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陟苦笑道:“十七叔,侄兒也沒辦法呀,官府送人來也需要時間,為了招到人,老十九都住在蘇州碼頭上了,白天黑夜的盯著……”
那團隊的管事也無話可說,隻好留了兩船魚在島上,其他的,還得拉迴蘇州的加工廠去。
白花花的魚倒進池子裏,工人們從來沒見過如此多的魚,都好奇的跑過來圍觀,錢陟急了:“快迴去,各就各位,準備幹活!”
工人們被分成幾組:有人將大小魚分類,有人將分好的魚抬到另一個池子裏清洗,婦人和保哥兒這樣的弱能力,每人一把鋒利的剔骨刀,在師父的指導下,剔去魚鰓和內髒,進入下一個流程。
處理好的魚,全部放在大太陽底下暴曬,島上條件有限,隻能做到這一步,下一步,要拉迴陸地上的加工廠,進行第2次處理,要麽做成魚幹,要麽磨成魚粉。
加工好的產品,可以賣給官店,也可以自己銷售。
中午,果然如錢管事說的,魚蝦管夠,那些挑選出來的雜魚和蝦蟹,被廚房用大鍋直接煮了,一筐筐地抬到工地上,工人們洗了手,抓起來大塊朵頤。
保哥兒拿起一塊大螃蟹,不知道怎麽吃,錢陟走過來,笑眯眯的對他說:“小哥兒是個會吃的,這螃蟹可是個美味,看我教給你吃。”
說著也撿起一塊螃蟹,先掰掉八隻腿,和一對大鉗子,一邊掰一邊說:“這腿也不能丟,腿裏有好東西。”
然後揭開螃蟹那碩大的背殼,一邊手腳麻利的動作,一邊教給眾人說:“這是肺不能吃,這是胃也不能吃……”
二叔低聲對保哥兒說:“那玩意兒吃起來太麻煩,還是吃魚好。”
保哥兒也覺得太麻煩,偷偷放下螃蟹,抓起一條魚,學著別人的樣子吃起來。
除了幾筐雜魚蝦蟹,每個工人還分到兩塊雜糧饅頭,這種饅頭跟他們在路上吃的一樣,隻是摻雜的魚粉更多,不同的是,在這裏能吃飽。
連喝的湯,也是用魚熬的。
連吃了半個月,工人們都吃吐了……
這樣的場景,在海中州群島的各個小島上上演,一船船曬幹或者曬得半幹的魚貨被送迴內陸,一船船新到的勞工被送上海島,單單是一個海中洲群島,就吸收了二三十萬勞工。
另一邊,以南直隸、北直隸為中心,通往全國各地的驛路上,商人和官府組織的運輸隊,趕著新式的大車,將加工後的海產品,送往內陸各省。
這些運輸隊又招收了大量的勞工,可以說,隻要勤快肯幹,就能找到工作,掙到雜糧饅頭,一個青年男子,能養活一個五口之家。
為了鯨海裏的漁獲,大明中部和東部的省份,從官府到百姓,幾乎全體總動員,官員們忙著組織勞工送往沿海,百姓們忙著報名,出去做工掙錢。
天上雖然不下雨,人們的臉上卻少了往日的愁苦,朝廷用鯨海裏的魚,給他們鋪了一條活路。
大明上下的官員們也歡欣鼓舞,據太後說,鯨海裏的魚能撈五百年,真是天佑大明啊。
不止天佑大明,朝廷設置在濟州島的加工廠,還招收了大量的朝鮮百姓,真是,跟著大佬有肉吃。
…………………………
大明龐大的捕撈船隊,引起了朝鮮和倭國的恐慌,以為是大明派軍隊,前來攻打他們了。
朝鮮國內,剛剛從後金統治的惡夢中醒來,朝中的官員們立即覺得自己又行了,紛紛上書,要求國王李倧,派使團與大明交涉,要將濟州島收迴來,就算收不迴來,也不能白白借給大明養馬,至少要收一點租金……
經曆了後金的壓榨,朝鮮君臣才知道天朝上國的好處,他們最多往天朝送幾位和親的公主,天朝的賞賜,就比他們送的多得多。
而後金統治這幾年,每年都將國內的糧食搜刮一空,朝鮮百姓都餓死了三四成……
所以還是天朝好!
使團還沒有派出,李倧和朝臣們就收到一個更可怕的消息:大明的水師,已經越過朝鮮南部的海峽,進入東海了!(朝鮮叫東海,大明叫鯨海,倭國叫北海道,都是指同一片海域……)
李倧卻不怎麽慌,自天朝太祖趕走蒙古統治者,兩百多年來,從來沒有對朝鮮這個朝貢國動過武,這次也不會!
有人叫嚷:“大明欺人太甚,居然敢派兵進入我東海!這是欺我朝鮮無水師麽?”
另一人喊道:“我朝的無敵水師,連倭寇也能趕跑,何懼大明水師……”
有人道:“王上,請派出無敵水師,驅趕大明船隊!”
國王李倧抬眼望著吵吵嚷嚷的朝廷,心裏直罵娘:無敵水師?無敵水師是怎麽趕走倭寇的,你們心裏沒點逼數麽?
朝鮮民族英雄李舜臣,在閑山島海戰和鳴梁海戰兩次戰鬥中,共擊沉倭船六十多艘。
真正擊退倭寇的戰鬥,是有大明水師參戰的露梁海戰,擊沉倭船四百五十餘艘,殲滅日軍 一萬五千多人,一戰將日本水軍打殘!
他們是怎麽敢喊出,無懼大明水師這種大話來的?
李倧抬手止住大臣們的吵鬧,問那報信的信使:“大明的船隊,在東海裏幹什麽?”
“撈……撈魚……”
看看,人家又沒有上岸來劫掠,隻是在海裏撈點魚蝦,這些人就嚇成了失心瘋,真是驚弓之鳥!
但也不能不管,於是,李倧一麵派出水師,在朝鮮近海時遊弋,監視大明的船隊,一麵派出使團,前往北京交涉,要求大明船隊,停止在他們的東海裏撈魚!
於是,盧象升的船隊,再一次路過朝鮮南部的時候,就遇到了朝鮮水師的船隊。
朝鮮水師派出了上百艘龜船,這種船與水師的海滄船差不多大小,用雲杉、紅鬆等密實的原本打造,頂層甲板上覆蓋厚厚的木板,且有一定弧度,形似倒扣的龜殼,因而得名。
水師統領李禹臣,是李舜臣的鐵粉,連名字也改成了與李舜臣相似的李禹臣。
他奉命監視大明的船隊,所以在西水道的釜山海峽,攔住了船隊,要問個清楚。
他被楊禦蕃帶到了盧象升的船上,麵對大明的高官,他毫不客氣地問:“敢問天朝大人,為何來我東海撈魚?”
那團隊的管事也無話可說,隻好留了兩船魚在島上,其他的,還得拉迴蘇州的加工廠去。
白花花的魚倒進池子裏,工人們從來沒見過如此多的魚,都好奇的跑過來圍觀,錢陟急了:“快迴去,各就各位,準備幹活!”
工人們被分成幾組:有人將大小魚分類,有人將分好的魚抬到另一個池子裏清洗,婦人和保哥兒這樣的弱能力,每人一把鋒利的剔骨刀,在師父的指導下,剔去魚鰓和內髒,進入下一個流程。
處理好的魚,全部放在大太陽底下暴曬,島上條件有限,隻能做到這一步,下一步,要拉迴陸地上的加工廠,進行第2次處理,要麽做成魚幹,要麽磨成魚粉。
加工好的產品,可以賣給官店,也可以自己銷售。
中午,果然如錢管事說的,魚蝦管夠,那些挑選出來的雜魚和蝦蟹,被廚房用大鍋直接煮了,一筐筐地抬到工地上,工人們洗了手,抓起來大塊朵頤。
保哥兒拿起一塊大螃蟹,不知道怎麽吃,錢陟走過來,笑眯眯的對他說:“小哥兒是個會吃的,這螃蟹可是個美味,看我教給你吃。”
說著也撿起一塊螃蟹,先掰掉八隻腿,和一對大鉗子,一邊掰一邊說:“這腿也不能丟,腿裏有好東西。”
然後揭開螃蟹那碩大的背殼,一邊手腳麻利的動作,一邊教給眾人說:“這是肺不能吃,這是胃也不能吃……”
二叔低聲對保哥兒說:“那玩意兒吃起來太麻煩,還是吃魚好。”
保哥兒也覺得太麻煩,偷偷放下螃蟹,抓起一條魚,學著別人的樣子吃起來。
除了幾筐雜魚蝦蟹,每個工人還分到兩塊雜糧饅頭,這種饅頭跟他們在路上吃的一樣,隻是摻雜的魚粉更多,不同的是,在這裏能吃飽。
連喝的湯,也是用魚熬的。
連吃了半個月,工人們都吃吐了……
這樣的場景,在海中州群島的各個小島上上演,一船船曬幹或者曬得半幹的魚貨被送迴內陸,一船船新到的勞工被送上海島,單單是一個海中洲群島,就吸收了二三十萬勞工。
另一邊,以南直隸、北直隸為中心,通往全國各地的驛路上,商人和官府組織的運輸隊,趕著新式的大車,將加工後的海產品,送往內陸各省。
這些運輸隊又招收了大量的勞工,可以說,隻要勤快肯幹,就能找到工作,掙到雜糧饅頭,一個青年男子,能養活一個五口之家。
為了鯨海裏的漁獲,大明中部和東部的省份,從官府到百姓,幾乎全體總動員,官員們忙著組織勞工送往沿海,百姓們忙著報名,出去做工掙錢。
天上雖然不下雨,人們的臉上卻少了往日的愁苦,朝廷用鯨海裏的魚,給他們鋪了一條活路。
大明上下的官員們也歡欣鼓舞,據太後說,鯨海裏的魚能撈五百年,真是天佑大明啊。
不止天佑大明,朝廷設置在濟州島的加工廠,還招收了大量的朝鮮百姓,真是,跟著大佬有肉吃。
…………………………
大明龐大的捕撈船隊,引起了朝鮮和倭國的恐慌,以為是大明派軍隊,前來攻打他們了。
朝鮮國內,剛剛從後金統治的惡夢中醒來,朝中的官員們立即覺得自己又行了,紛紛上書,要求國王李倧,派使團與大明交涉,要將濟州島收迴來,就算收不迴來,也不能白白借給大明養馬,至少要收一點租金……
經曆了後金的壓榨,朝鮮君臣才知道天朝上國的好處,他們最多往天朝送幾位和親的公主,天朝的賞賜,就比他們送的多得多。
而後金統治這幾年,每年都將國內的糧食搜刮一空,朝鮮百姓都餓死了三四成……
所以還是天朝好!
使團還沒有派出,李倧和朝臣們就收到一個更可怕的消息:大明的水師,已經越過朝鮮南部的海峽,進入東海了!(朝鮮叫東海,大明叫鯨海,倭國叫北海道,都是指同一片海域……)
李倧卻不怎麽慌,自天朝太祖趕走蒙古統治者,兩百多年來,從來沒有對朝鮮這個朝貢國動過武,這次也不會!
有人叫嚷:“大明欺人太甚,居然敢派兵進入我東海!這是欺我朝鮮無水師麽?”
另一人喊道:“我朝的無敵水師,連倭寇也能趕跑,何懼大明水師……”
有人道:“王上,請派出無敵水師,驅趕大明船隊!”
國王李倧抬眼望著吵吵嚷嚷的朝廷,心裏直罵娘:無敵水師?無敵水師是怎麽趕走倭寇的,你們心裏沒點逼數麽?
朝鮮民族英雄李舜臣,在閑山島海戰和鳴梁海戰兩次戰鬥中,共擊沉倭船六十多艘。
真正擊退倭寇的戰鬥,是有大明水師參戰的露梁海戰,擊沉倭船四百五十餘艘,殲滅日軍 一萬五千多人,一戰將日本水軍打殘!
他們是怎麽敢喊出,無懼大明水師這種大話來的?
李倧抬手止住大臣們的吵鬧,問那報信的信使:“大明的船隊,在東海裏幹什麽?”
“撈……撈魚……”
看看,人家又沒有上岸來劫掠,隻是在海裏撈點魚蝦,這些人就嚇成了失心瘋,真是驚弓之鳥!
但也不能不管,於是,李倧一麵派出水師,在朝鮮近海時遊弋,監視大明的船隊,一麵派出使團,前往北京交涉,要求大明船隊,停止在他們的東海裏撈魚!
於是,盧象升的船隊,再一次路過朝鮮南部的時候,就遇到了朝鮮水師的船隊。
朝鮮水師派出了上百艘龜船,這種船與水師的海滄船差不多大小,用雲杉、紅鬆等密實的原本打造,頂層甲板上覆蓋厚厚的木板,且有一定弧度,形似倒扣的龜殼,因而得名。
水師統領李禹臣,是李舜臣的鐵粉,連名字也改成了與李舜臣相似的李禹臣。
他奉命監視大明的船隊,所以在西水道的釜山海峽,攔住了船隊,要問個清楚。
他被楊禦蕃帶到了盧象升的船上,麵對大明的高官,他毫不客氣地問:“敢問天朝大人,為何來我東海撈魚?”