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兩位王爺繼續上書,頗有一番皇帝不同意就誓不罷休的姿態。


    完顏構繼續擱置,真就僵持住了。


    結果到了晚上,一群內侍省太監死在了齊王府和梁王府門口。


    據說這群大內高手死的很淒慘,幾乎被剁的不成人形,血水肉醬鋪了一地。


    所謂的大內高手,也就是在皇宮裏才能威風。真要是跟一群軍中悍卒硬剛,那真的是剛不過。


    但凡是上過戰場從千軍萬馬中拚殺出來的,誰真的把勞什子大內高手放在眼裏的?


    那群太監的死因嘛,其實並不重要。到了這份上,哪怕他們衝著兩位王爺撇一下嘴也能用個不敬的名義給砍了。


    你今天見我,為何先邁左腳,不邁右腳?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你一個死太監看不起我這個王爺???


    差不多就是這種局麵。


    這事兒竟然沒起任何的波瀾,但是卻也是實實在在的是一種警告。


    到了第三天,兩位王爺再次上書,大楚皇帝完顏構終於繃不住,同意了這份“禦駕親征”的奏疏。


    到了這個時候,這位大楚皇帝,金國的兒皇帝才猛地發現:這個大楚,根本不是他的大楚。


    也真的是後知後覺到了極限!


    那麽大楚到底是誰的大楚呢?


    是金國的?這個概念太籠統了,具體到某些人呢?完顏氏根本對大楚不屑一顧的好不好!


    那麽就是皇後的?渤海人有那個膽子嗎?渤海人現在在金兵序列中都快要絕種了好不好?沒了兵權的渤海人敢染指這份權力?


    那麽大楚是梁王和齊王的?他們也隻是有領兵權的!也隻敢在深更半夜剁幾個太監!


    請皇帝禦駕親征,也隻能走正經上疏的路子,不敢直接把完顏構綁了帶上戰場的!


    那麽大楚到底是誰的?


    現在的這個大楚,到底是怎麽迴事兒?


    坦白說,這個問題,完顏構到死都沒想明白。


    當然,他想不明白,其實也不重要。


    就在這種糊裏糊塗的狀態中,靖康三年八月二十四,大楚皇帝完顏構帶著一群應天府朝臣在梁王和齊王帶著十萬大軍的護送下,開始向著東邊進軍,要去平息京東路中部以及東部的叛亂。


    而麵對應天府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調動,盤旋在應天府上空的妖獸們也沒有背石頭砸下來……顯然,它們得了指令的。


    應天府的兵馬不管是往北去河北,還是往西去東京,亦或者往南去淮南,都要背石頭砸的。


    但是往東的話,就不用背石頭砸,因為往東不管是去哪兒,都不會影響宋金之間的國戰,隻要監視就好。


    京東路再往東走,要麽是渤海,要麽是東海,已經到了大陸邊緣了。


    總不可能渡海去高麗吧?或者沿著渤海沿線去北國?中原士卒有幾個願意去北國的?真要敢這麽幹,大軍恐怕會直接嘩變,大楚朝廷會瞬間土崩瓦解!


    偽楚帝完顏構再怎麽笨,總該有些基本的常識,不可能那麽蠢的吧??


    這等於是直接投子認輸了,東京中樞倒是很期待看到這一幕出現呢。


    總之,就在這種情況下,禦駕親征這事兒也定了下來。


    但是完顏構心中不服,他感覺到了自己的皇帝權威受到了嚴重的挑釁,而直接的挑釁者,就是梁王劉萼和齊王李成。


    他必須要用某些方式來彰顯自己的皇帝權威。


    要不然承受著萬夫所指當這個兒皇帝,到底圖個啥?


    而他彰顯自己皇帝權威的方式,則是由貼心又貼身的內侍省大押班康履出的主意;


    既然要彰顯皇帝威嚴,那麽十萬大軍出征,總該要排列成整齊的軍陣,以太宗皇帝傳下來的五行禦天大陣陣圖為基礎,列成五個方陣。


    然後皇帝陛下居於中央,撐起金吾纛旓,擺滿儀仗,好展現大楚軍威及君威。


    如此一路東行,堂皇天兵軍威之下,何愁各地亂軍不聞風而定?


    坦白說,這個主意一說出來,所有的領兵將領都目瞪口呆且不提,連從沒領過兵的首相黃潛善聽著都不對味兒。


    他雖然不知兵,卻是熟讀史書的。太宗皇帝的五行禦天軍陣陣圖難道是啥好東西?


    當年太宗皇帝北伐大遼,用的就是那勞什子五行陣圖,結果呢?


    結果被打的兵敗如山倒,混亂之下,太宗皇帝甚至於都脫離了禦輦,最後乘著驢車孤身逃到後方,還被諸臣以為是不是被遼軍逮住了!


    高粱河車神驢車漂移那破事兒,還用得著多說?


    但是心裏雖然感覺不靠譜,但是黃潛善黃相公是不會提出反對意見的,反而要支持,而且得大力支持。


    因為現在的大楚皇帝陛下需要確認自己的皇帝權威,畢竟梁王齊王聯手逼宮,真切的觸犯了一位皇帝的威嚴!


    而他黃潛善一切的地位、權力、名望,都是這位皇帝陛下帶來的。不支持他,難道要支持劉萼和李成那兩個軍漢?


    大楚雖然是大楚,但是一切都是按照大宋的規矩來的,連皇帝的大旗都是金吾纛旓……也就是俗稱的三尾龍纛!


    朝廷什麽時候能允許兩個武將逼迫皇帝禦駕親征了?就算是真的禦駕親征,難道還要讓朝廷聽武人的?


    所以必須得支持皇帝陛下,無腦支持!因為這一刻,他支持的不隻是皇帝的權威,還是自古以來以士大夫為主體的整個官僚體係的權威!


    就列成五行軍陣行軍又咋滴?當年太宗皇帝麵對的是兵強馬壯的大遼,所以才敗了。現在大楚十萬大軍隻是去鎮壓那些義軍而已,難道還能敗?


    於是乎,就在幾乎大部分的文官以及皇帝個人的強烈要求下,梁王和齊王也不得不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十萬大軍分成五個巨大的方陣,每個方陣大概有一萬五千多人。剩下的三萬多人作為中軍,列在陣心,護持著皇帝和朝臣。


    張俊被加了中軍都統製的軍銜,作為中軍三萬多的領兵率臣……沒錯,在此之前,完顏構跟張俊很是密聊了一段時間,也不知道花了多少錢,將這位大將給收買了。


    實際上,張俊麾下的田師中部也算是除了李成和劉萼麾下的兵馬之外,唯一一個稍微還有點戰鬥力的部隊了,可以稱之為精銳的,現在成了完顏構的軍事依仗。


    總之,一係列的僵持、鬧騰、勾心鬥角、權力傾軋之後,大楚傾國之兵到底還是正經的向著東邊出兵了。


    這一行軍,就讓所有的底層士卒叫苦不迭。


    坦白說,十萬大軍列成一個大致的五行大陣,浩浩蕩蕩的綿延起來直徑超過了十裏地。還要遵守著一定的陣列秩序趕路,真走起來才知道有多難。


    八月下旬時光,正值秋收,官道那麽點兒路能走幾個人?要維持五行大陣,大部分士卒都得直接走在田地裏!


    已經收成好的地倒是可以走,那些還沒來得及收割的田地,大軍一踩上去,就直接白白的糟蹋了。別說民眾叫苦不迭,便是那些出身底層的士卒也心疼不已。


    但是朝堂上的袞袞諸公,誰會在意那麽點兒糧食?大楚的錢糧有相當一部分是從北國順著登州、青州那一片方向運過來的。賦稅根本收不了多少的。


    這些糧食沒法被朝廷所用,踩了也就踩了。


    一時間,大軍所過之處,民怨沸騰。不過好在秋日氣候涼爽。士卒們便是心裏有怨氣,也好歹能走。


    怕就怕會下一場秋雨。一旦大雨淋漓而下,把地裏都打濕。到時候泥濘一片,還想維持陣列行軍,可就真的難了。


    坦白說,絕大部分底層士卒不管是新兵還是老兵,怎麽都想不明白一個問題:


    隻是行軍而已。


    就不能正常的好好的走嗎?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宋,女妖好多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眼萬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眼萬念並收藏這個大宋,女妖好多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