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黃鱔的身軀
鄉村種田:我靠趕海釣魚暴富 作者:糕手小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彭光陽的手指依舊穩穩地按著黃鱔的身軀,黃鱔在他的掌控下安靜地不再掙紮,仿佛完全失去了生氣。林秋生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問道:“這……是怎麽做到的?”
彭光陽輕笑一聲,依舊沒有鬆開手指,隻是緩緩說道:“其實說白了,就是控製住了黃鱔的脊椎位置。黃鱔在水裏遊得非常快,但它的脊椎如果被壓住了,它就沒法轉動身體,隻能老老實實地待在原地。你覺得它好像很安分,實際上是被我限製住了最關鍵的部分。”
林秋生一時有些明悟,又有些不解:“那為什麽不直接抓住它的尾巴,反正它跑得快,不抓住尾巴就跑不掉。”
“這個倒是可以,但你得明白,黃鱔遊得快不等於它的尾巴能完全控製它。尾巴隻是個平衡工具,它真正能決定行動的是脊椎和身體的協調。你看,尾巴一動,它全身就能跟著擺動,可一旦脊椎被壓住,哪怕尾巴再怎麽甩,它也隻是個死物。”
林秋生點了點頭,漸漸理解了其中的奧妙:“那這也太難了吧,彭哥,你是怎麽練成的?”
彭光陽看了他一眼,笑了笑,語氣中帶著幾分自豪:“這得從小時候說起。我老家在海邊,趕海的技術就是吃飯的本事。小時候老是跟著父親下海捉東西,海裏的活計琢磨了不知多少年。你以為趕海簡單,實際上不光是手腳要快,眼神也得好,得琢磨每種海鮮的習性,抓它們的規律。”
“那你從小就能這麽靈活?”林秋生有些懷疑地問。
“我啊?”彭光陽自嘲地笑了笑,“小時候可不怎麽樣,倒是我爺爺,跟我說過一句話,‘海裏水深,心裏也得深,深思熟慮,才抓得住’。我這才慢慢體會出其中的道理,最開始練的就是觀察和反應,感覺好像海裏的每一條魚每一隻螃蟹,甚至每個小黃鱔,都有自己的心思。你如果不跟它們‘心靈溝通’,它們永遠都會跑掉。”
林秋生聽得有些入神,仿佛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那你的眼睛和手,應該早就練得特別準了吧?”
彭光陽點了點頭,抬手指了指海麵:“你看,海浪一波一波的打過來,每一波的形態都不同,海裏的生物隨著浪潮的變化也會改變活動的節奏。你要抓黃鱔,就得找到它的‘心態’,找到它的破綻,不是單純的速度和力量。”
林秋生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那你這麽抓黃鱔,真的就不會跑了?”
彭光陽嘿嘿一笑,放開了手指,黃鱔果然沒有絲毫動靜,靜靜地趴在他手心裏,似乎已經沒有了任何反抗的力量。彭光陽低頭看了看那條黃鱔,輕聲說道:“你看,它如果掙紮,我就鬆一點勁;它老實了,我再加點力,慢慢就能控製住它。”
“好神奇啊!”林秋生感歎道,“我真是第一次看到這麽抓黃鱔的,感覺就像你跟它之間有某種默契。”
彭光陽笑著搖了搖頭:“默契也好,技巧也好,最重要的還是心態。你得保持一種平和的心境,才能不急不躁,才能在抓捕的時候不被黃鱔的反抗影響。如果你心浮氣躁,急著把它抓住,往往會弄巧成拙,反而把它弄跑。”
“那如果它真的跑了怎麽辦?”林秋生問。
“如果它跑了,”彭光陽淡淡地說道,“你就再試一次,不急不躁,心態放平。”他頓了頓,又看了林秋生一眼,“你看,這趟趕海,目標不一定非得是把每一條黃鱔都抓住,而是體驗整個過程,感受其中的平衡和智慧。你越是急,越抓不住它,越是能放鬆自己,越容易成功。”
林秋生似乎明白了些什麽,點了點頭:“彭哥,你這說的就像是在講人生的道理啊,太深了。”
彭光陽哈哈一笑,拍拍他的肩膀:“趕海是個活計,活計裏蘊藏的道理多得很。你做任何事,能沉得住氣,不急不躁,總能找到最合適的方法。”
兩人正聊著,突然遠處傳來了一聲喊叫:“彭光陽!林秋生!快過來幫忙!”
兩人迴頭一看,隻見老趙正站在不遠的礁石旁,揮著手朝他們招唿。彭光陽笑了笑,鬆開了手中的黃鱔,轉身朝著老趙走去:“老趙,怎麽了?”
“快點過來,海裏有條大螃蟹,咱們一起合力抓!”老趙一臉興奮地說。
“好嘞!”彭光陽應了一聲,朝林秋生擺了擺手,“來,走,看看大海的另一麵!”
林秋生也趕緊跟了上去,心中不禁感慨,趕海不僅僅是體力活,更是大海賦予人類的智慧和沉靜。這種在海風中與自然對話的過程,仿佛讓他學到了很多生活的哲理。
幾人來到海邊,老趙指著礁石下方的一塊岩縫:“就在這裏,我看見一隻螃蟹藏得挺深的,估計很大,咱們得小心點。”
彭光陽眼中閃過一絲光芒:“大螃蟹?這可得有點技術了,得小心點。”
“你們說的這些,真的是海裏活計的智慧?”林秋生聽著兩人說話,感到自己好像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彭光陽沒有直接迴答,而是低下頭,看了看腳下的海浪,抬手指著海水中那塊隱隱露出的岩石:“每次趕海,不僅是看潮水,也是在與自然的對話。你得知道,海水退去的時候,是最佳的捕捉時機,而潮水漲起的時候,反而什麽都抓不住。”
林秋生忍不住心生敬佩,低聲說道:“彭哥,你真的是海上的大師啊。”
彭光陽笑了笑:“不敢當,隻是喜歡這片海,喜歡和它打交道。我們和大海一樣,都是在尋找自己的位置。”
彭光陽輕笑一聲,依舊沒有鬆開手指,隻是緩緩說道:“其實說白了,就是控製住了黃鱔的脊椎位置。黃鱔在水裏遊得非常快,但它的脊椎如果被壓住了,它就沒法轉動身體,隻能老老實實地待在原地。你覺得它好像很安分,實際上是被我限製住了最關鍵的部分。”
林秋生一時有些明悟,又有些不解:“那為什麽不直接抓住它的尾巴,反正它跑得快,不抓住尾巴就跑不掉。”
“這個倒是可以,但你得明白,黃鱔遊得快不等於它的尾巴能完全控製它。尾巴隻是個平衡工具,它真正能決定行動的是脊椎和身體的協調。你看,尾巴一動,它全身就能跟著擺動,可一旦脊椎被壓住,哪怕尾巴再怎麽甩,它也隻是個死物。”
林秋生點了點頭,漸漸理解了其中的奧妙:“那這也太難了吧,彭哥,你是怎麽練成的?”
彭光陽看了他一眼,笑了笑,語氣中帶著幾分自豪:“這得從小時候說起。我老家在海邊,趕海的技術就是吃飯的本事。小時候老是跟著父親下海捉東西,海裏的活計琢磨了不知多少年。你以為趕海簡單,實際上不光是手腳要快,眼神也得好,得琢磨每種海鮮的習性,抓它們的規律。”
“那你從小就能這麽靈活?”林秋生有些懷疑地問。
“我啊?”彭光陽自嘲地笑了笑,“小時候可不怎麽樣,倒是我爺爺,跟我說過一句話,‘海裏水深,心裏也得深,深思熟慮,才抓得住’。我這才慢慢體會出其中的道理,最開始練的就是觀察和反應,感覺好像海裏的每一條魚每一隻螃蟹,甚至每個小黃鱔,都有自己的心思。你如果不跟它們‘心靈溝通’,它們永遠都會跑掉。”
林秋生聽得有些入神,仿佛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那你的眼睛和手,應該早就練得特別準了吧?”
彭光陽點了點頭,抬手指了指海麵:“你看,海浪一波一波的打過來,每一波的形態都不同,海裏的生物隨著浪潮的變化也會改變活動的節奏。你要抓黃鱔,就得找到它的‘心態’,找到它的破綻,不是單純的速度和力量。”
林秋生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那你這麽抓黃鱔,真的就不會跑了?”
彭光陽嘿嘿一笑,放開了手指,黃鱔果然沒有絲毫動靜,靜靜地趴在他手心裏,似乎已經沒有了任何反抗的力量。彭光陽低頭看了看那條黃鱔,輕聲說道:“你看,它如果掙紮,我就鬆一點勁;它老實了,我再加點力,慢慢就能控製住它。”
“好神奇啊!”林秋生感歎道,“我真是第一次看到這麽抓黃鱔的,感覺就像你跟它之間有某種默契。”
彭光陽笑著搖了搖頭:“默契也好,技巧也好,最重要的還是心態。你得保持一種平和的心境,才能不急不躁,才能在抓捕的時候不被黃鱔的反抗影響。如果你心浮氣躁,急著把它抓住,往往會弄巧成拙,反而把它弄跑。”
“那如果它真的跑了怎麽辦?”林秋生問。
“如果它跑了,”彭光陽淡淡地說道,“你就再試一次,不急不躁,心態放平。”他頓了頓,又看了林秋生一眼,“你看,這趟趕海,目標不一定非得是把每一條黃鱔都抓住,而是體驗整個過程,感受其中的平衡和智慧。你越是急,越抓不住它,越是能放鬆自己,越容易成功。”
林秋生似乎明白了些什麽,點了點頭:“彭哥,你這說的就像是在講人生的道理啊,太深了。”
彭光陽哈哈一笑,拍拍他的肩膀:“趕海是個活計,活計裏蘊藏的道理多得很。你做任何事,能沉得住氣,不急不躁,總能找到最合適的方法。”
兩人正聊著,突然遠處傳來了一聲喊叫:“彭光陽!林秋生!快過來幫忙!”
兩人迴頭一看,隻見老趙正站在不遠的礁石旁,揮著手朝他們招唿。彭光陽笑了笑,鬆開了手中的黃鱔,轉身朝著老趙走去:“老趙,怎麽了?”
“快點過來,海裏有條大螃蟹,咱們一起合力抓!”老趙一臉興奮地說。
“好嘞!”彭光陽應了一聲,朝林秋生擺了擺手,“來,走,看看大海的另一麵!”
林秋生也趕緊跟了上去,心中不禁感慨,趕海不僅僅是體力活,更是大海賦予人類的智慧和沉靜。這種在海風中與自然對話的過程,仿佛讓他學到了很多生活的哲理。
幾人來到海邊,老趙指著礁石下方的一塊岩縫:“就在這裏,我看見一隻螃蟹藏得挺深的,估計很大,咱們得小心點。”
彭光陽眼中閃過一絲光芒:“大螃蟹?這可得有點技術了,得小心點。”
“你們說的這些,真的是海裏活計的智慧?”林秋生聽著兩人說話,感到自己好像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彭光陽沒有直接迴答,而是低下頭,看了看腳下的海浪,抬手指著海水中那塊隱隱露出的岩石:“每次趕海,不僅是看潮水,也是在與自然的對話。你得知道,海水退去的時候,是最佳的捕捉時機,而潮水漲起的時候,反而什麽都抓不住。”
林秋生忍不住心生敬佩,低聲說道:“彭哥,你真的是海上的大師啊。”
彭光陽笑了笑:“不敢當,隻是喜歡這片海,喜歡和它打交道。我們和大海一樣,都是在尋找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