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內監也沒有了辦法,遠遠見著雪地裏走出幾道人群,為首的儼然是蔣文崢。
「十二弟當真執拗。」七殿下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很是驚愕,「誰能想到九弟不是九弟,二哥養了一條不會叫的白眼狼呢?」
四殿下附和,「在父皇眼皮子底下演一出移花接木,他們倒是膽大,竟也真讓他們把這戲給作成了。」
「隻是可惜了孟漁,他到底叫了我們幾年哥哥,難道真的沒有迴旋之地了嗎?」
「把他的命留到年後,已經是父皇格外開恩了,也就隻有十二會傻傻地去求情……」
蔣文崢踱步上前,作勢要扶蔣文慎,後者不領他的請,甩開。
「你這是何苦呢?」蔣文崢冷聲,「父皇是鐵了心要孟漁死,難不成你敢抗旨嗎?」
見對方不為所動,他意有所指,「誰取代了孟漁的位子,誰就是害孟漁的罪魁禍首。文慎,二哥可以帶你見孟漁一麵,你呢,你往後願不願意幫二哥一把?」
蔣文慎驀地抬起頭,擠出聲音,「我要見,九哥。」
蔣文崢沒有糾正他的稱唿,將手伸出去,這一迴,蔣文慎順了他的意,跌跌撞撞地站起身。
方站定,就見內監領著入宮的傅至景從宮道裏走了出來,
這幾年四七二人和傅至景也算是並肩作戰,絕對稱得上一句好友,如今好友成了弟弟,又成了深知他們底細的對手,還要與他們分一杯羹,心境不可謂不複雜。
蔣文崢倒是麵色如常,甚至還微笑著上前同傅至景問好,口也改得很快,一句「九弟」聽得殿門前的大內監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因著還未認祖,傅至景依舊如從前般先作揖,「二殿下。」
大內監生怕出什麽差錯,出言道:「既然諸位殿下都到了,容奴才去稟報一聲。」
今日衡帝召他們兄弟幾個進宮,已然可以猜到訓話的內容,無非是要他們互相扶持、連氣同根。
這些虛偽的話蔣文崢聽了三十年,倒背如流,聽得多了耳朵都起繭,如今折了個兩個真皇子、一隻假狸貓,往不往心裏去也就不打緊了。
六殿下姍姍來遲。
眼下仍在京都的六位皇子就都在眼前了。
值得一提的是,因三殿下和五殿下相繼失勢,這些時日備受打壓的六殿下居然先主動同傅至景打了招唿,雖隻是最為尋常的一個點頭示意,但也夠耐人尋味的了。
在京都單打獨鬥可沒那麽容易,六殿下此舉儼然隱隱已有了站隊之意。
四七對視一眼,皆有點憤憤不平的樣子。
「諸位殿下,陛下有請。」
大內監笑著來報,又差遣兩個小太監去扶走路不便的蔣文慎。
光慶殿,隻有歷代皇帝才有資格成為這座宮殿的主子,俯瞰萬裏河山。
身穿暮色雲袍朝服的一行人有序地從最象徵著皇權的牌匾下走過,來到富麗堂皇的內殿,掀袍叩拜血脈相連的父親、衡國至高無上的帝王。
衡帝如同一隻徐徐老去卻不減驍勇的萬獸之主,欣賞卻忌憚他一手教養出來的好臣民好兒子,看著其成長、爭鬥。
許多年前,他也與兄弟們跪在殿中仰望先皇,一個個表麵恭敬實則野心勃勃,他成了贏家坐到了這把龍椅上,如今品味到了先皇當年的心境——天威不可撼動,若膽敢冒犯,就要有勇於麵對的魄力。
作者有話說
老登皇帝(cos坐在講台上的班主任):我也是過來人,你們心裏在想什麽我都明白,別搞小動作,我看得一清二楚。
第49章
白陶爐裏的香菸已快燃到了盡頭。
傅至景跪在蒲團前,將手中的紙錢丟進銅盆裏,火舌竄地一下將白紙燒成黑墨,撲朔迷離的火光點不燃他霜寒的眉眼。
他重重地對著寄託哀思的傅氏牌位三叩首,「父親,母親,多謝你們這些年的教誨。兒子不孝,未能親自到宜縣奔喪,待來日兒子定親自送元兇去給你們賠罪,請你們在九泉之下安息。」
傅至景雖知傅氏並非他的親生父母,但若不是他們的疼愛與扶持,絕沒有今日的他。
蔣文崢為誘張敬現身殘害傅氏,這筆帳他一定會討迴來。
身後傳來腳步聲,劉震川三步並作兩步上前,喚了聲殿下。
得知傅至景乃亡姐遺孤已近七日,如今對方也已經認祖歸宗,但他顯然還有些難以接受其身份的轉變,心裏更牽掛著死期將至的孟漁。
劉震川與刑部尚書很有些交情,托人進去問候過,不敢做得太明目張膽,聽說早兩日孟漁沒日沒夜地喊冤,現下終日一聲不吭地團在稻草堆上發愣,已然認了命。
遠在邊境的劉翊陽得知孟漁出事,當即修書命人快馬加鞭送往劉府,要父親無論如何都得保住孟漁。
傅至景也有份收信。
信裏將他劈頭蓋腦地罵了一頓,斥他虛情假意、狠戾無情,不配得到孟漁的信賴與真心。
末了道,定會趕在元宵前擊退蒙古大軍迴朝,豁出一身軍功換孟漁的性命。
想得是不錯,可蒙古豈是那麽容易投降,劉翊陽縱是天賦神勇,在短短不到一月內取得大捷的可能微乎其微。
傅至景將信箋靠近火燭,火苗剎那吞噬了劉翊陽的豪言。
他丟掉最後一小片白紙,看向劉震川,伸手接過半個巴掌大的錦盒,裏頭用布帛包著一顆足以讓人在一炷香內了無生息的靈藥。
「十二弟當真執拗。」七殿下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很是驚愕,「誰能想到九弟不是九弟,二哥養了一條不會叫的白眼狼呢?」
四殿下附和,「在父皇眼皮子底下演一出移花接木,他們倒是膽大,竟也真讓他們把這戲給作成了。」
「隻是可惜了孟漁,他到底叫了我們幾年哥哥,難道真的沒有迴旋之地了嗎?」
「把他的命留到年後,已經是父皇格外開恩了,也就隻有十二會傻傻地去求情……」
蔣文崢踱步上前,作勢要扶蔣文慎,後者不領他的請,甩開。
「你這是何苦呢?」蔣文崢冷聲,「父皇是鐵了心要孟漁死,難不成你敢抗旨嗎?」
見對方不為所動,他意有所指,「誰取代了孟漁的位子,誰就是害孟漁的罪魁禍首。文慎,二哥可以帶你見孟漁一麵,你呢,你往後願不願意幫二哥一把?」
蔣文慎驀地抬起頭,擠出聲音,「我要見,九哥。」
蔣文崢沒有糾正他的稱唿,將手伸出去,這一迴,蔣文慎順了他的意,跌跌撞撞地站起身。
方站定,就見內監領著入宮的傅至景從宮道裏走了出來,
這幾年四七二人和傅至景也算是並肩作戰,絕對稱得上一句好友,如今好友成了弟弟,又成了深知他們底細的對手,還要與他們分一杯羹,心境不可謂不複雜。
蔣文崢倒是麵色如常,甚至還微笑著上前同傅至景問好,口也改得很快,一句「九弟」聽得殿門前的大內監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因著還未認祖,傅至景依舊如從前般先作揖,「二殿下。」
大內監生怕出什麽差錯,出言道:「既然諸位殿下都到了,容奴才去稟報一聲。」
今日衡帝召他們兄弟幾個進宮,已然可以猜到訓話的內容,無非是要他們互相扶持、連氣同根。
這些虛偽的話蔣文崢聽了三十年,倒背如流,聽得多了耳朵都起繭,如今折了個兩個真皇子、一隻假狸貓,往不往心裏去也就不打緊了。
六殿下姍姍來遲。
眼下仍在京都的六位皇子就都在眼前了。
值得一提的是,因三殿下和五殿下相繼失勢,這些時日備受打壓的六殿下居然先主動同傅至景打了招唿,雖隻是最為尋常的一個點頭示意,但也夠耐人尋味的了。
在京都單打獨鬥可沒那麽容易,六殿下此舉儼然隱隱已有了站隊之意。
四七對視一眼,皆有點憤憤不平的樣子。
「諸位殿下,陛下有請。」
大內監笑著來報,又差遣兩個小太監去扶走路不便的蔣文慎。
光慶殿,隻有歷代皇帝才有資格成為這座宮殿的主子,俯瞰萬裏河山。
身穿暮色雲袍朝服的一行人有序地從最象徵著皇權的牌匾下走過,來到富麗堂皇的內殿,掀袍叩拜血脈相連的父親、衡國至高無上的帝王。
衡帝如同一隻徐徐老去卻不減驍勇的萬獸之主,欣賞卻忌憚他一手教養出來的好臣民好兒子,看著其成長、爭鬥。
許多年前,他也與兄弟們跪在殿中仰望先皇,一個個表麵恭敬實則野心勃勃,他成了贏家坐到了這把龍椅上,如今品味到了先皇當年的心境——天威不可撼動,若膽敢冒犯,就要有勇於麵對的魄力。
作者有話說
老登皇帝(cos坐在講台上的班主任):我也是過來人,你們心裏在想什麽我都明白,別搞小動作,我看得一清二楚。
第49章
白陶爐裏的香菸已快燃到了盡頭。
傅至景跪在蒲團前,將手中的紙錢丟進銅盆裏,火舌竄地一下將白紙燒成黑墨,撲朔迷離的火光點不燃他霜寒的眉眼。
他重重地對著寄託哀思的傅氏牌位三叩首,「父親,母親,多謝你們這些年的教誨。兒子不孝,未能親自到宜縣奔喪,待來日兒子定親自送元兇去給你們賠罪,請你們在九泉之下安息。」
傅至景雖知傅氏並非他的親生父母,但若不是他們的疼愛與扶持,絕沒有今日的他。
蔣文崢為誘張敬現身殘害傅氏,這筆帳他一定會討迴來。
身後傳來腳步聲,劉震川三步並作兩步上前,喚了聲殿下。
得知傅至景乃亡姐遺孤已近七日,如今對方也已經認祖歸宗,但他顯然還有些難以接受其身份的轉變,心裏更牽掛著死期將至的孟漁。
劉震川與刑部尚書很有些交情,托人進去問候過,不敢做得太明目張膽,聽說早兩日孟漁沒日沒夜地喊冤,現下終日一聲不吭地團在稻草堆上發愣,已然認了命。
遠在邊境的劉翊陽得知孟漁出事,當即修書命人快馬加鞭送往劉府,要父親無論如何都得保住孟漁。
傅至景也有份收信。
信裏將他劈頭蓋腦地罵了一頓,斥他虛情假意、狠戾無情,不配得到孟漁的信賴與真心。
末了道,定會趕在元宵前擊退蒙古大軍迴朝,豁出一身軍功換孟漁的性命。
想得是不錯,可蒙古豈是那麽容易投降,劉翊陽縱是天賦神勇,在短短不到一月內取得大捷的可能微乎其微。
傅至景將信箋靠近火燭,火苗剎那吞噬了劉翊陽的豪言。
他丟掉最後一小片白紙,看向劉震川,伸手接過半個巴掌大的錦盒,裏頭用布帛包著一顆足以讓人在一炷香內了無生息的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