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家庭戰亂」讓舒遙早就知道如何做才能「避難避憂」,爭吵無用,眼淚才有用,反抗無用,懦弱沉默才會換來一絲憐憫。
如今的舒遙已經不想再像小時候那樣,天真地希望爸爸媽媽能夠和諧共處,更不會奢求爸爸媽媽能夠易地而處理解一下她的處境,她隻想「結束」,無論是用什麽方法,隻要能結束「戰爭」,哪怕她也變成一個虛偽的人也無所謂。
-
午飯沒人做,也沒人願意吃,餘芬在自己房間生悶氣,舒建明去上班。
走之前舒建明敲響舒遙的門,舒遙開門,舒建明表情語氣都有些僵硬,問她:「什麽時候走?」
舒遙說:「下午,公司還有事。」
舒建明「哦」一聲,叮囑一聲:「路上慢點。」
舒遙內心隱隱有波瀾興起。
事實上舒遙並不懂夫妻之間的感情,尤其是已經攜手走過大半輩子的夫妻,身邊親戚常說「夫妻處久了就會變成親人,愛情的成分幾乎已經消失殆盡」,舒遙想也許舒建明和餘芬也已經到了這個地步,無休止的爭吵,卻又離不開彼此。
也許他們隻是不會表達,又或者是沒有在上一輩那裏獲得過和諧相處的教育,總之,也許並不全是他們的錯。
夫妻兩人走到今天,共同經歷過那麽多風風雨雨,甚至育有一女,怎麽會將日子過到這種程度呢?
舒遙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逃避了,這場戰爭,是不是有解決的辦法。
正當舒遙猶豫著要不要勸說舒建明兩句時,忽然瞥見舒建明看向臥室那一眼——那是隻有厭惡的一眼,飽含嫌棄和鄙夷。
舒遙內心如巨輪闖過,濤浪萬丈,卻又無法言說。
舒遙眼睜睜看著。
舒遙再次意識到,這場家庭戰爭永遠不會停止,因為戰爭結束,便意味著有一方徹底地犧牲。
在這個家裏,沒有永遠的勝利者,也不會有人甘願永遠地犧牲,包括她自己。
「我走了,」舒建明口吻依然僵硬,「你記得吃飯。」
舒遙很冷漠地「哦」一聲,說:「您注意身體。」
舒建明擺擺手,摔門而去。
滄州迴北京高鐵隻需要一個小時,班次多得幾乎每個小時都有四五班。
舒遙沒心情吃飯,一點便坐上了迴北京的車上。
車輛啟動那一瞬間,舒遙悲哀地發現自己居然有幾分安心在。
北京並不是她的家,也不是她以後打算定居的地方。
甚至於她而言,北京也沒有給她留下非常好的迴憶。
可對於去北京,她用的是「迴」字。
兩點零七分,舒遙抵達北京。
從北京南迴家,地鐵需要轉一班,到家一瞬間,舒遙幾乎疲累地快要睡著。
室友今天休息,看到她迴來很驚訝,「迴來啦?新疆好玩嗎?」
舒遙和這個室友關係一般,兩個人的友好程度隻存在於朋友圈互相點讚,因為室友是今年年初新搬來的,一個剛畢業沒多久的南方小姑娘。
提起新疆,舒遙不由自主想起陸昭,意識到今天早上到現在還沒給陸昭發消息,陸昭也沒跟她聯繫,估計在補覺,也許在跟朋友玩桌遊,不過一般陸昭玩幾局就散了,要麽窩旁邊打遊戲,要麽逗花花。
隻是想想,眼前似乎出現很多歡快的畫麵。
舒遙唇邊掛笑,跟室友說:「挺好的,很值得去。」
「哇,那有機會我也要去。」室友聲音很甜,「你剛迴來估計很累啦,快去收拾收拾休息,我也迴房啦。」
舒遙說好。
去新疆的行程雖然急,但舒遙也分出幾分鍾給床鋪了一層防塵罩,眼下她沒力氣再收拾別的,把防塵罩一掀,卷在角落,行李箱都沒收,直接躺床休息。
意料之中地,舒遙夢到了從前。
從前和陸昭同一屋簷下生活的日子。
每次舒遙在家裏感到特別窒息的時候,舒遙都會夢到陸昭,夢到那段時光。
舒遙很清楚,這是她發自內心對於美好時光的嚮往和憧憬。
誰不喜歡被無底線寵愛呢?
很小的時候,親戚們總愛跟餘芬誇:「你這個女兒不得了哦,嘴巴甜,又會哄人,知道審時度勢得很哦。」
長大後,舒遙知道,他們說得沒錯,她的確是個很聰明的人。
所以對於陸昭的一切情感變化,舒遙都看得無比清楚。
她沒有給迴應,沒有別的什麽拿得出手的原因,她就是膽小,懦弱,又自私。
原生家庭總會刻下一些烙印給家裏人。
舒遙也不例外。
她見慣「戰爭」的導火索,所以長大以後便拚命避開所有能夠成為「導火索」的一切。
她覺得世俗會給她們留下偏見,她覺得她沒有能力處理這些偏見,便從源頭掐斷這一切。
她隻想著自己能否逃離偏見的束縛,卻從來沒有考慮過陸昭捧一片真心卻隻能換來薄情寡義的後果。
所以那麽多年,舒遙頻繁地夢見同一個畫麵。
那是一個中秋節。
十月份的上海幾乎整月都是濕漉漉的,中秋假短,車票緊張,舒遙那年沒搶到迴家的票,被陸昭連哄帶騙地帶迴了陸昭自己的家。
大概是刻板印象,舒遙先入為主地覺得,富豪家庭應該都是商業聯姻,父母表麵舉案齊眉,實則同床異夢,孩子也大多不幸,重蹈父母的路。
如今的舒遙已經不想再像小時候那樣,天真地希望爸爸媽媽能夠和諧共處,更不會奢求爸爸媽媽能夠易地而處理解一下她的處境,她隻想「結束」,無論是用什麽方法,隻要能結束「戰爭」,哪怕她也變成一個虛偽的人也無所謂。
-
午飯沒人做,也沒人願意吃,餘芬在自己房間生悶氣,舒建明去上班。
走之前舒建明敲響舒遙的門,舒遙開門,舒建明表情語氣都有些僵硬,問她:「什麽時候走?」
舒遙說:「下午,公司還有事。」
舒建明「哦」一聲,叮囑一聲:「路上慢點。」
舒遙內心隱隱有波瀾興起。
事實上舒遙並不懂夫妻之間的感情,尤其是已經攜手走過大半輩子的夫妻,身邊親戚常說「夫妻處久了就會變成親人,愛情的成分幾乎已經消失殆盡」,舒遙想也許舒建明和餘芬也已經到了這個地步,無休止的爭吵,卻又離不開彼此。
也許他們隻是不會表達,又或者是沒有在上一輩那裏獲得過和諧相處的教育,總之,也許並不全是他們的錯。
夫妻兩人走到今天,共同經歷過那麽多風風雨雨,甚至育有一女,怎麽會將日子過到這種程度呢?
舒遙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逃避了,這場戰爭,是不是有解決的辦法。
正當舒遙猶豫著要不要勸說舒建明兩句時,忽然瞥見舒建明看向臥室那一眼——那是隻有厭惡的一眼,飽含嫌棄和鄙夷。
舒遙內心如巨輪闖過,濤浪萬丈,卻又無法言說。
舒遙眼睜睜看著。
舒遙再次意識到,這場家庭戰爭永遠不會停止,因為戰爭結束,便意味著有一方徹底地犧牲。
在這個家裏,沒有永遠的勝利者,也不會有人甘願永遠地犧牲,包括她自己。
「我走了,」舒建明口吻依然僵硬,「你記得吃飯。」
舒遙很冷漠地「哦」一聲,說:「您注意身體。」
舒建明擺擺手,摔門而去。
滄州迴北京高鐵隻需要一個小時,班次多得幾乎每個小時都有四五班。
舒遙沒心情吃飯,一點便坐上了迴北京的車上。
車輛啟動那一瞬間,舒遙悲哀地發現自己居然有幾分安心在。
北京並不是她的家,也不是她以後打算定居的地方。
甚至於她而言,北京也沒有給她留下非常好的迴憶。
可對於去北京,她用的是「迴」字。
兩點零七分,舒遙抵達北京。
從北京南迴家,地鐵需要轉一班,到家一瞬間,舒遙幾乎疲累地快要睡著。
室友今天休息,看到她迴來很驚訝,「迴來啦?新疆好玩嗎?」
舒遙和這個室友關係一般,兩個人的友好程度隻存在於朋友圈互相點讚,因為室友是今年年初新搬來的,一個剛畢業沒多久的南方小姑娘。
提起新疆,舒遙不由自主想起陸昭,意識到今天早上到現在還沒給陸昭發消息,陸昭也沒跟她聯繫,估計在補覺,也許在跟朋友玩桌遊,不過一般陸昭玩幾局就散了,要麽窩旁邊打遊戲,要麽逗花花。
隻是想想,眼前似乎出現很多歡快的畫麵。
舒遙唇邊掛笑,跟室友說:「挺好的,很值得去。」
「哇,那有機會我也要去。」室友聲音很甜,「你剛迴來估計很累啦,快去收拾收拾休息,我也迴房啦。」
舒遙說好。
去新疆的行程雖然急,但舒遙也分出幾分鍾給床鋪了一層防塵罩,眼下她沒力氣再收拾別的,把防塵罩一掀,卷在角落,行李箱都沒收,直接躺床休息。
意料之中地,舒遙夢到了從前。
從前和陸昭同一屋簷下生活的日子。
每次舒遙在家裏感到特別窒息的時候,舒遙都會夢到陸昭,夢到那段時光。
舒遙很清楚,這是她發自內心對於美好時光的嚮往和憧憬。
誰不喜歡被無底線寵愛呢?
很小的時候,親戚們總愛跟餘芬誇:「你這個女兒不得了哦,嘴巴甜,又會哄人,知道審時度勢得很哦。」
長大後,舒遙知道,他們說得沒錯,她的確是個很聰明的人。
所以對於陸昭的一切情感變化,舒遙都看得無比清楚。
她沒有給迴應,沒有別的什麽拿得出手的原因,她就是膽小,懦弱,又自私。
原生家庭總會刻下一些烙印給家裏人。
舒遙也不例外。
她見慣「戰爭」的導火索,所以長大以後便拚命避開所有能夠成為「導火索」的一切。
她覺得世俗會給她們留下偏見,她覺得她沒有能力處理這些偏見,便從源頭掐斷這一切。
她隻想著自己能否逃離偏見的束縛,卻從來沒有考慮過陸昭捧一片真心卻隻能換來薄情寡義的後果。
所以那麽多年,舒遙頻繁地夢見同一個畫麵。
那是一個中秋節。
十月份的上海幾乎整月都是濕漉漉的,中秋假短,車票緊張,舒遙那年沒搶到迴家的票,被陸昭連哄帶騙地帶迴了陸昭自己的家。
大概是刻板印象,舒遙先入為主地覺得,富豪家庭應該都是商業聯姻,父母表麵舉案齊眉,實則同床異夢,孩子也大多不幸,重蹈父母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