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三方采購
得到空間的我在饑荒年代吃飽穿暖 作者:風中折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肖衛國這麽問其實是有原因的。
之前還是太理想化了,一直在忙著養雞場和養豬場的建造。
而對采購雞苗和豬崽沒有太上心。
但是等到兩個養殖場真的要投入使用的時候。
才發現,大量的雞苗和豬崽是真的難搞到。
這年頭想要大量的獲取到雞苗和豬崽,基本上隻有三種途徑。
第一種是上麵直接調撥,提前幾個月進行計劃,農墾部統一分配雛雞,種豬場調配幼崽豬崽。
肖衛國就這種途徑特意詢問的縣農業局那邊,答複是今年的計劃全部占滿,如果需要的話,再等半年,等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可以進行計劃內調撥安排,而且量不會太多。
讓他再等半年,那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個渠道隻能作罷。
而第二個途徑,則是聯係大量的公社或者供銷社,讓他們進行代購或者派購工作。
這種途徑一方麵需要和供銷社有很深的關係,另一方麵確實也太慢了。
小批量養殖的話,倒是還行,但是肖衛國需要的量有些多,走這個途徑能急死個人。
還有一個變種則是可以去黑市采購,但是有風險不說,量也不可能太多。
第三個途徑就是農場自建繁殖場,一切都從零開始。
養雞的話倒是勉強還行,采購受精的雞蛋進行孵化,最終會晚一個月的時間。
但是養豬從零開始,等到規模提升上來以後,黃花菜都涼了。
沒有辦法,肖衛國將主意打到自己老東家紡織廠這邊。
石光林聚集了所有采購員,群策群力,最終還真的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那就是去收購那些國營養殖場計劃外的雞苗和豬崽。
現在大方向上肯定是統購統銷,但每一個單位不可能全部都嚴絲合縫的按照計劃生產及使用。
必然會產生盈餘,這就是計劃外的來曆。
特別是當下饑荒時期,很多單位都靠著計劃外的物資去給其他單位換取相應的糧食等物資。
所以計劃外的產量相比於前幾年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但詢問了一圈四九城內的養殖場,全都不理會他們,這年頭,將雞苗和豬崽養大以後,妥妥的掙錢,誰會隨意將金疙瘩隨便送人的。
要知道,糧食和肉食是這幾年最硬的貨幣。
哪怕肖衛國表示能優先供應反季節蔬菜,對方也沒有同意,畢竟天氣冷的時間也就這麽幾天,接下來會有大量新的蔬菜上市,沒必要換取貴死人的反季節蔬菜。
直到劉一成有個關係,能聯係到津門地區的幾個養殖場,這才有了希望。
津門在各種方麵還是比不上四九城,現在有幾個養殖場,麵臨著有種苗都換取不到任何好東西的前提。
畢竟這些玩意養的時候,還要消耗大量飼料的,四九城的各單位能撐得起前期消耗,但是津門的底子太薄。
在撐不住這等消耗的前提下,隻能想辦法將自家計劃外的種苗賣掉或者換掉。
如此,也就有了肖衛國的這一次成行。
紅旗農場方麵出動了肖衛國、李愛國以及先鋒隊的五名同誌。
分散開來坐在五輛車上。
因為紅旗農場沒有解放大卡車,肖衛國用自己的臉麵,向石光林那邊借出來了五輛解放大卡車,配司機的那種。
采購員劉一成作為溝通樞紐,是必然需要跟車的。
除此之外,紡織廠那邊知道是肖衛國用車以後,居然還批下來了一個六人保衛小組隨車行動。
分別坐在第一以及倒數第一的車上,隨時警戒。
要知道,這年頭可不太平,荒郊野外的隨便殺個人,丟個屍,誰都不知道是什麽人幹的。
除了六名保衛有六條槍之外,每個司機也都配備有槍,而農場先鋒隊也配備了三條槍。
加起來,整個車隊居然有十四條槍,可以說安全感拉的滿滿的。
劉一成這時聽到肖衛國的問話,也不再理會慫人李大牛。
想了想後,說道:“衛國,多了我不敢保證,但是咱這次要去津門的五家養殖場,一圈下來收個五千隻雛雞,五百頭豬崽,想來問題不大。”
“不過你們那小農場,能養這麽多雞和豬嗎?”
“我可提前說好,要是養出來了,你們農場以後的成雞,成豬,以及所有的雞蛋,我們紡織廠包圓了,除非上麵提出強製統銷。”
肖衛國讓劉一成使勁的搖下玻璃,把車廂內的煙味散散,也讓李大牛更冷靜一些。
思索了後說道:“五千隻雛雞,五百頭豬崽,雖然有些少,但是勉強夠用了,後續我們農場會自己搭建繁育基地的,以後再也不求人。”
“至於能不能養的活,你等一段時間不就知道了嘛。”
“到時候上麵沒有特殊要求的話,肯定優先提供紡織廠,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也會都算到你的采購業績內。”
劉一成仿佛已經想象到,自己過段時間,強勢壓過劉柱他們幾個,登頂采購三組的采購一哥的場景。
嘿嘿的笑了起來。
冷不丁的,後腦勺直接被肖衛國拍了個正著,馬上耳朵裏就聽到肖衛國說:“問你話呢,發什麽呆,那幾家養殖場有什麽條件你給提前說說?”
“嗨。”劉一成無所謂道:“還不是要布嘛,咱處長已經安排好了。”
“我們會進行一次三方采購,由紡織廠提供成品麻布給到各養殖場方,養殖場將種苗提供給紅旗農場,而紅旗農場再使用反季節蔬菜以及部分現金抵扣這方麵的貨款。”
肖衛國點了點頭,這種三個單位,或者更多單位來迴采購的情況,在這幾十年可以說很是泛濫。
由此,又催生出大量三角債的問題。
在八九十年代,三角債問題拖累了無數的國營工廠。
那時候的工廠們會有一個現象,就是自己手裏明明有無數的應收賬款賬單拿在手裏,但是愣是要不到一分錢。
因為基本上所有工廠賬麵上全都沒有現金,隻有賬單。
欠別人的賬單,以及別的單位欠自己的賬單。
不得不說很是奇葩。
這種經濟問題,歸咎於沒有流動性,隻要有一大筆資金流入,那就會瞬間疏通整個網絡。
有一個小故事生動的解釋了這個現象。
之前還是太理想化了,一直在忙著養雞場和養豬場的建造。
而對采購雞苗和豬崽沒有太上心。
但是等到兩個養殖場真的要投入使用的時候。
才發現,大量的雞苗和豬崽是真的難搞到。
這年頭想要大量的獲取到雞苗和豬崽,基本上隻有三種途徑。
第一種是上麵直接調撥,提前幾個月進行計劃,農墾部統一分配雛雞,種豬場調配幼崽豬崽。
肖衛國就這種途徑特意詢問的縣農業局那邊,答複是今年的計劃全部占滿,如果需要的話,再等半年,等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可以進行計劃內調撥安排,而且量不會太多。
讓他再等半年,那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個渠道隻能作罷。
而第二個途徑,則是聯係大量的公社或者供銷社,讓他們進行代購或者派購工作。
這種途徑一方麵需要和供銷社有很深的關係,另一方麵確實也太慢了。
小批量養殖的話,倒是還行,但是肖衛國需要的量有些多,走這個途徑能急死個人。
還有一個變種則是可以去黑市采購,但是有風險不說,量也不可能太多。
第三個途徑就是農場自建繁殖場,一切都從零開始。
養雞的話倒是勉強還行,采購受精的雞蛋進行孵化,最終會晚一個月的時間。
但是養豬從零開始,等到規模提升上來以後,黃花菜都涼了。
沒有辦法,肖衛國將主意打到自己老東家紡織廠這邊。
石光林聚集了所有采購員,群策群力,最終還真的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那就是去收購那些國營養殖場計劃外的雞苗和豬崽。
現在大方向上肯定是統購統銷,但每一個單位不可能全部都嚴絲合縫的按照計劃生產及使用。
必然會產生盈餘,這就是計劃外的來曆。
特別是當下饑荒時期,很多單位都靠著計劃外的物資去給其他單位換取相應的糧食等物資。
所以計劃外的產量相比於前幾年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但詢問了一圈四九城內的養殖場,全都不理會他們,這年頭,將雞苗和豬崽養大以後,妥妥的掙錢,誰會隨意將金疙瘩隨便送人的。
要知道,糧食和肉食是這幾年最硬的貨幣。
哪怕肖衛國表示能優先供應反季節蔬菜,對方也沒有同意,畢竟天氣冷的時間也就這麽幾天,接下來會有大量新的蔬菜上市,沒必要換取貴死人的反季節蔬菜。
直到劉一成有個關係,能聯係到津門地區的幾個養殖場,這才有了希望。
津門在各種方麵還是比不上四九城,現在有幾個養殖場,麵臨著有種苗都換取不到任何好東西的前提。
畢竟這些玩意養的時候,還要消耗大量飼料的,四九城的各單位能撐得起前期消耗,但是津門的底子太薄。
在撐不住這等消耗的前提下,隻能想辦法將自家計劃外的種苗賣掉或者換掉。
如此,也就有了肖衛國的這一次成行。
紅旗農場方麵出動了肖衛國、李愛國以及先鋒隊的五名同誌。
分散開來坐在五輛車上。
因為紅旗農場沒有解放大卡車,肖衛國用自己的臉麵,向石光林那邊借出來了五輛解放大卡車,配司機的那種。
采購員劉一成作為溝通樞紐,是必然需要跟車的。
除此之外,紡織廠那邊知道是肖衛國用車以後,居然還批下來了一個六人保衛小組隨車行動。
分別坐在第一以及倒數第一的車上,隨時警戒。
要知道,這年頭可不太平,荒郊野外的隨便殺個人,丟個屍,誰都不知道是什麽人幹的。
除了六名保衛有六條槍之外,每個司機也都配備有槍,而農場先鋒隊也配備了三條槍。
加起來,整個車隊居然有十四條槍,可以說安全感拉的滿滿的。
劉一成這時聽到肖衛國的問話,也不再理會慫人李大牛。
想了想後,說道:“衛國,多了我不敢保證,但是咱這次要去津門的五家養殖場,一圈下來收個五千隻雛雞,五百頭豬崽,想來問題不大。”
“不過你們那小農場,能養這麽多雞和豬嗎?”
“我可提前說好,要是養出來了,你們農場以後的成雞,成豬,以及所有的雞蛋,我們紡織廠包圓了,除非上麵提出強製統銷。”
肖衛國讓劉一成使勁的搖下玻璃,把車廂內的煙味散散,也讓李大牛更冷靜一些。
思索了後說道:“五千隻雛雞,五百頭豬崽,雖然有些少,但是勉強夠用了,後續我們農場會自己搭建繁育基地的,以後再也不求人。”
“至於能不能養的活,你等一段時間不就知道了嘛。”
“到時候上麵沒有特殊要求的話,肯定優先提供紡織廠,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也會都算到你的采購業績內。”
劉一成仿佛已經想象到,自己過段時間,強勢壓過劉柱他們幾個,登頂采購三組的采購一哥的場景。
嘿嘿的笑了起來。
冷不丁的,後腦勺直接被肖衛國拍了個正著,馬上耳朵裏就聽到肖衛國說:“問你話呢,發什麽呆,那幾家養殖場有什麽條件你給提前說說?”
“嗨。”劉一成無所謂道:“還不是要布嘛,咱處長已經安排好了。”
“我們會進行一次三方采購,由紡織廠提供成品麻布給到各養殖場方,養殖場將種苗提供給紅旗農場,而紅旗農場再使用反季節蔬菜以及部分現金抵扣這方麵的貨款。”
肖衛國點了點頭,這種三個單位,或者更多單位來迴采購的情況,在這幾十年可以說很是泛濫。
由此,又催生出大量三角債的問題。
在八九十年代,三角債問題拖累了無數的國營工廠。
那時候的工廠們會有一個現象,就是自己手裏明明有無數的應收賬款賬單拿在手裏,但是愣是要不到一分錢。
因為基本上所有工廠賬麵上全都沒有現金,隻有賬單。
欠別人的賬單,以及別的單位欠自己的賬單。
不得不說很是奇葩。
這種經濟問題,歸咎於沒有流動性,隻要有一大筆資金流入,那就會瞬間疏通整個網絡。
有一個小故事生動的解釋了這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