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攝政王也要被禦史問責了
這個大宋,女妖好多啊 作者:一眼萬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靖康三年十月十八,在經過兩日的清理之後,河間府最後一股子負隅頑抗的燕雲漢兒兵也盡數被斬殺,代表著河間府正式重歸大宋治下。
這一戰不敢說撬動了整個宋金大局,不過河間府在手,卻使得大宋在整個河北毗鄰燕雲的戰線上徹底穩固了下來。
金國燕京方麵囤積了再多的兵,也不敢再分出一支大軍自東境南下了。
而在兌現了自己的承諾,下發了將近兩千顆龍蛋之後,大宋攝政王隻在河間府留下了兩個統製部五千多人,以及同樣數量的水軍駐守河間。
然後帶著兩萬陸軍、七千多水軍、超過五千名河間一戰的俘虜,以及一萬名輔兵和民夫,水陸並進,自河間府至真定府給刷了一遍。
滹沱河直接連接著河間府到真定府,有著水軍的海量戰船為依托,陸軍神出鬼沒。
打了幾次規模不大的僵持戰後,燕京方麵就不得不順著大宋攝政王的路線,同樣將大量兵力從燕京移到真定府。
沒辦法,攝政王威名赫赫,他此番在宋金前線的任何一番動作都是舉世矚目的。而這番行為,卻也在逼迫著金國的兵力跟隨著他的腳步而調整。
甚至於崩山君也跟著金國燕京方麵軍,與大宋攝政王遙遙相對,也就是沒有直接打過照麵罷了。
不如此相對的話,誰知道這貨會不會帶著幾萬兵,像是突襲西夏那樣再來個空襲燕京?金國要是失了燕京,那樂子可就大了。
攝政王到了真定府,崩山君也到了大同府。然後攝政王整合了真定府的大軍,繼續西行。崩山君也整合了大同府的金軍,一路西行。
這就是真的撬動了宋金兩國的全麵戰線了……雙方都沒在後方留下什麽兵,因為留多了也沒意義。
歸根結底,不論是宋金,還是要在太原來一場傾世決戰的。
當然,這個過程中,雙方主力都沒有正麵對上過。攝政王與崩山君這兩位龍君層次的強者也沒有打過。哪怕是會合了沂水君,也沒去宰了崩山君。
崩山君,真不好殺。
到了十一月下旬,攝政王帶著京東、河北方麵聯軍合計十四萬戰兵、四萬民夫,逼近太原城東麵。
幾乎同一時刻,韓世忠李彥仙陳公輔帶著河東方麵軍五萬戰兵、三萬民夫到達遼州一線,位於太原府南麵。
而吳階、宇文虛中則帶著關陝方麵聯軍六萬戰兵、三萬民夫到達汾州一線,位於太原府西方。
大宋傾國之兵,總數超過二十五萬戰兵、十萬民夫,外加超過三萬的金國俘虜(以燕雲漢兒兵為主),完成了對於太原府的戰略包圍。
坦白說,光是這一個行為,就足夠讓大宋乃至於大金全麵震動了。自從趙佶上位之後,大宋想要在局部戰場投入這麽一支精銳,也是不容易的!
這支部隊真的是傾宋之力匯聚而成,其他的不說,呂頤浩、宇文虛中、張叔夜三位執政相公齊臨軍中,這種場麵在有宋一朝多久沒見過了?
更別說侍禦史歐陽澈、戶部尚書陳公輔、新上任的刑部尚書馬伸、西夏經略使張浚、關陝經略使李彥仙、荊湖四路經略使胡寅……
這一群朝臣,除了因病在東京城守家的宗澤宗公相、在東京處置庶務的許景衡許相公、以及在京東安撫地方的李綱李公相,幾乎就可以直接在前線開個大朝會了。
連禦史中丞陳東都在江南安撫地方!
中樞徹底搬到了前線,這對於有宋一朝的士大夫們簡直是無法想象的。而這一點,也彰顯了如今的宋庭中樞對於光複太原有著何等的決心。
這也從側麵反映太原的重要性!
此時此刻,再去遙想兩年前都省首相何粟孤身進入金兵大營的時候,被金兵一嚇,就主動要求割讓太原給金國,就能夠體現出是多麽的荒唐了!
當初割的爽快,如今想拿迴來,是要靠舉國之力,還不一定能辦到的!!
……
與此同時,金國方麵也幾乎將大同府到太原府這一條運輸線給徹底打通占據。
超過26個萬戶、超過十萬從各地搜羅而來的簽軍及民夫、超過十萬的純妖族部隊也在浩浩蕩蕩的向著太原府輸送。
到了十一月二十五,崩山君正式進駐太原府。乃至於同行的,還有另外兩條北國龍君:長生君以及封仙君!
那兩位龍君是北國的在野妖龍,實際上它們之所以來,並不是為了幫助金國,僅僅隻是襄助崩山君而已。
這其實是崩山君的前身擔山君留下來的福澤因果,擔山君千年擔山,曾經與一些龍君關係莫逆,乃至於是有著一番生死交情的。
長生君與封仙君便是如此,它們的壽元都極長,據說曾經受過擔山君救命之恩。
此番襄助,卻不是因為分海君的威嚴,也與金國國運無礙,完全是因為與崩山君的私人交情。
世人都知道大宋這邊有著綿陽君和洞庭君兩位龍君,雖然不是護國真龍,卻也進入中樞朝廷做事,一個領司農監,一個領太醫署。
另外可以確定的是,灼雲君是攝政王的妻子之一。所以崩山君不得不使用自己的交情喚來兩位龍君助戰,不然真的應付不了。
當然,金國不知道小墨和蝶曦這兩位龍君的存在,知道了其實也無妨……這一番太原之戰,宋金兩方真的都傾盡國力了。
……
而在大軍正式在太原府城下匯合之時,金國那邊開啟了軍議,宋庭這邊也學著開啟軍議……金國一直都說,宋庭的軍議製度根本就是照搬大金的軍議製度而來的。
對此,攝政王也沒什麽過多解釋,反正拿來就用嘛,就算是學他們又如何?先進的軍事製度和理念還不能學了?去蕪存菁嘛。
金國那邊談了什麽暫且不說,宋庭這邊,軍議開啟,有著監軍一職的侍禦史歐陽澈卻首先發難,乃至於發難的苗頭直接對準了如今已經聲威漸隆的攝政王領天下兵馬大元帥趙法海。
“大元帥可知,今年秋收賦稅,有八成的錢糧都砸進了禦營大軍??”
歐陽澈絕對是有備而來,直接拿出了一張張的表格。其人更是雙手取下頭上的硬翅襆頭,放在一邊,雙膝跪地,神情激烈,憤憤來言:
“西夏剛平,川蜀初定,河北新收,東南沿海動亂一直未曾徹底平複。若是光複太原,明年是不是就要北伐收燕雲?”
“雖然土斷和丁畝政策已經做好,可是要見到效果,也是要時間的!明年就北伐,國家勢必要一頭倒向軍事,再也拉不迴來了!”
“大元帥整日將一漢當五胡掛在嘴邊,可知強漢為何而滅?漢武帝晚年數度下罪己詔是為何?以兵事攻伐天下的大唐又為何而滅?”
“武人裹著整個國家的錢糧資源,若是兵事稍有不順,是不是就要重迴五代十國亂局?”
“下官身為侍禦史,能否敢問一句,大宋滅了偽金,是不是要成為另一個換了皮的大金??”
……
坦白說,大宋朝的禦史們是什麽德行?指著皇帝的鼻子喝罵的場麵也曾經出現過,還不止一次。
而這次歐陽澈猝然發難,也委實打了趙恆一個措手不及,乃至於一時茫然起來。
隻能說,蒼天饒過誰?這位攝政王領天下兵馬大元帥哪怕沒有名義上稱帝,也免不了要遭遇這一遭的。
而這副免冠進言的架勢,也讓周圍一群文臣武將一時悚然。
幸虧此時台下免冠進言的不是禦史中丞陳東,真要是他,但凡是任何一個宰執麵對這種詰問,首先都得先把硬翅襆頭取下來放在一邊,才能說話的。
而攝政王,一直對標自己是宰執!
到時候他是不是也得把頭上的玉冠給拿下來?
好在陳東沒親自出麵,而是自請去了江南安撫地方,禦史台是真給這位攝政王留了情麵的。也算是對於他的功績的一種認可。
……
這一戰不敢說撬動了整個宋金大局,不過河間府在手,卻使得大宋在整個河北毗鄰燕雲的戰線上徹底穩固了下來。
金國燕京方麵囤積了再多的兵,也不敢再分出一支大軍自東境南下了。
而在兌現了自己的承諾,下發了將近兩千顆龍蛋之後,大宋攝政王隻在河間府留下了兩個統製部五千多人,以及同樣數量的水軍駐守河間。
然後帶著兩萬陸軍、七千多水軍、超過五千名河間一戰的俘虜,以及一萬名輔兵和民夫,水陸並進,自河間府至真定府給刷了一遍。
滹沱河直接連接著河間府到真定府,有著水軍的海量戰船為依托,陸軍神出鬼沒。
打了幾次規模不大的僵持戰後,燕京方麵就不得不順著大宋攝政王的路線,同樣將大量兵力從燕京移到真定府。
沒辦法,攝政王威名赫赫,他此番在宋金前線的任何一番動作都是舉世矚目的。而這番行為,卻也在逼迫著金國的兵力跟隨著他的腳步而調整。
甚至於崩山君也跟著金國燕京方麵軍,與大宋攝政王遙遙相對,也就是沒有直接打過照麵罷了。
不如此相對的話,誰知道這貨會不會帶著幾萬兵,像是突襲西夏那樣再來個空襲燕京?金國要是失了燕京,那樂子可就大了。
攝政王到了真定府,崩山君也到了大同府。然後攝政王整合了真定府的大軍,繼續西行。崩山君也整合了大同府的金軍,一路西行。
這就是真的撬動了宋金兩國的全麵戰線了……雙方都沒在後方留下什麽兵,因為留多了也沒意義。
歸根結底,不論是宋金,還是要在太原來一場傾世決戰的。
當然,這個過程中,雙方主力都沒有正麵對上過。攝政王與崩山君這兩位龍君層次的強者也沒有打過。哪怕是會合了沂水君,也沒去宰了崩山君。
崩山君,真不好殺。
到了十一月下旬,攝政王帶著京東、河北方麵聯軍合計十四萬戰兵、四萬民夫,逼近太原城東麵。
幾乎同一時刻,韓世忠李彥仙陳公輔帶著河東方麵軍五萬戰兵、三萬民夫到達遼州一線,位於太原府南麵。
而吳階、宇文虛中則帶著關陝方麵聯軍六萬戰兵、三萬民夫到達汾州一線,位於太原府西方。
大宋傾國之兵,總數超過二十五萬戰兵、十萬民夫,外加超過三萬的金國俘虜(以燕雲漢兒兵為主),完成了對於太原府的戰略包圍。
坦白說,光是這一個行為,就足夠讓大宋乃至於大金全麵震動了。自從趙佶上位之後,大宋想要在局部戰場投入這麽一支精銳,也是不容易的!
這支部隊真的是傾宋之力匯聚而成,其他的不說,呂頤浩、宇文虛中、張叔夜三位執政相公齊臨軍中,這種場麵在有宋一朝多久沒見過了?
更別說侍禦史歐陽澈、戶部尚書陳公輔、新上任的刑部尚書馬伸、西夏經略使張浚、關陝經略使李彥仙、荊湖四路經略使胡寅……
這一群朝臣,除了因病在東京城守家的宗澤宗公相、在東京處置庶務的許景衡許相公、以及在京東安撫地方的李綱李公相,幾乎就可以直接在前線開個大朝會了。
連禦史中丞陳東都在江南安撫地方!
中樞徹底搬到了前線,這對於有宋一朝的士大夫們簡直是無法想象的。而這一點,也彰顯了如今的宋庭中樞對於光複太原有著何等的決心。
這也從側麵反映太原的重要性!
此時此刻,再去遙想兩年前都省首相何粟孤身進入金兵大營的時候,被金兵一嚇,就主動要求割讓太原給金國,就能夠體現出是多麽的荒唐了!
當初割的爽快,如今想拿迴來,是要靠舉國之力,還不一定能辦到的!!
……
與此同時,金國方麵也幾乎將大同府到太原府這一條運輸線給徹底打通占據。
超過26個萬戶、超過十萬從各地搜羅而來的簽軍及民夫、超過十萬的純妖族部隊也在浩浩蕩蕩的向著太原府輸送。
到了十一月二十五,崩山君正式進駐太原府。乃至於同行的,還有另外兩條北國龍君:長生君以及封仙君!
那兩位龍君是北國的在野妖龍,實際上它們之所以來,並不是為了幫助金國,僅僅隻是襄助崩山君而已。
這其實是崩山君的前身擔山君留下來的福澤因果,擔山君千年擔山,曾經與一些龍君關係莫逆,乃至於是有著一番生死交情的。
長生君與封仙君便是如此,它們的壽元都極長,據說曾經受過擔山君救命之恩。
此番襄助,卻不是因為分海君的威嚴,也與金國國運無礙,完全是因為與崩山君的私人交情。
世人都知道大宋這邊有著綿陽君和洞庭君兩位龍君,雖然不是護國真龍,卻也進入中樞朝廷做事,一個領司農監,一個領太醫署。
另外可以確定的是,灼雲君是攝政王的妻子之一。所以崩山君不得不使用自己的交情喚來兩位龍君助戰,不然真的應付不了。
當然,金國不知道小墨和蝶曦這兩位龍君的存在,知道了其實也無妨……這一番太原之戰,宋金兩方真的都傾盡國力了。
……
而在大軍正式在太原府城下匯合之時,金國那邊開啟了軍議,宋庭這邊也學著開啟軍議……金國一直都說,宋庭的軍議製度根本就是照搬大金的軍議製度而來的。
對此,攝政王也沒什麽過多解釋,反正拿來就用嘛,就算是學他們又如何?先進的軍事製度和理念還不能學了?去蕪存菁嘛。
金國那邊談了什麽暫且不說,宋庭這邊,軍議開啟,有著監軍一職的侍禦史歐陽澈卻首先發難,乃至於發難的苗頭直接對準了如今已經聲威漸隆的攝政王領天下兵馬大元帥趙法海。
“大元帥可知,今年秋收賦稅,有八成的錢糧都砸進了禦營大軍??”
歐陽澈絕對是有備而來,直接拿出了一張張的表格。其人更是雙手取下頭上的硬翅襆頭,放在一邊,雙膝跪地,神情激烈,憤憤來言:
“西夏剛平,川蜀初定,河北新收,東南沿海動亂一直未曾徹底平複。若是光複太原,明年是不是就要北伐收燕雲?”
“雖然土斷和丁畝政策已經做好,可是要見到效果,也是要時間的!明年就北伐,國家勢必要一頭倒向軍事,再也拉不迴來了!”
“大元帥整日將一漢當五胡掛在嘴邊,可知強漢為何而滅?漢武帝晚年數度下罪己詔是為何?以兵事攻伐天下的大唐又為何而滅?”
“武人裹著整個國家的錢糧資源,若是兵事稍有不順,是不是就要重迴五代十國亂局?”
“下官身為侍禦史,能否敢問一句,大宋滅了偽金,是不是要成為另一個換了皮的大金??”
……
坦白說,大宋朝的禦史們是什麽德行?指著皇帝的鼻子喝罵的場麵也曾經出現過,還不止一次。
而這次歐陽澈猝然發難,也委實打了趙恆一個措手不及,乃至於一時茫然起來。
隻能說,蒼天饒過誰?這位攝政王領天下兵馬大元帥哪怕沒有名義上稱帝,也免不了要遭遇這一遭的。
而這副免冠進言的架勢,也讓周圍一群文臣武將一時悚然。
幸虧此時台下免冠進言的不是禦史中丞陳東,真要是他,但凡是任何一個宰執麵對這種詰問,首先都得先把硬翅襆頭取下來放在一邊,才能說話的。
而攝政王,一直對標自己是宰執!
到時候他是不是也得把頭上的玉冠給拿下來?
好在陳東沒親自出麵,而是自請去了江南安撫地方,禦史台是真給這位攝政王留了情麵的。也算是對於他的功績的一種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