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招攬閻象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 作者:五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至於茶葉,聽說是從益州傳過來的,但一年前炒茶逐漸火了起來,傳聞其炒茶之法也是從豫章傳來的。
看到這幾樣禮物,閻象對劉敬心生好感。禮物貴重不說,且放在這紙盒裏,顯得精致無比,讓人看著就很舒服。更重要的是,這幾件東西,他很喜歡。
次日,閻象帶著愉快的心情,來參加了晚宴。劉敬除了邀請閻象外,還邀請了皖城五大家族的人,以及自己的手下,共十餘人。
在宴會上,劉敬答謝五大家族之人,為他提供了些糧草,另外,他也借機向閻象示好,並向在場之人引薦閻象。
整個宴會的氣氛很是熱鬧,一道道精致的菜肴被端上桌,令人垂涎欲滴。當然,劉敬有21世紀的經曆,對這時代的美食倒是少了幾分興趣。
酒足飯飽之後,眾人才興高采烈地離開了。
又過了幾天時間,閻象想離開皖城,便前來衙署,向劉敬告辭,卻看到劉敬正在畫前著什麽。
“劉太守!”
“哦,原來是閻先生,不好意思了,剛才有些入神。”
閻象看了一些,似乎是張輿圖,好像是揚州的輿圖,他心裏很好奇。 “劉太守,你這是畫……”
“輿圖?隨便畫畫而已,讓閻先生見笑了。”
“這是揚州的輿圖?”
“隻是揚州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的輿圖!閻先生見多識廣,覺得我畫得如何?”
“這……各縣的位置倒是基本準確,這具區湖的形狀怎麽怪怪的?太守是如何知道是這個形狀的?”具區湖便是21世紀的太湖。
“哈哈哈哈,自然是我讓士兵過去勘查所得,雖然未必會準確。”劉敬打了個哈哈,準備糊弄過去。
“看來,太守胸有大誌,早有計劃,想對付孫策?”
“那是當然,孫策貪我豫章的紙張,無故攻打南昌,敗於我手之後,還為了泄憤,毀我豫章的莊稼,此仇我焉能不報?”
劉敬突然想起,閻象前來找他,多半有事,連忙說:“閻先生,這幾天事務繁忙,倒是疏忽了先生,真是有些過意不去。”
“太守乃勤勉之人,此乃廬江百姓之幸。”
“閻先生言重了,我既然據了廬江之地,自然要將其治理好。哦,對了,閻先生此次,前來有事?”
“在皖城已待了不少時間了,實在是不便再叨擾,我欲離開皖城,迴一趟家鄉。”
“什麽?先生要離開?莫非是嫌我招待不周?”
“並非如此,太守盛情款待,我心裏感激不盡。”
“那先生又為何急著離去?”
“離家久了,思念家鄉,正欲迴家看看。”
這時,魯肅匆忙走了進來,打斷了兩人的話:“太守,此事你還得想點辦法呀!”
“子敬,有什麽事呢?”
閻象看到劉敬要談事,想行禮告退,劉敬卻攔住了他:“閻先生稍等一下,待會兒我再與先生聊一聊。”
“今淮南旱災,恐怕不容樂觀了,袁術似乎與曹操交戰,全然不顧災情,若淮南顆粒無收,百姓必定食不果腹,屆時恐怕橫屍遍野。”
“什麽?淮南大災?”閻象坐不住了,他離開了壽春之後,這消息就不怎麽靈通了,但他知道淮南今年雨水確實少了。
“閻先生有所不知,自那袁術稱帝之後,在淮南橫征暴斂,又為壯大實力,強征百姓為兵,得老天爺責罰,降大難於淮南,淮南已是半年多沒下雨了,土地幹裂,糧食無收。”
“今年廬江雨水也不多,我們太守深感憂慮,便在皖城囤積了些糧食,好在廬江情況還好,一旦淮南糧食吃盡,災民必會湧向附近郡縣,我們太守便能收攏百姓,施粥發糧,也好給百姓一條活路。”
“太守原本想派個人去淮南,隻是,淮南乃袁術地盤,太守又擔心惹惱袁術,若淮南百姓自己往廬江遷移,那倒還好,太守倒可以給口飯吃,可若是百姓往徐州方向跑,徐州呂布和劉備交戰正酣,恐怕會波及百姓呀!”
魯肅幾句話,把劉敬想救淮南百姓卻又無能為力的處境說了出來。
“唉,太守,若是有一個在淮南頗為威望之人,願意去淮南收攏百姓,這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魯肅明著是感慨一番,實則暗有所指。
閻象又不傻,很快便聽明白了,在淮南頗有威望之人,不就是指自己嗎?
魯肅下意識地看了閻象一眼:“咦!閻先生久在淮南,又頗有威望,豈不是最好的人選嗎?太守,不如請閻先生助我等一臂之力。”
劉敬故意歎了口氣:“閻先生今日是來向我辭行的,此乃我廬江之事,又豈能勞煩閻先生呢?”
“這……未免太不湊巧了。”
閻象坐看劉敬和魯肅你一句我一句的,句句暗有所指,心中又氣又覺得好笑。氣的是這兩個人明明是有所謀劃,算計自己。他覺得好笑的是,明明隻是雕蟲小技,這兩人似乎還覺得這計策很高明,還以為自己看不出來似的。
然而,閻象並沒有真的生氣。首先,他在淮南之時,就知道淮南今年沒下過雨,如今有旱災,也沒什麽好奇怪的。其次,袁術橫征暴斂,他也是知道的,如果他在淮南,也必不會坐視不理。
再次,他知道,袁術稱帝後,驕橫無比,是不會管百姓的死活的,如果劉敬不出手救這些百姓,淮南不知道會死多少人。如今劉敬願意出糧食,接濟百姓,這是好事。無論如何,自己都應該幫一把,以盡綿薄之力。
想到這裏,閻象便向劉敬行了個禮:“太守真有意接濟淮南百姓?”
“自然,我在皖城都囤積了三十萬石糧了,百姓來多少我都接收。”
三十萬石糧?這數量著實讓閻象嚇了一跳,這糧是怎麽囤的,哪來那麽多糧?不過,他相信劉敬不會騙他。
“若太守不嫌棄我愚鈍,我願前往淮南一趟,引百姓到廬江來,隻需太守放糧,救百姓一命。”
“這……閻先生要迴家鄉,如今因這事有所耽誤,我心中難安呀!”
“太守願意拿三十萬石糧食,來救濟百姓,可讓數十萬百姓有活命的機會,我去一趟淮南,不過略盡綿薄之力而已,我若坐視不理,這心裏恐怕這輩子都難安。”
劉敬一聽,自己的目的算是達到了,也不再扭捏:“那就辛苦閻先生跑上一趟了,我代表淮南數十萬百姓,感謝閻先生!”他朝閻象行了個禮,雖然他壓根就代表不了淮南百姓。
不過,他並沒有讓閻象馬上就去,而是等曹袁之間的交戰結果。
五天之後,前線終於傳了消息,二十餘天前,曹操大破袁術大軍於蘄陽,斬橋蕤、李豐、梁綱、樂就四將。劉敬聽到這個消息,心裏有些激動,終於到了自己有所動作的時候了。
他連忙找劉曄和魯肅,商議大事。
“兩位,今收到消息,曹操大敗袁術於沛國蘄陽,袁術迴到淮南。不過,據消息得報,袁術是提前渡淮而走,留四將鎮守蘄陽,曹操才大敗其大軍。”
看到這幾樣禮物,閻象對劉敬心生好感。禮物貴重不說,且放在這紙盒裏,顯得精致無比,讓人看著就很舒服。更重要的是,這幾件東西,他很喜歡。
次日,閻象帶著愉快的心情,來參加了晚宴。劉敬除了邀請閻象外,還邀請了皖城五大家族的人,以及自己的手下,共十餘人。
在宴會上,劉敬答謝五大家族之人,為他提供了些糧草,另外,他也借機向閻象示好,並向在場之人引薦閻象。
整個宴會的氣氛很是熱鬧,一道道精致的菜肴被端上桌,令人垂涎欲滴。當然,劉敬有21世紀的經曆,對這時代的美食倒是少了幾分興趣。
酒足飯飽之後,眾人才興高采烈地離開了。
又過了幾天時間,閻象想離開皖城,便前來衙署,向劉敬告辭,卻看到劉敬正在畫前著什麽。
“劉太守!”
“哦,原來是閻先生,不好意思了,剛才有些入神。”
閻象看了一些,似乎是張輿圖,好像是揚州的輿圖,他心裏很好奇。 “劉太守,你這是畫……”
“輿圖?隨便畫畫而已,讓閻先生見笑了。”
“這是揚州的輿圖?”
“隻是揚州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的輿圖!閻先生見多識廣,覺得我畫得如何?”
“這……各縣的位置倒是基本準確,這具區湖的形狀怎麽怪怪的?太守是如何知道是這個形狀的?”具區湖便是21世紀的太湖。
“哈哈哈哈,自然是我讓士兵過去勘查所得,雖然未必會準確。”劉敬打了個哈哈,準備糊弄過去。
“看來,太守胸有大誌,早有計劃,想對付孫策?”
“那是當然,孫策貪我豫章的紙張,無故攻打南昌,敗於我手之後,還為了泄憤,毀我豫章的莊稼,此仇我焉能不報?”
劉敬突然想起,閻象前來找他,多半有事,連忙說:“閻先生,這幾天事務繁忙,倒是疏忽了先生,真是有些過意不去。”
“太守乃勤勉之人,此乃廬江百姓之幸。”
“閻先生言重了,我既然據了廬江之地,自然要將其治理好。哦,對了,閻先生此次,前來有事?”
“在皖城已待了不少時間了,實在是不便再叨擾,我欲離開皖城,迴一趟家鄉。”
“什麽?先生要離開?莫非是嫌我招待不周?”
“並非如此,太守盛情款待,我心裏感激不盡。”
“那先生又為何急著離去?”
“離家久了,思念家鄉,正欲迴家看看。”
這時,魯肅匆忙走了進來,打斷了兩人的話:“太守,此事你還得想點辦法呀!”
“子敬,有什麽事呢?”
閻象看到劉敬要談事,想行禮告退,劉敬卻攔住了他:“閻先生稍等一下,待會兒我再與先生聊一聊。”
“今淮南旱災,恐怕不容樂觀了,袁術似乎與曹操交戰,全然不顧災情,若淮南顆粒無收,百姓必定食不果腹,屆時恐怕橫屍遍野。”
“什麽?淮南大災?”閻象坐不住了,他離開了壽春之後,這消息就不怎麽靈通了,但他知道淮南今年雨水確實少了。
“閻先生有所不知,自那袁術稱帝之後,在淮南橫征暴斂,又為壯大實力,強征百姓為兵,得老天爺責罰,降大難於淮南,淮南已是半年多沒下雨了,土地幹裂,糧食無收。”
“今年廬江雨水也不多,我們太守深感憂慮,便在皖城囤積了些糧食,好在廬江情況還好,一旦淮南糧食吃盡,災民必會湧向附近郡縣,我們太守便能收攏百姓,施粥發糧,也好給百姓一條活路。”
“太守原本想派個人去淮南,隻是,淮南乃袁術地盤,太守又擔心惹惱袁術,若淮南百姓自己往廬江遷移,那倒還好,太守倒可以給口飯吃,可若是百姓往徐州方向跑,徐州呂布和劉備交戰正酣,恐怕會波及百姓呀!”
魯肅幾句話,把劉敬想救淮南百姓卻又無能為力的處境說了出來。
“唉,太守,若是有一個在淮南頗為威望之人,願意去淮南收攏百姓,這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魯肅明著是感慨一番,實則暗有所指。
閻象又不傻,很快便聽明白了,在淮南頗有威望之人,不就是指自己嗎?
魯肅下意識地看了閻象一眼:“咦!閻先生久在淮南,又頗有威望,豈不是最好的人選嗎?太守,不如請閻先生助我等一臂之力。”
劉敬故意歎了口氣:“閻先生今日是來向我辭行的,此乃我廬江之事,又豈能勞煩閻先生呢?”
“這……未免太不湊巧了。”
閻象坐看劉敬和魯肅你一句我一句的,句句暗有所指,心中又氣又覺得好笑。氣的是這兩個人明明是有所謀劃,算計自己。他覺得好笑的是,明明隻是雕蟲小技,這兩人似乎還覺得這計策很高明,還以為自己看不出來似的。
然而,閻象並沒有真的生氣。首先,他在淮南之時,就知道淮南今年沒下過雨,如今有旱災,也沒什麽好奇怪的。其次,袁術橫征暴斂,他也是知道的,如果他在淮南,也必不會坐視不理。
再次,他知道,袁術稱帝後,驕橫無比,是不會管百姓的死活的,如果劉敬不出手救這些百姓,淮南不知道會死多少人。如今劉敬願意出糧食,接濟百姓,這是好事。無論如何,自己都應該幫一把,以盡綿薄之力。
想到這裏,閻象便向劉敬行了個禮:“太守真有意接濟淮南百姓?”
“自然,我在皖城都囤積了三十萬石糧了,百姓來多少我都接收。”
三十萬石糧?這數量著實讓閻象嚇了一跳,這糧是怎麽囤的,哪來那麽多糧?不過,他相信劉敬不會騙他。
“若太守不嫌棄我愚鈍,我願前往淮南一趟,引百姓到廬江來,隻需太守放糧,救百姓一命。”
“這……閻先生要迴家鄉,如今因這事有所耽誤,我心中難安呀!”
“太守願意拿三十萬石糧食,來救濟百姓,可讓數十萬百姓有活命的機會,我去一趟淮南,不過略盡綿薄之力而已,我若坐視不理,這心裏恐怕這輩子都難安。”
劉敬一聽,自己的目的算是達到了,也不再扭捏:“那就辛苦閻先生跑上一趟了,我代表淮南數十萬百姓,感謝閻先生!”他朝閻象行了個禮,雖然他壓根就代表不了淮南百姓。
不過,他並沒有讓閻象馬上就去,而是等曹袁之間的交戰結果。
五天之後,前線終於傳了消息,二十餘天前,曹操大破袁術大軍於蘄陽,斬橋蕤、李豐、梁綱、樂就四將。劉敬聽到這個消息,心裏有些激動,終於到了自己有所動作的時候了。
他連忙找劉曄和魯肅,商議大事。
“兩位,今收到消息,曹操大敗袁術於沛國蘄陽,袁術迴到淮南。不過,據消息得報,袁術是提前渡淮而走,留四將鎮守蘄陽,曹操才大敗其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