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自己也跟著墜入了更為危險的消費陷阱之中。漢軍也樂得傳授幾手下套子設陷阱布夾子的絕學,獵捕獵物變得更為簡單,然而部落的宗教傳統卻在一步步喪失,捕獲獵物不再抱著誠心搏殺,也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反倒是成了為了換取漢人帶來的包括酒水在內的各色商品的用品。
酋長本來是希望借著宗教喚起對金飾品的保守,可自己卻在用部落儲備的主要黃金換取工具,結果就是漢人的強勢文化迅速改造著部落的習慣。
木質的床架替代了土炕,原本隻是為了方便縫補獸皮衣,可一開始隻不過縫製修理毛皮褥子和大衣的剪刀與鋼針很快就被拋棄,漢軍運來的柔軟貼身的棉質衣物被穿上了身。
隨船運來的還有稻麥的新種,部落眼中遍布寶藏的灘塗被漢軍棄若敝履,反倒是幹草甸子被一片又一片翻了出來,栽種上糧食。
其實勤務工資是獨立於日常收入之外的,要不然漢軍也不會在這個需要經常輪班的征服地花那麽大心思。
可惜酋長不知道這份謀算,隻是對著漢軍擴大的田地發愁,既然算不清漢軍遠洋而來的運輸費用那便隻能擔心擴大的田地如同漢軍潛移默化的擴張將部落吞噬。
酋長算得上是第一個覺醒些商業思路和領土思維的,找到吳差卻是相當客氣地暗示起漢軍占據的土地有些多了。
吳差打著哈哈,我們漢人是這樣的,看著土地空著就感覺有些不爽,再說漢人也有獵戶,獵物資源豐富的地帶那可是碰都沒碰,不至於礙著大家的事吧。
“不過若是這些田你們想要,拿些金錢毛皮,按預產出一半的糧食拿走也就是了,這也就是開著玩玩的,不過是不至於虧本罷了,至於犁耙鐮刀等農具就不另外算錢了。”
伴隨著漢軍半豢養了部落所需的是酋長祭祀等的權力萎縮,酋長所掌握的部落財產分配權和祭祀所宣稱的神權在不限量可換取的工具器物糧食麵前都逐漸喪失了意義。外部經濟條件下,原有的氏族部落開始逐漸解體為家庭甚至個人。
而在文化上,過去的英雄酗酒成為狗熊不得不說在部落青少年的自我實現誌向上留下了深刻的伏筆。
算出的土地價值很低,不過是兩塊金子,換成獸皮則得有好幾百張。聽得酋長忍不住倒吸涼氣。相處日久,酋長如今已經不再那麽擔心因為部落的金銀鬧出懷璧其罪的危險,可是高昂的金價某種意義上也反映著失去黃金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之後勞動的價格之賤。
至此,一個將部落的未來套住的大網最終成型。所謂生產力的進步,字麵意義上就體現在吃的更好,睡得更香,衣物更貼身柔軟。
獸皮用作外衣的保暖特性一向是不用懷疑的,可用作內衣不免磨蹭皮肉讓人不爽利。部落的半地下幹欄式夯土建築在穩固性上已經達到了相當水平,可論起通風排濕宜居比起完善的磚木結構差了不止一籌。
木料大規模運用於建築的前提是廉價的鐵製木工工具,鐵器時代成為文明的重要劃分標準遠不止鐵本身的應用。漢國海軍的船工個個都是好木匠,從一把板凳到木軸的箱籠的替換,總能找到不同的方式來掏幹部落民的財富。
黃金換取的商品不過是讓部落民嚐了個鮮,可是酋長自以為得計,為了保證黃金不過度外流所做的貿易替代反倒合了漢軍的心意。
提高了工具和技能的部落民使用打獵產品與漢軍交易各類生活用品的貿易真正讓循環跑通了。
穿上漢人服飾,吃著糧食,用半熟練的漢語與漢軍討價還價的部落民說是漢人獵戶還能有人質疑嗎?
秋收之時,酋長帶頭和願意跟隨的幾家人學著漢軍開鐮,收割,脫粒,用石磨磨盤將新麥磨製成麵粉,又跟隨著漢軍用新鮮的饅頭祭過社神之後,其實確定下了太多東西。
傳統流程從封貢互市走到土司設立再到改土歸流那是本島上將要經曆的故事,在金山島上,實際上就是相當簡單的生活方式的遷移帶動生產方式的變化。
為了給酋長侄孫的誕生做慶祝,漢軍帶著酋長熬製起了麥芽糖,這究竟是意味著又一項貿易品的減少還是增加屬實不是那麽好說的話題。因為酋長的弟弟正望著巧手繪出的糖畫出神,不知道這會不會影響這孩子未來的職業選擇。
推著刨花板,舉著糖人,在水塘裏摸著泥鰍的下一代才是滲透結出果實的時刻。時間很慢又很快,但落實在文書上的商品種類和數目幾乎已經在宣告著不可改變的未來。
劉盈在沙盤上插下了一麵新的旗子,海外金礦的發現與每年數百斤產出的消息不脛而走。酎金奪爵的標準是每千戶四漢製兩,即便是漢爵中最頂級的萬戶侯一年的貢奉也不過是幾斤黃金,劉盈沒有實施這項製度,更沒有把黃金埋到墳墓裏的愛好,消息傳出的當日並無什麽影響,劉盈隻能含淚放手砸盤,市麵上的絲織品和玉器一時瘋漲,劉盈並沒有選擇在冒頓掃貨的使者到來的日子控製價格,畢竟下屬做不了決斷之後的情況不好預料。
也是給漢廷勳貴們預先下達開飯的信號,貨幣的優勢就在於交易成本較低,一輛車的黃金兌換成的貨物裝滿幾十輛大車都是尋常。漢匈貿易中的各個參與方都是能人,去年冒頓向市場上投放了多少黃金都是有數的,原本諸位勳貴其實是將冒頓作為了出口方聯手坐莊在做黃金多頭。
劉盈的銀行其實與後世的銀行相差甚遠,不說拆借等功能了,就是一開始發行的主要憑證其實也是大額本票與大額鈔票等代幣,憑著這些貨幣的發行和流通,劉盈也能做好整個漢國的經貿情況估計。可是對某些人來說就是噩夢了。
酋長本來是希望借著宗教喚起對金飾品的保守,可自己卻在用部落儲備的主要黃金換取工具,結果就是漢人的強勢文化迅速改造著部落的習慣。
木質的床架替代了土炕,原本隻是為了方便縫補獸皮衣,可一開始隻不過縫製修理毛皮褥子和大衣的剪刀與鋼針很快就被拋棄,漢軍運來的柔軟貼身的棉質衣物被穿上了身。
隨船運來的還有稻麥的新種,部落眼中遍布寶藏的灘塗被漢軍棄若敝履,反倒是幹草甸子被一片又一片翻了出來,栽種上糧食。
其實勤務工資是獨立於日常收入之外的,要不然漢軍也不會在這個需要經常輪班的征服地花那麽大心思。
可惜酋長不知道這份謀算,隻是對著漢軍擴大的田地發愁,既然算不清漢軍遠洋而來的運輸費用那便隻能擔心擴大的田地如同漢軍潛移默化的擴張將部落吞噬。
酋長算得上是第一個覺醒些商業思路和領土思維的,找到吳差卻是相當客氣地暗示起漢軍占據的土地有些多了。
吳差打著哈哈,我們漢人是這樣的,看著土地空著就感覺有些不爽,再說漢人也有獵戶,獵物資源豐富的地帶那可是碰都沒碰,不至於礙著大家的事吧。
“不過若是這些田你們想要,拿些金錢毛皮,按預產出一半的糧食拿走也就是了,這也就是開著玩玩的,不過是不至於虧本罷了,至於犁耙鐮刀等農具就不另外算錢了。”
伴隨著漢軍半豢養了部落所需的是酋長祭祀等的權力萎縮,酋長所掌握的部落財產分配權和祭祀所宣稱的神權在不限量可換取的工具器物糧食麵前都逐漸喪失了意義。外部經濟條件下,原有的氏族部落開始逐漸解體為家庭甚至個人。
而在文化上,過去的英雄酗酒成為狗熊不得不說在部落青少年的自我實現誌向上留下了深刻的伏筆。
算出的土地價值很低,不過是兩塊金子,換成獸皮則得有好幾百張。聽得酋長忍不住倒吸涼氣。相處日久,酋長如今已經不再那麽擔心因為部落的金銀鬧出懷璧其罪的危險,可是高昂的金價某種意義上也反映著失去黃金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之後勞動的價格之賤。
至此,一個將部落的未來套住的大網最終成型。所謂生產力的進步,字麵意義上就體現在吃的更好,睡得更香,衣物更貼身柔軟。
獸皮用作外衣的保暖特性一向是不用懷疑的,可用作內衣不免磨蹭皮肉讓人不爽利。部落的半地下幹欄式夯土建築在穩固性上已經達到了相當水平,可論起通風排濕宜居比起完善的磚木結構差了不止一籌。
木料大規模運用於建築的前提是廉價的鐵製木工工具,鐵器時代成為文明的重要劃分標準遠不止鐵本身的應用。漢國海軍的船工個個都是好木匠,從一把板凳到木軸的箱籠的替換,總能找到不同的方式來掏幹部落民的財富。
黃金換取的商品不過是讓部落民嚐了個鮮,可是酋長自以為得計,為了保證黃金不過度外流所做的貿易替代反倒合了漢軍的心意。
提高了工具和技能的部落民使用打獵產品與漢軍交易各類生活用品的貿易真正讓循環跑通了。
穿上漢人服飾,吃著糧食,用半熟練的漢語與漢軍討價還價的部落民說是漢人獵戶還能有人質疑嗎?
秋收之時,酋長帶頭和願意跟隨的幾家人學著漢軍開鐮,收割,脫粒,用石磨磨盤將新麥磨製成麵粉,又跟隨著漢軍用新鮮的饅頭祭過社神之後,其實確定下了太多東西。
傳統流程從封貢互市走到土司設立再到改土歸流那是本島上將要經曆的故事,在金山島上,實際上就是相當簡單的生活方式的遷移帶動生產方式的變化。
為了給酋長侄孫的誕生做慶祝,漢軍帶著酋長熬製起了麥芽糖,這究竟是意味著又一項貿易品的減少還是增加屬實不是那麽好說的話題。因為酋長的弟弟正望著巧手繪出的糖畫出神,不知道這會不會影響這孩子未來的職業選擇。
推著刨花板,舉著糖人,在水塘裏摸著泥鰍的下一代才是滲透結出果實的時刻。時間很慢又很快,但落實在文書上的商品種類和數目幾乎已經在宣告著不可改變的未來。
劉盈在沙盤上插下了一麵新的旗子,海外金礦的發現與每年數百斤產出的消息不脛而走。酎金奪爵的標準是每千戶四漢製兩,即便是漢爵中最頂級的萬戶侯一年的貢奉也不過是幾斤黃金,劉盈沒有實施這項製度,更沒有把黃金埋到墳墓裏的愛好,消息傳出的當日並無什麽影響,劉盈隻能含淚放手砸盤,市麵上的絲織品和玉器一時瘋漲,劉盈並沒有選擇在冒頓掃貨的使者到來的日子控製價格,畢竟下屬做不了決斷之後的情況不好預料。
也是給漢廷勳貴們預先下達開飯的信號,貨幣的優勢就在於交易成本較低,一輛車的黃金兌換成的貨物裝滿幾十輛大車都是尋常。漢匈貿易中的各個參與方都是能人,去年冒頓向市場上投放了多少黃金都是有數的,原本諸位勳貴其實是將冒頓作為了出口方聯手坐莊在做黃金多頭。
劉盈的銀行其實與後世的銀行相差甚遠,不說拆借等功能了,就是一開始發行的主要憑證其實也是大額本票與大額鈔票等代幣,憑著這些貨幣的發行和流通,劉盈也能做好整個漢國的經貿情況估計。可是對某些人來說就是噩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