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玉佩我認識。」
眾人皆是一愣,轉頭看去,隻見原本一言不發的陳年死死地握著拳頭,竭力克製自己的情緒。
一抬頭,臉上已是淚流滿麵。
陳年看著玉佩,低聲訴說了起來。
陳年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他的耶娘相識於一場英雄救美,正直儒雅的父親救了被幾個痞子騷擾的母親,母親見父親以文會武,舌戰群儒的樣子心生愛慕,不久後就在外祖的撮合下嫁給了父親。
外祖母憐惜女兒遠嫁,給女兒準備了足嫁妝錢帛,好叫女兒能活的舒心點。
父親雖然父母早逝,但是留下的家業也夠他生活下去。
永績元年,聖人大設科考,父親在家鄉讀了很多年書,自覺若不能在進一步隻怕很難考好,那一年母親恰好有孕,父親雖然萬般不舍還是踏上了去京都求學的路。
他們約定等父親學成便歸來迎接母親。
可這一去就再也沒有迴來。
「所有人都說阿耶考上了國子監之後不要我阿娘了。」陳年道:「可是我阿娘不信,她堅信我阿耶不是那樣忘恩負義的人。」
那段時間是陳年記憶裏最艱難的一年,阿娘臨產在即,阿耶的信件再也沒有迴來,從京都迴去的學子都說他有了這般好前程,不會再迴來了。
阿娘受了刺激,產下了一個體弱的妹妹,可是這個孩子熬了三天便沒了,阿娘也落下了病根,自從臥床不起。
他以命相拚才在阿耶的族親下保住最後一點家產。
這個故事聽起來確實是個小姐低嫁,秀才高中之後拋妻棄子,另取貴女的俗套故事。
「聽起來很可笑對吧?」陳年道:「他們都說我阿娘傻,嫁了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可是不是這樣的,對嗎?」崔敘問。
陳年笑笑,「崔寺正好眼力。」
崔敘淡淡道:「不是我好眼力,是你自己,你到現在都稱唿周時為阿耶,你若當真恨他絕不會如此。」
「是。」陳年道:「我不信那些人說的,在我心中我阿耶一直是正人君子,他從小就教我,做人要誠實守信。」
「言必誠信,行必忠正,阿耶,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小小的周年抱著一本書冊問。
「這句話是孔老夫子說的,意思是做人說話一定要有誠信,行為必須中正。」周時抱著周年,用手托著他的手掌,「我們阿年長大以後一定要做個誠實守信的人。」
「他答應過我和阿娘,高中之日必來迎接我們。」陳年怒吼道:「那些流言我一個字都沒信。」
外祖父外祖母心疼阿娘,偷偷地派人去長安尋阿耶,可是去等人連阿耶的麵都沒有見到。
不久後,外祖父派人將他們接迴曲州精心將養,可惜阿娘的身體太差了,她最終還是沒有等迴阿耶,在三年後的寒冬去了。
阿娘離去之後,外祖父外祖母也相繼去世,他在親戚中輾轉偷生到現在,他奮力讀書,勤學苦練。鄉試、會試、一步步照著阿耶當年的路向京都。
他花了半年的時間打聽周時的落腳處。
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還是找到了他。
「可是,他不是我阿耶!」陳年的表情突然變的憤怒起來,「我阿耶的姓名、才學、人生全部都在一個陌生人的身上!」
沒有人知道陳年那一刻的心情,他考入國子監,見到了周時,可是周時卻不是他記憶中的樣子,若不是他打探到周年的籍貫、詩作,他都無法相信眼前的這個人是他的「父親」
陳年的憤怒、悲傷、質疑最終化為平靜,為了找到真相,他開始努力讀書,終於成了國子監算學的學生,同時也成了周學官眼中的「好弟子」。
「大概半年前,我發現周學官和一個地痞私下相見,周學官給了那個人很多銀錢。」陳年道,那是一個雨夜,他恰好去書肆送抄書,路過一個小巷子看見周學官和一個男子在小聲爭辯。
他覺得這個聲音很熟悉,就躲在一旁聽了幾句,依稀間,他聽到那個男子問周學官要錢,周學官雖然氣憤,但是還是給了。
自那時起,陳年便留了個心眼,他發現這個地痞把周學官拿捏的死死的,陳年便使計結識了地痞。
他就是薑生。
他的本意是想查明周學官和阿耶之間發生了什麽,他想在薑生身上找到 答案,可惜薑生雖然愛財,口風卻很緊,陳年跟他周旋了許久什麽也沒打探出來。
薑生好賭成性,他便許諾可以得到大師的佳作,用以私下售賣,為了讓他信任他,陳年還特意仿了一件名家大畫送給薑生。
薑生一個混子,哪知道什麽名不名家的,他隻知道畫很值錢。
為了堵住旁人的眼睛和嘴,薑生將陳年約到了一個人極稀少的地方,索要大作。
陳年也不是吃素的,哄著他喝了個半醉。
「那是,我才知道心死是什麽意思。」陳年平靜地說:「薑生是我阿耶在上路之前僱傭的隨從,他、劉掌櫃和周學官一起殺了我阿耶!」
此話一出,眾人都忍不住麵麵相覷,如果說之前陳年說的可以是拋妻棄子的小人,那麽這句話直接就將事情變的不一樣了。
「周學官不是被陳年殺了嗎?」
「對啊,怎麽又死了?」
崔敘拍了一下驚堂木,「肅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眾人皆是一愣,轉頭看去,隻見原本一言不發的陳年死死地握著拳頭,竭力克製自己的情緒。
一抬頭,臉上已是淚流滿麵。
陳年看著玉佩,低聲訴說了起來。
陳年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他的耶娘相識於一場英雄救美,正直儒雅的父親救了被幾個痞子騷擾的母親,母親見父親以文會武,舌戰群儒的樣子心生愛慕,不久後就在外祖的撮合下嫁給了父親。
外祖母憐惜女兒遠嫁,給女兒準備了足嫁妝錢帛,好叫女兒能活的舒心點。
父親雖然父母早逝,但是留下的家業也夠他生活下去。
永績元年,聖人大設科考,父親在家鄉讀了很多年書,自覺若不能在進一步隻怕很難考好,那一年母親恰好有孕,父親雖然萬般不舍還是踏上了去京都求學的路。
他們約定等父親學成便歸來迎接母親。
可這一去就再也沒有迴來。
「所有人都說阿耶考上了國子監之後不要我阿娘了。」陳年道:「可是我阿娘不信,她堅信我阿耶不是那樣忘恩負義的人。」
那段時間是陳年記憶裏最艱難的一年,阿娘臨產在即,阿耶的信件再也沒有迴來,從京都迴去的學子都說他有了這般好前程,不會再迴來了。
阿娘受了刺激,產下了一個體弱的妹妹,可是這個孩子熬了三天便沒了,阿娘也落下了病根,自從臥床不起。
他以命相拚才在阿耶的族親下保住最後一點家產。
這個故事聽起來確實是個小姐低嫁,秀才高中之後拋妻棄子,另取貴女的俗套故事。
「聽起來很可笑對吧?」陳年道:「他們都說我阿娘傻,嫁了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可是不是這樣的,對嗎?」崔敘問。
陳年笑笑,「崔寺正好眼力。」
崔敘淡淡道:「不是我好眼力,是你自己,你到現在都稱唿周時為阿耶,你若當真恨他絕不會如此。」
「是。」陳年道:「我不信那些人說的,在我心中我阿耶一直是正人君子,他從小就教我,做人要誠實守信。」
「言必誠信,行必忠正,阿耶,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小小的周年抱著一本書冊問。
「這句話是孔老夫子說的,意思是做人說話一定要有誠信,行為必須中正。」周時抱著周年,用手托著他的手掌,「我們阿年長大以後一定要做個誠實守信的人。」
「他答應過我和阿娘,高中之日必來迎接我們。」陳年怒吼道:「那些流言我一個字都沒信。」
外祖父外祖母心疼阿娘,偷偷地派人去長安尋阿耶,可是去等人連阿耶的麵都沒有見到。
不久後,外祖父派人將他們接迴曲州精心將養,可惜阿娘的身體太差了,她最終還是沒有等迴阿耶,在三年後的寒冬去了。
阿娘離去之後,外祖父外祖母也相繼去世,他在親戚中輾轉偷生到現在,他奮力讀書,勤學苦練。鄉試、會試、一步步照著阿耶當年的路向京都。
他花了半年的時間打聽周時的落腳處。
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還是找到了他。
「可是,他不是我阿耶!」陳年的表情突然變的憤怒起來,「我阿耶的姓名、才學、人生全部都在一個陌生人的身上!」
沒有人知道陳年那一刻的心情,他考入國子監,見到了周時,可是周時卻不是他記憶中的樣子,若不是他打探到周年的籍貫、詩作,他都無法相信眼前的這個人是他的「父親」
陳年的憤怒、悲傷、質疑最終化為平靜,為了找到真相,他開始努力讀書,終於成了國子監算學的學生,同時也成了周學官眼中的「好弟子」。
「大概半年前,我發現周學官和一個地痞私下相見,周學官給了那個人很多銀錢。」陳年道,那是一個雨夜,他恰好去書肆送抄書,路過一個小巷子看見周學官和一個男子在小聲爭辯。
他覺得這個聲音很熟悉,就躲在一旁聽了幾句,依稀間,他聽到那個男子問周學官要錢,周學官雖然氣憤,但是還是給了。
自那時起,陳年便留了個心眼,他發現這個地痞把周學官拿捏的死死的,陳年便使計結識了地痞。
他就是薑生。
他的本意是想查明周學官和阿耶之間發生了什麽,他想在薑生身上找到 答案,可惜薑生雖然愛財,口風卻很緊,陳年跟他周旋了許久什麽也沒打探出來。
薑生好賭成性,他便許諾可以得到大師的佳作,用以私下售賣,為了讓他信任他,陳年還特意仿了一件名家大畫送給薑生。
薑生一個混子,哪知道什麽名不名家的,他隻知道畫很值錢。
為了堵住旁人的眼睛和嘴,薑生將陳年約到了一個人極稀少的地方,索要大作。
陳年也不是吃素的,哄著他喝了個半醉。
「那是,我才知道心死是什麽意思。」陳年平靜地說:「薑生是我阿耶在上路之前僱傭的隨從,他、劉掌櫃和周學官一起殺了我阿耶!」
此話一出,眾人都忍不住麵麵相覷,如果說之前陳年說的可以是拋妻棄子的小人,那麽這句話直接就將事情變的不一樣了。
「周學官不是被陳年殺了嗎?」
「對啊,怎麽又死了?」
崔敘拍了一下驚堂木,「肅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