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這個大宋,女妖好多啊 作者:一眼萬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實對於如何處理江湖中人,東京中樞是出過不少方案的,趙恆也出過很多主意。
說白了,不管是舉辦英雄大會還是搞什麽俠義榜,最主要的還是兩個目的:
一是用某種框架或者組織把這些江湖人給收攏起來,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加以利用。不管是招募進入軍中,還是輔助朝廷做一些力所未逮的事情。
哪怕隻是發布賞金任務追捕一些作惡作亂的賊盜,也能有個正經的說法。
江湖人都是一盤散沙,但是都有各自的能耐。哪怕是那些滿天下跑的行商……這群人是跟江湖遊俠牽扯最深的……真要到了敵國境內做生意,順帶刺探一下情報不成嗎?
皇城司就是這麽一個專門的特務機構,與明教教眾們配合的很好。再加上有江湖遊俠們的輔助,做什麽都會方便許多。
另一方麵,也算是對於江湖遊俠的一種管束,倡導一種正能量的價值觀……你要當大俠,憑什麽當大俠?做過什麽俠義之事,總要有個依仗。
真是大俠,朝廷會給予額外的賞賜,甚至於幫你揚名。這年頭,名聲可是能夠轉化為真金白銀的實利的!
而如果犯了忌諱,鬧了人命,觸犯了律法,那總該要被江湖人人喊打的。哪怕朝廷一時間抽調不出人手來處置,那麽自然可以派遣正義的俠客們去做處理。
總要有人明明白白的告訴他們,哪些事情是可以做,放心去做。而那些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
至少那些橫行一方的義軍、亂軍乃至於洞庭湖的那種叛軍。不管他們打著什麽旗號,總歸是賊寇!是不容於天下,應該人人喊打的!
特別是如今宋金國戰時期,禦營大軍都在前線與金兵僵持,乃至於各個統製部都開始分批次與軍兵輪戰練兵,抽調不出多少的人手來處理身後的叛亂。
但是江湖中人這麽個群體,總能利用起來。
真要懸賞一萬貫要那鍾相的人頭,你看有沒有人去搞他?
這些事情都是可以光明正大的拿出來討論的,說白了,不管是什麽人。遊俠也好,官軍也好,大部分人都是想過個安生日子,然後靠著自己的一身本事讓家裏過的好一點。
以前朝廷與江湖是有隔閡的,所謂兩相鄙視,甚至於有些時候互為仇寇,互相內耗。
而現在如果真的能放下偏見好好的談一談,哪怕隻是進行最初步的合作和接觸,也是一種進步。
這也是很多人都想看到的。
所以這一次的武林英雄大會,並沒有想象中擺一個大大的擂台,然後讓各路英雄上去劈裏啪啦的打一架看看誰的本事高低這種。
而是不厭其煩的會議、協商、記錄、造冊。是一張張的表格統計,是一份份源自於各個行業的行業風尚報告,是江湖中人四處流竄的時候遇到的一些切身利害問題。
也是朝廷目前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而依靠著朝廷自己的力量暫時無暇顧忌,若是可以利用江湖俠客們的力量來處理,也算是四兩撥千斤了。
歸根結底,給俠客們的賞金、名號、榜單,乃至於發一張“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牌匾,對於朝廷來說又算個啥?
現在禦營大軍平均一名正卒一年的軍餉需要一百貫!
而隻要三五十貫的賞金,就能讓那些江湖好手把那些兇名昭著的飛天大盜給追捕的上天無路落地無門,生死兩難。
再加點錢,他敢去北國刺探情報!
其他的不說,燕雲十六州的漢人和中原大宋之間的民間商貿貿易什麽時候斷絕過?
而且老實說,朝廷搞出來的那個俠義英雄榜是真的有很大的作用的。誰都想上那個榜單!上了英雄榜的大俠才是真正的大俠這還需要多說?
去哪位員外莊子裏做客,人家都會多準備一些見麵禮的!
另一方麵講,和這些俠客們的深入交流,對於朝廷來說也是了解民間動向的一個渠道。甚至於發現了許多額外的驚喜。
比如從中原到燕雲的商路被某幾個勢力暗中把持;比如洞庭湖叛軍說話真正頂用的其實不是鍾相,而是一個叫楊幺的首領。
比如燕雲漢人大族中的韓家和劉家的商隊一見麵就要幹架打的你死我活……這可就是真正對於攻略燕雲有實際作用的情報了!
乃至於哪些叛軍窩藏在什麽地方,哪個在家閑養的員外實際上有著十幾個大莊子明顯有什麽內幕等等。
可別小看這些所謂的三教九流之輩,他們的路子可野著呢!
……
開了一天的會之後,攝政王正式給了這場大會一個說法。將夕照山之下的這片廣場命名為聚義場,將那座用來議事的大殿命名為聚義堂。
凡是在俠義英雄榜上有名的大俠,都可以進入聚義堂中列席,舉行正經的議事。
討論的也都是涉及到朝廷和江湖人可以大規模進行合作的事情。比如賞金製度,比如征募江湖人從軍的製度,比如與各大民間商會聯合查探各地民風,說白了就是刺探情報的製度等等。
以後這個聚義堂就算是朝廷管理江湖人士的專門機構,這裏麵是雜糅了冒險家公會、傭兵公會、賞金獵人公會等各種功能的地方。
不過與那些公會本質上是獨立的不同,聚義堂是嚴格受到朝廷管轄的……這倒是理所當然的。
趙恆自領了武林盟主之位,然後張相公被按上了副盟主的位子……這就更讓人無話可說了。
誰還敢跟他們搶不成?
不管如何,身為可以在聚義堂列席的大俠,能夠直接與朝廷相公對話,算是“直達天聽”了。
這等於是朝廷變相的給了江湖人士一些政治權利,就如同川蜀之地安撫那些名宿們搞出來的“參知民事”一樣。
坦白說,政治權利+江湖風氣+遊俠們的那種散漫不成一體的天然氣質,最終到底會成長到什麽樣子,誰都說不準。
李綱李公相就直白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亂世之時江湖人是義軍的主流,如果這個“聚義堂”的組織衍變到最後變得尾大不掉該怎麽辦?
這誰都說不準,不過目前看來,這個製度是可以團結江湖人這麽一個特殊的階層的。
迄今為止,趙恆所做的一切製度嚐試和改革,都是在努力的團結不同的階層。朝廷官員、在野士大夫、世家豪門、民間宿老、江湖遊俠……
朝廷定下了規矩,守規矩的給與一定的政治權利團結在朝廷周圍,以朝廷整體方針為樞紐來齊心協力的做事,這就是趙恆的最終目的。
畢竟某位教書先生曾經說過:要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
以後會發展成什麽樣,這個誰都不知道,但是總要嚐試著做下去。
世上哪有一套製度能永恆不變的施行下去?以後如果出了什麽問題,再進行相應的改動就是了。至少這個總體的思路是沒錯的。
……
這一套管殺不管埋的理念讓很多人不以為然……沒錯,說的就是李綱。
但是按照朝廷目前的風氣,不能光單純的反對,你要是反對,你得提出更好的更合理的意見。要是朝廷提出一個什麽政策有不合理的就反對,那朝廷要不要做事了?
難道還要搞個元佑黨爭?搞個新黨舊黨一刀切?
總歸是要處置江湖人這麽一個群體的,靖康國難這麽一遭,各地義軍蜂蛹而起,誰都不能小看江湖人的力量。
無法徹底將其消滅,而生硬的對抗和鎮壓也證明了終究是兩相敗耗的差棋。那麽嚐試著走出這一步,總歸是要去做的。
李綱就算是想反對,也根本找不到什麽著力的點,乃至於快要惹的被孤立了。
……
說白了,不管是舉辦英雄大會還是搞什麽俠義榜,最主要的還是兩個目的:
一是用某種框架或者組織把這些江湖人給收攏起來,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加以利用。不管是招募進入軍中,還是輔助朝廷做一些力所未逮的事情。
哪怕隻是發布賞金任務追捕一些作惡作亂的賊盜,也能有個正經的說法。
江湖人都是一盤散沙,但是都有各自的能耐。哪怕是那些滿天下跑的行商……這群人是跟江湖遊俠牽扯最深的……真要到了敵國境內做生意,順帶刺探一下情報不成嗎?
皇城司就是這麽一個專門的特務機構,與明教教眾們配合的很好。再加上有江湖遊俠們的輔助,做什麽都會方便許多。
另一方麵,也算是對於江湖遊俠的一種管束,倡導一種正能量的價值觀……你要當大俠,憑什麽當大俠?做過什麽俠義之事,總要有個依仗。
真是大俠,朝廷會給予額外的賞賜,甚至於幫你揚名。這年頭,名聲可是能夠轉化為真金白銀的實利的!
而如果犯了忌諱,鬧了人命,觸犯了律法,那總該要被江湖人人喊打的。哪怕朝廷一時間抽調不出人手來處置,那麽自然可以派遣正義的俠客們去做處理。
總要有人明明白白的告訴他們,哪些事情是可以做,放心去做。而那些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
至少那些橫行一方的義軍、亂軍乃至於洞庭湖的那種叛軍。不管他們打著什麽旗號,總歸是賊寇!是不容於天下,應該人人喊打的!
特別是如今宋金國戰時期,禦營大軍都在前線與金兵僵持,乃至於各個統製部都開始分批次與軍兵輪戰練兵,抽調不出多少的人手來處理身後的叛亂。
但是江湖中人這麽個群體,總能利用起來。
真要懸賞一萬貫要那鍾相的人頭,你看有沒有人去搞他?
這些事情都是可以光明正大的拿出來討論的,說白了,不管是什麽人。遊俠也好,官軍也好,大部分人都是想過個安生日子,然後靠著自己的一身本事讓家裏過的好一點。
以前朝廷與江湖是有隔閡的,所謂兩相鄙視,甚至於有些時候互為仇寇,互相內耗。
而現在如果真的能放下偏見好好的談一談,哪怕隻是進行最初步的合作和接觸,也是一種進步。
這也是很多人都想看到的。
所以這一次的武林英雄大會,並沒有想象中擺一個大大的擂台,然後讓各路英雄上去劈裏啪啦的打一架看看誰的本事高低這種。
而是不厭其煩的會議、協商、記錄、造冊。是一張張的表格統計,是一份份源自於各個行業的行業風尚報告,是江湖中人四處流竄的時候遇到的一些切身利害問題。
也是朝廷目前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而依靠著朝廷自己的力量暫時無暇顧忌,若是可以利用江湖俠客們的力量來處理,也算是四兩撥千斤了。
歸根結底,給俠客們的賞金、名號、榜單,乃至於發一張“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牌匾,對於朝廷來說又算個啥?
現在禦營大軍平均一名正卒一年的軍餉需要一百貫!
而隻要三五十貫的賞金,就能讓那些江湖好手把那些兇名昭著的飛天大盜給追捕的上天無路落地無門,生死兩難。
再加點錢,他敢去北國刺探情報!
其他的不說,燕雲十六州的漢人和中原大宋之間的民間商貿貿易什麽時候斷絕過?
而且老實說,朝廷搞出來的那個俠義英雄榜是真的有很大的作用的。誰都想上那個榜單!上了英雄榜的大俠才是真正的大俠這還需要多說?
去哪位員外莊子裏做客,人家都會多準備一些見麵禮的!
另一方麵講,和這些俠客們的深入交流,對於朝廷來說也是了解民間動向的一個渠道。甚至於發現了許多額外的驚喜。
比如從中原到燕雲的商路被某幾個勢力暗中把持;比如洞庭湖叛軍說話真正頂用的其實不是鍾相,而是一個叫楊幺的首領。
比如燕雲漢人大族中的韓家和劉家的商隊一見麵就要幹架打的你死我活……這可就是真正對於攻略燕雲有實際作用的情報了!
乃至於哪些叛軍窩藏在什麽地方,哪個在家閑養的員外實際上有著十幾個大莊子明顯有什麽內幕等等。
可別小看這些所謂的三教九流之輩,他們的路子可野著呢!
……
開了一天的會之後,攝政王正式給了這場大會一個說法。將夕照山之下的這片廣場命名為聚義場,將那座用來議事的大殿命名為聚義堂。
凡是在俠義英雄榜上有名的大俠,都可以進入聚義堂中列席,舉行正經的議事。
討論的也都是涉及到朝廷和江湖人可以大規模進行合作的事情。比如賞金製度,比如征募江湖人從軍的製度,比如與各大民間商會聯合查探各地民風,說白了就是刺探情報的製度等等。
以後這個聚義堂就算是朝廷管理江湖人士的專門機構,這裏麵是雜糅了冒險家公會、傭兵公會、賞金獵人公會等各種功能的地方。
不過與那些公會本質上是獨立的不同,聚義堂是嚴格受到朝廷管轄的……這倒是理所當然的。
趙恆自領了武林盟主之位,然後張相公被按上了副盟主的位子……這就更讓人無話可說了。
誰還敢跟他們搶不成?
不管如何,身為可以在聚義堂列席的大俠,能夠直接與朝廷相公對話,算是“直達天聽”了。
這等於是朝廷變相的給了江湖人士一些政治權利,就如同川蜀之地安撫那些名宿們搞出來的“參知民事”一樣。
坦白說,政治權利+江湖風氣+遊俠們的那種散漫不成一體的天然氣質,最終到底會成長到什麽樣子,誰都說不準。
李綱李公相就直白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亂世之時江湖人是義軍的主流,如果這個“聚義堂”的組織衍變到最後變得尾大不掉該怎麽辦?
這誰都說不準,不過目前看來,這個製度是可以團結江湖人這麽一個特殊的階層的。
迄今為止,趙恆所做的一切製度嚐試和改革,都是在努力的團結不同的階層。朝廷官員、在野士大夫、世家豪門、民間宿老、江湖遊俠……
朝廷定下了規矩,守規矩的給與一定的政治權利團結在朝廷周圍,以朝廷整體方針為樞紐來齊心協力的做事,這就是趙恆的最終目的。
畢竟某位教書先生曾經說過:要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
以後會發展成什麽樣,這個誰都不知道,但是總要嚐試著做下去。
世上哪有一套製度能永恆不變的施行下去?以後如果出了什麽問題,再進行相應的改動就是了。至少這個總體的思路是沒錯的。
……
這一套管殺不管埋的理念讓很多人不以為然……沒錯,說的就是李綱。
但是按照朝廷目前的風氣,不能光單純的反對,你要是反對,你得提出更好的更合理的意見。要是朝廷提出一個什麽政策有不合理的就反對,那朝廷要不要做事了?
難道還要搞個元佑黨爭?搞個新黨舊黨一刀切?
總歸是要處置江湖人這麽一個群體的,靖康國難這麽一遭,各地義軍蜂蛹而起,誰都不能小看江湖人的力量。
無法徹底將其消滅,而生硬的對抗和鎮壓也證明了終究是兩相敗耗的差棋。那麽嚐試著走出這一步,總歸是要去做的。
李綱就算是想反對,也根本找不到什麽著力的點,乃至於快要惹的被孤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