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後期,全國印刷行業飛速發展,連一些鄉鎮都辦起了印刷廠。非凡的愛人張雯原來就是一個小集鎮印刷廠的員工。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擴大,教材、學術著作、學生作業、考試試卷等多種印刷品的製作任務越來越重,繼而高校的印刷廠風起雲湧,似乎每一所大專院校都必須擁有自己的印刷陣地。農業大學,自然也不例外。
然而,到了 90 年代初,大量先進的印刷設備如潮水般從國外湧入國內。大型印刷廠憑借高端設備,瞬間將中型印刷廠遠遠甩在身後;小型印刷廠甚至個體戶們,也憑借著小巧靈活的快印設備,從中型印刷廠手中搶走了不少業務。如此這般激烈的競爭下,像農業大學這樣不大不小的印刷廠,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變得奄奄一息。
1993 年下半年,農業大學印刷廠基本上沒有多少業務可做了。廠長幸運地趕上了最後一班“轉幹”的車,由工人搖身一變成為幹部後,便迅即調離了廠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廠長在離任之際,竟然向校企辦大力推薦了張非凡擔任印刷廠廠長。
印刷廠,作為高校內部至關重要的服務部門之一,農業大學又怎會輕易放棄?於是,校企辦為了挽救印刷廠,決定公開招聘印刷廠廠長。
非凡其實早就知道原來的廠長推薦了自己。有時候,他因事來到印刷廠,廠裏的一些員工見到他,便會熱情地喊上一聲“張廠長”。他無法解釋,隻得微笑地點頭。
1994年5月,被人喊了幾個月廠長後,校企辦終於找上門來。校企辦陽處長還特意請來了主管校長和印刷廠原來的廠長助陣。
大家圍坐在一起,軟磨硬泡著做了非凡一個多小時的工作。
非凡的內心充滿了猶豫和忐忑,他深知自己目前在學報編輯的崗位上幹得如魚得水,順風順水,已然安穩地處在了舒適區。
可是,再往上走,又該如何走呢?非凡深感自己在學報的發展似乎已經到了盡頭。畢竟,學報的水平與學校的實力息息相關,三流的學校又怎能辦出一流的學報呢?
近年做學問算是相當不錯了,非凡發表了10多篇論文,在行業頂級學術期刊都有論文發表。但是,他總覺得自己學的專業非人文社科,根底不夠牢實,並且編輯這門學科有研究價值、能出具影響力的成果可能性不大,他也漸漸失去了做研究工作的動力。
說實話,非凡確實有點嫌學報這“廟”有點小,這行業麵太窄。非凡心想,增加一些企業管理、產品營銷等方麵的知識和經曆,或許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大有益處。
非凡終於同意試試。接下來,便是熱烈地討論如何開展下一步工作。在非凡的強烈要求下,最終確定了幾個關鍵點:
一是聘任張非凡為農業大學印刷廠廠長兼法人代表,正科級。
二是同意將非凡的愛人張雯調離印刷廠。在未有新單位接收前,由印刷廠發放工資。
三是留下原來的柳副廠長主管生產,同時引進鄒波擔任副廠長主管業務。這是陽處長的建議,因為柳副廠長熟悉廠裏情況,而鄒波是這次唯一一位到校企辦應聘廠長的同誌。
四是實行目標考核,聘期 3 年,實現扭虧為盈。
扭虧為盈,這個目標,猶如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非凡的麵前,等待著他去攀登。
上任之前,非凡特地找鄒波談話。他雖然認識鄒波,但此前並無深交。
經過了解,鄒波有幾個同學在書市做書刊生意,而且做得紅紅火火。鄒波一心想著跟他們做印刷業務。
非凡誠摯地邀請鄒波擔任印刷廠業務副廠長,鄒波欣然接受,並堅定地表態,他一定全力以赴,確保廠裏的業務工作量。
非凡上任,點燃了“三把火”:
一是全體動員。請校企辦陽處長宣布人員聘任名單。非凡及柳副廠長、鄒副廠長都鄭重地做了表態發言。非凡還宣布人員將在近期調崗定崗,可能會有待崗人員,希望大家有心理準備。大家時有竊竊私語,一派拭目以待之態。
二是“找米下鍋”。非凡找到科技出版社的彭建華,彭建華二話不說,馬上跟社裏協調,緊急調配給非凡印刷廠 3 本圖書的印刷業務。這份雪中送炭的情誼,讓非凡感動不已。
三是樹立形象。清理廠區環境的“髒亂差”,啟動廠長辦公室簡易裝修,為廠長副廠長安裝家庭電話並配給 bp 機,廠區、車間張貼安全生產標語標識等。這一係列舉措,讓印刷廠煥然一新。
然而,非凡馬上就碰了壁。因為根據與員工的談話,大家反映,印刷車間的小劉工作不細心、不認真,造成返工、誤時、誤工的情況時常發生,建議從印刷車間調出待崗。
白天剛剛宣布,晚上就有校長直接打來電話。校長說,小劉的父親是他的老師。老師向他問罪,為何要他兒子下崗。
非凡急忙向校長解釋,說不是下崗而是待崗,馬上可以考慮給小劉調崗。
但校長不同意,就一句話,“不行”!
非凡隻好灰溜溜地第二天找小劉談話,強調紀律和工作責任,讓他繼續在印刷車間做事。
非凡又找車間主任談話,要他靈活安排小劉的工作。這一折騰,倒搞得小劉隻能做輕鬆的、不要負責任的事情了。員工們一片議論,非凡心中充滿了無奈。
廠裏的業務還基本上能維持,隻是因為當年紙張的價格飛漲,書刊紙由 3000 多一噸漲到 6000 多一噸,使得企業的利潤很低。
非凡參與學校的集資建房現在交房了,他滿心歡喜地安排了房子的簡易裝修。6 月份,就準備搬家了。
鄒波開著廠裏的吉普車、叫上幾位身強力壯的員工去幫非凡搬家。
載著家什,車子開到快到新房的時候,撞上了校辦農場一家民房的土牆。因為土牆有開裂。不知道是本來就有的還是剛才撞的,但房主不依不饒,要非凡賠償。
等非凡安頓好,民房房主找上門來,開口就要 2000 元。最後,非凡找到農場領導調解,印刷廠賠償 1400 元。
這 1400 元,自己應該承擔多少呢?非凡請教了好幾位相關人士,大家的意見基本是:不賠也沒事,因為車子是公家的,廠裏任何一位員工搬新家,隻要不是特忙,廠裏都會派車派人去幫忙。但作為廠長,可以考慮承擔一些管理上的責任。於是,非凡主動提出個人承擔 150 元,交付到財務做賬。
9 月份,全國高校印刷企業工作會議在昆明召開。非凡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他非常重視參加這種行業會議,渴望了解行業信息,獲取同行經驗。
非凡參加了三天的會議,認真聽取了國家教委領導的講話,虛心學習了諸多高校印刷廠管理經驗,特別是對於企業改製感受頗深。他歸心似箭,想迴廠召集全廠員工進行改製工作討論,真正實現按勞分配,多勞多得。
有趣的是,會議主持人還特地在會上點到,這次參加會議的年齡最小的為張非凡,剛滿 30 歲,應該是我國高校印刷企業中最年輕的廠長。那一刻,非凡的心中充滿了自豪與使命感。
會議還安排大家去遊覽了昆明民族村。
昆明民族村以生動鮮活的形態,展示了雲南 20 多個民族的建築藝術、歌舞服飾、文化風情、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
特別是各民族村寨均按照 1:1 的比例仿建,錯落有致,各展風姿。不同民族的村寨各具特色,如彝族村的“土掌房”、白族村的“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傣族寨的“幹欄式竹樓”等,都真實再現了各民族的傳統建築風貌。
非凡和一幫會議代表一同遊曆。好多山寨都有年輕漂亮的女孩子跟遊客合影,但要收點小費。每次付小費都是其他代表搶先付了,非凡心裏很不好意思。就在大家上衛生間時,他趕緊幫大家付費,開玩笑說:“請大家解手!”
晚上還安排了夜遊滇池。可惜遇上暴雨,大家隻好躲在船內打了兩小時的撲克。非凡沒有打撲克,不時在旁邊湊湊熱鬧。看著船外一片漆黑,雨飄如瀑,非凡陡然感覺有些壓抑與鬱悶。
的確,非凡在昆明那邊瀟灑快活時,殊不知,廠裏這邊已經岌岌可危,一場爭奪他廠長位子之戰正在激烈地進行……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擴大,教材、學術著作、學生作業、考試試卷等多種印刷品的製作任務越來越重,繼而高校的印刷廠風起雲湧,似乎每一所大專院校都必須擁有自己的印刷陣地。農業大學,自然也不例外。
然而,到了 90 年代初,大量先進的印刷設備如潮水般從國外湧入國內。大型印刷廠憑借高端設備,瞬間將中型印刷廠遠遠甩在身後;小型印刷廠甚至個體戶們,也憑借著小巧靈活的快印設備,從中型印刷廠手中搶走了不少業務。如此這般激烈的競爭下,像農業大學這樣不大不小的印刷廠,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變得奄奄一息。
1993 年下半年,農業大學印刷廠基本上沒有多少業務可做了。廠長幸運地趕上了最後一班“轉幹”的車,由工人搖身一變成為幹部後,便迅即調離了廠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廠長在離任之際,竟然向校企辦大力推薦了張非凡擔任印刷廠廠長。
印刷廠,作為高校內部至關重要的服務部門之一,農業大學又怎會輕易放棄?於是,校企辦為了挽救印刷廠,決定公開招聘印刷廠廠長。
非凡其實早就知道原來的廠長推薦了自己。有時候,他因事來到印刷廠,廠裏的一些員工見到他,便會熱情地喊上一聲“張廠長”。他無法解釋,隻得微笑地點頭。
1994年5月,被人喊了幾個月廠長後,校企辦終於找上門來。校企辦陽處長還特意請來了主管校長和印刷廠原來的廠長助陣。
大家圍坐在一起,軟磨硬泡著做了非凡一個多小時的工作。
非凡的內心充滿了猶豫和忐忑,他深知自己目前在學報編輯的崗位上幹得如魚得水,順風順水,已然安穩地處在了舒適區。
可是,再往上走,又該如何走呢?非凡深感自己在學報的發展似乎已經到了盡頭。畢竟,學報的水平與學校的實力息息相關,三流的學校又怎能辦出一流的學報呢?
近年做學問算是相當不錯了,非凡發表了10多篇論文,在行業頂級學術期刊都有論文發表。但是,他總覺得自己學的專業非人文社科,根底不夠牢實,並且編輯這門學科有研究價值、能出具影響力的成果可能性不大,他也漸漸失去了做研究工作的動力。
說實話,非凡確實有點嫌學報這“廟”有點小,這行業麵太窄。非凡心想,增加一些企業管理、產品營銷等方麵的知識和經曆,或許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大有益處。
非凡終於同意試試。接下來,便是熱烈地討論如何開展下一步工作。在非凡的強烈要求下,最終確定了幾個關鍵點:
一是聘任張非凡為農業大學印刷廠廠長兼法人代表,正科級。
二是同意將非凡的愛人張雯調離印刷廠。在未有新單位接收前,由印刷廠發放工資。
三是留下原來的柳副廠長主管生產,同時引進鄒波擔任副廠長主管業務。這是陽處長的建議,因為柳副廠長熟悉廠裏情況,而鄒波是這次唯一一位到校企辦應聘廠長的同誌。
四是實行目標考核,聘期 3 年,實現扭虧為盈。
扭虧為盈,這個目標,猶如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非凡的麵前,等待著他去攀登。
上任之前,非凡特地找鄒波談話。他雖然認識鄒波,但此前並無深交。
經過了解,鄒波有幾個同學在書市做書刊生意,而且做得紅紅火火。鄒波一心想著跟他們做印刷業務。
非凡誠摯地邀請鄒波擔任印刷廠業務副廠長,鄒波欣然接受,並堅定地表態,他一定全力以赴,確保廠裏的業務工作量。
非凡上任,點燃了“三把火”:
一是全體動員。請校企辦陽處長宣布人員聘任名單。非凡及柳副廠長、鄒副廠長都鄭重地做了表態發言。非凡還宣布人員將在近期調崗定崗,可能會有待崗人員,希望大家有心理準備。大家時有竊竊私語,一派拭目以待之態。
二是“找米下鍋”。非凡找到科技出版社的彭建華,彭建華二話不說,馬上跟社裏協調,緊急調配給非凡印刷廠 3 本圖書的印刷業務。這份雪中送炭的情誼,讓非凡感動不已。
三是樹立形象。清理廠區環境的“髒亂差”,啟動廠長辦公室簡易裝修,為廠長副廠長安裝家庭電話並配給 bp 機,廠區、車間張貼安全生產標語標識等。這一係列舉措,讓印刷廠煥然一新。
然而,非凡馬上就碰了壁。因為根據與員工的談話,大家反映,印刷車間的小劉工作不細心、不認真,造成返工、誤時、誤工的情況時常發生,建議從印刷車間調出待崗。
白天剛剛宣布,晚上就有校長直接打來電話。校長說,小劉的父親是他的老師。老師向他問罪,為何要他兒子下崗。
非凡急忙向校長解釋,說不是下崗而是待崗,馬上可以考慮給小劉調崗。
但校長不同意,就一句話,“不行”!
非凡隻好灰溜溜地第二天找小劉談話,強調紀律和工作責任,讓他繼續在印刷車間做事。
非凡又找車間主任談話,要他靈活安排小劉的工作。這一折騰,倒搞得小劉隻能做輕鬆的、不要負責任的事情了。員工們一片議論,非凡心中充滿了無奈。
廠裏的業務還基本上能維持,隻是因為當年紙張的價格飛漲,書刊紙由 3000 多一噸漲到 6000 多一噸,使得企業的利潤很低。
非凡參與學校的集資建房現在交房了,他滿心歡喜地安排了房子的簡易裝修。6 月份,就準備搬家了。
鄒波開著廠裏的吉普車、叫上幾位身強力壯的員工去幫非凡搬家。
載著家什,車子開到快到新房的時候,撞上了校辦農場一家民房的土牆。因為土牆有開裂。不知道是本來就有的還是剛才撞的,但房主不依不饒,要非凡賠償。
等非凡安頓好,民房房主找上門來,開口就要 2000 元。最後,非凡找到農場領導調解,印刷廠賠償 1400 元。
這 1400 元,自己應該承擔多少呢?非凡請教了好幾位相關人士,大家的意見基本是:不賠也沒事,因為車子是公家的,廠裏任何一位員工搬新家,隻要不是特忙,廠裏都會派車派人去幫忙。但作為廠長,可以考慮承擔一些管理上的責任。於是,非凡主動提出個人承擔 150 元,交付到財務做賬。
9 月份,全國高校印刷企業工作會議在昆明召開。非凡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他非常重視參加這種行業會議,渴望了解行業信息,獲取同行經驗。
非凡參加了三天的會議,認真聽取了國家教委領導的講話,虛心學習了諸多高校印刷廠管理經驗,特別是對於企業改製感受頗深。他歸心似箭,想迴廠召集全廠員工進行改製工作討論,真正實現按勞分配,多勞多得。
有趣的是,會議主持人還特地在會上點到,這次參加會議的年齡最小的為張非凡,剛滿 30 歲,應該是我國高校印刷企業中最年輕的廠長。那一刻,非凡的心中充滿了自豪與使命感。
會議還安排大家去遊覽了昆明民族村。
昆明民族村以生動鮮活的形態,展示了雲南 20 多個民族的建築藝術、歌舞服飾、文化風情、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
特別是各民族村寨均按照 1:1 的比例仿建,錯落有致,各展風姿。不同民族的村寨各具特色,如彝族村的“土掌房”、白族村的“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傣族寨的“幹欄式竹樓”等,都真實再現了各民族的傳統建築風貌。
非凡和一幫會議代表一同遊曆。好多山寨都有年輕漂亮的女孩子跟遊客合影,但要收點小費。每次付小費都是其他代表搶先付了,非凡心裏很不好意思。就在大家上衛生間時,他趕緊幫大家付費,開玩笑說:“請大家解手!”
晚上還安排了夜遊滇池。可惜遇上暴雨,大家隻好躲在船內打了兩小時的撲克。非凡沒有打撲克,不時在旁邊湊湊熱鬧。看著船外一片漆黑,雨飄如瀑,非凡陡然感覺有些壓抑與鬱悶。
的確,非凡在昆明那邊瀟灑快活時,殊不知,廠裏這邊已經岌岌可危,一場爭奪他廠長位子之戰正在激烈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