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晚星吃了中飯便迴去了,不過她沒和鬱先生提孫大夫被宮裏叫走的事情,雖然她很想知道發生了什麽,但是有時候好奇心太重也並非好事。


    下午上了課她還跟著程慧去了一趟工坊那邊,村裏人都在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忙碌著,這熱水袋工坊一下子便是做了不少。


    馬上要入冬了,天氣日漸寒冷,這熱水袋要是貨備得足,隻要上架必定能在市場上賣個大爆。


    程慧最近心情格外舒暢,一想到馬上入冬熱水袋就能大賣,仿佛已經看到白花花的銀子滾滾而來,她滿心歡喜,就等著在家搓手數錢了。


    為了能更直觀地感受家中財富的增長,她特意在空間裏擺了好幾個大筐,專門用來盛放銀子,那些亮閃閃的銀錠在筐裏碼得整整齊齊。


    另外,她還準備了一個精致的大盒子,用來存放銀票,就這麽大剌剌地把錢放置在空間裏,謝鬆林明日就要出門了,隨身帶錢也是不安全,放在空間裏隨時想用多少就有多少,十分方便。


    謝鬆林在村裏的最後一天也沒閑著,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帶著家裏幾個孩子去村口迎接前來授課的先生們,謝鬆林還以為沒幾個人,結果這一下子來的先生確實是不少,甚至其中還有兩名女先生,這實在是難得。


    接到了先生們,一行人剛到村口,就受到了村民們的熱烈歡迎,因為林堅也在村裏宣傳了一下,所以村民們也都是早早地就到了村口等候。


    其實村裏的學舍和先生們的住所幾天前就已經造好了,最近幾日都在進行收尾的清掃工作。裏麵的桌椅都是新的,各個角落都打理得幹幹淨淨,謝鬆林對這學舍格外上心,還特意定製了一個牌匾。


    這門牌上麵的字乃是鬱先生親筆所題。


    名字是謝晚星的取的,說起來也巧,和趙老爺子的書院名字僅有一字之差,名為長風小學。


    鬱先生看到這名字後,也是想到了趙老爺子的書院,便是問道:“這‘長風’二字,有何深意?”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謝鬆林緩緩說道:“我希望在這學舍讀書的孩子們,都能有乘風破浪的勇氣和決心,無論將來遇到何種艱難險阻,都能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實現自己的抱負,像那揚起雲帆渡過滄海的船隻一般,抵達成功的彼岸。”


    鬱先生聽後,不禁點頭稱讚:“好一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啊,不過何為小學?”


    謝鬆林突然反應過來鬱先生並不知曉現代小學的概念,他解釋道:“鬱先生,此小學非傳統蒙學之意,我所說的小學,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會將孩子們按年齡劃分,集中授課,所學內容更為廣泛,除了傳統的經史子集,還會增添諸多實用之學。”


    鬱先生麵露好奇,追問道:“哦?增添哪些實用之學?還望謝東家詳說。”


    謝鬆林興致勃勃地說道:“比如自然之學,讓孩子們了解天地萬物的規則,像風雨雷電為何產生,花草樹木如何生長;還有算術之學,不隻是簡單的計算,更有複雜的數理邏輯,日後對經商、建築等皆有大用;再者是地理之學,知曉天下山川地貌、風土人情。”


    鬱先生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道:“隻是如此一來,與傳統科舉之路似有偏差,孩子們日後如何入仕?”


    謝鬆林笑了笑,說道:“鬱先生,時代在變,教育也需變革,並非所有孩子都要走科舉入仕這條路。習得這些實用之學,孩子們將來無論是從商、務農,還是從事其他營生,都能有一技之長,為自己、為家族、為這一方水土謀福祉。而且,多學些知識,對參加科舉也並非毫無益處,說不定能另辟蹊徑,為朝廷輸送別樣人才。”


    鬱先生聽後,緩緩點頭,眼中露出讚許之色:“鬆林果然眼光長遠,這般創新之舉,或許真能開創一番教育新局麵。”


    謝鬆林拱手道:“鬱先生謬讚了,我在這村裏受到的照顧也是頗多,而且這些孩子都是忠勇之後,他們理應得到悉心栽培。”


    “鬆林實在是大義之輩,才能教出阿星這般優秀的孩子。”


    謝鬆林一聽鬱先生誇讚自家大閨女,臉上瞬間笑開了花,他趕忙擺了擺手,雖嘴上謙遜,可語氣裏的驕傲卻是怎麽也藏不住:“鬱先生過獎了,過獎了!阿星這孩子,打小就聰明得很,學什麽都快,能碰上先生您這樣的老師,也算是不負她這一身天資了。”


    謝鬆林早早便為前來的先生們安排好了住宿的院子,來的兩名女先生年紀都不算太大,兩個人住在一處也是能互相照顧,


    這些院子都收拾得幹淨整潔,屋內的床鋪、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還貼心地準備了筆墨紙硯等日常用品,隻有先生們住得舒心,才能安心教學。


    今天,謝鬆林的主要想法是讓先生們先適應村子裏的生活環境。


    先生們初來乍到,對這裏的一切都還陌生,他和林堅帶著先生們在村子裏轉了一圈,介紹了不少鄉親。


    先生們的住處離學舍都很近,步行隻需片刻。逛了一圈下來,先生們對周遭環境十分滿意。


    此地山清水秀,遠離塵囂紛擾,確實是教書育人的絕佳之地。一位留著長須的先生捋了捋胡須,感慨道:“如此靜謐之所,實乃講學授業的上佳之地,看來此番前來,不虛此行呐。”


    迴到住處後,先生們圍坐一處,熱烈討論起接下來的教學安排。


    謝鬆林和他們一番商議後,一致決定,明日就組織一場簡單的測試,目的是摸清楚村裏所有孩子的知識水平。


    通過此次測試,便能清晰知曉每個孩子的根基,如此一來,便能妥善進行分班教學,因材施教。


    待先生們對教學安排討論得差不多了,謝鬆林便也把自己百業課的想法提了一提。


    先生們聞言,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彼此交換著疑惑的眼神。一位年輕些的先生忍不住開口問道:“謝東家,這百業課是教授些什麽內容呢?”


    謝鬆林笑著解釋:“這百業課啊,就是讓孩子們了解各行各業的門道,像是木工、紡織、醫術、商賈之道、農事耕作等等。現在這世道,並非所有孩子都要走科舉入仕這條路,掌握一門實實在在的營生本領,將來也能安身立命,為我大靖做些貢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家穿越,在古代當大夫養娃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書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書然並收藏全家穿越,在古代當大夫養娃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