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爵老神在在地拱手道:“瑾姐兒是本官的小女兒,這些銀子,是他的四位舅舅和兩位姨媽,還族中長輩和親朋好友給的添妝銀子,本官夫婦也陪嫁了一些,我家瑾姐兒說了,先交給大人應急,反正也是用在她的婚禮上。”
畢自嚴立即聽出了他的話外之音,趕緊保證道:“王大人請放心,本官這就去銀行設立專門賬戶,保證每一分銀子,都用在天子大婚的費用上,絕不挪用一個銅板……”
拆東牆補西牆,是大明朝廷的慣例,王衍爵才有此敲打,畢自嚴也趕緊作出保證。
正事談完,畢自嚴聊起了往事,他說:“本官是萬曆二十年的進士,第二年老首輔應召迴朝,本官有幸目睹老首輔的風采……”
他說的是萬曆朝的首輔王錫爵,王衍爵的族兄,其實那時候,他還是一隻官場菜鳥,王錫爵貴為首輔,根本關注不到他,他是真的“目睹”人家的風采。
王衍爵對這位族兄,也是滿懷欽佩,聞言不由得感慨道:“是呀,本官年輕時,多得族兄教導,至今難忘。”
“想不到老首輔身後還被人誣陷,致使子弟遠走南洋……”畢自嚴笑道,“好在太後撥亂反正,還了老首輔一個清白!”
…………………………
為了天子大婚,後宮的事務也不少,首先是,懿安太後要從坤寧宮移居慈寧宮,坤寧宮是皇後的居所,前幾年因為天子年幼,戶部一直入不敷出,連內帑銀子,也多撥出去賑災,慈寧宮的修繕工程一拖再拖,懿安太後就一直住在坤寧宮。
此時,她要給未來的兒媳婦騰屋子,要先修繕慈寧宮。
平安親政後,張薔也要移居慈慶宮,幾位太妃也要移居噦鸞宮,這些宮殿都需要修整,工程量巨大,畢自嚴上書:戶部今年挪不出銀子,請將這部分資金需求,做進明年的預算裏,至於銀子,須得先向央行或建行貸款……
天子平安下旨:“朕大婚娶妻,隻消占用坤寧宮給皇後居住,其餘東西六宮,盡皆空置,而噦鸞宮住著眾多老太妃,再將幾位太妃移居過去,太過擁擠,實在有違孝道,著先皇的四位太妃,仍居住原來的宮殿,待需要時再移居噦鸞宮。”
下旨修繕三處宮殿:慈寧宮、慈慶宮、坤寧宮,同時請懿安太後暫時移居景仁宮。
工部尚書倪元璐接到任務,立將任務交給左侍郎張九德,自己仍去關注他的下一條鐵路建設去了。
好在三處宮殿的梁、柱、枋、檁等主要木構件都十分完好,隻需要打磨上漆就行,對於所需的漢玉白和青石等材料,太後大筆一揮:采買這些昂貴的材料,勞民傷財,直接用水泥修繕,再刷上大漆就行了。
張九德接到旨意,狠狠鬆了一口氣,他在河南修了兩年河堤,目睹了災區百姓為了掙兩斤三合麵,全家老小上河堤挑土抬石的辛苦勞作,根本不讚成在修繕皇宮時大肆鋪張。
太後的旨意,正合他的心意,沒兩天就組織工匠進宮,將三處宮殿打起圍牆,叮叮當當地修繕起來。
懿安太後張嫣,在坤寧宮的暖閣裏,掛著一張朱由校的畫像,日日上香,有時侯也在畫像前訴訴自己的心事。
移宮前,張嫣點燃一炷香,插在供桌上的宣德爐裏,對著畫像上的朱由校喃喃道:“萬歲爺,臣妾終於將你的安哥兒守大了……他明年就要大婚了……您同臣妾一起,將這地兒騰出來給他們小兩口……咱們選移去東邊的景仁宮,待慈寧宮修繕完畢,咱們再移居過去……”
說著說著,美麗的杏眼裏流下淚來,東北虎二寶伏在她身邊,似乎感受到她情緒的變化,湊上來用虎頭蹭蹭她的裙子,想安慰安慰她。
張嫣俯下身摸摸它的虎頭:“二寶,本宮這是高興……走吧,咱們去景仁宮。”
張嫣取下朱由樣的畫像,卷起來雙手捧著,出了暖閣來到廊下,見院子裏的花生、玉米、紅薯、土豆長得正好,忙吩咐胡嬤嬤道:“告訴施工隊,別踩壞了院子裏的莊稼,還沒到收獲的時候……”
景仁宮就在坤寧宮的東邊,張嫣甚至不用軟轎,帶著二寶和一眾宮人,兩炷香的功夫就走到了,一入暖閣,先將朱由校的畫像掛起來,再把二寶的虎窩安排好,這才進入自己起居休息的地方,四下裏一打量,發現景仁宮也重新布置過了,自己在坤寧宮用慣了的物件,大多搬了過來。
胡嬤嬤見她四下裏打量,忙上前笑道:“太後,這都是司禮監的老王親自帶人布置的,說是萬歲爺特意交待他,要將太後慣用的物件,全都搬過來,就怕太後不習慣……萬歲爺時刻記掛著您呢。”
張嫣想起那個,自己從夾牆中救出的孩子,心裏暖乎乎的,感慨道:“辰光過得好快啊,平安都要大婚了……本宮就算去到天上,也能向先皇交差了……”
胡嬤嬤忙道:“太後說什麽話呢?先皇在天上有知,也會為萬歲爺高興呢,萬歲爺大婚後,皇後也還年輕,全賴太後教導呢,就是將來有了皇嗣,也要太後操心撫育,這後宮啊,離不開太後呢。”
張嫣:“萬歲爺還有個親娘呢,哪裏就輪到本宮操心?”
語氣酸酸的,說不出是什麽情緒,平安親政了,張薔不是沒事了麽?正好管理平安的家事。
胡嬤嬤不同意:“太後可別這麽說,老奴說句不中聽的話,自打萬歲爺登基,裕安太後就一心撲在前朝的政事上,將後宮的大小事務,都丟給太後,就是她老人家和萬歲爺的衣食住行,哪樣不是太後打理的?
老奴看啊,裕安太後習慣了處理朝中大事,於後宮裏的大小事務,屬實不太精通,還得依賴太後呢。”
正說著話,外麵報乾清宮總管太監張泉來訪。
胡嬤嬤連忙給張嫣整理了衣裙,扶著她到南窗邊的貴妃榻上坐好,這才往外道:“請張公公進來。”
張泉進來,先給張嫣磕頭:“張泉見過懿安太後。”
“張公公請起,找本宮何事?”她知道這位張薔身邊的忙人,向來無事不登三寶殿,於是直接問道。
張泉躬身遞上一個匣子:“裕安太後說,後宮三大殿的修繕,全賴太後監督,命咱家帶來二十萬銀子,用於采購三大殿的帳幔褥簾、字畫擺件等用品……
裕安太後特意交待:十幾年來,太後主持後宮十分辛苦,慈寧宮的用品,務必要選最好的……請太後不必節省,銀錢不夠的話,著咱家再送來。”
幾句話說得張嫣心裏暖暖的,嘴上卻說道:“自己的兒子大婚,她卻做起了甩手掌櫃,慣會來使喚本宮……”
張泉知道她是在說笑,忙湊趣道:“太後說得是,這後宮哪裏離得開太後?待萬歲爺大婚後,讓他們小兩口好好孝順太後,才對得起太後的一番操勞啊。”
張嫣笑道:“得了,你跟你主子一樣,慣會拿銀子砸本宮,隻是這一次,本宮也要聽聽她的意見才行,你家主子在忙什麽呢?”
張泉恭敬地道:“稟太後,裕安太後在處理蒙古來使之事……”
畢自嚴立即聽出了他的話外之音,趕緊保證道:“王大人請放心,本官這就去銀行設立專門賬戶,保證每一分銀子,都用在天子大婚的費用上,絕不挪用一個銅板……”
拆東牆補西牆,是大明朝廷的慣例,王衍爵才有此敲打,畢自嚴也趕緊作出保證。
正事談完,畢自嚴聊起了往事,他說:“本官是萬曆二十年的進士,第二年老首輔應召迴朝,本官有幸目睹老首輔的風采……”
他說的是萬曆朝的首輔王錫爵,王衍爵的族兄,其實那時候,他還是一隻官場菜鳥,王錫爵貴為首輔,根本關注不到他,他是真的“目睹”人家的風采。
王衍爵對這位族兄,也是滿懷欽佩,聞言不由得感慨道:“是呀,本官年輕時,多得族兄教導,至今難忘。”
“想不到老首輔身後還被人誣陷,致使子弟遠走南洋……”畢自嚴笑道,“好在太後撥亂反正,還了老首輔一個清白!”
…………………………
為了天子大婚,後宮的事務也不少,首先是,懿安太後要從坤寧宮移居慈寧宮,坤寧宮是皇後的居所,前幾年因為天子年幼,戶部一直入不敷出,連內帑銀子,也多撥出去賑災,慈寧宮的修繕工程一拖再拖,懿安太後就一直住在坤寧宮。
此時,她要給未來的兒媳婦騰屋子,要先修繕慈寧宮。
平安親政後,張薔也要移居慈慶宮,幾位太妃也要移居噦鸞宮,這些宮殿都需要修整,工程量巨大,畢自嚴上書:戶部今年挪不出銀子,請將這部分資金需求,做進明年的預算裏,至於銀子,須得先向央行或建行貸款……
天子平安下旨:“朕大婚娶妻,隻消占用坤寧宮給皇後居住,其餘東西六宮,盡皆空置,而噦鸞宮住著眾多老太妃,再將幾位太妃移居過去,太過擁擠,實在有違孝道,著先皇的四位太妃,仍居住原來的宮殿,待需要時再移居噦鸞宮。”
下旨修繕三處宮殿:慈寧宮、慈慶宮、坤寧宮,同時請懿安太後暫時移居景仁宮。
工部尚書倪元璐接到任務,立將任務交給左侍郎張九德,自己仍去關注他的下一條鐵路建設去了。
好在三處宮殿的梁、柱、枋、檁等主要木構件都十分完好,隻需要打磨上漆就行,對於所需的漢玉白和青石等材料,太後大筆一揮:采買這些昂貴的材料,勞民傷財,直接用水泥修繕,再刷上大漆就行了。
張九德接到旨意,狠狠鬆了一口氣,他在河南修了兩年河堤,目睹了災區百姓為了掙兩斤三合麵,全家老小上河堤挑土抬石的辛苦勞作,根本不讚成在修繕皇宮時大肆鋪張。
太後的旨意,正合他的心意,沒兩天就組織工匠進宮,將三處宮殿打起圍牆,叮叮當當地修繕起來。
懿安太後張嫣,在坤寧宮的暖閣裏,掛著一張朱由校的畫像,日日上香,有時侯也在畫像前訴訴自己的心事。
移宮前,張嫣點燃一炷香,插在供桌上的宣德爐裏,對著畫像上的朱由校喃喃道:“萬歲爺,臣妾終於將你的安哥兒守大了……他明年就要大婚了……您同臣妾一起,將這地兒騰出來給他們小兩口……咱們選移去東邊的景仁宮,待慈寧宮修繕完畢,咱們再移居過去……”
說著說著,美麗的杏眼裏流下淚來,東北虎二寶伏在她身邊,似乎感受到她情緒的變化,湊上來用虎頭蹭蹭她的裙子,想安慰安慰她。
張嫣俯下身摸摸它的虎頭:“二寶,本宮這是高興……走吧,咱們去景仁宮。”
張嫣取下朱由樣的畫像,卷起來雙手捧著,出了暖閣來到廊下,見院子裏的花生、玉米、紅薯、土豆長得正好,忙吩咐胡嬤嬤道:“告訴施工隊,別踩壞了院子裏的莊稼,還沒到收獲的時候……”
景仁宮就在坤寧宮的東邊,張嫣甚至不用軟轎,帶著二寶和一眾宮人,兩炷香的功夫就走到了,一入暖閣,先將朱由校的畫像掛起來,再把二寶的虎窩安排好,這才進入自己起居休息的地方,四下裏一打量,發現景仁宮也重新布置過了,自己在坤寧宮用慣了的物件,大多搬了過來。
胡嬤嬤見她四下裏打量,忙上前笑道:“太後,這都是司禮監的老王親自帶人布置的,說是萬歲爺特意交待他,要將太後慣用的物件,全都搬過來,就怕太後不習慣……萬歲爺時刻記掛著您呢。”
張嫣想起那個,自己從夾牆中救出的孩子,心裏暖乎乎的,感慨道:“辰光過得好快啊,平安都要大婚了……本宮就算去到天上,也能向先皇交差了……”
胡嬤嬤忙道:“太後說什麽話呢?先皇在天上有知,也會為萬歲爺高興呢,萬歲爺大婚後,皇後也還年輕,全賴太後教導呢,就是將來有了皇嗣,也要太後操心撫育,這後宮啊,離不開太後呢。”
張嫣:“萬歲爺還有個親娘呢,哪裏就輪到本宮操心?”
語氣酸酸的,說不出是什麽情緒,平安親政了,張薔不是沒事了麽?正好管理平安的家事。
胡嬤嬤不同意:“太後可別這麽說,老奴說句不中聽的話,自打萬歲爺登基,裕安太後就一心撲在前朝的政事上,將後宮的大小事務,都丟給太後,就是她老人家和萬歲爺的衣食住行,哪樣不是太後打理的?
老奴看啊,裕安太後習慣了處理朝中大事,於後宮裏的大小事務,屬實不太精通,還得依賴太後呢。”
正說著話,外麵報乾清宮總管太監張泉來訪。
胡嬤嬤連忙給張嫣整理了衣裙,扶著她到南窗邊的貴妃榻上坐好,這才往外道:“請張公公進來。”
張泉進來,先給張嫣磕頭:“張泉見過懿安太後。”
“張公公請起,找本宮何事?”她知道這位張薔身邊的忙人,向來無事不登三寶殿,於是直接問道。
張泉躬身遞上一個匣子:“裕安太後說,後宮三大殿的修繕,全賴太後監督,命咱家帶來二十萬銀子,用於采購三大殿的帳幔褥簾、字畫擺件等用品……
裕安太後特意交待:十幾年來,太後主持後宮十分辛苦,慈寧宮的用品,務必要選最好的……請太後不必節省,銀錢不夠的話,著咱家再送來。”
幾句話說得張嫣心裏暖暖的,嘴上卻說道:“自己的兒子大婚,她卻做起了甩手掌櫃,慣會來使喚本宮……”
張泉知道她是在說笑,忙湊趣道:“太後說得是,這後宮哪裏離得開太後?待萬歲爺大婚後,讓他們小兩口好好孝順太後,才對得起太後的一番操勞啊。”
張嫣笑道:“得了,你跟你主子一樣,慣會拿銀子砸本宮,隻是這一次,本宮也要聽聽她的意見才行,你家主子在忙什麽呢?”
張泉恭敬地道:“稟太後,裕安太後在處理蒙古來使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