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歮一時間沉默著,不知道該說些什麽。魯明叫了一聲“哎呀”,說:“哥哥,有甚麽不能說的,那幫狗官,仗著勢力想霸占嫂嫂,我一時沒忍住,給殺了,官府通緝,不知該往哪裏去。哥哥便帶著我逃進了這騎嶺。”
丘歮又歎了一聲,說:“我仔細說給足下聽吧。
那是五年前,還是代宗皇帝的時候,國府壓榨,加之天災,民不聊生,隨處可見白骨累累。好在我會一點相術,給那些個達官貴人剛生的小孩兒摸摸骨、看看相,也算能有一頓飽飯可以吃。
那一年,我娶了妻子,誰料那縣丞看中我妻子美貌,趁我不在之時,欲行不軌,我那妻子性情剛烈,不堪受辱,抹頸自刎了,我這弟弟魯明剛好迴來,看到此景,大怒之下殺了那縣丞。
魯明本打算投軍去的,因為這事徹底斷送了,否則以他的本事,做一個將軍必定不在話下。都是我連累的呀。”丘歮說完,又是連連搖頭歎息。
魯明大聲說:“鳥,哥哥又在胡說了,當年若不是哥哥,我早都被餓死了,哪還有今日?
哥哥當年摸骨看相掙得那點銀子有的時候還不夠他一家子的呢,可還是給我分了一些,我才沒有被餓死。
我魯明確實大字不識幾個,可我知道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那狗官竟敢碰嫂嫂,我一刀剁死他,要不是哥哥攔著,我非把他的屍體剁碎了喂狗!”
“相交如此之久,竟還不知足下名諱?”
蘇昂輕輕笑了笑,說:“在下蘇昂。我觀先生案幾上放著的是星相學的典籍吧。莫非先生對此還有了解?”
丘歮剛要說話,魯明已經搶著說:“嘿嘿,不瞞你說,我哥哥除了摸骨看相,最厲害的就是觀星象,哥哥說明日下雨那就下雨,說明日天晴那就一定天晴,從未出過差錯。”
丘歮聽著魯明的話,頗有些自豪。蘇昂心裏卻泛起了漣漪,這樣的人若是放在亂世之中恐怕會大放異彩,當年武侯大火燒司馬氏的時候不就因為天降大雨,才令他功敗垂成的麽?
“先生如此大才,隱於此處倒有些屈才了啊。”蘇昂由衷的歎服。
丘歮隻是苦笑著搖了搖頭,說:“如今五年已過,代宗駕崩,新皇連同楊叔子強令改革,法令又變得無比嚴苛,我二人出山的日子遙遙無期了。但又說來,於天下百姓卻是一件幸事,不愁吃穿,好事啊。”
蘇昂點了點頭。丘歮問道:“不知足下是欲在此處生活還是……”
“我拜祭完父母,欲要出去尋得一份差事,何況這也是母命,我自當遵從。不若先生也隨我一起出去吧,你們是在代宗之時犯下的案子,如今已是新君,說不定早已大赦了。”
“我也想出去,可是這幾年我們時常遮住麵容出山前去市集換糧食,可從未聽說有大赦之事,故而不敢在外長留,免得引起禍端。後來我聽說國府又推行了連坐。足下想必也知曉,如此一來,更難走出這騎嶺了。”丘歮歎息著。
魯明一邊剝著狼皮,一邊說到:“嘿,不出去又能咋?這裏要啥有啥,不愁吃不愁穿的,還不用交狗屁賦稅,一年到頭忙下來的一點糧食都給了國府,老百姓幹脆去喝西北風好了!”
丘歮作揖說:“足下莫怪,我這弟弟說話魯莽。”
魯明斜撇了一眼丘歮,不再說話,繼續低頭忙自己的去了。
“先生,你甘心將滿腹才學盡丟在此麽?”
“心有不甘,卻為之奈何啊。我平生所學,摸骨看相,觀星測雨,這些東西除了愚弄百姓還能有何作為呢?”
“先生不知,我曆來跟隨老師學藝,老師那人神秘莫測,我在下山之時,老師占卜過,說不久後熒惑守心,恐怕天下會有一場動蕩。如此先生所學不剛好有了用武之地麽?”
丘歮緊緊盯著蘇昂,突然躬身作揖說:“足下莫不是想乘此時機……”
丘歮未曾說完便停了下來。蘇昂隻是微笑著沒有說話,算是迴應了丘歮的話吧。
兩人這般如同打啞謎一樣的交談,引得魯明一陣不耐,大聲說:“你們能不能好好說話,我聽不懂!”
蘇昂和丘歮一齊轉過頭來看著滿臉憤慨的魯明,一起哈哈大笑起來。惹得魯明又是一陣抱怨。
且說此時已近深秋,楊叔子這段時間便散朝後就迴到府上,自從第一次朝會後皇上就派人將他府上的公文全都帶走了,所以楊叔子現在每日迴到府上就陪著梓華從第一進院子走到最後的後院。後院裏的禁軍早就被楊叔子遣走了,這裏便空下了。
公文剛被帶走的時候,楊叔子猶覺得有些不甚習慣,慢慢地他才徹底解脫了出來,沒了俗事煩擾,他也剛好可以寫寫屬於自己的治國心得,順便按照自己的理解補一補已經有些遺失的《商君書》,更多的時間就陪著梓華,靜靜等待他們的孩兒出世。
至於國府中的事情,楊叔子已經開始鮮少過問。皇上第二次朝會之時就取消了楊叔子府上的長史和衛尉,讓他們官複原職了,如此,朝中算是有了兩大中流砥柱,可防老舊貴族們掌權對新法不利。
楊叔子遇上了第一件對自己不利的事情。
偏遠如交州等地的賦稅終於送到了國庫,但這些事楊叔子已經並不怎麽過問了,其實從第二年開始他就已經徹底丟給大司農去管了,畢竟這就是他的活兒。
交稅的事情過了約有三日,楊叔子突然接到傳召,讓他立即進宮。楊叔子覺得有些不解,他察覺到皇上並不喜歡他,於是除了早朝,盡量不去麵聖,也不過問任何事情,這突然而來的傳召讓楊叔子心裏“咯噔”一下。
梓華似乎覺察到了他的異常,邊給他整理朝服,邊問:“夫君,莫非此行……”
梓華雖然沒有說完,但楊叔子知道他說的是什麽,他隻是笑了笑,這隻是自己的那種感覺而已,不好明說的。
自從太尉府衛尉蒲仙玉正式成了王朝衛尉後就離開了太尉府,畢竟衛尉也是九卿之一,官雖沒有楊叔子大,卻也是正經的尊位,怎麽還能給他駕車呢?好在皇上似乎考慮到了楊叔子出門的事,給他派了一個車夫。
楊叔子閉著眼睛坐在有些顛簸馬車裏穿過街道,不知道是出於心裏原因還是別的什麽,他覺得今日的這條街道比平時安靜了許多,喧鬧聲很悶,像被捂在什麽東西下麵一樣。
終於,馬車停下了,車夫揭起車簾,說:“大人,到了。”
楊叔子這才睜開眼睛,扶著車沿走下馬車,心裏不禁有些慨歎“還是蒲仙玉好啊”。宮門兩邊的甲士似乎也換成了新麵孔。
早有中官等在門邊,看楊叔子下車,徑直走了過來,弓著身子說:“大人,皇上已經在書房等你了。”
“好,勞煩公公帶我過去吧。”
兩人來到書房前。這書房自從先帝駕崩後楊叔子就再沒來過了,此時隻覺得有些物是人非了。不過這書房確實也變了些樣子,原先已經掉光的木漆已經又刷上了,紅色廊柱,綠色門楣,明麗透亮的。
“大人,皇上說您若來了就讓您直接進去,不用通報了。我還有差事要辦,就不陪您進去了。”公公深弓下去行了一禮,緩緩退下去了。
楊叔子正了正頂冠,輕提衣襟走進去,跪下行禮:“微臣叩見皇上。”
“起來吧。”一個年輕的聲音傳過來。楊叔子起身,桓勝正坐在案幾後邊,案幾上擺著一卷打開的竹簡。
楊叔子這才發現,黃公輔和閆依帆也立在一旁,兩人看到楊叔子望過來,一起扭過頭去看著旁邊。
“皇上,不知皇上召臣前來是有何要事麽?”楊叔子依舊弓著身子。
“楊大人為國為民可是立下不少功績呐。”
不知為何,楊叔子總覺得皇上的話裏帶著幾分諷刺的意思,可是表麵上還是在誇讚他的,他自然不能拂了皇上的意思。
“皇上,微臣所做都是應當做的,算不得甚麽功績。”楊叔子知道該裝傻的時候還是要裝傻的。
桓勝聽後冷哼一聲,收起了臉上的笑,說:“楊大人如此說來還是覺得自己功績很大的吧,大到自己所立之法自己第一個碰。”
楊叔子被皇上說的雲裏霧裏,一時竟不知如何應對了,他抬起頭看了一眼黃公輔和閆依帆,兩人臉上一副似笑非笑地滑稽樣,分明就是在看楊叔子的笑話。
“皇上,臣不知道皇上所說乃是何事,臣竊以為自己秉公無私,不論何人何事皆如此。”楊叔子幾乎可以確定接下來皇上要說的事與旁邊的那二人有關。
“還說自己秉公無私,來,你看看,這是什麽?”
桓勝從案幾上抓起那卷竹簡直接扔到了楊叔子的腳下,楊叔子彎腰撿了起來,隻見上麵寫著:
吾皇聖明:今太尉楊公叔子朝令夕改,貪於賦稅,是故私自加征錢糧,各州收取近半有餘。望吾皇明斷!
楊叔子看著竹簡,心中冷嗬一聲,說:“皇上,此事恐怕是有人誣陷於臣,臣從國庫所領薪奉已然夠臣府上所有花銷,無需如此大費周折。望皇上明察秋毫,勿要中了別人的大當,有損了皇上的聖德之名。”
桓勝突然冷靜了下來,這封奏折出現在自己的麵前時間不長,甚至還沒有經過仔細考量,如今聽了楊叔子的一番話,委實如他所說,之所以會發這麽大的火,完全是出於私心,因為他著實不喜歡楊叔子這樣的“權臣”,這樣的人隻會妨礙到自己以後的道路。
但他也知道,楊叔子威望不小,尤其是在百姓心裏,所以他還要留著楊叔子,不到萬不得已之時不能動他。
“罷了,念在你忠心輔佐朕父皇的份上,此事便不用提及了,隻是你需當時時告誡自己,莫要觸及律法。下去吧。”
楊叔子躬身退了出來,朝宮門而去。
丘歮又歎了一聲,說:“我仔細說給足下聽吧。
那是五年前,還是代宗皇帝的時候,國府壓榨,加之天災,民不聊生,隨處可見白骨累累。好在我會一點相術,給那些個達官貴人剛生的小孩兒摸摸骨、看看相,也算能有一頓飽飯可以吃。
那一年,我娶了妻子,誰料那縣丞看中我妻子美貌,趁我不在之時,欲行不軌,我那妻子性情剛烈,不堪受辱,抹頸自刎了,我這弟弟魯明剛好迴來,看到此景,大怒之下殺了那縣丞。
魯明本打算投軍去的,因為這事徹底斷送了,否則以他的本事,做一個將軍必定不在話下。都是我連累的呀。”丘歮說完,又是連連搖頭歎息。
魯明大聲說:“鳥,哥哥又在胡說了,當年若不是哥哥,我早都被餓死了,哪還有今日?
哥哥當年摸骨看相掙得那點銀子有的時候還不夠他一家子的呢,可還是給我分了一些,我才沒有被餓死。
我魯明確實大字不識幾個,可我知道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那狗官竟敢碰嫂嫂,我一刀剁死他,要不是哥哥攔著,我非把他的屍體剁碎了喂狗!”
“相交如此之久,竟還不知足下名諱?”
蘇昂輕輕笑了笑,說:“在下蘇昂。我觀先生案幾上放著的是星相學的典籍吧。莫非先生對此還有了解?”
丘歮剛要說話,魯明已經搶著說:“嘿嘿,不瞞你說,我哥哥除了摸骨看相,最厲害的就是觀星象,哥哥說明日下雨那就下雨,說明日天晴那就一定天晴,從未出過差錯。”
丘歮聽著魯明的話,頗有些自豪。蘇昂心裏卻泛起了漣漪,這樣的人若是放在亂世之中恐怕會大放異彩,當年武侯大火燒司馬氏的時候不就因為天降大雨,才令他功敗垂成的麽?
“先生如此大才,隱於此處倒有些屈才了啊。”蘇昂由衷的歎服。
丘歮隻是苦笑著搖了搖頭,說:“如今五年已過,代宗駕崩,新皇連同楊叔子強令改革,法令又變得無比嚴苛,我二人出山的日子遙遙無期了。但又說來,於天下百姓卻是一件幸事,不愁吃穿,好事啊。”
蘇昂點了點頭。丘歮問道:“不知足下是欲在此處生活還是……”
“我拜祭完父母,欲要出去尋得一份差事,何況這也是母命,我自當遵從。不若先生也隨我一起出去吧,你們是在代宗之時犯下的案子,如今已是新君,說不定早已大赦了。”
“我也想出去,可是這幾年我們時常遮住麵容出山前去市集換糧食,可從未聽說有大赦之事,故而不敢在外長留,免得引起禍端。後來我聽說國府又推行了連坐。足下想必也知曉,如此一來,更難走出這騎嶺了。”丘歮歎息著。
魯明一邊剝著狼皮,一邊說到:“嘿,不出去又能咋?這裏要啥有啥,不愁吃不愁穿的,還不用交狗屁賦稅,一年到頭忙下來的一點糧食都給了國府,老百姓幹脆去喝西北風好了!”
丘歮作揖說:“足下莫怪,我這弟弟說話魯莽。”
魯明斜撇了一眼丘歮,不再說話,繼續低頭忙自己的去了。
“先生,你甘心將滿腹才學盡丟在此麽?”
“心有不甘,卻為之奈何啊。我平生所學,摸骨看相,觀星測雨,這些東西除了愚弄百姓還能有何作為呢?”
“先生不知,我曆來跟隨老師學藝,老師那人神秘莫測,我在下山之時,老師占卜過,說不久後熒惑守心,恐怕天下會有一場動蕩。如此先生所學不剛好有了用武之地麽?”
丘歮緊緊盯著蘇昂,突然躬身作揖說:“足下莫不是想乘此時機……”
丘歮未曾說完便停了下來。蘇昂隻是微笑著沒有說話,算是迴應了丘歮的話吧。
兩人這般如同打啞謎一樣的交談,引得魯明一陣不耐,大聲說:“你們能不能好好說話,我聽不懂!”
蘇昂和丘歮一齊轉過頭來看著滿臉憤慨的魯明,一起哈哈大笑起來。惹得魯明又是一陣抱怨。
且說此時已近深秋,楊叔子這段時間便散朝後就迴到府上,自從第一次朝會後皇上就派人將他府上的公文全都帶走了,所以楊叔子現在每日迴到府上就陪著梓華從第一進院子走到最後的後院。後院裏的禁軍早就被楊叔子遣走了,這裏便空下了。
公文剛被帶走的時候,楊叔子猶覺得有些不甚習慣,慢慢地他才徹底解脫了出來,沒了俗事煩擾,他也剛好可以寫寫屬於自己的治國心得,順便按照自己的理解補一補已經有些遺失的《商君書》,更多的時間就陪著梓華,靜靜等待他們的孩兒出世。
至於國府中的事情,楊叔子已經開始鮮少過問。皇上第二次朝會之時就取消了楊叔子府上的長史和衛尉,讓他們官複原職了,如此,朝中算是有了兩大中流砥柱,可防老舊貴族們掌權對新法不利。
楊叔子遇上了第一件對自己不利的事情。
偏遠如交州等地的賦稅終於送到了國庫,但這些事楊叔子已經並不怎麽過問了,其實從第二年開始他就已經徹底丟給大司農去管了,畢竟這就是他的活兒。
交稅的事情過了約有三日,楊叔子突然接到傳召,讓他立即進宮。楊叔子覺得有些不解,他察覺到皇上並不喜歡他,於是除了早朝,盡量不去麵聖,也不過問任何事情,這突然而來的傳召讓楊叔子心裏“咯噔”一下。
梓華似乎覺察到了他的異常,邊給他整理朝服,邊問:“夫君,莫非此行……”
梓華雖然沒有說完,但楊叔子知道他說的是什麽,他隻是笑了笑,這隻是自己的那種感覺而已,不好明說的。
自從太尉府衛尉蒲仙玉正式成了王朝衛尉後就離開了太尉府,畢竟衛尉也是九卿之一,官雖沒有楊叔子大,卻也是正經的尊位,怎麽還能給他駕車呢?好在皇上似乎考慮到了楊叔子出門的事,給他派了一個車夫。
楊叔子閉著眼睛坐在有些顛簸馬車裏穿過街道,不知道是出於心裏原因還是別的什麽,他覺得今日的這條街道比平時安靜了許多,喧鬧聲很悶,像被捂在什麽東西下麵一樣。
終於,馬車停下了,車夫揭起車簾,說:“大人,到了。”
楊叔子這才睜開眼睛,扶著車沿走下馬車,心裏不禁有些慨歎“還是蒲仙玉好啊”。宮門兩邊的甲士似乎也換成了新麵孔。
早有中官等在門邊,看楊叔子下車,徑直走了過來,弓著身子說:“大人,皇上已經在書房等你了。”
“好,勞煩公公帶我過去吧。”
兩人來到書房前。這書房自從先帝駕崩後楊叔子就再沒來過了,此時隻覺得有些物是人非了。不過這書房確實也變了些樣子,原先已經掉光的木漆已經又刷上了,紅色廊柱,綠色門楣,明麗透亮的。
“大人,皇上說您若來了就讓您直接進去,不用通報了。我還有差事要辦,就不陪您進去了。”公公深弓下去行了一禮,緩緩退下去了。
楊叔子正了正頂冠,輕提衣襟走進去,跪下行禮:“微臣叩見皇上。”
“起來吧。”一個年輕的聲音傳過來。楊叔子起身,桓勝正坐在案幾後邊,案幾上擺著一卷打開的竹簡。
楊叔子這才發現,黃公輔和閆依帆也立在一旁,兩人看到楊叔子望過來,一起扭過頭去看著旁邊。
“皇上,不知皇上召臣前來是有何要事麽?”楊叔子依舊弓著身子。
“楊大人為國為民可是立下不少功績呐。”
不知為何,楊叔子總覺得皇上的話裏帶著幾分諷刺的意思,可是表麵上還是在誇讚他的,他自然不能拂了皇上的意思。
“皇上,微臣所做都是應當做的,算不得甚麽功績。”楊叔子知道該裝傻的時候還是要裝傻的。
桓勝聽後冷哼一聲,收起了臉上的笑,說:“楊大人如此說來還是覺得自己功績很大的吧,大到自己所立之法自己第一個碰。”
楊叔子被皇上說的雲裏霧裏,一時竟不知如何應對了,他抬起頭看了一眼黃公輔和閆依帆,兩人臉上一副似笑非笑地滑稽樣,分明就是在看楊叔子的笑話。
“皇上,臣不知道皇上所說乃是何事,臣竊以為自己秉公無私,不論何人何事皆如此。”楊叔子幾乎可以確定接下來皇上要說的事與旁邊的那二人有關。
“還說自己秉公無私,來,你看看,這是什麽?”
桓勝從案幾上抓起那卷竹簡直接扔到了楊叔子的腳下,楊叔子彎腰撿了起來,隻見上麵寫著:
吾皇聖明:今太尉楊公叔子朝令夕改,貪於賦稅,是故私自加征錢糧,各州收取近半有餘。望吾皇明斷!
楊叔子看著竹簡,心中冷嗬一聲,說:“皇上,此事恐怕是有人誣陷於臣,臣從國庫所領薪奉已然夠臣府上所有花銷,無需如此大費周折。望皇上明察秋毫,勿要中了別人的大當,有損了皇上的聖德之名。”
桓勝突然冷靜了下來,這封奏折出現在自己的麵前時間不長,甚至還沒有經過仔細考量,如今聽了楊叔子的一番話,委實如他所說,之所以會發這麽大的火,完全是出於私心,因為他著實不喜歡楊叔子這樣的“權臣”,這樣的人隻會妨礙到自己以後的道路。
但他也知道,楊叔子威望不小,尤其是在百姓心裏,所以他還要留著楊叔子,不到萬不得已之時不能動他。
“罷了,念在你忠心輔佐朕父皇的份上,此事便不用提及了,隻是你需當時時告誡自己,莫要觸及律法。下去吧。”
楊叔子躬身退了出來,朝宮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