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有人學
冤種夫妻七零重生軍嫂軍哥把歌唱 作者:土木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終於不用幹活,趴在炕上迷迷糊糊的王海霞,不光嘴裏苦,心裏更苦。
她來這一趟,是來找罪受的。
今天是周日,孩子們出去玩了。
朱柳今天也不用幹別的活,隻用做飯。
“姐,你家的糧食咋都沒收拾呢。”
沒收拾利索就裝袋子了。
“沒法子,天天下雨沒個晴天,實在屋裏一點點收拾了的。”
別捂了發黴,就這一點要求。
等吃的時候再慢慢挑,慢慢收拾。
這倆人過來主要的活計就是收拾糧食。
四個女人圍著桌子,喝著茶水,嗑著瓜子,說著話可美了。
朱柳臉上都長肉了,“家裏天天地瓜麵烀地瓜,我都快變成地瓜了。”
在姐這,也有地瓜,更像零嘴,家裏可不一樣啊。
像老薑家脫離了地瓜的,還是少數,多數人家還在以地瓜和地瓜麵為主食呢。
“我的願望就是像老薑家一樣,不用天天吃地瓜。”
“我也不敢多吃了,看看這位……”
炕頭上睡著的王海霞一無所知。
楊雲說起剛來家屬院的日子,“那時候也不好過,種啥都是試著種,你也不知道什麽長得好。”
這一試就有產量不好的,緊挨著的地,產量還不一樣呢。
都是慢慢來的,日子總歸是越過越好。
叮鈴鈴——電話響起的時候,朱柳搶先去接電話。
“我接我接。”
“喂,找哪位?”
“姐,說是劉正娘,找你的。”
謝芳走過去,“我接。”
劉正娘沒事不會打電話的,肯定是有事,她跟劉正娘說過的,明天周一她就過去了,還特意打電話過來,指定有事。
謝芳越聽越皺眉,神情嚴肅的掛了電話。
“嫂子,竹子,有人跟咱學了。”
學校門口賣吃食的,她們不是第一家,現在她們的風格無疑是最受學生們歡迎的。
口碑相傳,都是主動過來吃的。
他們學是怎麽個學法?
劉正娘是聽學生說的,說來的半路上,有人攔他們了,說飯菜便宜,讓他們去吃試試。
還真有學生去吃了,迴來跟班上部隊的孩子們說了。
是哪家,離的還挺近,這位置比他們還好。
謝芳一聽就知道是哪家了。
“他們也在家裏做大鍋飯,咱賣五毛,他們賣四毛。你們猜是哪個院子?咱們還一起去看過呢。”
那就是第一家啊,那個臨時加價的大娘家?!
“是有人租了他家的房子,還是那大娘自己幹啊?”
“不知道。”
謝芳肯定要去一趟了,嫂子一個人在那心裏不踏實。
“我明天過去,有事就打電話。”
朱竹就囑咐一句,“咱們就幹自己的,他們愛怎麽幹怎麽幹。”
謝芳還是跟以前一樣,三人商量著,她都寫下來,過去了看著辦,有問題隨時打電話。
“咱什麽都不用變,不用加點肉?”
“不用,就正常。”
朱竹還是很自信的,這個肉量可以了,太多了肉也不行,她還特意配了一道豆腐的菜,夠了。
本來豆腐是從部隊拿的,後來謝芳從集上找到一家專門做豆腐的,吃著也還行,就讓他們給送貨了。
他們做的菜部隊孩子吃的和賣給學生的完全是一樣的,味道很好。
不偷工減料,幹淨衛生,除非是貪便宜,自家菜的競爭力是杠杠的。
各種配料調味料,還特意加了幹蘑菇提鮮。
……
謝芳的小本本上又寫了好幾頁,問了各種她想到的亂七八糟的問題,雄赳赳氣昂昂的去打仗了。
朱柳在邊上聽的雲裏霧裏的,城裏賣菜,妞妞娘還要去一趟。
·
謝芳出現在劉正娘麵前的時候,是信心百倍的。
正好碰上來送豆腐的王大爺和菜販子劉誌忠,王大爺按約好時間過來,劉誌忠是今天去村子裏碰上了好東西,過來問問要不要。
“大姐,您來了,好幾天沒見了。”
謝芳真是不愛聽大姐,她明明看著比他年輕。
“你拉的啥?”
人家這自行車,真是能拉,後麵車座簍子上頭疊簍子,綁的結結實實的,比人都高。
劉誌忠騎著車子,從後頭都看不到人。
“寶貝,村裏池塘抓魚呢,被我碰上了。我沒敢多要,先來送一趟,問問你們要多少。”
最上麵的簍子是魚,掀開蓋子,還活蹦亂跳的呢。
“怎麽樣?活的。”
這樣的好東西可遇不可求啊,當然要了。
都是老關係了,他不敢多要,他能拿下大姐,來上門送貨,憑的就是一個真誠。
不敢砸自己的飯碗。
“下麵是藕,剛挖出來的。”
確實難得,謝芳都留下了,劉誌忠能送來多少她都要了。
今兒就臨時改菜譜了,中午魚燉豆腐,晚上燉藕吃,再炸藕合,白菜肉末一起調餡。
倆人邊收拾魚邊說話,“孩子們說了,中午跟著同學一起去吃一頓,看看怎麽樣。”
“妞妞娘,你說學校邊上開飯館的也不是一家,咋不學賣麵條賣包子呢,非得跟咱學?”
謝芳刮著魚鱗,“眼紅咱買賣好唄,希望不是那個大娘……”
把看房子的事情一說,“嫂子,你說當時咱要是租了她的房子,看咱買賣好,她是不是有要加錢啊?”
“說不準,有些人就是說話不算話。”
劉正娘一聽說這事,心裏就很不是滋味,看妞妞娘啥事都沒有,一點也不慌,她就不行。
“妞妞娘,你真挺厲害,不慌不忙的,那天我真慌了。”
“嫂子,我有倆定海神針,哈哈哈,不瞞你來之前我們仨商量了老半天呢。沒事,都是小事。”
“咱就做好自己,賣出去的跟在自己吃的是一鍋出的,做良心買賣,啥都不怕。”
“人家要是手藝好,做的好吃,咱也沒法子。一人一個口味,總有愛吃咱做的。”
“嫂子,咱最沒壓力,能掙錢更好。不掙也沒啥,本來就是福利。”
劉正娘心裏舒坦了,妞妞娘這話是真心的,她能看出來。
劉正說的沒錯,這樣的活,幹著舒心還能掙這麽多錢的,打著燈籠都找不到。
家屬院的人是還不了解實情,等了解清楚了,孩子們迴家肯定會說的。
這邊再雇人,肯定搶破頭。
到了中午飯點,這燉魚的香味,用辣醬燉的,過了馬路到了這邊就聞到了。
本來和劉正說好要一起去吃飯的同學,吸著鼻子在第一個胡同口不往裏頭走了。
打著商量,“劉正,瘋了,你家今天燉魚了。不行,明天咱再去吃,不能錯過燉魚啊。”
劉正使勁往裏頭推,“我給你留著,我答應你,一定讓你吃到魚行不?”
必須是今天,三組人分頭行動,他這可不能掉鏈子。
她來這一趟,是來找罪受的。
今天是周日,孩子們出去玩了。
朱柳今天也不用幹別的活,隻用做飯。
“姐,你家的糧食咋都沒收拾呢。”
沒收拾利索就裝袋子了。
“沒法子,天天下雨沒個晴天,實在屋裏一點點收拾了的。”
別捂了發黴,就這一點要求。
等吃的時候再慢慢挑,慢慢收拾。
這倆人過來主要的活計就是收拾糧食。
四個女人圍著桌子,喝著茶水,嗑著瓜子,說著話可美了。
朱柳臉上都長肉了,“家裏天天地瓜麵烀地瓜,我都快變成地瓜了。”
在姐這,也有地瓜,更像零嘴,家裏可不一樣啊。
像老薑家脫離了地瓜的,還是少數,多數人家還在以地瓜和地瓜麵為主食呢。
“我的願望就是像老薑家一樣,不用天天吃地瓜。”
“我也不敢多吃了,看看這位……”
炕頭上睡著的王海霞一無所知。
楊雲說起剛來家屬院的日子,“那時候也不好過,種啥都是試著種,你也不知道什麽長得好。”
這一試就有產量不好的,緊挨著的地,產量還不一樣呢。
都是慢慢來的,日子總歸是越過越好。
叮鈴鈴——電話響起的時候,朱柳搶先去接電話。
“我接我接。”
“喂,找哪位?”
“姐,說是劉正娘,找你的。”
謝芳走過去,“我接。”
劉正娘沒事不會打電話的,肯定是有事,她跟劉正娘說過的,明天周一她就過去了,還特意打電話過來,指定有事。
謝芳越聽越皺眉,神情嚴肅的掛了電話。
“嫂子,竹子,有人跟咱學了。”
學校門口賣吃食的,她們不是第一家,現在她們的風格無疑是最受學生們歡迎的。
口碑相傳,都是主動過來吃的。
他們學是怎麽個學法?
劉正娘是聽學生說的,說來的半路上,有人攔他們了,說飯菜便宜,讓他們去吃試試。
還真有學生去吃了,迴來跟班上部隊的孩子們說了。
是哪家,離的還挺近,這位置比他們還好。
謝芳一聽就知道是哪家了。
“他們也在家裏做大鍋飯,咱賣五毛,他們賣四毛。你們猜是哪個院子?咱們還一起去看過呢。”
那就是第一家啊,那個臨時加價的大娘家?!
“是有人租了他家的房子,還是那大娘自己幹啊?”
“不知道。”
謝芳肯定要去一趟了,嫂子一個人在那心裏不踏實。
“我明天過去,有事就打電話。”
朱竹就囑咐一句,“咱們就幹自己的,他們愛怎麽幹怎麽幹。”
謝芳還是跟以前一樣,三人商量著,她都寫下來,過去了看著辦,有問題隨時打電話。
“咱什麽都不用變,不用加點肉?”
“不用,就正常。”
朱竹還是很自信的,這個肉量可以了,太多了肉也不行,她還特意配了一道豆腐的菜,夠了。
本來豆腐是從部隊拿的,後來謝芳從集上找到一家專門做豆腐的,吃著也還行,就讓他們給送貨了。
他們做的菜部隊孩子吃的和賣給學生的完全是一樣的,味道很好。
不偷工減料,幹淨衛生,除非是貪便宜,自家菜的競爭力是杠杠的。
各種配料調味料,還特意加了幹蘑菇提鮮。
……
謝芳的小本本上又寫了好幾頁,問了各種她想到的亂七八糟的問題,雄赳赳氣昂昂的去打仗了。
朱柳在邊上聽的雲裏霧裏的,城裏賣菜,妞妞娘還要去一趟。
·
謝芳出現在劉正娘麵前的時候,是信心百倍的。
正好碰上來送豆腐的王大爺和菜販子劉誌忠,王大爺按約好時間過來,劉誌忠是今天去村子裏碰上了好東西,過來問問要不要。
“大姐,您來了,好幾天沒見了。”
謝芳真是不愛聽大姐,她明明看著比他年輕。
“你拉的啥?”
人家這自行車,真是能拉,後麵車座簍子上頭疊簍子,綁的結結實實的,比人都高。
劉誌忠騎著車子,從後頭都看不到人。
“寶貝,村裏池塘抓魚呢,被我碰上了。我沒敢多要,先來送一趟,問問你們要多少。”
最上麵的簍子是魚,掀開蓋子,還活蹦亂跳的呢。
“怎麽樣?活的。”
這樣的好東西可遇不可求啊,當然要了。
都是老關係了,他不敢多要,他能拿下大姐,來上門送貨,憑的就是一個真誠。
不敢砸自己的飯碗。
“下麵是藕,剛挖出來的。”
確實難得,謝芳都留下了,劉誌忠能送來多少她都要了。
今兒就臨時改菜譜了,中午魚燉豆腐,晚上燉藕吃,再炸藕合,白菜肉末一起調餡。
倆人邊收拾魚邊說話,“孩子們說了,中午跟著同學一起去吃一頓,看看怎麽樣。”
“妞妞娘,你說學校邊上開飯館的也不是一家,咋不學賣麵條賣包子呢,非得跟咱學?”
謝芳刮著魚鱗,“眼紅咱買賣好唄,希望不是那個大娘……”
把看房子的事情一說,“嫂子,你說當時咱要是租了她的房子,看咱買賣好,她是不是有要加錢啊?”
“說不準,有些人就是說話不算話。”
劉正娘一聽說這事,心裏就很不是滋味,看妞妞娘啥事都沒有,一點也不慌,她就不行。
“妞妞娘,你真挺厲害,不慌不忙的,那天我真慌了。”
“嫂子,我有倆定海神針,哈哈哈,不瞞你來之前我們仨商量了老半天呢。沒事,都是小事。”
“咱就做好自己,賣出去的跟在自己吃的是一鍋出的,做良心買賣,啥都不怕。”
“人家要是手藝好,做的好吃,咱也沒法子。一人一個口味,總有愛吃咱做的。”
“嫂子,咱最沒壓力,能掙錢更好。不掙也沒啥,本來就是福利。”
劉正娘心裏舒坦了,妞妞娘這話是真心的,她能看出來。
劉正說的沒錯,這樣的活,幹著舒心還能掙這麽多錢的,打著燈籠都找不到。
家屬院的人是還不了解實情,等了解清楚了,孩子們迴家肯定會說的。
這邊再雇人,肯定搶破頭。
到了中午飯點,這燉魚的香味,用辣醬燉的,過了馬路到了這邊就聞到了。
本來和劉正說好要一起去吃飯的同學,吸著鼻子在第一個胡同口不往裏頭走了。
打著商量,“劉正,瘋了,你家今天燉魚了。不行,明天咱再去吃,不能錯過燉魚啊。”
劉正使勁往裏頭推,“我給你留著,我答應你,一定讓你吃到魚行不?”
必須是今天,三組人分頭行動,他這可不能掉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