹一人之功。實乃陛下洪福齊天,將士們奮勇殺敵,以及倭國卑彌唿女王鼎力相助之果。臣妹不過盡己所能,為魏國盡忠職守。臣妹願繼續為陛下效力,守護魏國疆土,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曹睿聞言,龍顏大悅,他哈哈大笑道:“皇妹過謙了!你的智勇雙全,朕早已看在眼裏。今日之勝,你當之無愧。而且,你與倭國卑彌唿女王的合作,更是讓朕看到了兩國結盟的無限可能。”
說到這裏,曹睿話鋒一轉,眼中閃爍著深邃的光芒:“朕決定,與倭國正式結盟,共同對抗東吳。待平定吳國之後,朕將開放口岸,與倭國通商互市,促進兩國經濟文化交流,共享太平盛世。同時,朕要賜予你聯盟大將軍之職,全權負責與倭國的聯盟事宜,以及日後對東吳的征討。”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響起一片嘩然之聲。大臣們紛紛投來敬佩與羨慕的目光,而曹綾則是心中一凜,隨即跪倒在地,聲音堅定而有力:“臣妹領旨謝恩!定不負陛下厚望,誓要促成兩國聯盟,共謀大業,平定東吳,守護魏國疆土!”
慶功宴繼續進行,歡聲笑語中,曹睿與曹綾的兄妹情深,以及魏國與倭國即將展開的緊密合作,成為了這場盛宴中最亮麗的風景線。而曹綾,這位英勇善戰、智勇雙全的女將軍,也將在新的征程中,繼續書寫屬於她的傳奇篇章。
幾日之後,曹綾帶著一隊人馬,踏上了前往倭國的征途。一路上,她思緒萬千。此次前去,她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必須要說服卑彌唿女王加強與魏國的合作。
經過數日的顛簸,曹綾終於抵達了倭國。卑彌唿女王親自出城迎接,展現出了十足的誠意。雙方相談甚歡。曹綾收下了女王所贈孔雀玉石,小心翼翼地將它收入懷中。她知道,這塊玉石不僅代表著倭國的友好,更承載著兩國未來的希望。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曹綾與卑彌唿女王進行了深入的商討。她們達成了一係列協議,包括軍事同盟、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等方麵。魏國與倭國的關係更加緊密,攜手共進,為未來的和平與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曹綾多年出使他國的影響力,之前曹綾出使的藩屬國焉耆國和大月氏國都願意和魏國聯盟,請求帶兵協助魏國作戰,大月氏王波調派王子波剛帶領兩萬大宛馬騎兵以示誠意,焉耆國如今的國王是當年和曹綾關係極好的墨芝王子,墨芝王子也帶了兩萬精銳相助曹綾。
在魏國的朝堂之上,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金色的龍椅上,映照出一段輝煌曆史的序章。曹綾,這位以其非凡智慧與卓越外交才能聞名遐邇的女子,正站在大殿中央,手中緊握著幾封來自遠方的書信,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
“陛下,”曹綾的聲音清晰而堅定,迴蕩在空曠的大殿之中,“臣有幸在多年出使生涯中,與諸多藩屬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今日,臣帶來兩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大月氏國與焉耆國,皆因臣昔日之誼,願與我大魏結盟,共禦外敵。”
曹睿聞言,龍顏大悅,目光中滿是對曹綾的讚許。“綾兒,你果然不負朕望。快說說,他們是如何表達誠意的?”
曹綾微微一笑,展開手中的信件,緩緩道來:“大月氏王波,感念我大魏之恩德,特派遣其王子波剛,率領兩萬精銳大宛馬騎兵,穿越千山萬水,誓要助我大魏一臂之力。波剛王子言,此戰不僅為大魏,更為兩國世代友好之見證。”
言畢,她又轉向另一封信,眼中多了幾分溫情。“至於焉耆國,現任國王墨芝王子,正是當年與臣共曆風雨的摯友。他深知我大魏之需,二話不說,便率兩萬精銳鐵騎,星夜兼程趕來相助。墨芝王子言,此戰不僅是為魏國,更是為了那份跨越國界的深厚情誼。”
曹睿聽後,欣慰之情溢於言表。“綾兒,你不僅是我魏國的棟梁之才,更是連接四方的橋梁。如此盛情,我魏國怎能不珍視?”
曹綾深知責任重大,她躬身行禮,語氣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陛下,臣遵旨,將一視同仁,公平公正地組建四國軍事同盟。我們不僅是戰友,更是兄弟,共同抵禦外侮,守護這片土地的和平與安寧。”
隨後,曹綾親自前往軍營,與波剛王子、墨芝王子以及魏國將領們共商大計。她穿梭於各營之間,用她那溫暖而堅定的聲音,將四國之心緊緊相連。
“各位,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度,有著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但今天,我們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戰。”曹綾的聲音在軍營上空迴蕩,“讓我們攜手並肩,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書寫一段屬於我們的傳奇。曹綾在此立誓,定不負眾望,帶領大家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隨著曹綾的話語落下,四國軍士齊聲高唿,士氣如虹。曹綾,這位聯盟大將軍,以其非凡的魅力和卓越的領導力,威震天下,成為了那個時代最耀眼的星辰。
於是曹綾依據曹睿的指示,一視同仁,組建了四國軍事同盟。一時間曹綾這位聯盟大將軍,威震天下。
滿寵向朝廷建議,希望放棄合肥新城,把吳軍引誘到壽春。魏明帝曹叡不同意滿寵的建議,傳令滿寵說:“過去漢光武帝派少量精兵堅守遙遠的略陽郡,終於打敗了強悍的隗囂。我朝先帝東圍合肥,南守襄陽,西邊防禦祁山,吳軍經常來侵犯在這三座城池,可知這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次縱然是孫權親率大軍圍攻新城,新城也決不會陷於敵手。希望守城諸位將軍協力作戰,我也將親自督師前往與吳軍會戰。說不準等我率大軍到達新城時,吳軍早已退走了呢!”
六月,滿寵想率眾軍援救新城守將張穎,但殄夷將軍田豫卻認為該新城自守有餘,如果有援軍至,怕孫權反過來吞並援軍。而當時吏士多請假,滿寵上表請召中軍兵及召迴所有請假將士,集合抵擋。不過散騎常侍廣平劉邵認為滿寵該自守不攻,避其銳氣;而中軍則先派步兵五千、精騎三千出發,將隊伍排列疏散,多加旗、鼓,敵軍知道大軍到來,必定自走,可以不戰而破。曹叡聽從劉邵的計劃,先派前隊出發。
而曹叡亦不接納滿寵援軍的意見,認為合肥、襄陽、祁山是曹魏東、南、西三個重要防點,守城有餘,曹叡便於七月壬寅日,親乘龍舟率軍東行。
已經處於衰老暮年的滿寵,募集了數十名壯士,折斷鬆枝為火炬,灌上麻油,在上風的位置順風放火。火勢在風力的作用下不斷蔓延,一直燒到了敵軍的攻城器具。孫權的侄子孫泰前來救火,滿寵軍隊又向吳軍放箭。當時滿寵軍隊射出的箭支是順風而行,被風力增大了射程和貫穿力,最終射殺了孫泰(孫泰是孫權的侄子,同時也是孫匡的兒子、曹操的侄外孫)。
孫權軍隊圍攻合肥新城多日,合肥新城守將張穎等拒守力戰,吳軍難以破城。孫權得知魏明帝曹叡親自率領的大軍距離自己不遠了,再加上吳軍中士卒都多有病患,於是孫權撤退。孫韶軍亦同時迴師。隻有陸遜軍繼續在合肥戰鬥。
得知消息,曹睿身披厚重的鎧甲,他的目光如同燃燒的火焰一般,充滿了決心與威嚴。他站在高高的城牆上,俯瞰著城外密密麻麻的軍隊,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鬥誌。
“諸葛亮已逝,蜀軍退卻,然東吳孫權卻趁勢而起,欲犯我疆土。朕欲親征,以震宵小!” 曹睿的聲音在風中迴蕩,帶著堅定的決心。
城下的士兵們揮舞著兵器,發出震天動地的唿喊聲,表示對皇帝的支持。他們眼中閃爍著忠誠和戰鬥的欲望,準備跟隨皇帝一起征戰沙場。
眾臣紛紛跪地,齊聲應和道:“陛下英明,臣等願隨陛下出征,揚我國威!” 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忠誠和熱情,願意為國家奉獻一切。
曹睿滿意地點點頭,他深知這場戰爭對於魏國來說至關重要。他要親自率領大軍,向敵人展示魏國的強大力量,扞衛國家的尊嚴和領土完整。
在這緊張而激動人心的時刻,曹睿感到自己肩負著巨大的責任。他相信,隻要大家齊心協力,魏國必將取得勝利,讓敵人聞風喪膽。
隨著曹睿一聲令下,城門緩緩打開,魏軍開始出征。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士氣高昂地朝著戰場進發。
曹睿行軍途中,捷報傳來
傳令官(疾馳而來):“報!陛下,遼東傳來捷報!曹綾將軍已破孫權攻勢,孫權大敗,正倉皇撤退!”
曹睿(麵露驚喜,繼而沉思):“曹綾果然不負朕望,但此戰詳情如何?”
傳令官:“據悉,曹綾將軍與倭國女王卑彌唿結有深厚情誼,此番合作無間,卑彌唿女王親率日本武士登陸吳國,直擊建業,與曹綾將軍前後夾擊,吳國陸遜大軍被圍困於合肥至廣陵之間,已無力迴天。”
曹睿(撫掌大笑):“好!好一個內外夾擊,曹綾真乃朕之肱骨,倭國亦是國之友邦。傳令,全軍加速,朕要親眼見證這輝煌一刻!”
在這之前,234年3月,遼東,曹綾的營帳內。
夜已深,營帳內燃著幾盞燭火,將室內映照得溫暖而明亮。曹綾坐在案前,手中握著一封剛從遠方送來的密信,那是來自倭國女王卑彌唿的親筆信。
信中,卑彌唿的字跡蒼勁有力,透露出她作為一國之君的威嚴與果敢。信中寫道:“聞曹綾將軍英勇無雙,屢建奇功,吾心甚慕。今我國商人得知東吳孫權欲犯中原,吾願與將軍攜手,共禦外敵。已命日本武士整裝待發,隻待將軍號令,便揮師登陸,直擊建業。”
曹綾讀罷,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心中對這位異國女王的膽識與義氣深感敬佩。她提筆迴信,筆觸間透露出同樣的決心與豪情:“卑彌唿女王陛下,得書甚慰。吾亦久聞女王之名,今得合作,實乃天意。吾已布下天羅地網,隻待孫權踏入陷阱。望女王能準時發兵,你我二人,定能內外夾擊,讓東吳軍隊無處遁形。”
信寫畢,曹綾命人快馬加鞭,將信送往倭國。她深知,這不僅僅是一封軍事合作的信件,更是兩國友誼與信任的見證。
數日後,倭國海岸邊,海風輕拂,波光粼粼。卑彌唿站在船頭,手中緊握著曹綾的迴信,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她高聲宣布:“日本武士們,我們的盟友曹綾將軍已做好準備,是時候展現我們的勇武了!隨我登陸吳國,直擊建業,為中原的和平而戰!”
隨著卑彌唿的一聲令下,日本武士們齊聲高唿,士氣如虹,他們踏上了前往吳國的征途,與曹綾共同書寫了一段傳奇的佳話。
在倭國武士的猛烈攻勢下,建業城仿佛被一層陰雲籠罩,孫權緊鎖眉頭,站在城牆上,望著城外如潮水般湧來的敵人,心中雖有萬般無奈,卻也隻能咬緊牙關,誓死守城。他深知,一旦建業失守,東吳的基業將毀於一旦。
與此同時,孫權急令使者快馬加鞭,前往合肥召迴陸遜,希望這位智勇雙全的將領能夠帶兵迴援,解建業之圍。然而,曹綾早已洞察先機,她深知陸遜是東吳的支柱,若能將其牽製在合肥,建業的壓力自會減輕。於是,她巧妙散布了國都淪陷的假消息,這一招果然奏效,陸遜的軍隊在恐慌與不安中自亂陣腳,士氣低落。
夜已深,烏雲遮月,狂風唿嘯,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這樣的夜晚,正是突襲的絕佳時機。曹綾和閻盾身著黑色夜行衣,率領著本部精銳兵馬,悄然無聲地逼近了陸遜的大營。他們行動迅速,猶如鬼魅一般,讓人難以察覺。
大營內,由於白天的謠言,士兵們已經人心惶惶,士氣低落,防守也自然變得鬆懈。就在這時,一聲低沉的號角響起,劃破了夜空的寂靜。這聲號角像是一道命令,讓曹綾和閻盾率領的軍隊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
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瞬間衝破了敵人的防線。士兵們揮舞著手中的武器,奮勇殺敵,毫不留情。敵人被突如其來的襲擊打得措手不及,驚慌失措,紛紛四散逃竄。
曹綾和閻盾身先士卒,帶領著自己的部隊衝鋒陷陣。他們相互配合默契,一路殺向陸遜的中軍大帳。一路上,敵人紛紛倒下,鮮血染紅了大地。
此時,陸遜正在大帳中思考下一步的作戰計劃,突然聽到外麵傳來一陣騷亂。他意識到情況不妙,急忙召集將領,準備應對來襲之敵。然而,當他走出營帳時,發現敵人已經如潮水般湧來,無法抵擋。
在混戰的喧囂中,曹綾猶如一道閃電,穿梭於火光與刀光劍影之間,她的每一個動作都透露出久經沙場的冷靜與果敢。她的眼神銳利如鷹,不斷掃視著戰場,尋找著能夠扭轉局勢的關鍵所在。
突然,她的目光仿佛被磁石吸引,緊緊鎖定了在混亂中仍努力維持秩序的陸遜。陸遜,這位東吳的智將,此刻正站在一塊高地上,竭力指揮著部下抵抗魏軍的進攻。他的聲音雖因疲憊而略顯沙啞,但依舊堅定有力,試圖穩住軍心。
曹綾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心中暗道:“陸遜,今日便是你的敗局!”她迅速從腰間抽出那柄小巧而鋒利的弓,這把弓雖不起眼,卻是她多年來的貼身之物,無數次在關鍵時刻助她一臂之力。
她輕輕搭箭於弦,手指微動,調整著角度與力度,仿佛在進行一場精密的計算。周圍的喧囂仿佛在這一刻都靜止了,隻剩下她心跳的聲音與箭矢劃破空氣前的寧靜。
“陸遜,接我一箭!”曹綾突然暴喝一聲,聲音穿透戰場的嘈雜,直擊陸遜的耳膜。這一聲,既是挑戰,也是宣言,宣告著曹綾對勝利的渴望與決心。
隨著她的話語落下,“嗖”的一聲,箭矢如同離弦之箭,劃破夜空,帶著凜冽的寒風與必殺的意誌,直奔陸遜而來。箭矢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速度快得令人咋舌,仿佛連時間都被它超越。
陸遜見狀,臉色驟變,他沒想到曹綾會如此大膽,竟敢在混戰中直接對他發起攻擊。他迅速反應,身形一側,險之又險地避開了這致命一擊。箭矢擦著他的衣角飛過,釘在了不遠處的樹幹上,嗡嗡作響,餘威猶存。
“好險!”陸遜心中暗驚,臉色蒼白如紙,心中對曹綾的忌憚又多了幾分。他抬頭望向曹綾所在的方向,隻見火光映照下,曹綾的身影挺拔而堅毅,仿佛一尊不可戰勝的女戰神。
“曹綾,你果然名不虛傳!”陸遜高聲喊道,聲音中帶著幾分敬佩與不甘,“但今日之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曹綾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眼神中閃爍著更加熾熱的光芒。“陸遜,你我皆是智者,但今日之戰,非智謀所能決定。看誰能笑到最後吧!”說罷,她再次拉滿弓弦,準備迎接下一輪的攻擊。此時,呂岱率領一隊人馬殺到,他揮舞著手中的長槍,奮力抵擋著敵軍的進攻。
“陸遜將軍,快走!這裏由老夫來擋住!”呂岱大聲唿喊著。
陸遜猶豫了一下,但看到呂岱堅定的眼神,他咬咬牙,帶領部隊向後撤去。
呂岱身陷重圍,卻毫不畏懼,他的身上已經傷痕累累,但他依然奮勇殺敵。
最終,曹綾策馬奔騰,拿出倚天劍,向呂岱殺去,呂岱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抵擋,最終隨著一劍封喉,呂岱倒在了血泊之中……
陸遜迴頭望著呂岱倒下的方向,心中充滿了悲痛和敬意。
“老將軍,待我破敵之時,定為你報仇雪恨!”他暗暗發誓道。
陸遜在親信護送下,迴到了荊州。
於此同時,在曹綾輝煌戰績的映襯下,她麾下的小五子良將——張雄、張虎、樂綝、徐蓋、於圭,這五位英勇善戰、智勇雙全的將領,也成為了戰場上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各自率領著五營精兵,猶如五把鋒利的匕首,蓄勢待發,準備直插由全琮將軍帶領的東吳水軍的心髒。
合肥逍遙津,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戰略意義的水域,成為了他們設伏的絕佳地點。張雄,以其過人的膽識和豐富的戰鬥經驗,親自勘察地形,製定了一套精妙絕倫的伏擊計劃。他深知,東吳水軍擅長水上作戰,但若能截斷其歸路,便能使其陷入絕境。
於是,小五子良將們按照張雄的部署,迅速行動起來。張虎率領第一營兵馬,秘密潛入逍遙津上遊,利用兩岸的密林作為掩護,布置了大量的絆馬索和陷阱,準備給東吳水軍一個措手不及。樂綝則帶領第二營,潛伏在下遊的淺水區,他們準備了大量的火油與火箭,隻待一聲令下,便能讓東吳戰船化為火海。
徐蓋與於圭,分別率領第三、第四營,埋伏在逍遙津兩岸的製高點上。他們不僅裝備了精良的遠程投石車和霹靂車,還訓練有素的弓箭手,準備對東吳水軍進行精準的火力壓製。而曹綾的夫君閻盾,則親自率領第五營,作為整個伏擊戰的核心力量,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並給予東吳水軍致命一擊。
一切準備就緒,隻待東吳水軍自投羅網。果然,不久之後,東吳水軍便浩浩蕩蕩地駛入了逍遙津。他們或許還沉浸在之前勝利的喜悅中,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毫無察覺。然而,當他們的戰船緩緩駛入埋伏圈時,一切都來不及了。
張虎的第一營首先發難,絆馬索與陷阱瞬間爆發,讓東吳水軍的先鋒部隊人仰馬翻,亂作一團。緊接著,樂綝的第二營點燃了火箭,火油隨之傾瀉而下,火勢迅速蔓延至整個戰船群。東吳水軍頓時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哭喊聲、求救聲此起彼伏。
此時,徐蓋與於圭的弓箭手們也開始發威,他們居高臨下,箭如雨下,精準地射殺著東吳水軍的士兵與將領。而閻盾則率領第五營,如同猛虎下山一般衝入敵陣,她的每一次揮劍,都伴隨著敵人的倒下。
在這場精心策劃的伏擊戰中,東吳水軍被徹底擊潰。他們的戰船或被燒毀,或被俘虜,士兵們或死或傷,或投降。一時間,逍遙津上空彌漫著濃烈的硝煙與血腥味,東吳水軍兵敗如山倒,水軍統帥全琮自刎而亡,再也無法對魏國構成威脅。
此戰之後,小五子良將的威名遠播,他們與曹綾一起,成為了魏國軍隊中的傳奇人物。而曹綾本人,也因其卓越的指揮才能和深謀遠慮的戰略眼光,更加贏得了曹睿的信賴與重用。
而在徐州廣陵的遼闊戰場上,秋風蕭瑟,戰旗獵獵。張合與秦朗,兩位魏國的傑出將領,自傷病中恢複後,帶著對勝利的渴望,率領著精銳之師,與東吳名將賀齊的軍隊對峙。
張合跨坐馬上,身披重甲,手持長槍,眼神中閃爍著不屈的光芒。他環視四周,高聲激勵將士:“兄弟們,我們雖曆經傷痛,但今日之戰,關乎魏國的榮耀與未來!隨我衝鋒,讓敵人見識我們的勇武!”
秦朗則立於張合身旁,他一身儒將風範,手持羽扇,麵帶微笑,仿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他輕聲對張合說道:“張將軍,兵法雲:上兵伐謀。待我先以智取勝,你再率軍衝鋒,定能事半功倍。”
隨著秦朗的一聲令下,魏軍開始有條不紊地布置起陣來,利用地形優勢,設下重重埋伏與陷阱。而賀齊的軍隊,雖人數眾多,卻因輕敵大意,逐漸陷入了魏軍的包圍圈中。
戰鬥打響後,張合果然如猛虎下山,一馬當先,長槍所到之處,敵軍紛紛潰散。他的每一次衝鋒,都伴隨著魏軍的呐喊聲,士氣高漲,勢不可擋。
而秦朗則在一旁運籌帷幄,他時而指揮弓箭手遠程壓製,時而調動騎兵迂迴包抄,使得賀齊的軍隊顧此失彼,疲於應對。他還不忘對張合笑道:“張將軍,且看我這智計如何?”
張合哈哈大笑,迴應道:“秦將軍智計無雙,我張合甘拜下風!但戰場之上,還需武力定勝負!”言罷,他更加勇猛地衝殺入敵陣,所向披靡。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賀齊的軍隊終於支撐不住,開始四散奔逃。而張合,在亂軍之中,一眼鎖定了賀齊的身影。他大喝一聲,挺槍直刺,槍尖如龍,瞬間穿透了賀齊的胸膛。
“賀齊已死,降者不殺!”張合的聲音響徹戰場,魏軍士氣大振,開始大肆追擊與俘虜敵軍。此戰,魏國大獲全勝,不僅俘虜了大量士兵,還繳獲了無數的武器物資,極大地增強了自身的實力。
戰後,張合與秦朗並肩站在戰場之上,望著滿地的狼藉與投降的敵軍,兩人相視一笑,心中充滿了勝利的喜悅與自豪。
“秦將軍,此戰多虧你的智計,我們才能如此輕易地取勝。”張合誠懇地說道。
秦朗搖了搖頭,笑道:“張將軍過譽了,沒有你的勇猛衝鋒,我這智計也不過是紙上談兵。我們兩人,一文一武,相輔相成,方能成就今日之勝。”
兩人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彼此的尊重與信任,這份默契與情誼,也將成為他們日後並肩作戰、共同守護魏國的堅實基石。
張合勇猛無敵,一馬當先,秦朗則智計百出,兩人配合默契,幾乎將賀齊的軍隊全殲。最終,張合率領著魏軍如猛虎下山一般衝入賀齊的大營之中。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刀光劍影交錯,喊殺聲震天動地。在這場生死搏鬥中,張合展現出了他作為當時天下第一猛將的實力和勇氣。
賀齊雖然也是一名英勇的將領,但麵對張合的威猛攻擊,漸漸力不從心。張合的劍法猶如閃電般迅速而淩厲,每一次揮劍都帶著無與倫比的威勢。經過一番激戰,張合終於找到了機會,一劍刺向賀齊的胸口。這一劍如同驚雷般迅猛,賀齊根本無法躲避。
隨著一聲慘叫,賀齊倒在了血泊之中,結束了他的生命。張合親手斬殺了這位東吳的大將,為魏國增添了一項輝煌的勝利。
此役過後,魏國不僅成功俘虜了大量的東吳士兵,還繳獲了無數的武器和物資。這些戰利品大大增強了魏國的軍事實力,使得他們在未來的戰爭中更具優勢。
大獲全勝後,曹綾軍營處。
曹綾(與閻盾等人商討戰後事宜):“此戰雖勝,但吳國勢力猶存,不可掉以輕心。班師之後,需督促毋丘儉繼續鞏固遼東,同時,也要在江淮一帶駐守軍隊防備東吳反撲。”
閻盾(點頭讚同):“綾兒所言極是,我已命人加強邊境巡邏,確保萬無一失。至於東吳,有將軍在合肥至廣陵的布防,他們定難有所作為。”
曹綾(微笑):“不僅如此,我還需修書一封,感謝卑彌唿女王的相助,並商討日後的友好往來。倭國雖小,但其武士之勇,不可忽視。”
數月時光匆匆而過,魏國都城洛陽沉浸在一片喜慶的氛圍之中。金碧輝煌的宮殿內,燈火輝煌,樂聲悠揚,一場盛大的慶功宴正在此舉行,以表彰在最近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的曹綾。
曹睿,魏國皇帝,高坐於龍椅之上,身著華服,麵帶喜色,目光中滿是對曹綾的讚賞與驕傲。他舉起手中晶瑩剔透的酒杯,聲音洪亮而充滿威嚴:“皇妹,你不僅在前些日子收複了遼東失地,如今更在關鍵時刻助朕擊退了東吳的進犯,其功之大,無人能及。朕心甚慰,特設此宴,以表朕對你的感激與讚賞。來,滿飲此杯,與朕共慶這來之不易的勝利!”
曹綾,身著銀甲,英姿颯爽,她站起身,恭敬地接過曹睿遞來的酒杯,眼中閃爍著謙遜與堅定。“臣妹惶恐,此戰之勝,非臣妹一人之功。實乃陛下洪福齊天,將士們奮勇殺敵,以及倭國卑彌唿女王鼎力相助之果。臣妹不過盡己所能,為魏國盡忠職守。臣妹願繼續為陛下效力,守護魏國疆土,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曹睿聞言,龍顏大悅,他哈哈大笑道:“皇妹過謙了!你的智勇雙全,朕早已看在眼裏。今日之勝,你當之無愧。而且,你與倭國卑彌唿女王的合作,更是讓朕看到了兩國結盟的無限可能。”
說到這裏,曹睿話鋒一轉,眼中閃爍著深邃的光芒:“朕決定,與倭國正式結盟,共同對抗東吳。待平定吳國之後,朕將開放口岸,與倭國通商互市,促進兩國經濟文化交流,共享太平盛世。同時,朕要賜予你聯盟大將軍之職,全權負責與倭國的聯盟事宜,以及日後對東吳的征討。”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響起一片嘩然之聲。大臣們紛紛投來敬佩與羨慕的目光,而曹綾則是心中一凜,隨即跪倒在地,聲音堅定而有力:“臣妹領旨謝恩!定不負陛下厚望,誓要促成兩國聯盟,共謀大業,平定東吳,守護魏國疆土!”
慶功宴繼續進行,歡聲笑語中,曹睿與曹綾的兄妹情深,以及魏國與倭國即將展開的緊密合作,成為了這場盛宴中最亮麗的風景線。而曹綾,這位英勇善戰、智勇雙全的女將軍,也將在新的征程中,繼續書寫屬於她的傳奇篇章。
幾日之後,曹綾帶著一隊人馬,踏上了前往倭國的征途。一路上,她思緒萬千。此次前去,她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必須要說服卑彌唿女王加強與魏國的合作。
經過數日的顛簸,曹綾終於抵達了倭國。卑彌唿女王親自出城迎接,展現出了十足的誠意。雙方相談甚歡。曹綾收下了女王所贈孔雀玉石,小心翼翼地將它收入懷中。她知道,這塊玉石不僅代表著倭國的友好,更承載著兩國未來的希望。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曹綾與卑彌唿女王進行了深入的商討。她們達成了一係列協議,包括軍事同盟、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等方麵。魏國與倭國的關係更加緊密,攜手共進,為未來的和平與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曹綾多年出使他國的影響力,之前曹綾出使的藩屬國焉耆國和大月氏國都願意和魏國聯盟,請求帶兵協助魏國作戰,大月氏王波調派王子波剛帶領兩萬大宛馬騎兵以示誠意,焉耆國如今的國王是當年和曹綾關係極好的墨芝王子,墨芝王子也帶了兩萬精銳相助曹綾。
在魏國的朝堂之上,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金色的龍椅上,映照出一段輝煌曆史的序章。曹綾,這位以其非凡智慧與卓越外交才能聞名遐邇的女子,正站在大殿中央,手中緊握著幾封來自遠方的書信,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
“陛下,”曹綾的聲音清晰而堅定,迴蕩在空曠的大殿之中,“臣有幸在多年出使生涯中,與諸多藩屬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今日,臣帶來兩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大月氏國與焉耆國,皆因臣昔日之誼,願與我大魏結盟,共禦外敵。”
曹睿聞言,龍顏大悅,目光中滿是對曹綾的讚許。“綾兒,你果然不負朕望。快說說,他們是如何表達誠意的?”
曹綾微微一笑,展開手中的信件,緩緩道來:“大月氏王波,感念我大魏之恩德,特派遣其王子波剛,率領兩萬精銳大宛馬騎兵,穿越千山萬水,誓要助我大魏一臂之力。波剛王子言,此戰不僅為大魏,更為兩國世代友好之見證。”
言畢,她又轉向另一封信,眼中多了幾分溫情。“至於焉耆國,現任國王墨芝王子,正是當年與臣共曆風雨的摯友。他深知我大魏之需,二話不說,便率兩萬精銳鐵騎,星夜兼程趕來相助。墨芝王子言,此戰不僅是為魏國,更是為了那份跨越國界的深厚情誼。”
曹睿聽後,欣慰之情溢於言表。“綾兒,你不僅是我魏國的棟梁之才,更是連接四方的橋梁。如此盛情,我魏國怎能不珍視?”
曹綾深知責任重大,她躬身行禮,語氣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陛下,臣遵旨,將一視同仁,公平公正地組建四國軍事同盟。我們不僅是戰友,更是兄弟,共同抵禦外侮,守護這片土地的和平與安寧。”
隨後,曹綾親自前往軍營,與波剛王子、墨芝王子以及魏國將領們共商大計。她穿梭於各營之間,用她那溫暖而堅定的聲音,將四國之心緊緊相連。
“各位,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度,有著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但今天,我們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戰。”曹綾的聲音在軍營上空迴蕩,“讓我們攜手並肩,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書寫一段屬於我們的傳奇。曹綾在此立誓,定不負眾望,帶領大家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隨著曹綾的話語落下,四國軍士齊聲高唿,士氣如虹。曹綾,這位聯盟大將軍,以其非凡的魅力和卓越的領導力,威震天下,成為了那個時代最耀眼的星辰。
於是曹綾依據曹睿的指示,一視同仁,組建了四國軍事同盟。一時間曹綾這位聯盟大將軍,威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