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決定派出使者,出訪漠西三部,正好和碩特汗三部也派出使者,來找他們商量對策,雙方的使者在中途遇上,決定選一處距雙方都差不多距離的地方舉行會盟,商討如何應對接下來的局勢。


    六位大汗剛到達海子邊,林丹汗的使者就帶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燒毀聯軍營地的,不是青城裏卜失兔的人馬,而是南邊來的明軍!


    使者還說:“我家大汗帶出來的牲畜,也死的死逃的逃,十不存一,青壯騎士更是遭到明軍追殺,損失了六七成……但是,考慮道各部遠道而來,怕各部糧草不濟,我家大汗將察罕浩特城裏,留著下仔的牛羊,也拿出來接濟各部。


    ……大汗為每部準備了五千頭牛羊。”


    六位汗王的神色,變幻不定,聽說林丹汗的青壯騎士扣失了七成,他們心裏立即平衡了一些,至少他們的青壯,還保留了六七成,比倒黴的林丹汗強多了。


    本來他們會盟的目的,就是要去搶劫察罕浩特,現在,林丹汗願意送出牛羊來接濟他們,不用提刀砍殺就能得到財物,他們心裏是千肯萬肯的。


    車臣汗代表大家說話:“隻要林丹汗拿出牛羊和財物,助我等迴到家鄉,我等就放過他的老巢!”


    使者又道:“卜失兔與明國交易物資的榷場,有兩處,一處在張家口邊牆外,一處在宣府邊牆外,榷場裏有漢蒙商人的店鋪和帳篷,綿延十幾裏,那些商人的倉庫裏堆滿了糧食、鹽巴、棉布、烈酒、鐵鍋、白糖、針線等物資。


    ……榷場周圍又沒有城牆,正是諸部聯軍補充物資的好地方


    ……但是,那裏離明軍的邊牆很近,要不是各部失了糧草,我家大汗也不會提出這個法子,去與不去,還請諸位汗王定奪。”


    要是遇到明軍攻擊,不要把責任推到他家汗王頭上。


    經過青城一役,漠北和漠西的汗王們,已經不敢再相信林丹汗的話,車臣汗不耐煩地問:“你家汗王呢?為何不親自來解釋?”


    “我家汗王,迴察罕浩特,搜羅送給諸部的牛羊去了,為表誠心,我家汗王會親自趕著牛羊來會盟。”使者恭敬地說。


    “你說的那榷場,真有那麽多財物?”杜爾伯特汗部,和舊土爾扈特卓哩克圖汗部遠在新疆和更遠的西域,他們就是為了財物而來,青城攻不下,這使者說的那個榷場,也可以搶一把嘛。


    他們動心了。


    青海的和碩特汗反駁使者道:“一派胡言!本汗從沒有見過邊牆外的榷場,能綿延十幾裏路長的,林丹那小兒,是不是又在哄騙我等?”


    其他五人望向使者的眼神,立即充滿了疑問。


    使者向和碩特汗行了一禮,才立起身子迴話,聲音裏帶著不屑:“大汗又沒有內附明國,西北邊鎮哪裏來的榷場?最多是一些走私的商人和邊軍將士偷偷擺個地攤……大汗是沒見過宣府城外真正的榷場……


    這麽說吧,大明與蒙古,隻開放了兩處榷場(實際上是三處,還有一處在薊鎮邊牆外,林丹汗為了獨享貿易利潤,向諸汗隱瞞了這一處榷場的存在,使者就沒提這一處),有了這兩處榷場,卜失兔將從大明那裏交換來的物資,賣到整個蒙古地區。


    可見青城裏有多少財富……而宣府邊牆外的榷場,堆放著銷往整個蒙古的物資……”


    使者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將海子邊的六位汗王,說得心癢難耐,仿佛堆在那裏的財物不取,就對不起長生天一樣。


    “你迴複林丹汗,隻要他將牛羊趕來,我等就再相信他一次,聯合南下,洗劫宣府榷場。”車臣汗拍板道。


    而逃迴察罕浩特的林丹汗,根本沒打算送出自己的家底,害怕聯軍來攻打,他準備率部撤出察罕浩特,藏到山裏去,等明年春天再出來,那時候,諸部應該退走了吧。


    那位出使六部時,身份是林丹汗使者的使者,來見林丹汗時,卻搖身一變,變成了六部聯軍的使者。


    他對林丹汗說:“漠北三部和漠西三部,牲畜損失九成,青壯騎士卻逃出來七八成,他們還有戰力。


    大汗的青壯卻隻收攏三成,如六部聯手來攻,大汗部中盡是老弱婦孺,趕著牛羊,能走得掉麽?


    六部汗王聽說,宣府城外的榷場綿延十幾裏,就準備再聯手幹票大的,他們邀請大王一起參加……”


    林丹汗巴不得死道友不死貧道,他對張家口和宣府外的榷場,一直垂涎欲滴,此次組織聯軍攻打卜失兔,就是想搶奪他與大明的貿易機會。


    “他們有什麽條件?”林丹汗巴不得禍水東引,隻要不來攻打他的浩特,他寧願獻出一點財物來保全整個部族。


    “諸位汗王說,他們的牛羊走失,戰士們正在餓肚子,請汗王支援一些牛羊和茶葉,等他們從宣府搶到財物,再歸還大汗……”


    “哼!說得好聽!”林丹汗氣得摔了手上的酒杯,“羊入了狼口,還有還迴來的例子麽?”


    使者強硬地道:“諸位大汗說了,到底走哪條路,由汗王自己選擇,汗王若借,就讓汗王參與聯軍的行動,搶到多少各憑本事。汗王若是不肯借,聯軍就來自取!”


    林丹汗權衡了半天,最後不得不收集牛羊,親自趕著來海子邊參與會盟。


    使者卻功成身退,趁著夜色,悄悄地潛迴了青城。


    …………………………


    開平十一年十月初三,蒙古諸部聯軍再次集結,準備分成兩支大軍行動:漠北三部與林丹汗的殘餘騎兵一起,劫掠張家口外的榷場,漠西三部,直赴宣府邊牆外的榷場。


    宣府城裏,少年天子平安,正在查看一幅《坤輿萬國全圖》,王瑾手裏捧著一本書冊,正是大明北山巡撫夏允彝撰寫的《北疆地理誌》,二人正在比對著書上描寫的烏拉爾山區的位置。


    鑒於遼東麵積廣闊,北至極北之地,東到海峽,在張薔的提議下,朝庭將奴兒幹分為遠北地區、黑水河省和遼東省三個布政使司,原北山知府夏允彝升任遠北地區巡府,帶領北山女真諸部和從關內災區遷移出去的漢人,在遠北地區建立定居點。


    “這裏,到時候劃給漠北蒙古,讓他們在羅斯國與大明之間,建立一片緩衝區……”平安指著地圖說。


    “甚好,”王瑾眉眼彎彎,笑得跟一隻狐狸似的,脆生生地說,“到時,他們用羊毛就能與大明交換到足夠的生活物資,假以時日……”


    正說著話,法安大師從門外進來,手裏拿著一節竹筒,對平安道:“陛下,成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