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既然已經涉及到李林甫涉嫌吸取李隆基元氣,那麽想要說服李隆基放過李岫,想必是極不容易。”


    “說是難如登天都不為過。”


    裴徽的腦海中不停地翻滾著各種念頭,反複斟酌著等會兒麵見聖上時應該怎樣組織語言,才能既準確無誤地說服李隆基,又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觸怒天威。


    當裴徽終於氣喘籲籲地趕到宮門前時,他發現這裏已經有 隊禦醫等著檢查他的身體,然後才讓入宮覲見。


    盡管心中氣得罵娘,但裴徽還是不得不耐下心來,依照李隆基定的這個狗屁且搞笑規矩完成一係列繁瑣的通傳手續。


    許久之後,裴徽終於獲得準許,踏入了這座象征著無上權力和威嚴的宮殿。


    抬眼望去,隻見李隆基正穩穩地端坐於那張金光閃耀的龍榻之上,其周身散發出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讓人不禁心生敬畏,甚至不敢抬頭直視聖顏。


    裴徽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自己緊張的心情,然後恭恭敬敬地對著李隆基行了一個標準的大禮。


    待到行禮完畢,他稍稍定了定神,這才開口向李隆基稟報起從遙遠的南詔地區傳來的最新消息。


    裴徽用清晰而有條理的話語,詳細地描繪了南詔當前局勢的微妙變化,分析了這些變化可能給大唐帶來的種種影響。


    他的言辭懇切且充滿了擔憂之情,每一句話都透露出對大唐社稷安危的深深關切。


    李隆基聚精會神地聆聽著裴徽的匯報,時而微微點頭表示讚同,時而陷入沉思。


    待裴徽講述完畢,李隆基的臉上漸漸浮現出一抹滿意的笑容,顯然對於裴徽所提供的情報十分認可。


    然而,正當李隆基以為此次奏報即將圓滿結束之時,裴徽卻突然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愈發小心翼翼起來。


    隻見他略微遲疑了一下,隨後鼓起勇氣緩緩提起了為李岫求情一事。


    緊接著,他將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原原本本地向李隆基道了出來,沒有絲毫隱瞞。


    李隆基聞聽此言後,原本就不怎麽好看的臉色瞬間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他重重地冷哼一聲,那聲音猶如冬日裏刺骨的寒風,讓宮中不少太監和宮女不禁打個寒顫。


    隻見他眯起雙眼,眼神中透露出絲絲寒意,用極其冰冷的語氣緩緩說道:“哼!朕早就料到,你這小子今日進宮定然會為那李岫求情。”


    說罷,李隆基的目光如鷹隼般銳利,直直地盯著站在下方的裴徽,不知道心中在想什麽。


    他冷哼一聲,接著訓斥道:“裴徽!雖說你小子迎娶了李岫的妹妹李騰空,但公私須得分明。”


    “朝廷律法乃是治國之本、安邦之基,豈容任何人因私情而隨意踐踏?”


    “若你敢因公廢私,膽敢肆意妄為,置朝廷律法於不顧,那麽朕又豈能容你繼續執掌不良府?”


    李隆基的這番話語如同晴空突然響起的一道驚雷,在裴徽的心頭轟然炸開。


    其中所蘊含的警告之意不言而喻,再明顯不過。


    顯然,李隆基這是在明確告誡裴徽,讓他徹底打消為李岫求情的念頭,若是執迷不悟,必將麵臨難以承受的嚴重後果。


    然而,令李隆基意想不到的是,麵對李隆基這般聲色俱厲的斥責,裴徽竟然沒有表現出絲毫的驚慌與失措。


    相反,他依舊穩穩地站立在原地,神色平靜如水,甚至還隱隱透著幾分鎮定自若、成竹在胸的氣度。


    隻見他再次深深地彎下腰去,行了一禮之後,這才直起身子,臉上帶著不卑不亢的神情,鄭重其事地迴應道:“啟稟聖人,微臣絕無半點要包庇李岫之意啊!”


    “隻是微臣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覺得這件事情實在是太過蹊蹺了,其背後仿佛潛藏著一個深不見底、令人難以捉摸的巨大陰謀呐。”


    “這個陰謀的策劃者居心叵測,妄圖在幕後暗中操縱所有的一切,興風作浪,製造混亂和紛爭,其最終目的便是要讓我們偉大的大唐朝廷深陷於動蕩不安、搖搖欲墜的艱難處境當中啊!”


    “再者說,胡豬安祿山眼看著就要舉兵造反,如果此時朝廷內部出現不穩定的狀況,那麽他必然會毫不猶豫地抓住這個機會,率領大軍起兵謀反,如此一來,將會給大唐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呀!”


    李隆基聽後,微微揚起嘴角,流露出一抹充滿輕蔑意味的笑容,鼻子裏發出一聲冷哼,不屑地嗤笑道:“哼!不過就是區區一個李岫被打入大牢罷了,即便朕下令將他立刻斬首示眾,難道這樣一件小事兒還能夠引發整個朝廷的動蕩不成?簡直是荒謬至極!”


    裴徽對於李隆基所言早有預料,趕忙也躬身行禮,臉上堆滿了諂媚討好的笑容,語氣極其恭敬地隨聲附和道:“聖人您真是英明神武、睿智非凡呐!那李岫確實隻不過是一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罷了,單靠他自己一人的力量,自然是難以在咱們這人才濟濟、固若金湯的朝廷之中掀起什麽驚濤駭浪來的。”


    然而,恰在此刻,裴徽原本平穩沉著的話語,卻猛然間猶如疾風驟雨般急轉直下,來了一個令人猝不及防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緊接著,他便毫不猶豫地繼續滔滔不絕地講道:“可是,聖人,請您切莫忘懷,那李岫可不是普通人物,他乃是李林甫最為器重的親生兒子,更是整個李林甫家堅不可摧的頂梁支柱啊!”


    “聖人您想想,李林甫死去還不到半個月,李岫竟然這麽迅速地就深陷牢籠之中,甚至連李林甫死後本應享有的追贈殊榮也被冷酷無情地徹底剝奪。”


    “這般情形之下,勢必會引發朝堂之上的諸位大臣以及普天之下的芸芸眾生紛紛暗自揣測,所有人都會想是聖人您已然下定決心,將要針對李林甫所屬一黨之人掀起一場規模空前浩大的血腥殺戮行動了。”


    話至此處,裴徽稍稍停頓了片刻,仿佛是為了讓自己稍作喘息,同時也給聽者留出些許思考的空間。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孔並收藏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