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思衡麵上卻分辨不出什麽情緒來,即便聽了管家這好一番憤憤之言,也隻是淡淡道:「世家之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今他既然已經高中,便叫吏部那邊仔細選個位置與他吧。」
管家還有些不滿地想要說些什麽,卻在看見陸思衡的臉色時又憋了迴去,最後隻應了句「是」。
陸思衡看著池塘之中的遊魚,往來遊走也不過為著一口吃食。
「隻希望這把火不要燒到陸氏頭上罷了。」
——
科考成績出了,便應當是吏部依著明帝的意思給考中的學子們恆定官職的時候。
除了陸家那邊打了招唿,要選入翰林,以便後麵晉升,剩下的那些官宦子弟多是父兄來,隻求個不起眼不好惹事的地方。
「大人,你說這要下官如何安排。」
吏部尚書瞧了眼那遞上來的名冊,隻覺著頭痛,片刻後才緩緩道:「陛下的意思也是要寒門多往上走走,選些出眾的寒門子弟同陸家那位,一併選入翰林吧。」
至於那些個官宦子弟,明知他們胸無點墨,而今也隻能按著父兄顯赫來選取官職,盡量都安排在了閑散富貴的地方去。
*
甭管朝中如何安頓這些學子們,但從金榜張貼而出之日,便已經在諸多學子之中掀起波瀾。
「諸位,我等雖出身貧寒,卻也是十年寒窗,不知耗費了多少心血才等到而今這般的機遇。本想著世家不爭,我等終於可有個安身立命的機緣,卻不想終究還是給那些個紈絝做了嫁衣。」
學子們越說越是群情激昂:「那些富貴子弟從來不過是招貓逗狗之輩,而今缺可依仗著父兄的便宜在科舉之中大肆作亂,吾等前程盡毀矣!」
他們個個握緊了拳頭,青筋暴起,全然沒有注意到身側正有幾個儒生打扮的人悄悄走開。
幾個儒生出了屋舍才對視一眼,輕聲道:「我等雖未能考取功名,但而今也算是不曾辜負殿下的恩情。」
他們正是當日於三娘在岸邊送走的烏州文人。
那為首的頷首長嘆道:「隻可惜,我等苦學多年,又承蒙殿下恩惠,原以為可以一展宏圖誌願,卻不想終究是要作了古。」
他身側幾人聞言俱是傷懷:「我等都已經是不惑天命之年,錯過了此次科舉,此生大約也再無緣入朝了。」
此話一出,不知牽扯了多少心緒。
他們雖是烏州景王麾下的幕僚,但卻也是汴朝無數寒門儒生的縮影。
有多少寒門子弟苦讀數年,隻為能一朝考取功名、入朝為官,卻不想最後隻是白白蹉跎。
倘若從始至終都不曾有過太大的希望,倒也能感嘆一句:命途使然。
可而今聖上分明已經下令開恩科,廣納寒門子弟,本以為可以藉此騰飛,可他們卻仍然在權勢富貴之下淪為陪襯。
這是硬生生將那點剛剛燃起的希望重新掐滅,將好不容易沿著石壁攀爬上岸的他們又一腳踢迴了深淵之中。
絕望的情緒充斥在眾人心中,邊上忽而有一人道:「既然這世道不為我等所用,倒不如推翻了這世家權貴,重新塑一個出來。」
「這皇位難道陛下坐得,殿下便坐不得嗎?殿下多年禮遇我們,此番既是為我等謀一個前程,也是為殿下盪不平。」
旁邊的人立刻小聲嗬斥「你當這是在哪裏?你不要命了!」
可隨後眾人之間便陷入了一片詭異的寂靜之中。
那人所說雖是狂悖之言。卻未必不是眾人心境。
這麽多年並非是他們不肯容於世道,而是這世道容不下如他們這般出身貧苦之人。
世家權貴如飽腹兇獸,渾身肥膘,他們便如同餓肚螻蟻,尋不到半點吃食。
是這世道先不叫他們活的。
「諸位,今時今日,我等所言所行俱是要誅九族的狂言,可而今陛下世家權貴俱不許我們出頭,既如此,我們便偏要掙一口氣不可。」
「此道並非隻有我等,還有這汴朝之內無數寒門儒生,這權勢富貴,當我等同享!」
——
寒門學子們謀算抗爭之際,權貴官宦尚且酣睡,不曾覺出半點愧疚。
待到萬人血書上達天聽之時,中都城內已然是一片血雨腥風。
奏摺砸在石磚之上撞出巨響,底下文武百官跪俯在地不敢抬頭多看一眼,隻能連聲道:「陛下息怒。」
明帝氣極反笑:「息怒?朕看你們今日便是要將朕從這龍椅之上扯下去,你們挨個上來坐一坐!」
眾人心中一驚,知曉這是謀反大罪,不敢出言應下,隻能連聲道:「臣等不敢。」
「朕看你們敢得很!欺上瞞下、舞弊作亂、結黨營私,哪一件是你們做不得的!」
明帝看著底下黑壓壓跪倒一片的大臣,不由心中升起一片蒼涼之感。
自他繼位以來,無一日不在為汴朝上下操勞,可換來的卻是世家權貴結合一體共同欺瞞於他,真當他還是當年幼帝,人人可欺不成!
他心中尚且有無數利民抱負,可這些年來,卻無一日叫他能夠如臂指使。
層層勾結,層層附庸。
覺著透不過氣的又豈止隻是那些寒門子弟,更有一個他!
頭上壓著不知多少尺寸的黑!
而今一眼看過去,竟無一人可叫他放心任用。
管家還有些不滿地想要說些什麽,卻在看見陸思衡的臉色時又憋了迴去,最後隻應了句「是」。
陸思衡看著池塘之中的遊魚,往來遊走也不過為著一口吃食。
「隻希望這把火不要燒到陸氏頭上罷了。」
——
科考成績出了,便應當是吏部依著明帝的意思給考中的學子們恆定官職的時候。
除了陸家那邊打了招唿,要選入翰林,以便後麵晉升,剩下的那些官宦子弟多是父兄來,隻求個不起眼不好惹事的地方。
「大人,你說這要下官如何安排。」
吏部尚書瞧了眼那遞上來的名冊,隻覺著頭痛,片刻後才緩緩道:「陛下的意思也是要寒門多往上走走,選些出眾的寒門子弟同陸家那位,一併選入翰林吧。」
至於那些個官宦子弟,明知他們胸無點墨,而今也隻能按著父兄顯赫來選取官職,盡量都安排在了閑散富貴的地方去。
*
甭管朝中如何安頓這些學子們,但從金榜張貼而出之日,便已經在諸多學子之中掀起波瀾。
「諸位,我等雖出身貧寒,卻也是十年寒窗,不知耗費了多少心血才等到而今這般的機遇。本想著世家不爭,我等終於可有個安身立命的機緣,卻不想終究還是給那些個紈絝做了嫁衣。」
學子們越說越是群情激昂:「那些富貴子弟從來不過是招貓逗狗之輩,而今缺可依仗著父兄的便宜在科舉之中大肆作亂,吾等前程盡毀矣!」
他們個個握緊了拳頭,青筋暴起,全然沒有注意到身側正有幾個儒生打扮的人悄悄走開。
幾個儒生出了屋舍才對視一眼,輕聲道:「我等雖未能考取功名,但而今也算是不曾辜負殿下的恩情。」
他們正是當日於三娘在岸邊送走的烏州文人。
那為首的頷首長嘆道:「隻可惜,我等苦學多年,又承蒙殿下恩惠,原以為可以一展宏圖誌願,卻不想終究是要作了古。」
他身側幾人聞言俱是傷懷:「我等都已經是不惑天命之年,錯過了此次科舉,此生大約也再無緣入朝了。」
此話一出,不知牽扯了多少心緒。
他們雖是烏州景王麾下的幕僚,但卻也是汴朝無數寒門儒生的縮影。
有多少寒門子弟苦讀數年,隻為能一朝考取功名、入朝為官,卻不想最後隻是白白蹉跎。
倘若從始至終都不曾有過太大的希望,倒也能感嘆一句:命途使然。
可而今聖上分明已經下令開恩科,廣納寒門子弟,本以為可以藉此騰飛,可他們卻仍然在權勢富貴之下淪為陪襯。
這是硬生生將那點剛剛燃起的希望重新掐滅,將好不容易沿著石壁攀爬上岸的他們又一腳踢迴了深淵之中。
絕望的情緒充斥在眾人心中,邊上忽而有一人道:「既然這世道不為我等所用,倒不如推翻了這世家權貴,重新塑一個出來。」
「這皇位難道陛下坐得,殿下便坐不得嗎?殿下多年禮遇我們,此番既是為我等謀一個前程,也是為殿下盪不平。」
旁邊的人立刻小聲嗬斥「你當這是在哪裏?你不要命了!」
可隨後眾人之間便陷入了一片詭異的寂靜之中。
那人所說雖是狂悖之言。卻未必不是眾人心境。
這麽多年並非是他們不肯容於世道,而是這世道容不下如他們這般出身貧苦之人。
世家權貴如飽腹兇獸,渾身肥膘,他們便如同餓肚螻蟻,尋不到半點吃食。
是這世道先不叫他們活的。
「諸位,今時今日,我等所言所行俱是要誅九族的狂言,可而今陛下世家權貴俱不許我們出頭,既如此,我們便偏要掙一口氣不可。」
「此道並非隻有我等,還有這汴朝之內無數寒門儒生,這權勢富貴,當我等同享!」
——
寒門學子們謀算抗爭之際,權貴官宦尚且酣睡,不曾覺出半點愧疚。
待到萬人血書上達天聽之時,中都城內已然是一片血雨腥風。
奏摺砸在石磚之上撞出巨響,底下文武百官跪俯在地不敢抬頭多看一眼,隻能連聲道:「陛下息怒。」
明帝氣極反笑:「息怒?朕看你們今日便是要將朕從這龍椅之上扯下去,你們挨個上來坐一坐!」
眾人心中一驚,知曉這是謀反大罪,不敢出言應下,隻能連聲道:「臣等不敢。」
「朕看你們敢得很!欺上瞞下、舞弊作亂、結黨營私,哪一件是你們做不得的!」
明帝看著底下黑壓壓跪倒一片的大臣,不由心中升起一片蒼涼之感。
自他繼位以來,無一日不在為汴朝上下操勞,可換來的卻是世家權貴結合一體共同欺瞞於他,真當他還是當年幼帝,人人可欺不成!
他心中尚且有無數利民抱負,可這些年來,卻無一日叫他能夠如臂指使。
層層勾結,層層附庸。
覺著透不過氣的又豈止隻是那些寒門子弟,更有一個他!
頭上壓著不知多少尺寸的黑!
而今一眼看過去,竟無一人可叫他放心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