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頁
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 作者:一品紅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禎不看他,一拂袍袖,淡淡道,「此人神智混亂,如何為官?拖下去。」
不用她多說,舉薦、提拔他的官員,都會受到牽連。
等人被拖走,張禎抬眼一掃朝中眾官,溫和地道,「諸君可還有疑問?若有,不妨說來。」
呂布隨著她的目光看去,眼中殺機隱現。
「......沒有!」
「王上英明,我等附議!」
「人丁、田畝確實該清查了!」
眾臣爭先恐後各抒己見,擔心慢了一步被她懷疑勾結世族。
也擔心被呂布盯上。
哪怕自己世族出身,這時也絕不能站歪。
崔中丞猶豫了一瞬,一咬牙,沉聲道,「宸王千歲,微臣有一事不明。」
他族中侄兒崔四郎,娶的是張神悅的堂姐,兩家是親戚。
有這層關係在,張神悅不至於拿他殺雞儆猴,因而他敢開口。
張禎笑道,「請講。」
崔中丞注視著她,一字一句道,「王上欲絕世族生路乎?」
既然那傻大膽把話說開了,那就問個明白。
他早已發現,張神悅是坦蕩人,不屑於陰謀詭計,用的多是陽謀。
張禎搖頭,「絕無此意。」
頓了頓,朗聲道,「朝廷如樹,世族如藤。藤依附樹而生,樹繁茂,藤也繁茂。樹死,藤也死。因而,藤若不加節製地汲取樹的養分,唯有斬斷其枝幹,兩者才能活得更好!」
她的這番理論,其實有個漏洞。
世族依附朝廷沒錯,然而朝廷死,世族未必死。
這棵樹枯萎了,大不了重找一棵,或者直接自己變成樹。
尤其後世的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那是鐵打的世族,流水的朝廷。
但她敢打賭,崔中丞不敢反駁,所有世族官員都不敢反駁。
因為,樹可以在倒下之前,先弄死纏繞在身上的藤。
她有這樣的決心和能力。
世族官員也知道她有。
第481章 神悅言出必行,初心未改!
崔中丞默默思索她話中之意,隨後施禮,鄭重道,「王上高瞻遠矚,微臣佩服!臣崔氏,願做清查第一家!」
張神悅說她不絕世族生路,他信她。
事到此時,這女郎用不著說謊。
那麽,何不化被動為主動?
主動一些,姿態還能更體麵。
張禎讚許地道,「中丞大義,崔氏大義!」
其餘世族官員反應過來,暗罵姓崔的怪會討巧,也趕緊表態。
「臣王氏,願做第二家!」
「臣謝氏,願做第三家!」
「臣李氏,願做第四家!」
......一直排到了第五十九家,朱儁也來湊熱鬧,報了第六十。
張禎微笑應允,大力誇讚。
此時的世族雖然勢大,卻還沒有魏晉之後的難對付,對於自身階層,也沒有魏晉之後那般自負自傲,勇於維護。
魏晉之後為何特殊?
因為曹丕搞出了九品中正製。
由中正官根據家世、品行才幹確定某人的品級,但品行才幹這玩意兒比較飄忽,並無硬性標準,到了後來完全看的是家世。
朝中官員,幾乎全部來自世族。
如果說此前的世族還比較散漫,那麽之後的世族,等於得到了朝廷的官方認可,從製度上跟庶族區分開來。
他們甚至還有譜係名冊,寫明了誰家一等,誰家二等,形成了門閥政治模式。
例如魏晉南北朝時的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蘭陵蕭氏,以及隋唐時的五姓七望等等。
內部之間雖有爭鬥,也有凝聚力,能一致對外。
不在名冊上的,哪怕你良田千頃,廣廈萬間,也不入流。
名次靠後的世族,也被名次靠前的看不起,就連當了皇帝,也不配與頂級世族通婚。
唐朝李家就是如此,李世民一怒之下修訂《氏族誌》,強行以皇族李氏為首。
可在舊世族眼裏,李家依然如同暴發戶。
終唐一朝,都未能徹底解決這個難題,直到黃巢橫空出世。
九品中正製,就是這一切的根源。
好在眼下還沒有。
因此張禎整治世族的阻力,並沒有想像中那麽大。
而這也避免了更多的流血傷亡,皆大歡喜。
之後說到減免人頭稅。
公卿朝臣們的第一反應跟呂布一樣,「減免之後,朝廷稅賦還夠用麽?」
張禎看向大司農張義,「大人?」
張義老神在在地道,「夠用。」
朝廷現在有多少銀錢糧食,最清楚的是張禎,第二清楚的就是他。
這麽說罷,靈帝在位時二十多年的稅賦,都沒有眼下多。
就算從今天開始啥稅都不收,也能熬上好幾年。
所以她想減免就減免,大不了再收。
於是這一條也通過。
眾臣緩過勁來,花式讚美張禎體恤百姓。
蔡邕、王允、朱儁等人沒多說,但發自內心地感覺到欣慰。
劉備則是雙目濕潤,哽咽道,「神悅言出必行,初心未改!」
當初她說要匡扶漢室,果真做到了。
整治世族是忠君,減免稅賦是愛民。
有此忠君愛民者,何愁漢室不興!
劉協的腦迴路跟他的神奇地達成了一致,哭道,「皇姐勞苦功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不用她多說,舉薦、提拔他的官員,都會受到牽連。
等人被拖走,張禎抬眼一掃朝中眾官,溫和地道,「諸君可還有疑問?若有,不妨說來。」
呂布隨著她的目光看去,眼中殺機隱現。
「......沒有!」
「王上英明,我等附議!」
「人丁、田畝確實該清查了!」
眾臣爭先恐後各抒己見,擔心慢了一步被她懷疑勾結世族。
也擔心被呂布盯上。
哪怕自己世族出身,這時也絕不能站歪。
崔中丞猶豫了一瞬,一咬牙,沉聲道,「宸王千歲,微臣有一事不明。」
他族中侄兒崔四郎,娶的是張神悅的堂姐,兩家是親戚。
有這層關係在,張神悅不至於拿他殺雞儆猴,因而他敢開口。
張禎笑道,「請講。」
崔中丞注視著她,一字一句道,「王上欲絕世族生路乎?」
既然那傻大膽把話說開了,那就問個明白。
他早已發現,張神悅是坦蕩人,不屑於陰謀詭計,用的多是陽謀。
張禎搖頭,「絕無此意。」
頓了頓,朗聲道,「朝廷如樹,世族如藤。藤依附樹而生,樹繁茂,藤也繁茂。樹死,藤也死。因而,藤若不加節製地汲取樹的養分,唯有斬斷其枝幹,兩者才能活得更好!」
她的這番理論,其實有個漏洞。
世族依附朝廷沒錯,然而朝廷死,世族未必死。
這棵樹枯萎了,大不了重找一棵,或者直接自己變成樹。
尤其後世的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那是鐵打的世族,流水的朝廷。
但她敢打賭,崔中丞不敢反駁,所有世族官員都不敢反駁。
因為,樹可以在倒下之前,先弄死纏繞在身上的藤。
她有這樣的決心和能力。
世族官員也知道她有。
第481章 神悅言出必行,初心未改!
崔中丞默默思索她話中之意,隨後施禮,鄭重道,「王上高瞻遠矚,微臣佩服!臣崔氏,願做清查第一家!」
張神悅說她不絕世族生路,他信她。
事到此時,這女郎用不著說謊。
那麽,何不化被動為主動?
主動一些,姿態還能更體麵。
張禎讚許地道,「中丞大義,崔氏大義!」
其餘世族官員反應過來,暗罵姓崔的怪會討巧,也趕緊表態。
「臣王氏,願做第二家!」
「臣謝氏,願做第三家!」
「臣李氏,願做第四家!」
......一直排到了第五十九家,朱儁也來湊熱鬧,報了第六十。
張禎微笑應允,大力誇讚。
此時的世族雖然勢大,卻還沒有魏晉之後的難對付,對於自身階層,也沒有魏晉之後那般自負自傲,勇於維護。
魏晉之後為何特殊?
因為曹丕搞出了九品中正製。
由中正官根據家世、品行才幹確定某人的品級,但品行才幹這玩意兒比較飄忽,並無硬性標準,到了後來完全看的是家世。
朝中官員,幾乎全部來自世族。
如果說此前的世族還比較散漫,那麽之後的世族,等於得到了朝廷的官方認可,從製度上跟庶族區分開來。
他們甚至還有譜係名冊,寫明了誰家一等,誰家二等,形成了門閥政治模式。
例如魏晉南北朝時的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蘭陵蕭氏,以及隋唐時的五姓七望等等。
內部之間雖有爭鬥,也有凝聚力,能一致對外。
不在名冊上的,哪怕你良田千頃,廣廈萬間,也不入流。
名次靠後的世族,也被名次靠前的看不起,就連當了皇帝,也不配與頂級世族通婚。
唐朝李家就是如此,李世民一怒之下修訂《氏族誌》,強行以皇族李氏為首。
可在舊世族眼裏,李家依然如同暴發戶。
終唐一朝,都未能徹底解決這個難題,直到黃巢橫空出世。
九品中正製,就是這一切的根源。
好在眼下還沒有。
因此張禎整治世族的阻力,並沒有想像中那麽大。
而這也避免了更多的流血傷亡,皆大歡喜。
之後說到減免人頭稅。
公卿朝臣們的第一反應跟呂布一樣,「減免之後,朝廷稅賦還夠用麽?」
張禎看向大司農張義,「大人?」
張義老神在在地道,「夠用。」
朝廷現在有多少銀錢糧食,最清楚的是張禎,第二清楚的就是他。
這麽說罷,靈帝在位時二十多年的稅賦,都沒有眼下多。
就算從今天開始啥稅都不收,也能熬上好幾年。
所以她想減免就減免,大不了再收。
於是這一條也通過。
眾臣緩過勁來,花式讚美張禎體恤百姓。
蔡邕、王允、朱儁等人沒多說,但發自內心地感覺到欣慰。
劉備則是雙目濕潤,哽咽道,「神悅言出必行,初心未改!」
當初她說要匡扶漢室,果真做到了。
整治世族是忠君,減免稅賦是愛民。
有此忠君愛民者,何愁漢室不興!
劉協的腦迴路跟他的神奇地達成了一致,哭道,「皇姐勞苦功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